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学我打炮的姿势可好?

【2015031607】以前解放军炮打金门,隔一天打一下,放炮前还警告金门居民,搞得彼此心照不宣,摆摆样子做足姿势,给不懂事的美国人看看罢了。彭家声或缅甸有没有空袭中国是他们家的事,我们被空袭就是我们的事,我们的事就得自己解决,哪里来的炮弹就得还回哪里。当然,如果只想谈谈,那就别在意有人学我的姿势了。

【2015031606】昨天打假,电视台有没有讨论假新闻假记者假媒体的危害性?说到底,还是为了抢头条、搏收视嘛,什么媒体的公信力、正义感,谁信谁小狗。

【2015031605】我喜欢咖啡,但天生愚笨,品不来,也说不出。就像一个聋哑人咿咿呀呀比划着,看似无聊,其实内心对白精彩的很。这样说,我觉得心安理得多了。

【2015031604】某军政要人在今晨零点被宣布病逝。稍早一点,另一条消息说某戏子买官行贿2000万被抓。树倒猢狲散,跑得慢的就会被轧死。不过,没有树的话,它连活路都没有,怎么办?

【2015031603】跟郝同学聊天,说大多数媒体人不适合创业,因为做不好管理。回来想想,发现不够客气。首先,创业者不分出身;其次,媒体人也很丰富多元,未必只擅长码字;更重要的是,管理不仅是对人性的洞察(善要扬,恶要治),更是对自身的理性判断。做不好完全不用勉强,比你做的好的大有人在,尽管信任就好啊。一旦谈到信任,就不用局限于媒体人了,这个人人都缺!

【2015031602】儿子再丑,我们总能找到好的角度给他拍个照片,晒到朋友圈去求赞。所以,产品做的再烂,也是有办法给人好印象的,全看你爱或是爱的不够深了?品牌建设第一课:得有爱。

【2015031601】昨天不宜打车。上午出门,载我的司机几乎一路电话聊到目的地,我拍了他的工号,但没投诉,315这天多少重要事,能不添乱就不添乱吧。回来遇到的司机更奇葩,一路狂开,左突右插的,遇人骂人,遇车骂车,连等个红绿灯都要调侃下路人身材高矮胖瘦的……一副好心情全被她糟蹋了,刘岩同学再多送我几罐哈根达斯冰淇淋也挽不回来啊。最后遇到了女司机,也只能忍着了,平安到家就好。

传销无耻 快富有诈

【2015011607】打着微商招牌做传销的那帮混子真是臭不要脸。你天天自封宇宙第一神人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把自己搞成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转世过来卖仙丹拯救各类丑八怪创业狂用私信对话截屏证明你能收到会员费你还干过什么呢?

【2015011606】今天要做三件事,吃喜酒、理头发、买衬衫…除了第一件改不了日子以外,其余两件事都是可以无限拖延的,那么,没时间算不算理由呢?

【2015011605】我只用来下载电影的迅雷看起来赚钱有方。它有一个“高速通道加速”功能,一个月10多元,我买过一次尝鲜。正常情况下,20M的宽带下载一部电影,每秒钟的速度在2M左右,速度慢点也在1~1.5M之间。通过高速通道除了在下载等候时间上明显快点之外,下载速度却不占优势,当然,网络不够稳定的时候,它反而表现的还不错。关键时候不掉链子就有价值。

【2015011604】@南极人张玉祥和@韩都衣舍赵迎光就多品牌和单一品牌有了分歧,张玉祥在微博上表示:“我从不认可赵迎光的30多个品牌,把一个品牌做好就不得了了!”赵迎光回应:“ 韩都很明确自己是互联网品牌的宝洁模式,并在为此积极的打造支持系统,看到各个子品牌创始团队一天天的成长起来,我的心里也是一天比一天踏实。”赵迎光接着解释:“互联网跟线下有些更细分的需求,需要的相对小众品牌会更多!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要做一个皇帝还是总统。”我弱弱的想,这两个方向能分个对错吗?看起来,当下赵迎光的多品牌策略更接地气。其一,消费者少有品牌认同,你是1个品牌还是10个品牌,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其二,企业的品牌运营工作还很初级,投入也很粗暴,只是商标加广告,品牌说不出故事,一个与多个都无关紧要;其三,既然是个性化细分,不同品牌切入不同人群,逻辑正确,品牌方自己先爽起来很有必要。

【2015011603】最近玩回微博,有大号转发和没有大号转发情况实在两样,无论是阅读数、转评粉的数值都会差上很多。这也是部分大号日子到现在都还过的很滋润的主要原因吧,有人在乎就有价值。

【2015011602】下周微盟社区要推一次案例评选活动,设计师做了几个宣传广告,总是找不到感觉。自己也尝试做了几幅,山寨味道很浓,问题出在哪儿?一不会修图,二不懂结构,三是美感欠缺,至少这三点障碍让这些东西看起来就怪怪的吧。

【2015011601】看完《奔跑吧兄弟》,朱注上床睡觉,原以为这样晚,他该踏踏实实的去睡了。谁知被子里玩起了手机看起了视频。于是,现在是周六上午的6:30,他被叫起,开始复习功课。不守规矩就不按规则出牌。

谁来实践减法营销

《定位》一书曾提到可通过增加品类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一方面,它满足了消费者的未知需求,但另一方面,它又可能诱发或炮制了消费者本不存在的欲望,并从中获益,这是恶行。

譬如可口可乐公司,除了主打碳酸饮料市场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之外,也有“美汁源”品牌,并创造出一个浓缩果汁市场。这种做法当然符合品牌的发展需求,幸运的是,产品本身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至少看起来,它算有一个多赢的结果。

可正是因为这类标杆型品牌的示范作用,让大多数品牌运营者都误以为:创造一个新品类去忽悠消费者的钱包,远比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使用价值更为重要。

至少在域名的注册和管理这块,我以为就犯了这样的一个错。

很久之前,因为中资源的一次促销,我花了250元买了一个.cn域名的五年使用权。后来又因为需要,陆续注册过.com、.org、.net及.info等不同后缀的域名。对于那些于个人特别有价值的域名,我不得不同时注册下不同后缀的其他域名,以确保我是相对安全的,假设我在这些域名上的付出让我某天得到回报的话,不至于头痛到被李鬼冤枉。安全感虽然有了,但成本却是翻上几翻,这种浪费让人抓狂。

如果说用户的不安全感也是一种需求应该被满足的话,那诸如ICANN这类年收入百亿美金级别的域名管理机构,是不是也应该尽尽薄力提供某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呢?譬如严格规定域名申请机构或申请人的资格,以确保在有限的域名后缀里,尽量平衡申请者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用加法营销的方式增加新的品类,厚颜无耻的提供无限个后缀,向那些试图保护自己的家伙们收取额外的费用。

不客气的说,这笔收益本质上与敲诈没多大区别!那些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出现,对于那些有可能被李鬼的企业或品牌而言,就是一种多余的负担,除了增加品牌运营成本之外,根本没有创造出什么新的价值。但ICANN没有这样想,而品牌主也忘了思考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当然,当下的社会环境也该负点什么责任才对!

尽管我非常反感加法营销术,但这个世上的大多数事都是靠做加法获得成功的。如果我能靠做减法做好一件事该有多好呢?有(máo)趣(dùn)的是,将本不存在的事物或逻辑创造出来并赢得市场,本身于其他而言也是一种加法,若我固执的强调这是减法,会不会有点变态?

不折腾吧,给有理想的人去实践吧!

搞个锤子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受周遭各种信息的蛊惑,企图买来一台小米玩玩。但幸好左等右等不得,冲动劲儿散尽,才发觉对我来说,它除了看起来便宜之外,其他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创始人故事,都没丁点儿能打动我的地方,甚至多有怀疑,譬如它的贩售速度、它的粉丝数量,都感觉这会是它为自己挖下的坑,会有惹麻烦的一天。

虽然我最终没有买来小米手机,但就我买过两台小米移动电源的体验而言,对该品牌的品质多少也算有了一点印象。在包装上,我只能粗暴的认为它是对苹果的拙劣模仿, 谁会认为同时发来的两台小机器,一个附带塑料壳,而另一个只有纸包装?在基本功能上,我很想知道究竟要充多久的电,才可以同时点亮四个电量指示灯?我试过充上一整晚,至少8个小时的时间,最多亮了3个灯。

我不是抱怨,想想不过69元的价格,即便只是买次体验,也没什么需要抱怨的。我只是觉得当很多人都在夸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时候,那个人或者那家公司需要谨慎对待才好。当然,若那本就是商家导演的一场戏,倒也罢了。要承认的是,消费者越傻,奸商就越多。很明显,这是一个奸商横行的时代。

所以,等我看到罗永浩对雷军表示致敬的时候,无论其动机是否单纯,我都觉得我不过又是在看一段相声表演。逗哏的需要一个捧哏的托着,做红花的想要拉根绿叶陪着,这样做会误导像我这样的人:哦,你锤子不过又是一个比小米好或者比小米差的玩意儿,多你不多,少你不少,何必理你呢?

我是说,如果你表现的独立一点,跳脱手机的概念,逃离那些造手机的前辈留给你的包袱,或许你会更容易打动某一群人,这些人可以为你的梦想买单,但一定不想为你的江湖做炮灰。

我原以为,罗永浩会拿个锤子当场砸碎一台手机,然后告诉大家:我去,还要什么手机啊,直接戴个锤子伴身就好!文可通讯娱乐,武可健体防身!势必会在穿戴市场上打下一片疆土。这牛逼的事,他怎么就没做呢?

玩不起的小品牌

以『环保』做品牌诉求,容易引发共鸣。但受众关注或认可的仅是“环保”本身。若指望大家从自己出发配合品牌去做点什么,该另当别论了。

就『阅读』而言,『电子书』或『纸质书』孰优孰劣?谁更合情合理?难有定论。有多少读者会为了环保只做一种选择?况且,这种『选择』真就合理了吗?

虽然『倒下的树』令人不安,但个人习惯难从品牌差遣。尤其是中小品牌、小品牌,你的创意诉求产生的共鸣越大,对你品牌直接的帮助就会越少。

看起来,只有超级品牌才有能力去玩这张牌。

不过,你怎么看呢?

正确的口味

被一些同事以竞争对手相待的虎嗅网在微博上被新浪禁言了,全因几篇疑似对新浪微博不利的文章。如果新浪不拿虎嗅当媒体去尊重的话,看官也不必计较新浪的肚量,撑死了也放不下三、四声反对意见。

我们先假设虎嗅真的在黑新浪,甚至是只负责黑新浪,那也是因为你新浪有让人说道的地方不是?当然,新浪确实也不敢真听毛主席的话。

要说这里有问题,我倒愿意认为只是公关人员的反应过度罢了。对“负面”两个字,有KPI的压力,对领导,有报喜不报忧的责任,对自己,只能紧绷一刀切的神经。但是到最后,对品牌,对自己负责建设的品牌,往往只剩下浓妆淡抹后的孤独感,谁真的相信那些从不犯错、没有弱点的品牌是活生生的存在呢?

比如这幅广告图(以三胖做创意,对广告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创意,值得另作探究。)对公关者来说,却有一个启发,你真的以为大家相信你说什么了吗?即使威权如三胖,不过是狱中牢头,井底之蛙,除了聊做谈资外,还能有什么意义呢?当然,除了他的臣民,或者你的愚蠢的品牌粉丝。

同理心 不敢缺

“最近睡的好吗?”在上次公司培训会上,一位老师这样开场。

这问题问在四月,用意明确。可我却未能及时理解,还认认真真的找答案,想给出一个“好”或者“不好”的回答。可见我蠢的让别人捉急。

我可能不是老师口中没有同理心的人,在你我身边的各种组织机构里,跟我相似的人比比皆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当然,也可以辩解说,我还处在围着自己打转的阶段,照顾不到四周,请多见谅……

好在企业家们的格局没这样小。譬如加多宝再捐的一个亿,让消费者又多了一份认可!尽管慈善不该用金额大小去分个高下,可是这社会的舆论场不正是追逐着这些数字展开讨论的吗?相形之下,王老吉的三百万就不值一提,尽管已经花掉它去年净利润的十分之一。

极少有消费者会认同这种用数字去衡量的所谓企业责任,企业也不需要消费者对自己并不喜爱的品牌指手画脚。双方都去想一想,这捐出的每一分钱,又该如何消化转嫁呢?不客气的说,那些围观起哄的好事者,往往不是品牌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只是一层让人看不清真相的泡沫,遮掩住事实,令品牌无所适从。

不过,你懂得,品牌并不敢无视他们,就是怕有人“冷静”的指责它缺乏同理心。

上纲上线的事,太要命了!

【每日论语】代言

这几天,陈欧体开始流行,甚至连池州人也有了一个版本。我本该高兴一下,娱乐的事情总能带来欢乐,可有了欢乐,又思想着为什么会流行,看起来讽刺大于欣赏。本来么,代言人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你只知道九华的香火甲天下,却不知平天晓月胜西湖;你以为杏花村酒属三晋,却不知牧童遥指在池阳;你可以轻视我的存在,我会证明这是生态发展的时代。坚守,是注定有舍有得的姿态,少不了质疑和轻视,但,那又怎样?哪怕无人褒奖,也要一路飞扬。我是江南池州,我为自己代言。

远一点的说,代言没现在这样娱乐。古时候可是指帮皇帝老子代笔,草拟诏书,严肃的很的事,今天玩起来,一点架子都没了。即便是早些年,观众们看某明星代言某药的心态也是如听圣旨,哪像今天一看到名人就想起“忽悠”这个词。

从营销上讲,陈欧为自己代言算是一个策略,反其道行之,未必是坏事。但从实际效果上看,未必真比找个明星代言更有作用。除了造些个话题让媒体和比媒体高尚一点的围观者谈谈之外,对于销售,有多大帮助,也只有天晓得。

不过,好在这个社会的人未必都有我这等斤斤计较,如果陈欧不算出名,那陈欧体流行说明什么?如果聚美优品不算出名,那VC的钱又要怎么收回?都是混个名气的事,又何苦算计它卖多卖少呢?算那个的,不是玩资本的。

当然,话说回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敢说“我为自己代言”这句话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强啊!

2013年,营销总监能做的六件事

来自Forrester的一项消费者研究显示,大约87%的美国消费者和98%的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这让营销组织如何有效吸引消费者变得越发艰难。尽管营销总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变化,但还是有必要提醒诸位,2013年,你得解决好以下六件事。

1、掌握所有新的媒体

今天的消费者藏在不同的媒体背后,我们一边用手机刷微博,一边在电视上看《天天向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越发碎片化,甚至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更多依赖邮件来完成。

“破碎”的生活或许没人真正喜欢,但这就是现状。如果你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你必须了解他们使用的设备和关注的不同类型的媒体,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设备。你甚至还必须弄清楚每个媒体版块之间的主要区别,包括消费者为何选择A而不是B。

2、建立你的归因模型

你需要花上一笔钱,来掌握真实的消费者数据,包括广告投资效益,产品销量,在网络上的口碑,网站的点击量……当然,也包括有多少消费者想主动找到你。建立并不断优化一个消费者归因模型,在新媒体时代,更为便捷也更为重要。

3、重新思考和创造终身价值

过去,营销人员谈到客户的终身价值,往往着眼于客户的累计购买历史。而今,终身价值则意味着邀请客户一起来创造长期的品牌影响力。即便你的老客户不再消费你的产品,你也可以建议他加入你的社交网络。因为他难得的忠诚度,将极大影响潜在客户的购买决策。如果你不打算重新思考并接纳适合新形势的终身价值主张,你会错过什么呢?

4、内容驱动传播

今天是一个“内容驱动传播”的世界,品牌需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营销组织不断的创造文章、图片、音乐、视频,甚至游戏以及其他可以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好内容”。这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困扰,如何辨别内容的善与恶?如何用善的内容让消费者记住你的品牌而不会反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然,也有极其简单的原则可供遵守:第一,让消费者发笑;第二,不要让消费者花钱。简单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靠广告说教的时代了。

5、了解客户数据的价值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客户数据,你便拥有了财富。你的网站,你的新浪官微,你的App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人在参与和分享,这些参与产生了有价值的数据,理论上而言,它可以让你更了解和掌握你的消费者。但问题是,你知道怎样去挖掘这些数据中的财富吗?

6、让消费者感到“意外”

善用你的数据库。这意味着营销者需要聪明一点。如果你发现消费者有新的需求,并不是要求你在第一时间为他提供。可否帮他的需求在完善一点,让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预期?这会令消费者感到意外,当然,这就是价值所在。

消息源:福布斯

说明:此文借助谷歌翻译后,重新编写而成。算是一次尝试。

广告致人残

搭地铁时无意间看了下拉手,居然都是中国劲酒的广告,想不明白,这种拉手的广告价值会有多大?而且还是个异型广告,成本不会太低。广告词倒写的挺好玩:少喝一点,为健康。

好玩的地方在于这词耐人寻味:“少喝一点,为健康”。意思是说喝多了就影响健康吗?那不如不喝,不喝就没这个担心了。还是说,喝一点点有益健康?如果是,这个度要怎么掌握?有酒量的和没酒量的又当如何?写这文案的人,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呢?

不过,我相信少有人会无聊去关注这条广告里的文案。这家年销售额高达4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仅仅靠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记住,不是广告传播)就能压的消费者喘不过气来,一眼瞄全“中国劲酒”几个字的,怕也不是多数,哪里还有时间在意什么广告文案。

我在意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文案,而是觉得中国式广告在很大的范围里正在起着教育国民的功能,可惜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者教育,不是告诉他们什么该买,什么该用,而是告诉他们这个是好的,这个叫生活。极少有广告告诉受众,我有什么缺点。如果有的话,我相信那种靠卖肾或卖初夜买苹果的事就成不了新闻,最多天方夜谭罢了。

比如在这条广告里,中国劲酒明显就是想说,吃饭的时候喝一点点劲酒会有益身体健康。而现在的表达,明显又有其他意思。但受众可能不去想太多,因为听久了看多了麻木了,搞不好已经分不清这句话里的几种意思,以后更怕是连理解力都会退化,更别说创造出更加精巧、有趣、有智慧的新句式来了。

顺便提下,我喜欢的消费者教育是基于尊重消费者的,但哪个品牌有这样去思考过?所以,你不会看到可口可乐公司警告消费者:喝可口可乐会有发胖的危险。现在连受众都相信,广告就是要说好听的话。

我想,那可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