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彦达说“数字”营销

昨天,上午出门的时候雨好大,根本看不清窗外有什么,我打开后雾灯和前大灯,放低车速,但手还是有点发抖,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出什么祸来。

下午,人在外交官开会,那里离虹桥机场不远。沿着318国道还有很多其他的知名台企,包括元祖和达芙妮。

当然,这次活动照例又是超员,照例又是来了很多陌生人。

搞金融投资出身的黄彦达对营销有自己的一套思维,加之出身华尔街,使其对“投资组合”一词尤其敏感。讲座一开始,就拿出几只世博纪念版的箱包当礼品来做有奖问答,问题就是一连串让外人看不懂的数字。

待到揭晓谜底,才让大家领略到他的营销逻辑。很明显,黄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其实,我也想说一声,他对于外交官箱包在通路及营销上的规划与我对杂志的规划思维极其相似,但前提是他可以用每店200万的成本快速开出5、60家门店。而我,连2万元的上架费都争取不来。执行力需要财力支撑。

整个讲座虽然只围绕着箱包行业做了一个分享,但对听众来说,一定会有所启发。黄在最后提到一句,他们可以为会员朋友在自有DM杂志上免费刊登广告的时候,我就开始担心了。想想他所架设的发行渠道,一点都不输于专业媒体。即便从制作水平上,这本DM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唯一的好处在于,我知道,他没太多精力去打理它。尽管DM杂志本身也是一个尴尬的项目。

每次从各类讲座中,能获得最大动力,仍然是主讲人的鼓励,他们总会说,中国市场非常大,机会很多,要好好把握。但不过瘾的是,不知道具体到每个人或每家企业,那赚钱的机会又是什么?

或者,我只有潜下心来,老老实实的作出一件好产品或者提供一个好创意,也许才有眼界去观察那好机会吧。

当企业遭遇拆迁

媒体上总是报道了各类“拆迁钉子户”的消息,孤独的人除了抱怨、抗议之外,在现实的社会里是找不到一个代理渠道去争取什么的。其实,即便作为企业这样的团体来说,有的时候,也会跟个人一样孤立无援。

来自台BBC中文网的消息称:土地置换已成台商最大头痛。文章谈到,由于大陆经济类型的调整,经济发达地区的台企需要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工厂,作为投资成本的主体,土地置换就成为最大的问题。而从台商圈了解到的消息来看,这样的事情早在2005年就有发生过,有喜有悲。悲的无非是补偿的少,不必多说。喜的也有,譬如昆山某陶瓷品牌,仅土地置换一项,净收入超过4亿元,外界谣言称厂商将返还40%的补偿金给当地政府。

与本地居民相比,台商显得有点“过分”。作为投资成本,土地与人力一样,时刻会面临上升的压力,对于企业主而言,这是一个常态性的管理问题,早该有各种打算。但商人逐利的本性在这个时候帮上了大忙。在加上有点钱,可以找到各类关系通融,甚至在大局上也可以通过台协会联合当地企业向海基会这样的台商代言机构反应情况,争取更多的利益。我说的“过分”是相对而言,我们的拆迁户总是喜欢讨个说法,可最终结果是连基本权利都没有保障,而我们的外资企业是讨个利益,结果连不该拿的也都拿到了。当然,我说的情况也许是两个极端,但在这极端之间,看到了如此大的差距,怎能不叫人唏嘘?

或许因为企业与个人的权利在法律层次上会有不同层次的保障,我们本来就不该将二者做个比较,我也无意指责企业占了便宜,我更不是抱怨民众受到了欺辱。有比民众还惨的企业,也有比企业还肥的民众,这个社会多元的个性,使得我还抱有一丝微妙的期待!虽然这种期待看上去也很奇怪。

台企真的这么想吗?

韩国人几乎已经确认击沉“天安号”是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亲自下达的命令,其目的是为了让他最年轻的儿子金正云接班树立一个最合适的理由。无论是美国的情报机构还是各地媒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倒也很一致,而朝鲜方面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911看上去更像是美国领导人精心策划的一个战争由头(抱歉,我无意去伤害谁,在政治家面前,我们都是受害者),而这次的天安号事件也很难逃过类似的揣测。

我用到揣测这个词。无论是媒体、韩国的李明博或者所谓的美国情报机构,都很擅于揣测,尽管这几方的动机和方式完全不同。李明博方面作为最高领导人,势必需要对国民一个合理的交代、解释并有所合理的行动。于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责任人与一个听上去还算勉强的理由在所难免。而相关的美国情报机构,则可以借势去解释早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过的其他揣测。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为自己曾经的观察找到了一个现实的例证而已。但媒体呢?媒体怎么想?好吧,终于谈到主题了。

台湾的媒体说,无论在这之前的情况如何如何,但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局势不容乐观,第二次韩战有可能会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内突然爆发。不过,这些统统不用关心。媒体说,应该关心的是,假如真的像某些机构预测的那样,朝鲜的飞弹确实已经对准了韩国三星的总部,而在战争开打之后,三星被击毁(应该只是建筑,我的猜测),将会影响到全球的IT产业。如媒体所了解,三星是全球面板、半导体、记忆体及家电品牌的产业龙头,而部分台企正是其竞争对手及市场跟随者。韩战一旦爆发,台企取代三星,获益价值可能超过4000亿人民币。

问题是台企真的也这么想吗?很明显,韩战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被纳入到台企的中长期市场规划里,不可能有哪一位台商愚蠢到敢于赌这样的一个局。但从现实面而言,很多已经知名的大企业确实受过战争之恩泽,譬如前段时间麻烦缠身的丰田汽车。而台企自身最近也已焦头烂额,郭台铭也已经无法面对十一连跳的问题而亲赴深圳了解情况,他应该无暇顾及所谓的战争爆发后给到富士康等企业的“好处”了。

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生命的尊严都找不到,财富的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过来想一想,台湾的媒体也经常会提及大陆有很多的飞弹面向台湾本岛,意图将此种威胁明确化。但甚少有媒体敢于预测,一旦台海战争不可避免,对于台湾产业及两岸产业的影响会有多么强烈。起码不敢去量化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很明显,任谁都不愿意面对同胞相残这样的一个局面,更不要去谈在这个局面之下所谓的经济收益问题了。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生命的尊严都找不到,财富的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正在朝鲜半岛上发生的事情呢?不也是亲兄弟吗?凭什么别人家亲兄弟打架,我们就该盘算着两败俱伤后可以拿到什么好处么?这种行为似乎比强盗更为可耻,该归纳成哪一类?这就是中国人吗?

好吧,如果说不这么想的就不算是中国人,反正我们站在一边看热闹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想要改变或许真得等到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有转变,到那个时候,就算付出血的代价也是活该。但无论如何,我们今天在这里,稍微做一点点反思,最起码不要那么幸灾乐祸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