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职的小伙伴们

“小伙伴们”这个词,我是从明道上学来的。但没想过会用上,前面还附加一个我不喜欢的词语。但小伙伴们有自己的选择,我能做的只有祝福:下一站,有不同的风景。希望她们学会去欣赏。

我回想起过去我的几次离职,与昨晚的感触交集,倒也有了换位思考的机会。实际上,我也是一个小伙伴,至少曾经是。

对我帮助最多的佡太曾对我说:“我不拒绝你辞职,因为我相信,等你回来的时候,你会更强大”。

她说的应该没错。两年之后,我又回到那里,并有勇气结束了她们花了五年时间都不舍结束的那本杂志。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事实一点也不好笑。我能记住有一群人(至少是3、5个人),对某个目标的憧憬,是多么的美好。对那个过程的坚持,又是多么的痛苦。未曾有过同样经历的人,难免会感觉做作、矫情。好吧,你且当一个失败的赌徒看待吧。

我念着佡太那句话,不是因为更强大—-人总是会越来越强大的—-而是“等你回来”,这才是让我感恩的重点。

第一次离职,从一个国营工厂离开那天,阴雨绵绵,张金明从一百多里远的地方开着一辆连雨刷都没有的老爷车,带我匆匆逃离那个城市。厂子里没有任何一位领导要挽留我,那个城市也没有给我什么理由。我甚至觉得,我用“逃离”这个词都有点过份,那多少还是一个有点感情色彩的修辞。

后来的一次离职,是某民营连锁企业,走之前被老板要求签一份保密协议,规定我多长时间内不得从事同样的工作。现实状况与想像中该得到的祝福反差巨大。那一回失望至极,我不像是一个很重要的员工吗?刹那间,我觉得“左膀右臂”只是一句虚情假意的客套话。

我是感性动物,这让我会被佡太的那句话感动。对一个需要鼓励和祝福的小伙伴来说,那就是价值所在。

今天,希望用这篇蹩脚的文字,来传达我的心愿,我懂,我给祝福,哪怕它微不足道。

一封离职信–致所有的同事

各位亲爱的同事,我还是不得不提及那句伤心的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果是一个陌生人这么说,也许大家的心情会好很多。换句话话讲,如果我在对一位陌生人说这句话,我的心也一定不像现在这样:难过、迷茫、犹豫!

除了这句话,我还该说点别的什么,来掩饰此刻的心。我还是回忆下过去的日子吧(这封信主要还是给一些共事12个月以上的同事看的,他们值得我写这封信)。

初来乍到时,我最想弄明白的事情只有两件:其一是哪位伯乐看到我的简历并约我一见的?其二,我该干什么?这两件事情都归纳一个人的身上:MY姐。我记得我面试的那天,MY姐拿一本当期的杂志考我,虽然我觉得这是我看到的又一份没有特点的东西,但为了工作,我还是说了大家都说的那句话:这本杂志定位很好(这句话在我后来给很多人面试时,经常听到,每次听到我都会会心的一笑,其他在场的同事一定不知道这个秘密,今天我可以透露下)。想必MY姐那天一定是遇到了极其开心的事情,总之,她录用了我,虽然她在之后的某段时间里曾后悔过一次。

在查询我的疑问的时候,我认识了小E和小Q。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很习惯的将小Q简称为Q,就如我的老朋友一样。这样的简称还包括很多人,比如,我叫CL为小L,不知道她们是不是认可我的这种叫法,我是没什么绅士风度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别人是否会介意。

那是在2005年的3月14日。真巧,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前某国营工厂像个英雄一样的去上班也在3月14日,甚至连我的手机号码后3位数也是314。各位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巧合了吧。所以,我们是在巧合中认识的,所谓的缘分指的就是这个。

于是,在这样的好日子上班之后,我遇到了一些不错的同事,直到今天,我还和他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络,我想这至少会持续到我离开上海、离开手机、离开网络为止吧。他们除了后面会提到的几位之外,还有老Y、HJ、AY、SJ、小G、老G、JOJO。

之后的两周里,我认识了办公室里除了管理高层和北京部之外所有的同事(其实,管理高层是在我进入公司快半年之后,才真正认识的),最后认识的人是小H,她是我的上司。曾借助一个不算加班的加班机会,请我和J吃了一次饭。

毫不隐瞒,她是我第二个需要感谢的人。作为我的上司,首先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其次因为我的得力协助让她省却了很多工作上的动力,以至于后来她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我有时候会很奇怪自己的多事,好在我和她是最容易相互沟通的人,彼此凭直觉就可以感知对方(我没有问过小H,我自己这么认为),我会认为她知道我的一切想法,所以不必解释,因为没有对错可言,在这样的公司。

我们一起合作过很多案子,大部分也都是激动人心的。可惜的是我们所有的能让人“激动人心”的案子到最后都没有被执行,老板没有看到它的重要性。甚至包括企划人员生存的基础“市场调查”都被无限期搁置(直到某天某人的出现,让老板聪明一回,让我建立客户服务部,结果还是不了了之,这是后话)。而那些没有让我们激动的案子却都被不折不扣的执行着,因为老板觉得需要。所以,我们在一起做了周年庆,做了北京展。周年庆之后,在外面转了一圈的W回来了,这个有点迷糊的家伙,现在成了我的哥们。

北京展一结束,看破职场的小H选择出走。她是我在这个公司看到的第二个出走的人(第一个是WXJ,谁说人的记忆里只有第一?)。总的来说,我觉得要是我们公司的专业度再强一些,大概再强个50%吧,小H是可以有大作为的。至少我到现在还没有拿到她离职时的薪水。这点,在她走的时候,她也给我预测过了。所以,也可以证明,我在这里待到现在,不是想赖什么薪水,而是另有“目的”!现在,小H在某集团公司公关部做事……嗨!挺想念和她在一起共事的日子。

现在看来,北京展结束之后,我和大家才算真的熟悉了,包括管理高层。

之后,企划部来了两个台干,一个姓L,一个姓H,她们做的事大家都看到了,我总结下,就是“抬杠”来了!先是做发行工作,H台干提的计划书“不错”,饼子画的不大不小,仿佛真是那么回事,虽然我没有看到计划书里的面粉和油锅,不过老板就爱吃这种看不到的饼子,还把我的质疑当作抵制,只好作罢。结果,发行不增反减(说句公道话,发行减低的事情和她们的企划书没有关系,那个计划书,没有任何杀伤力,不管在哪个方面)。同期,H台干还折腾着搞杂志改版。自己连铜版纸是啥样大概也搞不懂的人,就张罗着介绍上家设计公司到下家制作公司搞杂志改版,忙了几个月,把杂志的版式从右翻变为左翻、竖排变为横排。顺带着收拾了两个兼职美编了事。把这个当作改版?我算是长了见识!

在后来,就开始弄活动了,别说,还真齐活!花了一段时间,整了两个案子,一个教育,一个医疗。我承认这个时候的我,已经不买这些“抬杠”的帐了,以至于今天某人会在别人面前叮嘱“小朱是一个不容易接受【或服从】别人的人。

我主动要求来负责教育展,两位台干负责医疗展。最后当然是她们没有做成了,思路不对,再好的东西也只有死路一条。同时,老板从来不会和自己的口袋过不去,而不是所谓的感情!我深深知道这点。

过年之后,两个台干就被老板“干”掉了。还有一个高级台干有其他的考量,自己把自己也“干”掉,灰溜溜的离职了事。事后,被老板树起了反面典型,予以大力宣传。这中间,还包括北京的事情,因为太远,我不扯了。

后来,我开始怀疑我关于“口袋与感情”的这个误会。至少,我觉得在很多方面,我需要感谢第三个人,她就是管理高层Z。她对我的建议予以考虑、对我的工作予以支持、对我的生活和家庭予以理解和关心。谁还能要求一个老板为你做这些呢?所以,我又觉得我仅仅说感谢是不够的,我得做点什么或者说我的坚持做点什么,也许我尽力了吧。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今天。当然,我也忘不了这些年来幕后的主导力量,小E、小W、Q、小L、W师傅、小M哥等人,还有一些疑问期待着某天能有个答案。

小E生了孩子后本来要来的不知咋的就离职了?

Q大概也快结婚了吧,我不知道,要问她自己?

小L估计一直都会保持着她的笑容和勤快,不知道哪个幸运的男人会娶到她?

要是W师傅不在赌了,改为出门旅游享受,不知道会是啥样?

小M哥的革命啥时候能够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