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物语:空间计算机Apple Vision Pro是什么?

Apple Vision Pro交互式眼镜还不够小,不够轻,不适合戴出门,让朋友们看到。但这可能是它目前唯一的缺点。

《华盛顿邮报》盛赞它是Apple近十年来的第一款重大新产品,因为它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

也许,你需要把它当作一台VR/AR设备,一台MacBook Pro,一支AirPods Max,一台3D相机,以及一个家庭影院。

所以,如果你想同时购买这些设备,3499美元够吗?

有网友罗列其特点,大致有五:

1、增强现实 (AR):Apple Vision Pro让用户不再受显示器的限制,周围的环境,如今将成为无限的画布。

2、自然直观的控制:不用遥控器,Vision Pro完全由您的眼睛、手和声音控制。

3、集成或延展MacBook:只需看着它,您就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将Mac带入 Vision Pro。这使您可以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4K显示屏,将显示屏尺寸扩展到您想要的大小。而且,你可以通过大声说话,或使用连接的蓝牙键盘在虚拟键盘上打字。它有点像使用iPhone上的摄像头来打字。

4、Apple首款3D相机:Vision Pro将允许您以3D形式捕捉记忆。这个新功能,将让你不想在观看传统的旧视频。

5、顶级家庭影院:它向人们展示了在视觉和听觉沉浸式空间中观看电影,在顶级影院中进行私人放映,甚至在太空中观看《星球大战》。不过,Vision pro 的电池只能使用两个小时,除非你插上电源使用它。

此外,对果粉来说,与iOS相同的操作系统,是一份无言的爱。尽管iOS最近一两年的更新频次,从我的个人印象中,似乎超过了它此前的总和。其实,我很讨厌这一点。

Apple对“它有什么优点”的回答归结为:这是一个改进的现实,而不是一些没有灵魂的“元宇宙”。

《华盛顿邮报》指出,Apple其实并未使用与竞争对手Meta的Quest耳机相关的术语“元宇宙”,而是将其技术描述为“Spatial computing(空间计算)”,以强调其专注于强化你周围的世界,而不是仅仅将你带入虚拟世界。

虽然媒体称这项技术就是“空间计算”,但我不确定把Apple Vision Pro叫做“空间计算机”是否合理,我只是想这么叫它,觉得挺酷,除非有更能说服我的叫法。

这种使用计算机技术与物理世界交互的空间计算能力,似乎暗示着Apple Vision Pro已经克服了一些主要障碍,包括舒适性、晕动症和人机界面,这些障碍使现有设备很难长时间使用。

与苹果其他产品一样,Apple Vision Pro的主要使用场景依然是工作和娱乐。同时,也与多数消费者的行为一样,多数人会以工作的名义购买,但最终,又以娱乐的方式来使用。

据说,该设备由轻质金属、玻璃和布料制成。不过,苹果没有透露Apple Vision Pro的整体重量。戴眼镜的同学应该明白我想表达什么,鼻梁能否长时间承受,是一个重要问题。也许,苹果周边开发者,可考虑“鼻梁辅助器”这样的小玩意,然后99包邮。

除尺寸不够小,重量不够轻,3499美元的价格贵不贵呢?美国有网友说,“只需刷一次卡,普通美国人的整个储蓄账户就会花光。”

折算成人民币,要24850元,差不多是一台M2 Max版MacBook Pro的价格,其余的功能当成附送,感觉大陆地区的潜在用户不在少数。即便是在今天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

也有人为Meta感到有点遗憾。不过,自扎克伯格把脸书改名到Meta之后,除Meta Quest 3之外,Meta又做了哪些很Meta的事情呢?

有人评价说,Meta本质上还是一家优秀的广告公司,相形之下,科技实力略显不求上进。这个评价还算中肯。

的确,我更希望看到Apple、Tesla、SpaceX,甚至Google这样的公司持续成功,因为他们一直在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思维,不断拓展人类的想像力。同样,我也真的不喜欢那些靠流量骗人的广告公司,有那么多的钱,那么多的资源,却没有创造值得一提的新玩意儿,其实挺可耻,也挺让人嫉妒。

朱芳文
2023年6月6日

人活不到八十,都別笑話人,那叫缺德

我總覺得咪蒙應該無害,即便有害,影響到你的心情,你也可以選擇不關注、不搭理。甚至,你可以說她醜,說她智商低,說她沒見過世面,說她庸俗,說她淺陋,說她拜金……

總之,自由如你,站在你的角度能看到的她,多半只是你想讓別人以為的她,但請別質疑她可不可以愛國,更不要加個什麼「婊」字,難道她就沒有--你覺得你應該擁有的表達個人觀點的--自由嗎?難道與你不同的想法、見識就叫“惡劣”嗎?

也許,你只是沒本事做同樣的事情罷了,反正你也無法證明自己能或不能,想或不想,就好像咪蒙並不需要證明你是真的道德君子,還是假的奸佞小人,也能輕易的斷定你是一個傻逼一樣。

我相信,人這種動物,活不到八十歲,都不要嘲笑他人,那叫缺德。

遭遇校园暴力霸凌后 别让孩子成为沉默的怕事者

有住在东至的亲友一周之内目击了两起低年级生被高年级生勒索财物的事,看来,连东至二中的好名声也杜绝不了此类丑事的发生。

考虑到自家娃儿的成长不免揪心,于是向朋友圈求助:如果小朋友遭遇高年级生暴力霸凌,当下该怎么应对?事前要如何预防?事后又该怎么处理?

大家对这个话题反应激烈,一致建议以暴制暴,虽然看起来很情绪化,但至少表达出对此类事件零容忍的态度,值得思考。从各项建议中梳理出一些应对步骤,仅供家长们探讨:

第一步、敦促孩子锻炼身体,以具备基本的自保能力;

第二步、事情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先交出财物,以求损失、伤害最小化;

第三步、用聪明的方法记住施暴者里的带头大哥,包括身高、体型、发型、口音等等,其余从众能记住多少算多少;

到第四步则有明显分歧,有人建议“以暴制暴,个个击破,反击到对方见到你就怕就躲的地步”,也有人理性的指出“先去学校和公安局报案、备案,交由校方说服教育,严重情况交由执法机构处理”,施暴者最终能被哪一种措施给制服,需结合实际情况去做判断,很明显,那些有案底的老油条早就不吃说服教育那一套了。

当然,也有人“勇敢”的建议“交出财物、能让且让”。之所以说他“勇敢”,是因为大多数家长正是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只是不好承认,他既不想让人认为自己没种,保护不了自家孩子;又不想让别人误会正是这种心态助长了此风此气,反而得不到同情;尽管在事实上,他们只是更害怕被循环报复。

多数人渴望有惩罚者的出现,在他们心里,住着一个童话故事倒是唯一可以确认的。

除了发生在身边--但目前看起来还极小极普通、至少结果没有太坏而引发太多人关注--的“小事件”之外,一些更为恶劣的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其实层出不穷,通过网络流传甚广。

据《法制日报》的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而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75.0%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更易成为发生校园暴力的群体,比例高达42.5%,高中生次之,占比32.5%。大学生、职校生、小学生分别占比15.0%、7.5%、2.5%。

媒体更是一声痛叹:有一半初中生遭受校园暴力霸凌后选择了沉默。

光看数字就知道校园霸凌远比我们能看到的案例更让人受伤,我不举出实例的原因,也在于担心那些极端事件会误导家长们的认知和判断,让这篇文字带来更多的恐惧和不安,事与愿违,反而忽视了该如何一起来抵制校园暴力霸凌行为。

台湾在这方面要做的比大陆同胞更加积极,有专门的社会团体印制各种反校园暴力霸凌行为的指导材料,教育学生认知、辨别校园暴力霸凌行为,鼓励学生做好自我保护,同时呼吁学校、警方、家长及社会相关机构等各方重视此类事件的防范与应对,比如每天随机安排校园巡视、课堂模拟演练、确保学生有家长接送、同路线学生结伴进出、警方加强监督防范青少年不良行为等等,至少在社会大环境上,有利于威慑和约束这类犯罪违法行为的发生。

国内也有意见领袖认为若要杜绝此类“戾气和暴力”的传递,可以先做两件事:第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反霸凌平台,搜集相关的暴力霸凌视频,督促当地司法部门及时、公正的处理这些事件;第二、促进对校园暴力霸凌的可执行的立法,而非流于形式的宣传教育,并对受害者进行心理上的帮助。

当然,我们都知道,想在东至这样的六、七线城镇落实这些措施会遇到很多阻碍,从民风上而言,“不多事、保平安”是国人理解且接受的最实用的处事哲学;从意识上来说,在一个以留守族(学生、妇女和老人)为主的城镇,把成绩搞好是家长和孩子的唯一诉求,校园暴力霸凌只要不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都会“感觉”遥远,没有那么紧迫。

遗憾的是,除了少数几个城市,这种阻碍在全国其他城镇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看起来能做的事的确不多,只能从建立防范意识开始吧。底线是杜绝自家孩子参与到这种校园霸凌行为当中,进阶做法是鼓励并引导孩子学会自保,其他事交给家长去权衡处置更为实际。

简单说,对社会而言,如何杜绝戾气和暴力,必须从孩子抓起;对孩子而言,教他不惹事是基本,但能早点学会不怕事,却是人生里更重要的教育。

搞个锤子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受周遭各种信息的蛊惑,企图买来一台小米玩玩。但幸好左等右等不得,冲动劲儿散尽,才发觉对我来说,它除了看起来便宜之外,其他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创始人故事,都没丁点儿能打动我的地方,甚至多有怀疑,譬如它的贩售速度、它的粉丝数量,都感觉这会是它为自己挖下的坑,会有惹麻烦的一天。

虽然我最终没有买来小米手机,但就我买过两台小米移动电源的体验而言,对该品牌的品质多少也算有了一点印象。在包装上,我只能粗暴的认为它是对苹果的拙劣模仿, 谁会认为同时发来的两台小机器,一个附带塑料壳,而另一个只有纸包装?在基本功能上,我很想知道究竟要充多久的电,才可以同时点亮四个电量指示灯?我试过充上一整晚,至少8个小时的时间,最多亮了3个灯。

我不是抱怨,想想不过69元的价格,即便只是买次体验,也没什么需要抱怨的。我只是觉得当很多人都在夸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时候,那个人或者那家公司需要谨慎对待才好。当然,若那本就是商家导演的一场戏,倒也罢了。要承认的是,消费者越傻,奸商就越多。很明显,这是一个奸商横行的时代。

所以,等我看到罗永浩对雷军表示致敬的时候,无论其动机是否单纯,我都觉得我不过又是在看一段相声表演。逗哏的需要一个捧哏的托着,做红花的想要拉根绿叶陪着,这样做会误导像我这样的人:哦,你锤子不过又是一个比小米好或者比小米差的玩意儿,多你不多,少你不少,何必理你呢?

我是说,如果你表现的独立一点,跳脱手机的概念,逃离那些造手机的前辈留给你的包袱,或许你会更容易打动某一群人,这些人可以为你的梦想买单,但一定不想为你的江湖做炮灰。

我原以为,罗永浩会拿个锤子当场砸碎一台手机,然后告诉大家:我去,还要什么手机啊,直接戴个锤子伴身就好!文可通讯娱乐,武可健体防身!势必会在穿戴市场上打下一片疆土。这牛逼的事,他怎么就没做呢?

太危险的一个国

说加拿大外宾杰罗同学在黄山骑车撞上一老妇,导致老妇腿部骨折。肇事后,杰罗被老妇家人威胁拿两万了事,而杰罗则认为自己受到了恐吓,还声称警察没有帮助他。最后,杰罗同学强调,虽然自己喜欢冒险,但中国实在太危险了,他再也不来中国旅游了。

这位同学的遭遇,对各位看官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两万元的赔偿,也算是照顾中外邦交的友情价。换句话说如果他了解中国,他就能重新定义“冒险”二字。

说来也巧。上周五一早,我刚下73路,就看到一个小伙子仰卧在候车亭前的台阶上。乍一看还以为是个没有起床的流浪汉。但那睡姿足够怪异,让我不免多看了两眼。一来面色灰黄,不像正常人模样。二来身上的背包不自然的裹在颈部,似乎并非故意如此。便停下脚步,片刻考虑之后,打了110。在这种事上,看见了不敢不管,但又怕管出麻烦,最妥善的办法,只能报警求助。

报警之后,那人身边也三三两两围过几个好心人,但都同我一样,不敢近身探望。曾有一位年轻女子,离他最近,在1米左右的距离上大声唤他,也没什么反应。于是又都耐心的等候警察。

看这围观的方式,大家应该都是玩过微博的朋友,深知做个好人的不容易。各位想一想,帮人尚且如此瞻前顾后,你得罪了人犯了错还有得好?当然,如果你老子跟托塔天王那样牛逼的姓李就另当别论。

不敢想象的是,万一换成自己遭了殃,不小心晕倒在路上,怕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可是,谁让我们从来都只喜欢过老天爷安排的生活呢?

奥美员工猝死 广告公司加班何时休

5月14日下午,奥美中国官方微博证实一员工昨夜(5月13日)猝死,据网友称死者年仅25岁,系北京奥美的公关科技组客户主任。有消息指出,他去世时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23点以后下班,去世后,工作QQ还一直亮着。早在2008年7月20日,时任北京奥美客户群总监的台湾人林宗纬也因“心肌梗塞”往生。

网友@肉丝summer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了这个消息。

@肉丝summer:刚在奥美楼下看到一个男孩被抬出来,脸色蜡黄,瞳孔发散,僵硬地躺在担架上,连续被按压胸腔也没有效果,各位做广告的朋友,请爱护自己,工作永远是为生活服务,没有生命,什么都实现不了。

直到14号下午,奥美中国才在微博上做出官方说明。

@奥美中国:昨晚(5月13日),我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年轻的伙伴。因突发疾病,他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位北京公关的同事,其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深得公司同事以及客户的赞赏。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深陷哀痛中,唯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希望所有的伙伴和我们一起,为他祈祷,点燃烛光,温暖他通往天堂的路。

一时间,#奥美员工猝死#成为微博焦点,网友几乎一边倒的批判广告圈“加班”何时休。至于为什么加班?为什么老加班?广告门网站曾于3年前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从300多位广告业者的问卷反馈来看,问题主要出在客户方面,因为“客户意见摇摆不定,改来改去”,不得不随时待命。如今,时间已过3年,但围着客户转的作风,依然没有改善的迹象。

博扬品牌营销总经理张东利认为:“如果广告公司的生意模式还建立在比稿的基础上,那么高强度高浪费的劳动就是无法避免的。”他指出了广告业加班成风的根本原因,它至少是当下广告业的主流生存模式。张东利甚至倡议广告公司“拒绝比稿,重建模式”。可在现实里,客户依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握有主动权。

有从业者认为,广告公司内部对加班也负有责任。网友@GOODBUDDY指出:“广告公关行业生HSSE(健康、安全、保安、环境)需要加强,很多客户的执行层面的人管协调不好内部意见,将自身压力下移,且不具备专业知识,拍脑门儿压创意的事件太多,乙方客服人员甚至高层又迫于业绩、客户关系,纵容这种事情发生。”

网友@Sam灰太蓝更是直言:“疯狂加班的广告公司都有病,病在与客户沟通不畅,工作分配不合理;病在面对甲方时不敢坚持创意的弱势;病在长期加班中尊严的麻木,在国内畸形的假而作的广告文化中,将青春与梦想耗尽。今天陨落的这条鲜活的生命,对无数怀揣广告梦的青年,诠释这个行业生态的残酷。”

可以看出,广告公司内部的跨部门协调及在外部客户沟通方面的不顺畅,也会导致经常加班。

作为雇主,奥美中国不该逃脱问责。但正如网友@寻空所言:“奥美中国及时公开了信息,因此人们并没有问罪于奥美。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本就属于小概率事件,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奥美公司有问题,根本没有必要隐藏,自然公开就好了。如果把它当成负面,如临大敌一般,处处隐藏,反而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

有观察者对此事件的社会影响作出反思。上海师范大学广告学系教师@张_磊Henry博士在微博上回应:“少来“公关”了,当初还不是你们逼这个年轻人没日没夜加班的!这样下去只会让更多优秀的人加速摆脱这个行业。”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音乐节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音乐人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打口CD的记忆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脸谱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手工活儿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跪求关注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带口罩的男人,迷笛是戴帽子的女人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抽烟时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纹身时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乏人问津的饰品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人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1万2一个的摊位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钱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一串不甚遗失的钥匙

最后的晚餐

根据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有梵蒂冈研究员指出,达芬奇在画作《最后的晚餐》里暗藏“密码”,将世界末日指向4006年3月21日,世界将在“全球性大洪水”中毁灭。

据研究人员解释,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与12门徒坐在一张长桌上共进晚餐,而背景则是一面有窗户的墙,窗子上方有个弦月型图案,正好位在耶稣的头顶上方。这弦月型图案其实隐含“数学和天文学”谜题,包括黄道十二宫的星座,以及利用拉丁文的24个字母来代表一天24小时。由于达芬奇曾看过《新约圣经–启示录》当中描述的末世景象,也读过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哲人的描述,根据研究者的计算及达芬奇的手稿显示,达芬奇已确认大洪水将是「人类的新起源」,始于公元4006年3月21日,同年11月1日完全毁灭世界。

在此之前,除了大家已知的2012年12月21日之外,也有美国宗教团体强烈警告厄运会从2011年5月21日开始。围观者将三个日期做个比较,还会发现一个巧合的地方,无论发生在哪年哪月,具体的日子都指向了21号,“21号”就是『地球难日』似乎铁定无疑。如此,开个小玩笑,我们该将每个月的21号设为警戒日,用来祈祷先知们告诉我们解救的办法。

我听说有一种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叫做“先定论再寻找证据”。比方说,她先有了自己的某个结论,在这个结论之下,寻找第三方的资料来做证据。人类历史这么长,资料那么多,只要你有心,什么事都可以说的有板有眼。

换我来做这个研究,我更倾向于反过来联想:达芬奇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应该是在寻根。如果将《最后的晚餐》当作描述上帝创造人类之前,神将隐退凡间的一次聚餐,应该也没什么关系(当然,神应该是没有逻辑的)。既然时间可以往后推到4006年,为什么不可以往前算到公元前4006年呢?

用人类的“哲学”来解释,既然是结束,那另一个开始就来了。如此,世界末日又算什么!

多管闲事的Richard

有一个外国人,花了20年的时间,把中国的汉字字源资料放上了互联网。

我跟同事聊起这个事,觉得他和他做的事都挺伟大。我妄自揣测Richard已经完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每天担心物价上涨,工资不动。但我想应该会是那样,这是我们的思维。甚至在我们看来,Richard可以称作多管闲事。但是等到别人的闲事管成功了,我们这些围观的人又该做点什么呢?

他是Richard,他的这个网站叫做chineseetymology,如果可以的话,请你一定要去拜访下。看看一个外国人是怎么管好这个中国人的闲事的。另外,我有想捐钱的冲动,我不知道这样做算不算是一个成熟的中国人的表现。

如何保护自己?

“明哲保身”这个词我最早是从毛泽东的文章里学到,我原来以为这是毛所痛恨的一小撮人,但现在我可能体会到这就是现实存在的一大群中国人,他们的祖宗如此,他们如此,可能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既然是一大群,也就无所谓我的鄙视,群体意识可以让羞耻感和尊严滚的远远的,不是吗?说说昨天的遭遇吧,想想真觉的惭愧,不是为我,你懂得的。

昨天早上遇到一伙人在龙华寺附近对路人行窃,报警后被他们发现并遭恐吓。难过的是,事后周遭的路人居然觉得我是多管闲事。靠,我多管闲事,真正该死的屁民!但气头过了,想想也很正常,谁让我们都摆脱不了DNA的控制呢!

好吧,来分析下。首先,大家都认为这类事件太过普遍,只要你能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至于别人嘛,在确定自己无虞的状况下,可以伸手帮上一点。其次,大家都认为窃贼是狂暴之徒,他们可以在被警察抓住后拿刀片在自己身上脸上乱割,这样的人怎么不让人害怕?另外,大家都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将报警、替别人打抱不平这类事情看做是闲事,是祸事,认为自己不会这么去做,并将这个观点当作唯一的标准,并由此来判定周遭他人行为的错与对。从这点来看,我的报警行为是错误的,而他们没有那么去做是正确的,后来我的被恐吓(也许会被暴力攻击)更是这个错误行为的结果,这更证明了他们是多么的正确。这样一来,我确实是在多管闲事。

等到我真的理解了这个现实状况之后,我再来思考下今天我的处理方式,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妥当。第一,报警的地点不该离窃贼太近,15米的距离是不保险的。第二,对自身可能会遭遇到暴力攻击没能做充分的准备,要知道对方可能有把尖刀,我呢只是肉身凡胎;第三,对于周遭行人的漠然没有足够的认知,我以为会有人跟我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呢,没想到这吼声居然失声,差点成了惊声尖叫;第四,对于警方的处理能力过去乐观,除了捡到钱可以交给警察叔叔之外,其他的还是靠自己吧。

按照当下的这种情况,我应该第一保护好自己不被行窃;第二,保证自己可以远离他们,至少可以到一个安全空间里。第三,需要准备或发现一些可资防身自卫的既可以予以攻击者以猛烈打击又不至于违法乱纪的恰当的武器。这里面比较难做到的就是第三点,如果有这方面特长的朋友可以教教我该怎么办。再此谢过。从今天开始,保护好自己才是革命的本钱,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