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告时代》中文版出版

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应该是美国麦迪逊大街上的喉舌,可惜国内的广告界好像还没有产生同等级别的媒体。4月初,《现代广告》杂志和《广告时代》合作了中文版,但实际上,不过是在原来的《现代广告》杂志里面加上了一个20页的专栏而已,甚至连纸张尺寸都一样。我有注意到广告时代杂志上的中国版块,但是全英文呈现,将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广告人生生的筛掉了7、8成。这还不包括像我这样的,最多只能称作广告马仔的广告边缘人。虽然我们还有麦迪逊帮,还有广告门,还有梅花网,但似乎都没有AdvertisingAge来的正宗,这是为什么?是我崇洋媚外?还是我们的广告教育一直没有找到自家的门?所以,我从3月就开始期盼着这本中文版,于是,我的失望从4月开始滑落,估计会延续到下一期,或者下下一期。

猜猜中国人读杂志的几个情况吧,第一是别人看我也看,跟着看吧,反正别人买了我不花钱,不看白不看。于是,广告业造出了传阅率,标榜杂志的可读性。第二是有赠品,赠品的价值往往超出了杂志本身的零售价,正好缺个茶壶或者拖鞋啥的,买吧,还搭一本花花的杂志,看完了还可以当废纸卖掉,说不定还可以回收个几毛钱。于是,广告行业造出了个付费订阅人数,别管我是用什么手段卖出去的,总是有人花钱买了就表示我的杂志有市场,读者都是真实的。第三是免费赠阅的,不拿白不拿,反正不花钱,我的时间嘛也不值钱。于是广告业造出了DM这个名词,你看看我能免费派送到任何一个你想要的人的手上,将你的信息完整传递,嗯,一副信息快递员的作派,似乎刚给联邦快递代言完毕一样,露出满足的笑容。还有第四,我相信还有第五,都不要总结了,你的情况甚至符合第六种。但无论如何,我们在返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真正喜欢的杂志又有多少呢?随便举个例子吧,上海的东方书报亭从80种杂志到600种杂志的都有,可是,我们的大多数读者,能记得又会定期购买的杂志不会超过10种。如果所有的杂志都平均分配的话,按10种杂志做一个读者类别,那么也可以划分60个种类出来,如果都集中在某些杂志上,那就更难说了。

这不仅仅是广告教育了,还有我们的媒体自身的宣传也出了问题,所以那种我做内容,你买观点的时代似乎一直没有过,这么正常的现象不会出现,那就代表着现在不正常。不过,这是大众层面,慢慢教育还来得及。问题是需要施加这种教育的业界人士,如果思路跟大众一致,连自己的教育都没有做好,想等着他们去教育读者,估计也是我一厢情愿了,不多想了,洗洗睡觉。

搬桌子理论

有人用搬桌子形容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我把它稍作联想就发挥出了这个“搬桌子理论”,也算是理论吧,因为貌似确有道理。

 

如果可以形象的想像下你的面前摆着一张需要四个人才可以搬起来的大桌子。除了你之外,你还得寻找另外三个力量不逊于你的人。你要告知他们为什么要搬这张桌子?搬起来之后送到哪里?如何搬?在这个过程之中,如何协调彼此的力量?如何培养中间的加入者?如何使得这张桌子可以附加更多的价值?如何在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之后继续起步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别看简单的搬桌子,还真是复杂的极致!

 

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搬桌子的简单流程,就是一个团队在创业动机、创业愿景、创业方式、创业资本、事业跟进等方面的具体执行步骤。运营公司就和搬一张大桌子走路一样。四个角都要有人搬住,每个关键职位都需要有人把关负责,才可以把这个公司抬起来走路。这就是所谓的责任分配。

 

搬桌子和走路需要力量。愿意搬只能代表一种期待,有这个搬起来并能走路的力量就是参与者能力的实际体现了,所谓“找对人就可以做对事”。

 

搬起来起步之后,能走多久也还是需要观望的。当我们一分钟内搬着桌子只能行走五米路时,就应该不要对一分钟可以行走五十米报以期待。所以对期望值要有准确的把握。这中间少不了诸多方面的协调。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有目标的降低一些人的力量以保持团队的整体力量与期望。另外,还有新进力量需要培养锻炼。总之,力量一定要平均,要有后续,才可以保持桌子的稳定,不至于中途滑出手心或者因力量缺失,发生意外。而这就是公司的战略规划了。

 

搬桌子和走路的力量来自于激励,没有一个很好的愿景和实际收益的期望值在前方,是没有人愿意搬桌子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激励又来自于力量的外在收获。如此良性的循环是每个人在理智的时候都能轻易思考出来的结论。而如何让激励也可以平均呢(当然,这种平均并非二一添做五这样的简单均分。而是对应的一种平均,也就是这个力量的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平均)。

大多数老板都深深的理解这一点,可是偏偏又貌似难以做到。我看:不过是看他想不想做了!

 

借助一些貌似简单的小事情其实可以参透很多貌似复杂的大事件。公司运营不可谓不大了,但还是可以化繁为简的,多多联想不是坏事情,很多理论只要貌似有理其实也就可以了。不就是为了可以博得一个启发么?这和砸在牛顿身上的苹果难道不是一样的伟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