明日复明日 时间有的是

【2015032207】说好了带朱注出去剪个头发,买件外套,顺便捎些写毛笔字的练习纸回来……拖到傍晚,朱注去楼下理的超级难看,我从天猫下单买了练习纸,芳决定明天再去买衣服……执行力弱的根本原因总结如下:1、可以接受30分;2、聪明人负责创造科技,科技负责滋养懒鬼;3、明日复明日,时间有的是;

【2015032206】英国老牌媒体《卫报》、《经济学人》等联合启动一项名为“泛大陆”的计划,组建广告联盟,对抗Facebook、twitter这些在线广告巨头。出发点很是固执,结盟者认为其媒体受众不仅基数庞大(1.1亿),关键是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更符合该计划对广告主口味的判断。问题是,价值600亿美元的在线广告市场是以影响力为判断标准?还是以效果为判断标准呢?我以为,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与是否会因渠道而做出相应的消费决策不该成正比。

【2015032205】拥有1700万用户的知乎社区有意商业化,其CEO周源的逻辑与英国同行差不多,主打用户收入和消费能力。新媒体贡献的价值的确应该有个方式来变现,但至少先脱离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再说,广告中心化且狭隘的,很快将走向死亡。未来有价值的内容可以通过品牌包养、高收入读者打赏、低收入读者帮分享、会员制读者的做法去尝试,至少得围绕内容本身去找模式,既然它可以连接社区与用户,那就应该承担变现的义务。

【2015032204】天才不会觉得自己算是天才,因为他们总能看到比自己更有学识和贡献的人。天才也总是不逃避责任,因为他们知道上帝做不到的事只有他能做到。艾伦图灵真的写过《模仿游戏》这本书么?游戏是一种心态么?模仿是一种思维么?

【2015032203】有朋友问我,频繁写博客有什么意义?之前惯用的说辞是小结经验,厘清思路,有跟自己交流、反省的意味。今天再加上一条,称为与外界的沟通。我的一些不常联络的熟人至少可以知道我每天干的、想的、悔的、念的,他日见到也有一个话题可聊。如果怕受别人冷落,先得把自己热乎起来。

【2015032202】为某款产品的使用者做在线BBS论坛,是业界普遍做法,但需持续解决并平衡好几个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1、通过真诚服务来达成用户对产品保持好感,譬如在bug反馈上做到及时回复、即时处理。在需求申请上,做到有效沟通、统一认知;2、通过培训来教育用户完善技能,使之理解产品、高效率使用,譬如产品的各种功能指南,运营该产品需要具备的相关概念、逻辑、知识架构等等,都需要有初阶、中阶及高阶等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3、通过互动来架构基于产品本身的新型态社群氛围,这是品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品牌好感度的必修课。譬如打造明星用户,使之成为不同领域的代言人、专家,让他主动为社区创造价值;4、论坛运营者始终保持热情,这一点不仅仅来自运营者自身,更来自内部其他人员的理解、认可、支持、协作与包容。现在看起来,大多数运营者喜欢跳过第1条,弱化第2条,直奔第3条,同时罔顾第4条。譬如某米论坛,直接把第三条做到极致至畸形而不自知。

【2015032201】看完阿森纳客战纽卡的下半场,可以用心惊胆战来形容,这三分拿的非常狼狈。纽卡真的值得尊敬,不仅有死忠球迷,更有不怕死的抗癌斗士古铁雷斯。死过一回的人,格外珍惜活过来的一分一秒。

很少谈具体工作

今天一天我都会在某家酒店“驻点”,由《台商》杂志协办的一次论坛将会在这里举行。之所以不想说是哪家酒店,一来是因为此次活动为实名邀约加部分邮件征集,来的人都算是“熟人”,不需要额外的宣传。另外,这家酒店在前些年被某知名台企买下之后,并无太多起色,看上去档次和实际上的服务品质还是不够,与“论坛”这种层级的活动不太相符,隐去不提也罢。主办方可能也意识到这点,将演讲嘉宾安排入住浦东香格里拉,可惜的是太不方便,从香格里拉到会场,开车总得超过1小时吧。

这次活动,会邀请两岸金融领域的专家、台籍企业家及部分在大陆工作的台籍职业经理人参与。截至到昨天下午4:30,报名人数近400人,已经超出我们预期的300个名额,还有一些从其他渠道得到消息的台湾朋友陆续找我,我也只好一一解释,真的抱歉,场地有限,实在是安排不过来了……一边说抱歉,一边心底里乐开了花,哥要的就是这效果。

说到活动协办,主要的合作内容无外乎活动招商、人员邀请及媒体宣传这几个部分。对于《台商》杂志而言,参与到其中,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谁更需要谁,搭台唱戏是个形式,但如何能真正服务到参会对象才是根本。虽然在3月初就确定了这次合作,但我还是只确定参与到其中人员邀请和媒体宣传两项合作,一来是第一次合作,不想牵涉到经济利益的纠葛。二来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来看,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还不够“条件”,况且像我这样攻击力不够的销售人,总是期待着水到渠成的局面。

也有对杂志积极的一面,首先是在身份上,《台商》杂志将位列旺报、分众传媒、工商时报等知名媒体之前,成为第一主办媒体。其次,我们会有一个展示区,可以贩售最新杂志和其他出版物,此次我会带上宣传已久的《大陆台商协会密码》一书,现场优惠促销。另外,《台商》杂志也邀请了近50位在上海地区工作及打拼的台籍企业家和经理人,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活动,能与他们有一个好的互动。

……

我很少在博客里谈具体的工作,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再简单不过,不需要重复啰嗦。但我以为的并不完全,往往还是会有人在私下问我究竟在做些什么,我想我有必要将我正在做的事情做一些简单的描述,起码让认识我的人可以多点了解,而不仅仅限于纯文字上的交流。当然,这也方便以后检讨我的工作,虽然看上去有点呆呆的,哈哈,我看上去很像一个呆兄,不是吗?

宁波人朱敏

当朱敏被众多不相识的人当作电影明星一样簇拥着走出某论坛现场,他一定相信身边的这群人中或许会有另一个他。身材挺拔的朱敏,年近花甲,但从肢体语言上无时无刻不在表露出他还年轻。

当你用心将朱敏从一个陌生人变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时候,你就会开始钦佩他。《环球企业家》杂志今年4月份给朱敏刻画了一幅比其他媒体报道要鲜活很多的肖像。该文作者张亮在文章开头写道:

“从1969年到1971年的三年时间里,知青朱敏在宁波东乡从事着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春种秋收时,他要每天从凌晨2点工作到晚8点。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他似乎始终无法适应这种正规、平凡的生活。于是他加入了乡里的手拉车队。”

这样的的观察或者说猜测确实独到。

演讲的时候,朱敏在语气和语调上有习惯性的后缀,初听他说话,让人丝毫不怀疑他有过7年的农民经历,质朴、纯真,『卑之无甚高论』的谦虚心态显露无遗,但加上丰富、多变、不安的肢体语言,又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的,当高二学生、知青、农民、大学生、公派留学生、技术员、创业者、投资人等不同层级的社会身份由一个人的生命去延伸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呢?

朱敏来自宁波。宁波人朱敏多次表述宁波人『开放』的基因在他的血液里澎湃不息,这个带有乡土气息的表述,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只有当一个人『开放』了,才可以接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好处,比如知识、经验、人脉、资金、机会等等成功的要素就会向这里涌来。可是这种『放开』又是如何可以做到的呢?朱敏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

他引用一个印度朋友说的关于『甘地的不抵抗运动』的笑话,借此来分析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区别。他很惋惜中国人总是把眼光局限在『专业的技术』层面,不能在各种领域放开,无法达成事业的高峰。而印度人则要开放很多,因为圣雄甘地有提示,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就采取不抵抗的心态。所以,印度人做不好流水线的工作,做不了技术层面的工作,只好将自己转向管理层面……在说这个笑话的过程中,他自己笑得很开心,甚至整个身子在沙发上或前俯或后仰,可想当初这个笑话给他带去的震撼和某种启发。

笑话仅仅是笑话,不说笑话的时候,朱敏很认真的对大家说,既然我们左边是富邻居美国,右边是穷邻居印度,那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他们各自的特色。这种邻居论,应该是他世界观的一部分。从某个角度去说,多少代表了一点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他觉得人的本质都非常的相似,只有坦诚以待,展示你努力工作的一面就是你找到合作者的基本条件。如此『相人有道』,应该是他的“赛伯乐”公司名称的真正含义。

被媒体称为“天使投资人”的朱敏,却质疑一些投资人的心态。他认为当前约有70%的投资人不合格,主要是因为这些投资人总想着去控股,去掌握企业。在他的观念里,来控股的投资人都不是好的投资人。先后投资过500余家高科技企业的朱敏,更愿意在投资中将『信任』先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