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变现与技能变现不可混为一谈

【2016032707】做喜欢的事,可以住的便宜点,吃的差一点,因为这是价值变现,心理舒服就好。做擅长的事,必须赚的多一点,更多一点,因为这是技能变现,当然追求利益最大化。

【2016032706】人类2.0的说法会不会让你感觉刺激?由此,人类进化到“永生”并非不可能,如果你也认为“肉体”并不重要的话。想象一下几百年后,一个带着你所有记忆、模仿你所有行为的机器人出现在你的后人面前,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啦,因为那种机器人与现在你所熟悉的相片、视频在记载和传播信息上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更加丰富、逼真了而已。

【2016032705】我喜欢篇幅简短悬念重重结局强烈反转的好故事,“虚构”的目的是想通过思维逆行来打开脑洞,比如《9号秘事》。令人尴尬的是,现在的新闻业者也喜欢这样的风格了,很多新闻的连续报道往往前后矛盾,结局意外。既然不能输出事实,新闻业者到底想做些什么呢?

【2016032704】某些企业称自己做黄埔军校,意思是说他们为同行输出了多少多少人才。可惜大多数时候,这种理解是不知羞耻的。企业培养了人,还是人促进着企业成长,相信哪点更多,决定了你的格局高低。在我看来,人比企业重要,否则也就没有卡耐基的名言:“夺取我所有的工厂、市场和资金,只要人还在,四年之后,我仍是钢铁大王。”有野心是好事,但野心寄存于格局之上,没有格局的野心是徒劳的。

【2016032703】#段子#1、淘宝上卖什么东西是没有差评的呢?试试卖降落伞吧,这种产品有没有好评很难讲,但差评肯定不会有了;2、结婚之夜,不巧停了电。想想反正洞房么,熟门熟路的,没灯一样玩。不过,媳妇儿问了一个问题让我有点吃惊,她问,要不要点根蜡烛?呃,玩那么大我还真没想过呢;3、铁砂掌和罗汉拳谁厉害?以我数十年对武术的痴迷和研究,这个问题不难判断,罗汉拳必输无疑。难道你见过石头赢过布的么?

【2016032702】前些日子,老爸不幸脑溢血住院,回家陪他的那段时间,感触颇深:1、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其他的都是浮云;2、爱你的人始终在乎你,唯有这样的人值得珍惜;3、难报父母恩,可怜孝子心。父母对子女能不顾一切,但儿女对父母常常是有所保留;4、抱团养老这个事可以提上日程,三五个关系不错的家庭组团,以老养老,若干年后剩下来的两三个老人再由后人集体赡养,可谓养老的合理对策;5、人品,体现不了谁对你不好,却能体现你对别人好不好,若希望被人关心,就得先真诚付出。

【2016032701】让我感觉绝望的四个场景:考场、病房、阿森纳的比赛和汽车后座。

纽约时报网站28日起恢复收费

《纽约时报》网站终于还是决定恢复收费了,这是继4年之前的收费计划宣告失败后的再一次尝试,当然,这是新闻行业的一件好事,说的再具体一点,如果《纽约时报》愿意推出中文版并进行收费,我想我会考虑付费。

据报道,新的付费计划将于3月28日起执行,普通读者每个月可以免费浏览前20条新闻,从第21条新闻起就要收费。这家报社根据读者访问网站终端不同,推出多种包月套餐,15美元可以无限访问网站,20美元则可以通过iPad阅读网站文章,35美元则可以阅读网站所有数字内容。

与已经成功实现收费阅读的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不同的是,《纽约时报》属于大众新闻,而前两家则是商业新闻报道领域的大家,其读者会有更多的付费动机。分析人士指出,《纽约时报》网站必须突破七大障碍,才能成功完成该项收费计划。

第一,将现有4500万的独立访问量实现最低1%的转换,假设有45万用户月均付费20美元,一年9000万美元的发行收入将是一个客观的数据。

第二,作为4年前的首次尝试,“TimesSlect”最终以失败告终,如何让读者忘却过去,也是一项挑战。

第三,对于大部分独立访问量来说,是不可能成为其付费读者的,因此,这部分流量仅能带来广告收入。可是也会有相当多的用户会持续游走在“规定”的免费范围之内,这部分读者该怎么持续保留会是一个问题。

第四,现有的数字广告收入已经稳定(2010年第四季度约占其广告总收入的26%),如何继续保持,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第五,除了印刷版外,还包括了台式机、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个终端。理想的媒体平台将包括所有这些渠道,提供更全面的访问套餐是关键所在。

第六、与其他网站一样,如何利用网络本身为为自己获得流量也是一场持久战,《纽约时报》一方面应该将自己定位成互联网中的一个数据源,另一方面又要虚心的将自己当成一个寄居者,在获得最大化的流量之前,商业模式都是浮云。

第七,互联网一开始就惯坏了用户们的习惯,而《纽约时报》试图改变,它必须拿出更棒的产品。如果可以的话,建议《纽约时报》推出不同语言版本的资讯,要知道,英语在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流行。

无论如何,《纽约时报》的做法有助于提高新闻业的品质,也有利于重塑新闻业规则,虽然主要影响的区域还是在美国,但互联网早已经重新划分了疆域,你我都有另一种身份。不是吗?期待更多有资质的媒体开始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