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都想天然正确

【2015041407】听一些看起来还算成功的创业者讲自己的企业,多半会从行业分析出发,似乎不找到一条天然正确的道理,便不足以使人信服其成就来的既合理合情又万中无两。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为我只能低头走路的能力感觉万分惭愧。除非,哪天我能站在台上告诉他们“低头走路不会扯着蛋的十个理由”。大家都喜欢用成败来定英雄,却无意相信英雄也是从无知处开始。真的,连英雄自己都不相信。

【2015041406】#改个段子#

“这是十万,离开我女儿”
“阿姨,我们是真心相爱的。”
“二十万!”
“阿姨,我不是为了钱,我跟你女儿的感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啊!”
“四十万!!”
“阿姨,您这是逼我啊?”
“六十万!!!我说最后一次,离开我女儿!”
男孩叹了口气,顿了三秒之后缓缓从口袋里掏出支票。
“这是一百万,我要娶你女儿!”
阿姨惊讶地问,“平常也没看你上班,你是怎么致富的?”
男孩淡淡的说:“我开个V店还要跟你说吗?”

【2015041405】同情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能说,偏离事实的同情就是犯糊涂。比方说,地铁里常有人扮乞丐乞讨,同情心泛滥不分事实的丢个一两元钱,虽是小事,却害了还能劳动不需要乞讨的假乞丐,也会逼死不能自食其力却又缺少信任机会的真乞丐。在职场上,不直面雇员的真实能力,却一厢情愿的相信对方能够成长,结果只能是两输。这也是不当同情惹的祸。

【2015041404】老友深夜电话45分钟,与其说是求助解他的惑,不如说是两个接近中年年岁的男子在讨论如何持续保持青年心态。好奇心和学习欲太缺了,彼此提醒着或许还能捡点回来。好吧,我要满血!

【2015041403】前几年在一家小媒体时去过义乌两次,匆匆路过,来不及了解。这一次体验颇深。尤其是许同学,能把路上行人车辆不守规矩乱穿解释为这个地方的人有爱拼爱钻的精神,的确打动了我。守规矩的人多半只能感受被人插队的痛苦,但永远无法体会插队的人快人一步的愉悦。候车买票可以就此谈谈道德得失,发家致富就别太在意手段高下了。

【2015041402】又发现几位熟悉人关注了“私人媒体”,既感恩又忐忑。我不是很有信心去谈论这里的文字,过于破碎、自我而显得幼稚、肤浅,有时候甚至不知所云。说实话,与早几年坚信可以做到只为自己码字的心态不再相同。谁让咱是天秤呢。

【2015041401】自媒体开启付费阅读值得期待吗?可能还要看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要么拼亲爹,要么找干爹,朱注对这点理解的天生透彻。他很认真的告诉我,想看他写的日记么?每篇100元。听完条件的我顿时激动起来,看来,小30代人脱贫致富的希望极可能要有了。

安逸是件很要命的事

【2015041207】在义乌,可能没有“创业者”这样的说法,因为它是相对“打工仔”而言的。昨晚见过几位朋友,开工厂、做生意、搞外贸……务实的让我们这种拿着理想做幌子的人万分惭愧。还是刘老师说的对,安逸是件很要命的事。

【2015041206】有人喜欢强调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但这与做出来的东西是否完美并不能等同。完成比做好更重要。而所谓的完美永远都不会完美,因为判断者的认知水平与外界的认知水平永远存在差异。当然,如果你发现一些不足而故意忽略,就算不是完美主义者,也不应该,那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2015041205】阿森纳取得八连胜之后,有人便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甚至提到争冠。与温格对球队前期糟糕的战绩所给的回答类似,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认清自己的实力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2015041204】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哪怕知道“面子”要不得,像我父亲理解的那样,有人愿意亲近你才是人际关系成功的标准。只是,这种亲近的成本有高有低,因为买单成本过高造成的疏远,需要反省以谁的标准去衡量这种成本。能做到这点,至少还算一个值得被重视的人。自勉。

【2015041203】许同学有一个观点,说生意人的通讯录里只剩下十来个人,而且还能把生意做好,就叫牛掰。喜欢这种实效,但也感概这种事在我身上好难发生。你的可利用价值决定了是否可以任性删减你的通讯录。

【2015041202】DIY肯定是一件有趣的事,云南一25岁的男子不够钱医治白血病,就DIY了一种土法,试图用烧烤的方式驱除身上的病。这是我听过的能打动人的成人童话之一。

【2015041201】对大多数打工仔来说,衣锦还乡是一个好结果,但从苦地方好不容易出来之后,如果可以“衣锦”,可会“舍得”还乡?回苦地方炫耀可以,但回复到以前的生活,那就要不得了。

我们可以住到地下面

围绕着强拆的话题无非是需要地表上的那片土,屁民们是否可以想个办法钻到地下去过日子呢?像个老鼠那样有尊严的去生活,或许就不用那么被动卑微了。

传说中的中国第十个特区义乌传来消息,为了让市容看起来更加整洁,约有2000名打工者被赶入深山,在坟墓群附近搭起新据点……是否有联想到好莱坞电影里的某些场景?肮脏的棚户区、卑污的人、冷冷的天空……好了,这些都是在发生的。

让我们来恶意的揣测下不会发生的,假如我们(也可能包括尚未中产的你)必须举家迁入深山,或者更进一步,往地下发展,真希望我们可以“进化”的更快一点,比如生出一对可以打洞的手?甚至是一双翅膀什么的。不过生理的进化速度不及心理,我们在心理上很容易接受一些现实,尽管在生理上根本就没法做出准备,但谁管你?

让我们放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的念头吧,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扔到一边去,暂且先考虑怎么活下来更加现实。

住进地下或者迁回深山确能保留一线生机。且退且想且怨恨:靠,要不是当年我穿皮衣的时候没想到今天,老子山里打猎过日子简直赛过神仙。

但今日,恐怕得好好的去适应与蚯蚓争食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