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夫之国

体育新闻里有段中国篮球队与别国比赛时的历次冲突集锦,播到女篮在场上也发生过群殴事件时,我居然眼角湿润了,有大哭一场的冲动。至于为什么我不清楚,我能确定的是以后再也不看国家队的比赛了。

我想起故事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个励志词组:“东亚病夫”。大凡这个词组的出现总伴随着因国人团结而获得尊严的结局。小时候喜欢以弱胜强,不理解无中生有,就拿它当励志来用,会多出很多对同胞的幻想与期待。而今来看就是讽刺,就像一个太监独对装有命根子的小瓶子去幻想下辈子要如何做个威武男人那样可耻且无趣。

一个不懂得自省自强自尊的人试图通过某种手段将一个人的私愤化作一群人的众怒去宣泄的时候,我只能说,要么是他有病,要么是这个群体有病。不该预期的是,这样的一群人乌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又会怎样?你如果知道,当然会跟我一样想哭,不是吗?

同样,一个民族将某些罪责归罪于某种物品,比如鸦片、色、酒、赌或者其他的什么借口,都会让我倍觉荒唐。我们何时无知无畏到这样的地步?又何时可以停止这种找借口不找病因的进化逻辑呢?

是的,我也会劝自己要淡定点、理智点,我也并不想证明,我就是一个病夫,这里是一个病夫之国。但如果我们真的没病,为何又会生活的这么变态、畸形?

我们说不要去搀扶一位摔跤的老头,因为他可能会拉着你说是你撞翻了他!我们也可以路过看过但未曾救过一个被车子多次碾压的幼儿,因为我们有理由害怕抱起那个孩子之后还能做什么!我们尽管去指责那个撞翻老人的人,我们也可以去迁怒于那位碾死孩子的司机,但我们自己做了什么?代替受害者表示愤怒?或在事件发生之后,又代表受害者忘记施暴者?

我们习惯于代表别人去思考问题、去做事,但何时代表过自己去做点什么?去听听自己内心里的呼唤吧,看看那个还算清醒的自己,想要做点什么?认为什么是对的,觉得什么是有价值的,可以吗?

作为万万个逃避者之一,我多希望这里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世界,描写民国的,或者清朝的,甚至是别国的,比如利比亚什么的。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说,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都可以容忍。对不对?其实,即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也能忍受,不是吗?

好吧,很明显你会跟我一样,看着周边有13万万同胞,但却只能抱有“好好活下去”这个信念,这种突然觉醒出“自己就是多余的一个物种”的现实来。我只能说,真的病了,我或者我们。

【每日论语】遗忘

语出“天柱山避雨遭雷击男子患上近事遗忘”。同情之余,我也恶意的联想下,如果那些做了坏事的家伙被雷击后选择遗忘,无辜的人要如何是好呢?

遗忘,就是忘记。被领导群众们广泛滥用。而且不该记的总能记得,不该忘的总会被忘。如此看来,遗忘有弄虚作假的嫌疑。或者遗忘只是暂时的,避一避风头罢了。

《庄子·盗跖》中记载:“今富人,耳营钟鼓筦籥之声,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意思是说,现在的富人,生活在纸醉金迷中,早已忘了发达的初衷(对比今日,那些没有初衷的发达,更是另一种唏嘘)。

不过,大部分穷人无法完全体会出富人的心态来。换作我等身上,就是当你做了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之后,你会选择遗忘或逃避,时间久了,你就以为连旁人都忘记了。如果加点雷击说,效果会更佳。这也是为什么遗忘得以横行的病因。

读者们已不需要将雷击说与其他的遗忘事件扣在一起,生活本就无趣。唯一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出门请自带避雷针。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复仇

语出“俄工程师妻女空难丧命 丈夫跨越国境手刃责任人”。在“发现新闻网”,这篇让人动容的旧闻被大家翻了出来,在这个被韩少称之为“脱节”的国度以及这个全民恐慌的年代,寓意深长。

复仇,意指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伤害自己的人。汉人袁康在《越绝书·叙外传记》中点明:“臣不讨贼,子不复仇,非臣子也。”意思是说,国土被抢占了而不去夺回的官员不是好官员,父母姊妹被谋杀了而不去报仇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复仇在古代更容易发生。唐人裴铏曾在《传奇·薛昭》中记载,“囚有为母复仇杀人者,与金而逸之。”说为母报仇的儿子,不该得到判罚,反该赏赐金钱及自由。可见,复仇不是犯罪,复仇是正常的人伦!可今日这个没有人伦的社会还懂得宽容吗?

我们即便不去说具体的受害者,读者们也能体会得到这种复仇的怒火在身边燃烧已久。或者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无论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你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受害人!到那个时候,剩下来的人还能继续悠闲的谈论其他话题吗!?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二世

语出“洪晃将史家胡同归还外交部,称退出特权阶层”,人类各阶层的繁衍生息被冠上各类新词,如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农二代。“二世”是一种继承,也是佛家讲的前世与今生,可惜富富循环或者穷穷递进,都不是这个社会喜欢的结果。

佛家在《百喻经·父取耳珰喻》说到:“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名利故,造作戏论,言无二世,有二世。”我理解成这是佛要求特权阶层放弃特权。但你也知道,真正有信仰的人往往没有特权。

于是,我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富贵阶层才有“二世”之说,他们渴望能继承,被继承。而贫穷如我辈,到底也不希望下一代去过同样的生活,颠覆是必须的,“二世”之说就纯属巧合了。

对于那些自诩特权阶层又“大度”放下特权的人,我会鄙视。因为那被放弃的“特权”并不会让普通人获得更多的公平,这种放弃的意义除了能被理解成给自己立个贞洁牌坊之外,就只令围观者作呕了。

所以,我有理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去断定强盗们也有追求精神满足的需求。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及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民俗

语出“吉林四平挖掘满族民俗资源 打造叶赫文化品牌”。各地为了发展经济,让物质“超速”提升却也费劲不少心机,淡定之后,脑袋活络的人玩起了“文化”牌。

于是只要提到“民俗”,必定是中国特色,必定是以精神文明带动物质文明的良性发展。然,多数地方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民俗,指人民的风俗习惯。比如各地的方言、服饰、菜系算是民俗之一种。宋人范仲淹曾对民俗有过期许:“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尧舜;中外有道,跻民俗於羲皇”(出自《睦州谢上表》)。范祖的话放到今天就是说,社会各阶层的人能同心协力,有一个共同目标,领头的人也有才有德,国内外关系又都能处理的妥妥当当,那这个社会就能共产主义了。

当然,范祖不是马克思,不懂得共产,但“共产”与“大同”的确算是相通的。

只可惜,如今的人玩起这“民俗”,都是半道起意的,没半点目标与理想。暂且拿来做个道具与外面换官位、换红利、换虚名、换热闹罢了。需知,没有教育和传承,只靠隔代嫁接,文化之根立于何处?

再想一想,上行下效,大家都谈务实,大的你做民俗搞经济搞政绩,小的我靠民俗赚点奶粉钱。一上一下,谁都没真正在乎过民俗是个什么东西?

结局必然悲催,乡风不存,民俗何依?我们得找个能依存的东西先!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脊梁

语出“人大代表倪萍获奖”。这话题本已过时,但昨晚倪阿姨抹泪写成一篇博文,否定自己是脊梁一说,让人诧异。

事实上,倪萍获得的奖项全名该做“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之‘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简单的说,这个奖项与彼“脊梁”无关。更何况你也看得出彼此有别。

于是李大眼一冲动,倪阿姨就感动了,终于又有人把她带回春晚梦境。可惜事如春梦了无痕……

很明显,“脊梁”有血有汗有生有死,偏偏无梦。它只意味着坚韧的意志、超乎平常的勇气和自立自爱自律的节操

《朱子语类》明示世人:“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意思是说,在法律不公、道德混乱的社会风气下,更需要硬起脊梁做人的人,那样国家才不会衰亡。

鲁迅也曾解释过谁人堪称国之脊梁,大家不妨对号入座:“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可悲的是,同样的质疑难道还要我们带到下一个世纪去吗?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娱乐

娱乐,语出“传广电总局将限制地方卫视娱乐节目播出次数”。俗称“限娱令”。与武侠小说里的“奖善罚恶令”不同,此令不公,甚至有独撑央视之嫌。

广电总局从节目同质化、内容低俗化、明星呕像化的现实,总结出既不利于电视业提升,也不利于媒体影响力建设的严重后果。似乎一纸“限娱令”将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限娱令下,州官放火,星星点灯,喜欢被包养的央视或可重振雄风?但万幸的是,百姓们向来习惯自娱自乐,或者苦中作乐。

宋人叶适在《东塘处士墓志铭》中早有感叹:“既苦志不酬,右书左琴以善娱乐。”意思是说,既然不能正正经经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如读读书、弹弹琴,让自己快乐的过生活。简而言之,娱乐,就是让人愉悦。

从愉悦出发,“限娱令”能做到的太有限了。这次广电总局的减法做的不好,下次是否该考虑下怎样做做加法,既不失公正,又能带来增益。

一句话,你得尊重“老百姓是有智慧的”这样一个现实。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指数

语出各地流行的各类指数,我很关心民众的“幸福指数”或者官员的“辛苦指数”,经济学术语被用以考量社会品质,算是一个好现象,起码好坏都有个参考值了。

相对来说,官员的“辛苦指数”更有价值,也更容易被关注,若指数能与官位高低挂钩,或与酬劳对等,就有了不小的一个动力。而百姓“幸福指数”就较难提升,一则众口难调,二则百姓不需要管自己是否在一个大框框里是否幸福,或者他更喜欢没事偷着乐。

可问题是各类指数是如何建立的,民众还不清楚。昨天糊里糊涂的被幸福了,今天或许也糊里糊涂的就被不幸福了。官员们倒是清楚的很,昨天你做模范,明天我做代表,一来二往的,“指数”就被废了,无人再信就没意思了。

幸运的是,今天既然有人愿意冒险勇立“贪官录”,明天他们也会愿意为好官们建个“纪念碑”!总之,愿意被指数的官员,都是好官员。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我是谁

语出一直很火的“我是谁”系列事件,近的有郭美美是谁,郭子琪又是谁,稍远点的有我爸爸就是国法、我是人大代表等等。网民们喜欢追问你是谁,而“我”也早已陶醉在“我是谁”的幻境中。

到处标榜我是谁,而独独忘记我是我,无非是为了那点享受特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老话倒是深入人心的很。那“为人民服务”呢?传播的也算久远了,能做到的为何没有几个?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趋向“人性本恶”的。

还记得电视剧里《武林外传》里吕秀才用一句“我是谁”的问句杀死了姬无命吗?

成龙有部电影叫《我是谁》,我很喜欢里面的主题曲,主题曲的名字恰好叫做《有过去的人》。对比下这两个主题,芳文看出点冷幽默:分不清我是谁,其实也就是在吃老本,终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一天。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父亲节

父亲节,源自美国,以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作为感恩父亲的日子。

如果说我反对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就有点不自量力了。我只是反对我去过西方人的节日,就好像我很鄙视西方人过中国人的节日一个道理。

这种情绪以个人的认知为判断标准,我想说难分错对。至于我的反对,没太多合理理由,只有一条,我想做一个正常的中国人,也希望看到一个有着各自特质的大世界。

早在1945年的8月8日,在上海文人们的号召下,中国人庆祝了自己的父亲节,这个节日直到今天还在台湾等地区被保存。而大陆的人呢?

芳文不禁感叹,国人在商业社会的熏陶之下,不幸被广告奴役,成了俘虏,搂着香车豪宅美女也就罢了,甚至连何时吃饭何时睡觉何时感恩也要受到支配。

幸运的是,从昨天起,我已做了一个自由的人。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