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台商工委会的月度例会上见到C兄,这是我第三次与他见面,第一次在去年年底,第二次在26号我们的活动上。他对那次活动抱有宽容,给予了认可。他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做?和他所处的医疗保健行业相同的是,一本杂志也应该立足长远考量,略微不同的是,前者更多的是初始投入,而杂志则不断的需要新的资金,尤其是在自我造血功能尚未建立的情况之下,生存的压力实在太大。
C兄有多年的行销企划经验,他也很热情坦率。而我恰是一个最不适合做销售的销售人员,我从来都不愿意将我与客户的关系建立在买卖之上,我更希望我们之间是一种信任与合作的关系。C兄对于信任一说,也颇为赞同。他举例,在他的公司,他更多的还是采取软性管理的方式,也就是给下属及同事更多的信任而非冷冰冰的数据去量化。他觉得,内地人与台湾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细节上的行为思考模式:内地人更多的跟着别人去做,台湾人呢则更多的从事情本身出发,去探讨该怎么去做。不过,他本人对内地人则是十分的认同,地域辽阔、人口差异太大,这需要一个过程给曾经自傲的台湾人一个时间去了解、去理解。和很多年轻的台湾人一样,C兄娶了一个勤奋的内地媳妇儿。
C兄热心的给我的工作提了几条建议,我都认真听了下来,我很喜欢他问的那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我以前很少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似乎总是胸有成竹,但事实上却并无多少后续跟进的安排,也暴露了我的短板,这正是与我本意相矛盾的地方。C兄为表示鼓励,还特意当场订阅了一份杂志,在此表示感谢!
在晚宴席上,听L大哥谈求学的感触。L现在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研读EMBA课程,却对“台湾人”这三个字有了新的反省。在他看来,以前的“台湾人”更多的是傲慢、偏见与无知,对内地人很是不屑。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简单,正是“台湾人”在的认知面上的局限,在一个有13亿人的大社会里,如果你只能接触到司机、保姆和工人,你如何去理解这个社会的其他族群?L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终于切实的感受到了。他又觉得自己很自卑,因为那些同学都管他叫大哥,他发现已经有一把年纪的他身处在30多岁的同学群中,年龄上的差异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L大哥对C兄的随缘、宽容心态也颇为赞同,他甚至举杯鼓励,希望如C兄般年纪的新台商加入大陆台商阵营,以期改写“台商”在众人心目中的好色、贪杯、抠门等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