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刷不了朋友圈

【2015021807】#改个段子#每次过年,老妈都会重复几个要求,正月初一不可以生火、不可以泼水、不可以晒东西……我对这些老传统表示“反感”。照这样去做,新年第一天就没朋友圈可刷嘛!

【2015021806】芳最近染上了一个很不好的毛病,爱刷朋友圈,而且特别喜欢刷我的朋友圈。搞得我都没东西可刷了。

【2015021805】这几年回家,有个问题被问过多次,“你换车了?”或者“你又换车了?”尽管我一次又一次的解释:“没有,这车是租的,我的车早卖掉了”。可问过的人还是不信。我就不理解了,我没钱买房你们可以接受租房,为什么就接受不了租车呢?好吧,还有一次,芳戴了个银制的首饰,某亲戚认为肯定是白金的,居然真打算拿黄金来换……谢谢大家这么瞧得起,可是我们两个没工夫呢。

【2015021804】支付宝红包口令是个什么玩意,居然还要玩中文?马云老师真是太任性了。难道这个也是技术门槛吗?怎么就让我觉得别扭呢?

【2015021803】苹果造车的传闻给人一喜一悲,喜的是,以苹果对音乐产业、手机产业的变革,它会给浑浑噩噩、不求上进、滥竽充数的汽车业一记重拳值得期待。悲的是,即便没有乔布斯,我们可能还会继续为苹果这个品牌买单,这次卖肾肯定不够了。所以,有想买身的可提前联络我。我算是援交吗?

【2015021802】这次上腊坟才注意到外公的墓志铭,刻着“三尺青锋未得志、一锹黄土盖文章”。不知这句话的出处,回忆起来也算符合实情。一位私塾先生为冤死的弟弟写了一封告状信,被打成黑五类,到老才发现读东周不如读周易好玩。

【2015021801】去张店上腊坟,一路走过,看来往的各色人,我都小心对待。这是老妈的娘家,路上随便遇到个什么人,都有可能是亲戚,而且辈分还要比我高。没办法,吃亏在老祖宗排行靠前。

南溪古寨也没有青石板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带我回张店,我写了一篇作文说那里有多好玩,恰好被大外婆家的舅舅读到,他很关心我为什么会觉得那里好玩,像是一个手艺人期待客人对自己的活儿做出评价那样。

我已经忘记了那篇作文是怎么写的,是假期作业?还是一时兴起?我也忘了是怎么描述张店该有多好玩,但现在去回忆,青石板的路和池塘、带两扇耳门的房子、木地板的吱吱作响都该是这“好玩”里的一部分。

舅舅的关心或者没有我猜测的那么复杂,可能是长辈跟孩子之间的一个小话题而已。重点是,我对张店的印记并没有因为那些好玩的东西现在已消失而变淡。当我在其他地方看到青石板时,我总会有点自豪:哈,我母亲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小村里。可惜她的子女却少了她的那种幸福。

当然,同张店一样,南溪古寨也没有了青石板。前者在升金湖畔,亚洲最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而后者身处重山之间,却堪称中国“最后一个匈奴村落”。可惜的是,这两个地方至今还未获得应有的荣誉。

我是说,一个已经被破坏了的老村落再也回不到从前,同时她又因为闭塞而落后被大社会甩得老远,甚至连靠水吃水的本事都不曾练到,这算是纯朴呢?还是什么?

而另一个因利益引诱而强扮“历史”的老村落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消逝。我确认,包装或粉饰是一种不正当的信念。当信念不能够用类似“青石板的印记”来传递给下一代人的时候,“最后”的村落恐怕会成真。

敏跟我说,那些去过南溪古寨的人都说不值得去。是的,当你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旧旧的村落和一个破败的祠堂的话,你怎么会不遗憾?在细想想,若干年之前,那些住在这里的人或者也只看到这些,但没想过做出什么改变。要知道,所有的建筑都会有消失的一天。幸运的是,历史总会原谅那些懒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