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去哭是真感情

【2015012307】设计是一件很专业同时也很需要天分的活,专业的部分在于对各种软件的熟练程度、对各种风格的了解、对各种绘画技巧的掌握…天分的地方则在于对美的认知。美无贵贱,但审美确有高下之分。

【2015012306】朋友圈广告我还没有看到,作为曾经的广告业从业人员,我真心希望广告业,借着这样的一个时机,能迎来复兴,告诉那些广告主,其实,广告本身是善良的。换句话说,只看结果的广告主都是耍流氓。现在的广告是广告主花钱购买一个与受众讲故事的机会。

【2015012305】执着于微信互粉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心态?多认识一个人多一个机会?若真是如此,倒也朴素的很。可是,这与在火车站随便抓住一个人跟他聊聊天又有什么区别呢?

【2015012304】看方言节目是个奇怪的体验,看安庆电视台的方言节目,有一种想不到的羞愧,为什么安庆话在电视里听起来那么难听?可是看上海电视台的方言节目,虽然不觉得难听,但也不舒服,像是一道很高的门槛,隔开了外地人,尽管我来到这个城市已经很久很久。

【2015012303】#改个段子#现在的外星人太坏了!怎么讲,江北人上班途中突然被一个飞碟吸走了!江北人说“我上班迟到要扣钱的!”,外星人:“不用上班了,带你去外星”,江北人开心。打卡时间刚过,江北人就被丢出去了!“就是故意让你迟到的!让你感受一下生活!”外星人说,“你跟老板说被外星人劫持,老板也不会信的!”江北人很委屈。

【2015012302】C轮拿到2100万美金融资的Persado试图干掉搞文案的,想想那些感动过你的文字居然来自冷冰冰的计算机,码字的人还敢说自己也是醉了吗?其实,我形容计算机是冷冰冰的,这思维也是落伍了。人类理解的感情也在发生变化,不止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能发生在人与机器智能之间哦。

【2015012301】《笑傲江湖》这档笑星选秀节目,因为评委阵容里没一个让我喜欢的,每次芳看的时候,我总在一旁讽刺捣乱,“好”在她还坚持(不好的话就是跟我作对了)。于是,我就没有错过杨金赐,除了一段默剧,还有那段献给爸爸妈妈的舞蹈《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人笑着去哭。不信的人去网上搜来看看。

《好运MOENY+》9月出刊

以往杂志创刊,多选在3、4月。在秋季创刊的杂志当然也有,只是我看到的还是第一次。等到我已经对杂志没多少热心的时候,又有几本杂志创刊了。

《第一财经周刊》的兄弟刊物《好运MOENY+》在9月初创刊,据说好评如潮。糯米网上更是创下了团购过“万”份的杂志业传奇。对于团购杂志,我一直没有看懂,不解其中对消费者的好处在哪里。没有实际的阅读体验,读者是根据什么来选择长期订阅一本杂志的呢?或者,读者们总是迷信有背景的制作团队?

看上去,《好运MOENY+》在杂志发行上有所创见。但在传统发行渠道上却不够给力。在东方书报亭,除了没有看到杂志的大幅宣传海报之外,甚至还要点名购买,而杂志却被摊主压在地板上。创刊号没能上架,发行当然需要做个检讨。但说到底,发行经费不足可能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像摊主那样认为这年头同质杂志过多的想法在终端零售者心中已然普遍。这又是一个需要再教育的过程。

整体来看,《好运MOENY+》的封面设计太过平庸,放在成堆的杂志里,绝对跳不出来。至少不像《第一财经周刊》那样给力。而新杂志的logo设计的也很有问题,无法抓住读者的眼球去形成“这是一个品牌”的印象。至于内页版式则中规中矩,符合一财的风格,印刷的品质也不错,颜色较准。从制作上看,10元钱的定价感觉稍高。

内容方面,看看标题,都值得一读。但阅读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需要挤出时间来的。

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大家可以花钱买杂志,也可以为了便宜去买这本可能没时间去看的东西,但到底这个臭毛病是谁惯出来的呢?还是媒体自己作的?我不知道,你有答案可以告诉我。

入住方舟酒店

对2012心有顾虑的人现在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我们一旦真的有了这样的“方舟酒店”,就不会像电影里表现的那么糟糕。这是俄罗斯建筑事务所“Remistudio”的设计作品,外形像是一个可以滚动的轮胎,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扎根在陆地上。如果可以作为飞行器在空中悬浮,那就更加完美了。

方舟拥有自己的生物圈,可以自行产生水电,提供新鲜的水果,承受强烈震动等等,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正常的物理条件,譬如有正常的阳光和水,一旦发生地球人难以想象的状况,如何应急可能也不敢多想。

好在方舟拥有足够让人放心的成本,如今能在上海买房的人就可以有经济能力入住方舟酒店。而且酒店建设周期比那些商品房要快上很多,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能让你拥有一套灾难避风港。

至于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像我这样的,还是赶紧想想办法,是不是可以在方舟酒店边上搭上一个什么呢?比如一个小一点的轮胎屋,或者能防水的胶囊宾馆……

《苹果与蛇》杂志或将出刊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橙果设计的蒋友柏和大小创意的姚仁禄正在规划联合出版一本杂志,叫做《苹果与蛇》。两位台湾创意圈名人自比苹果与蛇,并认为在各自的影响力能互相加分的情况下,这本杂志能够带动一股风潮。

谈到苹果与蛇的概念,蒋友柏表示,金融风暴过后,人类会进入一个新世界,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的观点,而这本杂志就可以反映这些观点。蒋友柏没有明确表示杂志的具体规划,但是突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比如,在发行上,将抛弃旧有的周期性概念,不定期出版,并以市场为导向,在没有广告赞助的前提下,将不考虑出刊。在内容上,将分“衣、食、住、行、育、乐”板块,以新产品或者新的生活方式为报道对象。

正如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面无意中创造了西方人那样,《苹果与蛇》杂志或许可以为某些人带来某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