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人均

语出“重庆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从“人均”上,我们本想找到一种幸福感和归属感,但对不起,会剩下的只有羡慕、嫉妒、恨!

人均,意思是“按人平均”。就是把所有人的收入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和再除以人头数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唯一一次跟国内首富、二富们站在一起的机会就是在国家拉扯“人均”数的时候。想起国家对我们的默默付出,就禁不住要歌唱这个伟大的时代。

恰好“人均”本身就是一首赞歌。宋人苏轼曾说:“蒉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诗出《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意思是说,人均与天籁,都是音乐的一种。但“人均”来自人为制造,不自然、不纯正,显得虚情假意罢了。

可百姓们不在乎首富出在哪里,但很在乎自己的手里有多少钱。他们也不在乎收入的高低,但很在乎自己与第一名还有多少差距……于是我会想“人均”会让大家更加“愚钝”、更加“自私”吗?

或者,这是一个让人紧张的社会,而“人均”这种捣浆糊、和稀泥的说法,会让百姓们放轻松也不一定呢?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第二就第二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竞争中只有第一名,其他的都是输家。或者是类似的意思吧,我对于竞争排行的看法一直存在偏见,尤其是国与国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土地面积、地理区位、人口素质、国家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靠一些量化的财务数据去排行分析出来的结果真的没啥意思。

比如GDP。这两天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好吧,媒体为什么不说,100多年前,我们是世界第一呢?或者,媒体为什么也不愿多说,中国人的人均所得与日本人还有十多倍的差距呢?

鼓励是必要的,但媒体若也只能附和着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心理去做这种无意义的陈述,倒不如什么都不做,不做的话,你还可以保持一份清醒,做多了,媒体也就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了,连读者都看得清的东西,媒体怎么那么没深度呢?

抱怨媒体看来也成了我的习惯,看上去我有点愤愤不平的样子,其实我心里很淡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许说说话或者写写字就是调整我这种淡定心理的一个方式而已,不代表其他。我的胡言乱语只是在一个小地界里的喃喃自语,无甚影响。我活在这个小小的自由天地里,已经满足。

好吧,第二就第二吧,“老二”已经超脱了一种排行,更像是一种可以制衡上下的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战略步骤。但于我来说,我还是希望能做到整体第一,人均第一,那才是我们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