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奴时代

“死无葬身之地”算是中国人熟知的一句最毒最狠的话,原是用来诅咒那些罪恶滔天的人,但不想如今成了多数人的魔咒,大家像是同时犯了什么错。

中国十大天价坟墓出炉之后,在800万的豪华墓穴面前,“死不起”一时之间成了屁民们热议的焦点,而“坟奴”则成了新阶层的称谓。可怜见屁民现在脑子里算计的不是当前的营生,而是身后的琐事,这种逻辑也该见怪不怪了。

有人应该指出,这都是“富裕”惹的祸。极富阶层的财富值早已膨胀,对财富的管理方式堪称甚至变态,从买奢侈品、炒楼、炒黄金、炒古董、到炒墓穴,都是这些人做的好事。而另一极的极贫阶层,骨子里的“跟随”心态帮了对方一个大忙。

对比房奴或者车奴,坟奴的面子或者益处在哪里,我一时还没找着。就跟房子一样,我也不必思考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该做何抉择,我总觉得,不合理的现象都只是暂时的。但这样的自我安慰是无助于思考的延续。

既然怨不得极富阶层有钱乱炒,只好骂骂屁民们不该跟风助长,至少在“坟奴”这件事上,屁民没那个实力,就别跟在后面玩吆喝,站在一边围观不是更好吗?

裸体高尔夫

愚人节过后,美国媒体发起“全球十大最酷高球场”评比,作为全球首个(甚至也是唯一)主打“裸体”概念的法国拉杰尼高尔夫球场,在投票中遥遥领先。

拉杰尼高球场规定“打球时必须裸体”,这条规定让其与众不同。而报道此消息的媒体还特别指出“球场严禁在户外嘿咻”,禁令让观众“眼前一亮”,更让球场神秘之处无限放大,成为全球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试想下你将如何去应付这家球场?这不仅仅是脱掉衣服,不仅仅是放下对隐私的顾忌,也不仅仅是直面大自然。所以,你到底是脱还是不脱?放下还是不放下?面对还是不面对?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仅是这家球场代你发问而已。

换回想象下别人,比如你身边某个拿高尔夫装B装的厉害的家伙(最好就是你的上司或者难缠的客户),试想下他在那家高球场的尴尬或者快乐,你就该彻底放松紧绷的神经了。没有什么是那么让人难以面对的不是?

裸体并不重要,重要的在无形中解放了这项运动施加于人的压力,包括身家、地位、品味,要知道裸体面前,人人平等。或许,这家球场启用“裸体”概念的初衷也是如此?

迪斯尼来了

无论屁民们是关心还是不关心,迪斯尼来了,它就快要在那里了。这样的口气有点冷漠,似乎是在说其他人的事情,但你也知道,人为什么会带着怨气去说话,多半是因为心里的那点不满意。

据WSJ的消息,占地5780亩的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及度假村项目已经完成相关手续,极有可能在4月8日宣布动工。据估计,仅主题公园项目就将耗资244亿元人民币。为了给该项目腾出空间,2000户居民和300家企业进行了搬迁。项目官员预计开园首年将迎来730万游客。上海欲将地铁延伸至靠近浦东国际机场的这座主题公园。

我喜欢米奇和汤姆,但我不喜欢迪斯尼乐园。我喜欢黄山或者张家界,但我不喜欢人造场景。当然,迪斯尼不只是这些,我没见过但也听过不少,起码很多孩子在媒体的鼓噪下,会觉得那就是人间天堂。但家长们也该这么看吗?

其实,我这么问,也是不对的,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贫富差距这么大,怎么可能会有同一种认识呢?

站在屁民的角度,我只是想去做个简单的加减法,如果将这笔至少244亿元的投资用在别处,比如我们的教育。某周刊报道,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而美国为2684美元)。若将这笔投资增加做公共教育,人均则会多上3美元,增幅也可以超过7%,这是什么概念?!

当然,现实是复杂的,永远也不可能这样去处理事情。媒体们自然也不愿意质疑这些。而屁民也只是想想而已,根本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来的话,与这些媒体也没什么差异。只是另外的一种声音罢了。

想要有块地

来自“WSJ”的消息,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所有者说,在最近几周其已达成的交易中,共出售了五层高层楼面,已公布的第72层业主为台湾地产商集团汤臣集团,其成交价格2.67亿元,每平方米8.23万元。

正如买家代表所言,这种购买并非“常态”的市场状况,我们也不能以屁民的心态去评论这样的价格是否合适。如果换我来卖这样的楼,定价也应该在这个级别。若是让我遇到汤臣这样的客户,甚至我该有理由超越汤臣一品,将价格再往上翻上一番。

看上去买楼卖楼在中国无论炒到多高都算“正常”,但屁民又觉得这里面会有其他猫腻。

有回我坐在浦东星河湾销售中心里的宽大沙发上,只有一个感慨:这些富人们将左边口袋里的钱装进了右边口袋,那些开发商们则努力保证着在周转的过程中,那些财富不至于贬值过快。当然,如果他们同样清醒的话,他们就会一起期待不断有买家入场离手,再入场再离手。

对于高端房产的认知已经超出了屁民的理解范围。住宅不在是住宅,不在是三尺之地,不在是父母膝下。也不再是什么身份,什么标签,什么圈层,看上去,无论你有多少的金钱,你的社交或者说你的交际思维都不会有本质改变。一切都没变得更有趣味。

但这个交易本身很重要,造就了某种繁荣,虽然并没给社会带来真正的促进。

屁民最关心的还是能否给我一块地,让我自己盖间茅草屋,只要可以遮风挡雨就好了,什么水啊电啊煤啊宽带啊春暖花开啊面朝大海啊,统统都可以不要。我只要属于我的一块地一间房,无论是在哪个角落。

只赚本份钱

谈到赚钱,肯定不是再说我,虽然我没有叫穷过,但说实话,也没有赚过什么钱,与现在的遍地富贵相比,我混了十多年还是一无所有,这简直就是在“犯罪”(就连这句狠话,也是一个好友与我分享的真言)。但无论赚多赚少,赚本份钱这一条却是我的原则。

这几天在公交车上注意到一则广告,由国内体育名人郎平代言的一个保健品。看着已老去的郎教练大言不惭的说自己还是当年的那个铁郎头,用以吹嘘产品的功能……一边回忆起女排五连冠时的激动,一边揣测着郎平按着广告片台词说这些话时的心理,是激动与厌恶交集。

让人厌恶的是,一切的荣耀最终都会指向为个人谋利益这条路上,能简单的问下,这人究竟是怎么了?

在屁民眼里,像郎平这样的人一不缺名(国内女排头号人物),二不少利(恒大女排主教练),可为什么还是要接拍这种商业广告呢?

一方面,郎平们合法赚钱没什么对错之分,最多也只是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另一方面,制造了这种机会的广告人,其实更需要认真的检讨。在操弄名人的影响力或者商业价值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名人们留上一两件遮羞的衣服?

说到底,在屁民看来,还是一种安全感的丧失。如今的中国人需要极强的物质与经济做基础才会有自信。连郎平这样的人都不顾声誉去抢金夺银,更不要说底层的芸芸大众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能做出各种小动作来了。我们经常看到法制栏目里在劝导这类受难者,却极少问责名人们的示范作用,这又是一种什么逻辑?

但安全感这个词,似乎也不能说明一切。引申点来问下,这些人除了想着要把自己的荷包装满之外,为什么就没有一点别的追求了呢?这个问题,该谁来解答?

看AV去港大

这是一则老新闻,昨天才从十来万吧上看到,觉得有点意思,也贴过来,给诸位围观下。顺便我在唠叨两句。

一来是诸位尤其是男士,对于爱情动作片的人前不屑人后追捧,甚至是人前人后面不改色的那套本色做法,让自己透过AV来做教育,一边受益匪浅一边心理压抑。另一方面,屁民们想玩点高雅,就追捧下丁度巴拉斯,将意大利式的情色与敦煌壁画上的图腾做个艺术式联想,稍稍安慰下那颗躁动的心。

但无论是哪一套,都是心照不宣,至于敢开班上课,堂而皇之的去做研究,屁民们就不得不感叹港大教授们的智慧和魄力。

话说早先这些教授们与屁民们也都一样,但流氓有了文化,那就上升了一个境界,屁民们遥遥看着,听着,围观着就好了。如果,你有2000元钱,你也可以站近点,混个VIP,你也就是文化人了。

地球一小时

我记得我曾经参加过这个活动,但我昨天肯定没有,不是忘记了,而是真的没那么去做。尽管儿子的家庭作业里也有这个部分(学校该怎么传达这个“任务”,决定了孩子们对这件事的认知),但很明显,我们完成的不好。

我在“权衡”这样或那样的利弊,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处在一种纠结的状态里。如果你还没有孩子,你可能很难体会,同时如果你又不是天秤座,你就更难理解。我的解释只是说人的想法真的不同(星座或者孩子什么的借口,都是玩笑),但我会说出来,不怕你笑话。

形式上的东西,不能说不重要。只可惜这个公益活动已经沦落为又一个娱乐秀,不知不觉的被腐蚀,变了味。它会让我觉得如果要在这个时刻跟着大家去做点什么,其实只是证明自己已经丧失了思考和行动的独立性,而不是其他。同时,这种“参与”于自己而言,也没有实质上的帮助或改变,当你觉得你可以自觉的去做那些事情的时候。

我会感叹,原本是我们这种平凡人使得这样的活动有了意义 ,但却不幸被更具“传播”价值的娱乐分子(我早就觉得娱乐明星就是一些嗜血的寄生虫)掉了包,成了他们的新秀场。这让我鄙视和厌恶。你或许会说,他们也可以教育另一波人。但你会喜欢在看经典电影的时候插播广告吗?你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另一波人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被娱乐给强奸了?

……

就像我不能用文字完整和谐的表达我的真实想法一样,我也无法用语言清清楚楚的告诉孩子我的本意。我不能完全说我不是嫉妒这些家伙们,我也不知道怎么合适的表达我的厌恶。

或许,带着孩子去做,在平常时候多提醒一点,让行为成了习惯就好。

发展的思路

有的时候,屁民们最好可以试着用公仆们的思维去想问题,如此一来,很多误会也就消除了。譬如说最近传出淮南市决定斥资3亿元建造一个外形独特的体育场馆(乒乓球大厦),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我猜测公仆们的思路是:签赛事,建场馆,推广体育及旅游,提升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更重要的是,公仆们还很无私的做了20年的中长规划,也实现了不久前大领导提出“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期许。

老实说,这样的发展思路也没错,只是啰里啰嗦的屁民们总觉得这样的规划放在上海更合适一点而已。小地方的公仆们就会问了,这难道不就是屁民们的区域歧视吗?

如果这个百万人口的小城市(对于国内已经有数百个类似规模的城市来说,这个“小”字无可厚非)真的“有着浓郁的乒乓情结”,并打算真的致力于以体育产业来发展经济的话,那这样做是不该受到质疑的。这个城市之前是靠什么起步的,屁民们稍微百度下就很了解。而新的发展方式至少不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问题出在哪里?我是说假设,这幢建筑物造型即便独特但更符合建筑要求(主要是更安全、更环保),这笔总投资超过18个亿的预算能做到进出透明。假设可以确保做到这两点,屁民们是否就是另一种态度了呢?

好吧,别活在想象里了,祝屁民们周末快乐!

私人电视台

我倒一直没想过去做一家“电视台”,投资个五六万,播放一点盗版电影、进口的爱情动作片什么的,或者偶尔温情一把,为同乡的张某某送上一首生日祝福歌,为李某某的女儿考上大学来一场专题汇演……总之,一个月回本,一年赚个几十万是随随便便。

可惜我一早没有想到这种赚钱的能事,如今看到案例的时候已经没机会下手,“私人电视台”已经成了被打击的对象。国家十多年前不让做的事情,也可以缓期十多年才执行,这对为非作歹的人来说,遵纪守法就是浮云。只是糟蹋了一个很好的“概念”。

但我还是提倡遵纪守法的,就像我一贯表现的那么懦弱才好。或者你反对,说遵纪守法与懦弱是两码事。我会说你反对的有道理,再加上“哼哼”两声,好多在我看来可以归类在一起的事,实际上在十多年前的我看起来也真的不相干。但反过来,我真的希望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去遵纪守法,而且不会抱怨其他人跟你不一样。

在不抱怨的时候,我也想过“如果”,我是说如果,人人都有权利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社会真的会变坏吗?当然,我还认为,即便是坏人,他所想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全是坏事!

第一财经忽悠谁

对于国内电视节目品质和媒体人素质的抱怨,不是第一次了,很多抱怨都是“莫名其妙”的,这种莫名是说这帮人其实可以不要这么做,可又是什么让他们表现的如此肤浅与懦弱呢?

昨晚第一财经播出专题节目《战火重燃》,请出专家来分析利比亚战局。首先,媒体在节目名称上就开始误导观众,所谓“战火重燃”,应该是翻出旧账,牵出1986年美国“袭击”利比亚。让今次利比亚再次遭到美国轰炸,看上去更像是美国的一次寻仇。

为了能让这次寻仇有充足的理由,第一财经还特别收集了几条网友意见(比如《环球时报》的某记者,某非著名网友等等),最后让他们代表全体网友们给这一事件作出定论:美国人是为了石油利益。第一个问题是他们有什么资格代表全体网友?第一财经的想象力真是幼稚到极点!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在利比亚只是为了石油吗?第一财经是在忽悠观众还是忽悠自己?

最后,第一财经让所有的信息都是指向:美国人让利比亚平民受苦了!第一财经可能觉得,一贯盲目善良的国人至少会因为这一点来痛恨美国人,就像我们平常说谎那样,说了一条又一条理由,同时观察对方的脸色,到最后再祭出一招杀手锏,直指对方要害处。同情心是我们的要害,这是所有谎言得以蒙混过关的关键。

当然,我不能偏激的说,我们被利用了。我也不承认,我们平常就是喜欢说谎,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权利或“义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要么对事情一无所知,但起码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要么对事情一知半解,对于疑惑的地方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否则还是继续怀疑下去,这算是我们的权利。

问题是,同样围观的人,你们也有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