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邻居是谁?

在城市里生活的第一个不好,就是你认识不了几个邻居。这个你每天忙于工作,在公司与家庭之间来回转悠,为生计或者前途打拼,找不到时间去关心自己生活的另一个环境,邻居们彼此忘却了对方的存在。倘若换了一种,你年纪大了,退休在家,整日里赋闲,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做的,也许你会对与你年纪相仿,遭遇相近的邻居多了一份认识的需要,这需要也是彼此的,就像当初彼此相忘一样。

这多少有点“势利”,只是为了彼此利用的关系将原本建立在人情之上的邻里疏远。但这个社会似乎就是这样,有意识的人发发牢骚,没有意识的人照旧过那样的生活,等到老了,所有的顾忌都会放下,彼此相扶一把,倒也不算什么要上纲上线的事值得去追究。现在年轻想到这点,无非是对自己的“冷漠”多了一种认识,这认识不算透彻,但也足够让人震撼。

昨天隔壁搬来新邻居,在这之前,隔壁住过另一对夫妇,让我惭愧的是,他们住在这里小半年,前前后后我们不过打了两次招呼,说了不超过10句话,就算是在马路上跟个陌生人问路也不至于如此。当然,邻里与亲戚自然不同,没有血脉关系意味着可以不计较彼此的生活是否交集,但“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在乡下可是大过天的,按说某家某人的人品如何,完全要看他家与邻里相处的和睦程度。而在这个城市里,这些小区的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起码没有拿出实际的办法来促使这样的事情发生。

也许我该敲邻居的门,向他们问个好。

目的及目的

你找我有什么目的?你找他有什么目的?这是两个让人难堪的问题,问者无心,听者伤心!不过,正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却可以教你分辨出你身边谁了解你,而谁又看不懂你!

N是我的前上司,按年龄也是长辈。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想起某人的时候,会立即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当然不会幼稚的说:“嗨,朋友,我想你了!”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会从心里感激,毕竟被人记住是一件好事,更何况你又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挂念”的。有人会怀疑,“他找你干吗呢?难道他不记得以前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么?”他总在想着你是否有什么被别人“挂念”的地方。这个怀疑的人一来不理解这位上司,二来不理解这位接电话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我知道那位上司的做法是有益无害,可是我学不来。比方说,我从一个同学那儿拿到另一个同学的电话,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即打电话给他,而是仔细的回忆下我跟这位同学过往的相处,有没有尴尬的地方?即便回忆不出来,还会继续给自己找理由,尽量不让自己打这个简单的问候电话。其实就怕一件事:我找他,他会想我有什么目的!在这件事情上,我就成了那个怀疑的人,将同学情谊看的比人情世故要淡,对自己不够信心,对同学也报以不信任。如果这里换作我的那位上司,或许他就会很安心的联络他的同学,享受到纯真的同学情谊。

有句话这么说,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在人情世故中,我们能少来几个目的,或许日子久了,大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真朋友,而不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