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

想理解这个词,得从饭局上去观察。看到最闷最安静的那一个,搞不好到最后就是最疯最闹腾的那位。饭局拼的是酒实力,如同战场上的兵力,但也得讲究策略,否则天大的酒量也会被浪费,双拳难敌四手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做好准备,有谦虚的、有抬出太太压阵的、有各种理由表示今天不能喝的……到了一两杯被推搡着下了肚,话匣子被砸开,就开始进入正题,轮圈儿找人单挑了。要说职位越高的人儿也越能喝酒,其实也就是被磨练出来的,混得不好的,始终只有给人敬酒的份。

但酒是媒介,而且是最符合中国人特点的传统媒介,比之书籍、报纸要管用很多。在酒媒介的面前,那些有高科技基因的新媒体都黯然失色。除非你能研制出高科技的酒,敬酒者千杯不醉,受敬者两杯就犯迷糊,这样的产品若能面世,我就举双手要求代理。稍微想想这样的产品市场该有多大,我都会兴奋的睡不着觉!

有好事者如我总结出喝酒者的酒后特征,大致可分压抑型、享受型和癫狂型三类。说个笑话,南方某小工厂,夫妻店模式,大部分事情由女人说了算。话说男人有一次喝醉了酒,对着十几个把自己周旋回家的工人们说:“下个月给大家都涨工资!”怕大家认为自己是说酒话,还在后面补上一句:“这事我说了算”。好在员工们都很清醒,这事他还真说了不算。这该是典型的压抑型了。而享受型的人则比较有分寸,在醉与不醉之间徘徊,但不闹腾,有自己心底里的原则,不露声色,面上昏昏欲睡,心里清醒的很,这与癫狂型的躁动是完全不同的。酒桌上癫狂型的家伙既让人觉得热闹,也让人觉得厌恶,撒泼、闹事的都属于这类。大多数癫狂型的家伙,都是“无良无品”的小人,人人避而远之。

如此酒媒介也是魅力与压力并存着的,能给你办事,也能坏事。酒媒介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能把人里里外外看个清楚。恰好你不会喝酒,倒有机会利用酒桌成为一名“哲学”家(抱歉,这话里无褒义),就像我这样,没事在这里瞎猜测,各色人等,在酒媒介面前,都会让你本色演出,至于喝酒的人是不是真的愿意暴露自己,估计也只有自己知道了,而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副兵不厌诈的世态,瞧!人生该有多辛苦该有多难为啊!

喝一点酒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喜欢喝酒这回事,也不喜欢喝酒的人。后来,我觉得喝酒这回事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也不再反感喝酒的人了,但对嗜酒如命的开始鄙视。再后来,我不知从哪里得到的启发,觉得能喝酒的好处来,竟然处心积虑的想学着练练酒。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结果,酒量一直没什么长进,酒胆倒是长了几分,要么哥不喝,要么哥大不了一醉。

这是种气魄,我被古龙给误导了。但男人或许就该这样,更何况我这样犹豫的性情,是需要借助某个玩意来压一压的,或许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但那气势,我很羡慕。也有科学人建议,每天喝一点啤酒,对身体有好处,但我怀疑影响体形,权衡之后,决定只中意白酒和黄酒。

我遇见的能喝酒的人很多,对于男人,我会怀疑他们的酒风是否纯正。而对于女人,我则多了一份欣赏的心情。这话说的太过轻浮,但却也是真实。能喝酒的女人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起码我的妻子比我能喝,自然她就多一分吸引我的地方。而我的生活里还有好多位能喝酒的人,他们影响了我很多。

第一位就是我的奶奶。细节我不想回忆,但她是给我最多教育和启发的人,而酒精曾经是我对她唯一的印象。这也是我拒绝酒精的主要原因。但我现在算是改了,即便是一个好习惯,走到极端也是不对的。如果生活可以因为酒精多点色彩,为何不喝一点呢?只要一点就好,无需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