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是内容的广告 我的视频号初体验

1/视频号是做第二个抖音,还是第二个YouTube?或者第一个视频号,未有定论。受时长限定,它目前更像抖音。

2/1分钟的短视频,用来叨逼叨,太长。用来讲故事,太短。被官方引导玩特效,玩模仿,注定审美疲劳,走进死胡同。

3/文字或视频,基本功用是为传递信息。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传递信息,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能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它就无人喝彩。

4/短视频的短,谁规定必须是抖音的15秒,或者是视频号的1分钟?相对电影的长,10分钟算短。90~120分钟的电影,浓缩成9~12分钟的短视频,会不会废话更少,内容更富想象力,更宜于表演者发挥呢?

5/一个镜头3~5秒,去掉片头片尾各4秒,一分钟的短视频,可以有12~15个镜头。用来讲故事,1条不够,那就3条,3条不够,那就5条。成为微美剧,也不错。

6/Quibi算微美剧,它不同于抖音或视频号,好比《经济学人》不同于新浪博客。如果只有10分钟,我更愿意刷Quibi。能看到一线演员飙演技,谁在乎九流网红撕逼?

7/Quibi让我看到,短视频,最终属于会讲故事的人。它是电影人的浴火重生,不是媒体人的新瓶旧酒。是故事输出,不是观点输出;是原创,不是模仿。

8/视频号的几个用处:

a.广告,公众号导读或卖货导购;
b.纯内容,栏目化,小众;
c.私人记述,私密化,朋友圈。

9/头部视频号的流量,由机器模型分配。小玩家冷启动,靠朋友圈决定。不肯朋友圈求赞,就别玩视频号。好消息是,目前视频号前100账号,门槛是2万多粉丝。有10亿用户级的微信背书,未来可期,前100账号,2000万粉丝打底没问题。

10/视频号需关注点赞和评论。点赞意味着Vlog进入点赞者的视频号信息流,评论意味着内容或你本人激发出回馈。你在舞台上,灯光刺来,睁不开眼,只能通过掌声估算台下多少观众。10万赞Vlog可能已出现。

11/发视频号,多求赞。1000个点赞,就是1000次出圈的机会,赞是火种,有生命力。1000个粉,是死的,是冰冻的数字,好内容可以解冻。好内容,自然有人粉。内容好不好,也是相对而言。你喜欢杜甫,她喜欢鹿晗,各取所需,没有谁高谁低。

12/我相信,60秒的视频故事,是小内容团队的前途所在。视频号的选题能力,价值优于制作能力。坏消息是,目前看到的多数人的内容,不具备自动破圈的潜力。

13/有人问,为什么现在的视频号,全部是中年大叔。原因可能有二,第一,你的圈子里拿到视频号内测的,中年大叔居多。第二,中年大叔求赞破圈的决心和能力,还是令人敬畏的。

14/头条要求Vlogger必须真人露脸,我反对。起码我自己就喜欢颜值高的主播。换位思考,我是先看脸,再看内容。颜值是内容的广告。我不露脸,因为才华需要一点距离。像我这种没有观点没有露脸没有出声的三无风格,恐怕是令人不反感的。我先让观众不反感。

15/我的视频号,第一个栏目名叫#咖啡物语#。过去几年来,“咖啡物语”既是我打量生活、也是生活审视我的一面镜子。它帮我厘清:倾听、理解、表达,与不计较,该是我寻求的基本态度。此前,它以文字的形式,做了103期(延伸阅读),之后暂停。今次得以用视频的方式延续,既高兴,又忐忑,心里没底。

16/史蒂芬·平克在《风格感觉》中说,“所谓写作风格,说到底,不就是有效运用语词来吸引人类心灵的关注吗?”触及人类心灵,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拥抱。好的内容,犹如拥抱般温暖。视频内容,音乐要温暖,画面要温暖,字幕要温暖,要干干净净,要清清爽爽,别像得了牛皮癣的电线杆。

17/我用iMovie剪辑。常规工作有二:

a.素材归类:封面图、文案、视频及配乐;
b.制作:导入素材到iMovie,按格式添加封面、背景、视频、文案等,分离视频里的音频,参考内容及音乐节奏剪辑,输出。等等。

18/附上我的视频号,欢迎关注。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

贾跃亭要不要先把乐视做好 再谈微信会有什么危机?

“微信是伟大平台,但如果一味追求垄断,无视用户价值,丢掉开放、共享、自由、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之后,未来将会怎样?”

如果这个问题真的来自乐视贾跃亭,我想他确实没理解互联网精神的“开放、共享、自由和平等”需建立在用户的最低参与和管理成本之上。

从结构上说,微信独大或者说所谓的垄断并不会产生问题,它更接近于一个疆界的概念,是没有意识到的存在而不是什么有病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如何参与微信的生态建设,在这个大体系里,共同参与建构规则,调适权利,以释放所有参与者的服务能力。

既然贾先生讲这句话,意思无外乎他有心建立另一个尊重用户价值的平台,只是可惜,很明显他对生态的理解还停留在搭台子的阶段,生态是留住用户的空气,台子谁搭的,一点也不重要。能保证谁把戏唱好才更要紧。

另外,我建议贾先生多看看自家的乐视电视,等哪一天乐视的开机、调台和播片的速度跟打开微信公众号一样快了,再去讨论别人家的事。

毕竟,贾先生跟我这个卖咖啡豆的个体户不一样,牛逼越大,越得干好本分活才是。

这算是一个不认为乐视已经智能的乐视电视用户的忠告吧。

微信理财通的陪“礼”双十一就是在忽悠你

【2015111207】微信理财通在双十一做了陪“礼”双十一的活动,经我鉴别,就是忽悠。先给用户一次抽奖机会,往往能赢到最大金额的奖励,实际上不要被这550元的代金券给骗了,它就是让你下载“去哪儿”这个App,绑定银行卡之后甚至还要限定这550元红包的使用条件,如果不花更多的钱,你根本用不上。这应该就是欺骗!相比之下,那些简单粗暴如paypal玩现金裂变传播的做法更为可爱,起码没玩弄用户。所以,我不仅要卸载“去哪儿”,还要把这事说一说,至少提醒下认识我的人别费劲给人当猴耍。

wechat11

【2015111206】天猫双十一的数据最终锁定在912.17亿,我表示不服,朋友圈问大家花了多少钱,9个0消费的,不如2个消费5000元的,平均一拉,大大超过我国所有网民的平均消费额136元。我猜不到身边人的消费力居然这么强。

【2015111205】大多数时候,所有企业只敢走上坡路,不敢走下坡路,因为底盘不稳,下坡容易摔跤。而我们看一家企业的好坏,往往也是看它能走多久的上坡路。所以,为了让它看起来更长一点,也只能从数据上做点手脚了!这点,似乎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通病。

【2015111204】既然很多人都知道做媒体不赚钱,可是为什么还舍得去投资呢?道理可能就是常识:买个平安无事。就我看来,媒体是最不应该有估值,也最应该需要大众买单甚至公众持股的机构,如果真是社会的良心,那真需要绝对多数公众的公开支持!

【2015111203】很不幸同一个晚上听两个人谈两家分销平台,一位是鼓励亲友扫码关注,只解释买足128元就能坐享其成,却不公开辩论这个8级分成模式分的是谁的钱?另一位给所谓10万家人打鸡血,说做好从供货商到消费者就能干掉马云,干掉双11,完全的去平台就是根本没懂平台价值……这两位不同角色共同毛病,以利服人而不是以理服人,心虚啊!

【2015111202】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媒介。由此,社交电商不会在大范围内获得真正的成功。反之,诸如咖啡之类的特殊商品,有文化、有历史、有符号意义,具备了内容滋长的可能性,可堪做社交电商的一次尝试。

【2015111201】如果你有几位情商不高的朋友也是好事,很多时候,需要他们来提醒你有没有智商。举个例子,朋友圈点赞行为更多的并不代表认同而是想加强彼此的关系,那些不肯轻易点赞的朋友,一旦真的点了赞,才能证明你说到她心底去了。这样的朋友,多几位也不是坏事。

如何集合不同特质的人说好同一个故事?

【2015051207】《复仇者联盟2》今晨上映,票房超过20亿应该没啥问题。很是佩服乔思韦登,能把十几个个性鲜明的明星放到一起,孰轻孰重好难拿捏。略有规模的企业团体成员或可自问自答,如何集合不同特质的人说好同一个故事?这可是一门真学问。一般来说,达成共同的愿景,尊重不同的背景,解决好这两件事就能有个不错的开始。

【2015051206】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的Uber,最终会发展成什么个形态才值到这个价格?让所有空闲的车为所有需要它的人即时取用?共享经济会给人一种接近免费的邪恶感受么?说实话,虽然我也喜欢免费,但我并不支持免费。任何服务都应该是有偿的才更合理。所以,每每能以出租车价格的一半享受诸如一号快车、滴滴专车的服务时,就更容易感觉满意。

【2015051305】#改个段子#在法庭上,被告一直把手放在口袋里,法官让他要有礼貌,他回答说:“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把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们惩罚我,放在自己的口袋,又说我没礼貌!”我觉得他抱怨的对,这明明就是“口袋”的错,如果不是给人用的,为什么还要存在呢?

【2015051304】#改个段子#对钱不感兴趣的女人是很可怕的。所以女人一点也不可怕。同理,对钱不感兴趣的微商是很可怕的,所以微商一点也不可怕。那么,做微商的女人更加不可怕了。以后遇到朋友圈做微商的女人,记得通过加好友申请哦。

【2015051203】进了几个微商群,长久以来只见到少数几个活跃分子,也就是撒撒链接或者一段心灵鸡汤就遁形的,原本指望用来交流工作经验的初衷,看起来就是建群的家伙一厢情愿或一时热血的产物。至少这几个群里的微商分子,实际上没有太在乎社交关系和建立社交关系的能力的重要性。谁说互动是微商的基础?

【2015051202】微信运动是个不错的工具,会无意中提醒我应该多走几步,不科学的说法是,多走对身体总会更好一点。但这个工具也有不太友好的地方,它居然会融入社交元素?借着晒走路步数的机会,让大家排排坐,互赞互励一番。说实话,我可不关注别人家走了几步路,也不喜欢被点赞,更不喜欢还要收到点赞提示。完全没理解这个赞的价值在哪里,大概,这就是产品做过头的地方吧?

【2015051201】有三句话,对于如何用人有独到见解,是为“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意思是说,谦逊者王,友爱者霸,独裁者亡。打工者有资格以让自己爽为工作前提,可一旦选择创业,就不敢只让自己舒服。反而越是不舒服的不容易接受的,就越可能是正确的。虽然我只是一家小公司的一个小部门负责人,却已经感受颇深。信任不是一件容易事,可是有了信任,好多难事就没那么难了。

姿势越多 越缺内涵

【2015050707】据说周鸿祎在发布奇酷手机时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今天我琢磨最多的是你们的想法,而不是对手的想法”,如果他这句话是对手机用户来讲的,我以为讲中了要害。甚至还可以延伸下:不止是不在乎对手的想法,也可以不在乎股东的想法。同时,还要与竞争对手合作,一起来在乎用户的想法。只是想想倒也简单,真要去做到,又得具备多大的胸怀才能呢?至少那些黑苹果手机的、拿机器当跑分王子的、秀自拍绝技的、卖个手机像军火商那样故作神秘的都没那个底气做到。姿势摆的越多,越缺内涵。

【2015050706】我很期待自动驾驶卡车尽早成为公路标配,到那个时候,近乎零成本的全球化实时配送将成为可能,比如覆盖半径500公里以内的中央仓储需求会大幅缩减。就好像为全世界安装了条永动的物品传送带,按需电商值得想象。

【2015050705】总理对某些政府机构的办事方法和效率提出批评,说“我们现在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政府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但对一些’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实际上,这种情况不独政府有,有点规模的企业同样存在这种人浮于事的状况,该自己做的事,没有做法,没有推进,以最低要求得过且过。不是自己负责的事,却可能就有三五个人同时插手。说到底,还是个别人的问题,心态不端正,位置不放对,授权不到位,监督不严格,遂成常态。

【2015050704】看到“佛性”这个词,突然对“性”有了新的感悟。比方说圈内都在关注的微商,也可以带个“性”字,微商性、微性、商性什么的,意思就是说,微商这么火,一个正常人再不微商都不对了。有了这个理解,再对照下佛性,居然多了点羞耻心。

【2015050703】百度百科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只要你愿意花钱,就有机会让一介屌丝成为中国“达人”。不少外围女,正是靠把自己“百科”成明星、模特,以提升招嫖卖淫的身价。理解了这个动机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很多做微商的喜欢自称某某第一人,微商男神,微商女神等等,买单的人图个不肉头才是市场真需求。

【2015050702】我不相信一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会是不负责任的人,我也不相信铁路公安会无缘无故给一名所谓罪犯的家属予以10万元的救助补偿,我更不相信让死者的三个小孩与其80岁的祖母分隔两地会是人道主义。不过,生活就是由很多的不相信串联在一起的。

【2015050701】4月中的一篇博文,被投诉违规,说有诱导分享之嫌。微信发来信息说做删除处理,但没不告诉我哪段信息出了问题。同时,它也给你提交申诉的权利,尽管需要提交一份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准备的申诉资料。我的问题是,既然是有人投诉,微信该不该展示下投诉的内容好教我知道错在哪里才算公平呢?

你需不需要每天送菜到家服务?

【2015050307】看到Jet.com如此成功,国内有人跟风么?如果不考虑国情,只是做好这个靠会员费盈利的商业概念,应该还是有一大把创业机会的。可选择某个领域单点突破,比如在生鲜副食,对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它是一笔相对稳定的支出,创业者能否通过整合农场、广建中央厨房,结合社区服务等方式提供食材到家服务呢?我很期待。

【2015050306】微信公号《中国政府网》昨日头条文章《读懂总理谢绝题词的深意》,以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厦门大学婉拒题词一事,重申了中央的八项规定,有意对政企关系做一番梳理和引导。对一群没有势力的平民创业者来说,在心理上多了一份公平保障,对未来则多了一点乐观期待……为什么会关注这个账号?看看它们头条才3万不到的阅读量,我想说,微盟服务号的活跃度一点也不差。

【2015050305】政治学者福山说,“高层为了制约下属的权力,不停地堆砌各种监管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运作究竟如何,高层却不得而知,于是就产生了信息流通上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上,管理者学不会分权放权,其危害与福山说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便看不到多余的机构,但却多了很多无人问责的任务和项目,看似人人参与,实际上却没有一个人对结果负责,到最后,既害了干实事的人,也让企业遭受损失。

【2015050304】我有收藏名片的习惯,用一本名片册,按照入职时间依次排列,偶尔看看,脑海里闪过的景象跟看电影也差不多。这样做只是想记住曾去过哪些地方,遇到过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至于收藏的经济价值就没什么好预期的,人家乔布斯的名片今天也才拍到2000多美元。

【2015050303】不小心点开了《万万没想到》,不小心看了一段王大锤说“亚美蝶、亚美蝶”,不小心朱注正在我身后……然后他笑了问我,“爸爸,你知道’亚美蝶、亚美蝶’是什么意思吗?”我扮作一脸无知状,他说:“就是日语里面,女人说’不要、不要’的意思”,我试探他:“你哪里知道的?”这个时候要沉得住气,他说:“同学们说的”。我有点轻松了:”瞎说,男人说不要也要这么说吧?“他没话回我。看得出来,他真是听同学说的。大家说如今这学校教育怎么这样啊!

【2015050302】第二季《奔跑吧,兄弟》看了几分钟,就有换台的冲动,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媳妇爱看,儿子护着,我只能戴上耳机去听听崔健的“我独自走在老地方……”这些做节目的,大概蛮迷信成功学,把一件做对的事重复再重复,耗掉一小撮自觉审美疲劳的人之后,就有了所谓的铁杆粉丝。再想想由安倍访美到个人对中国历史的一点点狭隘回忆,貌似也走了这么一段粉丝留存的过程。

【2015050301】#改个段子#开V店的学妹小V跟我分享她的心得,她说:“我有一个V店,有自己的生意,我自己当老板,没人可以命令我……”我说:“把你刚分享的那条链接再分享一次。”

未来的新媒体趋向融合

【2015050207】对微信而言,订阅号能否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内容是一个决胜因素。这就要求微信对订阅号的写作者有一个长期的计划。首先,微信需把订阅号的写作者看成一个整体,既包括成名已久的意见领袖,也包括涉世未深的无名者;其次,微信需要通过一个收益分享的模式去扶持写作者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从而确保内容上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微信还要想办法扶持更多的写作者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意见领袖,就像娱乐业造星那样。未来的新媒体更像是多个行业交杂的一个状态。

【2015050206】有研究机构得出Apple Watch的材料及制造成本,警告大家这只手表的成本只有零售价的四分之一。不过,果粉们看到这条消息的反应可能是没有反应,所谓的品牌价值,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了。为你想象的那个想象付费,而不是成本。以成本定价的企业有谁干成了苹果的事?

【2015050205】某乙经过朋友某甲介绍认识某丙,后在某甲不知情的情况下,某乙被某丙借走2万大洋不还产生纠纷,请问某甲是否需要为此担负责任?即便经济上的损失没理由找到某甲,但信任上必有损失,某乙会否反省自己的辨识能力放在一边,但对某甲及其朋友圈的不信任却是极有理由的。从这点看,所谓信任经济也是个过渡期产物。

【2015050204】自郜林离开申花之后,就没去过虹口,再加上恒大这几年顺风顺水,申花更显落寞。我大概能理解虹口6号看台上的同学会如何看待郜林昨晚的那个进球--要知道在这个球场曾有几万个声音为郜林呐喊助威--我们说烂泥扶不上墙,那是因为墙坏了粘不住泥。申花就是那堵坏墙。

【2015050203】温格遇到穆尼里奥这样的对手,的确会心很痛。一方面,必须承认穆的战绩,回归英超不过两个赛季就能夺冠,没几个人可以做到;另一方面,温格很不认同穆尼里奥对足球的理解和态度--教授大概希望全世界的教练都用同一种方式去理解足球--这明显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可在天秤座的温格看来,只有一个唯一真理,其憋屈可见一斑。

【2015050202】微信为订阅号开放了自定义菜单接口,可设置一个三乘五的菜单,形式上与博客的“页面”类似,让访客有一堆看起来显得丰富的内容可供选择。对大多数创造不了内容价值的公号来说,它只是一个装饰品罢了。

【2015050201】昨天推的公号,被人指出有“交作业”的心态,实在是很惭愧。会对“私人媒体”于我的价值有一些反省,哪怕做不了别人眼里的更极致,也不该去做自己眼里的又一个--无非是所思所想所得,我手写我心嘛--客观看来,是思的不够,想的有限,得的狭隘。这又是综合水平的反映,包装不得。

微商信任如何建立?从实名开始!

【2015042007】#哪些事做错了#微商是一种信任经济?那为什么这些个搞微商的,从小白到所谓大咖,极少看到一个用真名的,各种某某子、某某哥、某某姐什么的,五花八门,很像唐僧取经路上遇到的各种妖魔鬼怪,技不如人诨号吓人,它离构建信任还远着呢,至少我不愿意跟一个连自己姓名都没有信心讲出口的人谈什么信任。所以,想做微商,第一步就得实名,拿个人声誉做背书才是正途。

【2015042006】#哪些事做错了#有所谓大咖给小白提出一些干货,包括如何忽悠陌生人关注你的公众账号,全然没有定位、调研、内容管理这样的一套做法,居然强调转发有奖,虚报奖品数量,曲解饥饿营销等一眼看到就不诚实的做法。可怕的是,听众掌声不断。错的事一旦做它的人多了难道就能变成正确的吗?大咖们心底搞不好就是这样想的。

【2015042005】#哪些事做错了#说到大咖,某些人居然认为我也算。但给出的问题实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答。比如问我:“怎么用安卓机多开微信?”我当然回答不出,于是遭他质疑,你这样的“大咖”都不知道这个?好吧,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算是理解“大咖”是个什么货色了。

【2015042004】农民也得分出高下?陕西给182人颁发“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认证资格证书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派,试图重新定义农民,譬如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等标签,会成为所谓高级农民的宣传重点。而事实是什么?只有这些官老爷心底最清楚了。对农民来说,有了榜样再做不好,就别怪环境政策了,只怪自己没本事才是真的。瞧,责任开脱起来还是很说得通的。

【2015042003】有就是无,新就是常。有人如此理解新常态,指出当下再无常态,一切都在快速变化更迭之中,旧有的对知识的汲取、消化、沉淀、提领、记录及传承这样的老一套流程可能已被瓦解,它们可以结合成某个流程,但不再对后来者有实际价值。新旧两代人的隔阂,从根本上,依然是思维方式的冲突。举个例子,等你磨砺三年写出一本学术作品,还没上市,你就发现它再也没有传播的价值,因为事实发生了变化。尽管那只是看起来懂而已,但谁又在乎呢?

【2015042002】我很喜欢不慌不忙的去做事,虽然这也意味着效率不高,但总有一些说不出的好处。譬如我担心路上堵车,便早早搭车去机场,结果一路通行无阻,可没料到车子被扎了一个钉子,让司机师傅忙活了小二十分钟。好在运气不错,能及时发现,所以,时间、费用什么的,就不需要跟人多计较了,平安就好。这也多亏预留了足够的时间,才不会耽误什么。

【2015042001】当然,说到预留时间,也是人算不如别人算的事情。空等4个多钟头,凌晨4点才到家,抱怨航空公司、机场甚至脑补他们之间的龌龊实在没一点意思,我只能记录在此,提醒看到的人,尽量避开从广州飞到虹桥的FM9318次航班。稍微阴谋论下,假设这个结果能被放大,东航的竞争对手会得利吗?

Messenger真的需要学微信吗?

【2015040907】Messenger学微信究竟学不学得来?没试过Messenger应用的人可能没有发言权,但从中可以感受到Facebook对微信有了恐惧感和学习欲,反过来至少证明微信做了一些正确的事,譬如订阅号和服务号,使得任意的点与点连接成为可能。也给所有依附其上的创业者无穷的想象空间。不过,Messenger真的需要学微信吗?安安静静地做一些简单的事不也是一种胸怀么?

【2015040906】再看Facebook和纽约时报对待内容的暧昧态度,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平台(Facebook)通过整合内容(纽约时报)来截取注意力,一旦内容重要到能决定平台流量之多寡的时候,平台必然要为内容付费。不过,将平台视作一个数字国度,上面有各种数字需求,包括对数字内容的需求,此时,平台无需向内容付费,但内容则可以向读者收费。无论哪样,内容都是必须品。

【2015040905】《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中英双语App,可在App store下载。因为有赞助商,前两期可以免费。以后每年388元,算下来可以读到超过450篇文章,算是1篇不到1元钱,按经济学人的品质,算是赚到了。

【2015040904】再次打赏了一篇微信订阅号文章,花费5元,虽然是半本《第一财经周刊》的费用,但想想也不算冤枉。一来内容可能打动了你。二来算是与作者有了一次很有印象的互动。譬如你的头像会长期出现在打赏者中,混个眼熟还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数百订阅号里,想找到一两篇值得打赏的文章,也不是容易事。

【2015040903】如果不怀疑雷锋其人其事的真实性,只讨论其乐于助人的精神,是否是社会当下所必要的,答案也不那么明确。按现实里一些让人心塞的大事件来说--比如拐卖儿童、比如有老不养、比如有病难医--都还是被伤害,远远谈不上被帮助。基本权益尚且无法得到保障,却苛求大多数老实人去奉献去付出,就是一个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荒唐至极的玩笑话。这些年开的玩笑还不够多么?

【2015040902】靠一个想开一家24小时花店的想法,吉姆麦卡恩创建了一家成功的企业,他总结出三句话:1、培养一种关系,生意自然会来;2、扩大知名度很重要;3、人人都渴望同样的东西,人际间的亲密感和连通感。值得今天的微商借鉴。

【2015040901】成功学告诉我们,20天可以培养一个习惯,试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数字很是随意,很不牢靠。即便你能连续365天重复做一件事,但也可能就毁在某一天里,然后……想起一个笑话,问一个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答曰,坚持跑步100年。

俄罗斯人的超级高铁

【2015032607】俄罗斯想建一条全长近2万公里的超级高铁,从美国阿拉斯加横穿俄罗斯直达英国伦敦。这就好比日本人计划兴建一条高铁,从东京经台湾穿朝鲜半岛再斜穿大陆自昆明进东亚,拿别国当串串烧玩么?有好处先修路,不知道这个意思是不是符合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我想知道,俄国人当年为什么会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佬呢?

【2015032606】印度也是一个奇葩倍出的国度,警方居然可以私设“Facebook拘捕法”,逮捕在网上留言批评官员或政府政策的民众。放在贵国,直接封网就好,比如饭否。不至于生生搞些莫须有的罪名,让人呵呵耻笑。

【2015032605】中国曾有168万人重号,公安部副部长提到此事着重强调,民警已对这168万人一一当面道歉并重新办理。这态度当然好。但重号并不是民警在办身份证上犯过的唯一的错。包括写错年龄、生日,让我恼火的是,姓名居然也能写错。给我办身份证的民警,很想当然,说一个男人不该用“芳”这个字,而要用“方”,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想问问他,难道你不知道中国人起名字有“家谱”、“辈份”一说吗?说到底,连办个身份证都能出这么多错,其他难度大点的事情的确好难推行。我似乎有点理解这个社会了。

【2015032604】36kr正在内测一个在线社区,将创业者和投资人聚在一起,可展示企业、项目、团队及个人,让创业者与投资人在线交流,可彼此关注对方在该社区的一举一动。我申请加入36kr的超人计划,原本是想在对方平台上免费宣传下V店产品,结果不小心先替它做起宣传来了。我们说产品本身会说话,大概就是给到用户新鲜感,让你不得不说它点什么才好。

【2015032603】微信要整顿低俗内容,听起来蛮搞笑的。一个正经人搞不好也干过一些不太正经的事,比方说整点荤段子搞搞气氛,你不太可能以流氓罪治他。我并不觉得微信有权力这么干,尽管很多人都觉得这事蛮靠谱的。

【2015032602】上海一对夫妻一个月吃喝花销只要2000,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如果让芳来看的,不过呵呵。2000元有2000元的活法,20000元有20000元的活法,不值得研究。话说,每次路过龙漕路,总能看到桥底下住着一家人,算他们的月花销,应该还在2000之下。谈生活品质么?相对而言的吧。

【2015032601】朱注的左手小拇指肿了,被同学撞的,确认对方只是无意之后,我故意问朱注,“撞你的人有道歉么?”
他反问我,“你不犯错么?人家只是不小心嘛,又不是故意的”。
我又问,“要是你撞到别人呢?该怎么做呢?”
朱注回答,“前两天我撞到其他班的同学,我都说对不起了,他还骂我脑残。”
“然后呢?”
“然后那天在别的地方,他又遇到我,擦肩过的时候故意撞了我一下。”
“哦”
“人家都说对不起了,他还撞人 ,他做的不对”。
“那你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算了呗。”
……目前看来,不惹事倒是学会了,能不能顶得住事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