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平方

这是一篇文不对题,题不对文的文字。“三个平方”对我来说是一种压抑,但我并不想说清楚这“三个平方”所指何事。我想扯点别的,好让我不去想这“三个平方”,又或者我本不该将它记载在这里,但于我而言它是一件重要事情,让我不能忘记!既然没有如果,那我就将这个题目留在今天当作一个节点吧。不想说其他的什么了,放一首歌听听。

久违的感觉

突然想起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像小时候,父亲随意时跟我们说说笑笑,偶尔严肃的时候又给我们上上“政治”课,谈一些可为和不可为的事情,庆幸他总能找到我们身边熟悉的案例,那与现时流行的MAB教育在模式上是一点不差,这也是父母亲与我们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对朱注的唠叨大多受教于此,朱注对我的唠叨归根也是如此,让我们家族抛了酒精与烟草的恶习倒也是三代人努力的善果之一。

我期待在与朱注的沟通中不仅仅有语言(也包括一些自言自语),我还希望有文字、有图画、有音乐、有运动,我跟其他父亲一样,期待我的孩子可以懂的更多,但与其他父亲又不一样的是,我学会了不去勉强。朱注喜欢画画,我尽量找到不同的方式维持他的兴趣,有的时候给他一种比较特殊的纸张让他兴奋的做图,有的时候教他用电脑画板让他惊叹于随时换色,有的时候直接毛笔蘸水在地上大书特书,画画更像是他的一种沟通工具,类似于语言,而不是我所期待的一种能力,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这种能力(包括类似的其他能力)会让他受益,但我真正期待的却是如何激发出他的自然自发的潜质。

在我的期待和朱注的欢乐之间,总会出现一种感觉,那也曾出现在我和我的父亲之间,我期待可以在父亲的眼神里看到对我的认可和赞扬。尽管父亲一再声明我是一个不可随便鼓励的人,因为我太容易骄傲了。但我仍然期待,我本就在期待哪种骄傲的感觉。朱注也那样,他渴望骄傲,他渴望我的鼓励,有的时候为了鼓励,他会犯一些错误,我默许他这样做,但我会采取跟鼓励相对的手段来警告他。略微品味下他在警告生效的那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就会让你感叹“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呢?”

那种感觉对我来说已经久违了,我可以给到朱注的和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不尽相同,如两个半圆,我从朱注那里得到的只是一半,那些微的差别在于我的幸福感已经变作对父亲期待。这种期待在不经意中带着一丝冷意,如同寒冬里手浸在冷水中那般,但我终于明白这冷意中的清凉多半是一种补偿,一种莫名的平衡,这让我心安、坦然。

第三天

田园
芳说朱注在家里“锄地”。我在朱注这么大的时候,正在跟小强他们掏鸟窝、挖坑烧蚕豆、拿木椅当车推……无趣的是现在的孩子太少,很难成群,只好一个人“玩”的朱注真是太为难了。

我也是一个人在“玩”。无聊中翻出郑中基的歌来听,一曲《戒情人》将我带回了“十二大时代”…….接着又听了几首张学友的老歌,这个时候还是觉得,要说唱歌,这二位还是比不上张国荣,索性将一首《共同渡过》听了一个多钟头,像吃花生一样,听这首歌也是排解烦闷的一种方法。

跟几个朋友随意的聊天,谈微博其实是有副作用的,“信息快餐”应该不是我们的必须品吧?说付费阅读就是扯淡,哥付费不是为了阅读,只是为了贴一个标签。可是行销就是在贴标签,不是吗?总之,无所事事的一天又过去了……

一首歌词

一呼吸之间
全是你的气味
一抬手之间
全在你的发间

我不知道
为何眼前都是你的身影
还有你的声音
你的一切都在我周围的空气里
我只有闭上眼睛才可以看到你

我是不是陷入了某个叫做绝望的角落
你不再理会我
我也不能再见到你
尽管我很努力
但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又觉得我已不再矛盾之中
只是冥冥之间早有结果

我似乎在云端听着你的话语
在熟睡
猛然间我又惊醒
似乎看到了你在我的身旁安坐
睁开了眼
你又离去
我才知道只是南柯一梦

爸爸,生日快乐!

baba刚刚写完一个提案,准备睡觉,发现已经是五月初六,我父亲的生日。父亲生于闰五月,所以,下个月的今日才是父亲真正的生日。我们作为子女的,似乎没有必要扣着这些日子不放 ,敬孝道是随时可行的事,只要有心,每一天都该记住父母才对。

很多人回忆自己的父亲,都喜欢从小时候说起。我却不知不觉想起与他最近三次的通话。具体的我不想回忆,但是我可以谈谈我这三次的感受:第一次是气愤,第二次是难受,第三次是愧疚。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说什么和不说什么和自己应该说什么和不应该说什么似乎总是差半拍,舌头总比大脑跑的快,结果说出来的话不仅会伤了人心,也让自己后悔莫及。有的时候一想,这人真的没什么,但是失去什么都没有比失去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更为难受,我理解,并保证下次不再犯。

回到主题,我的父亲是1952年生人,我一直都以他为骄傲。好像是因为爷爷是黑五类的原因,父亲只能读到高小(也就是现在的小学五年级)。但是无论在老家,还是后来去的渔场,要说写毛笔字和下象棋,父亲都是第一名,在专业技术上,他是全县仅有的两名渔业技师之一,他也是渔场的第一任工会主席,这可是完全民选的“官”,专门负责协调场部与承包户之间的关系,幸运的是,父亲不喜欢跟在真官后面走,所以干了几年就无声无息的退了下来(关于这节,我曾在一部短篇小说中—小渔村的冬天—有所描述,故事中的老张就是我的父亲)。

在父母亲的努力下,家里在80年代成为最早的万元户之一,不过到了90年代,遇到了连年洪涝、鱼价下挫以及家里接二连三的操办了一些大事等影响,家里的经济状况就再也没有好起来。财富,似乎暂时忘记了我们这个家庭。有趣的是,我们兄妹三个从来都不觉得我们会穷一辈子,真奇怪这样的想法从何而来。这应该就是一种期望吧。这种对未来的期望正是父亲给我们的财富。这让我追求“事在人为”,让我理解“有智吃智,无智吃力”,让我遵从“换位思考”。感谢我的父亲,我想我应该能够回报他之期许,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