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又一份遗憾

2010年,她寄新书给我,约了某月某日在上海见上一面,聊聊两岸,聊聊媒体……

后来行程改变,我以为只是无数变卦中的一个,却没想到这辈子再也不会见到。

今天,从别人的朋友圈,再到她的脸书里众多好友的留言,得知她不幸离世,即便我俩交往不多,但也感觉悲伤:

我们这种异乡客,不晓得为了什么去到别处;不晓得为了什么一等再等;更不晓得为了什么自以为是;

我们只是假装自己有梦、有爱;能看、能听;说着、活着;

也许,我们只是不想重复别人的人生,哪怕自己的人生同样卑微。

而已。

祝她安息。

有没去浮降躁的药

桌上那本用扎克伯格做封面人物的《商业周刊》,买来有三四天了,不过是随意翻了一遍。搞笑的是,与此同时,我正在犹豫要不要在App Store为它买单。

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刷新朋友圈或订阅号里的所谓自媒体作品,那些文字多半让人失去耐性,作者们试图塑造出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虽然字里行间找不到半点有用的建议。

而少有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却有着不同版本的表述和署名,让人雾里看花,不清楚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

所以,对读者来说,信息爆炸之后,不仅是信息麻木,更让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变现的机会,一定有人在内心里呼唤更纯粹的观点分享。这让我对“虎嗅估值1.5亿”的传言半信半疑。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有这样的媒体出现,但我也相信,它肯定不是现在的虎嗅。

从这点上说,我不喜欢的虎嗅与我喜欢的阿森纳倒有几分相似,看似高大上,实则只是一介屌丝,薄命的很。

大半个赛季都高居榜首的阿森纳,到了三月,已沦为为欧冠资格而战。但枪迷们不愿意承认这点,甚至对三线奖杯仍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阿森纳的屌丝格局,在于球队没有自知之明,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实力只能应付一条战线,并且勇敢的向球迷说出来。

而中国媒体们的屌丝属性,无非是拿着吃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但实际上只能使出喝白开水的力气。

媒体们之所以自不量力,是因为他们之间从来只是互相比烂,从未设置过什么底线。这该有多么讽刺?这样的媒体的确也难有洞察,更谈不上如何指导社会前行。若要开个药方给他们,至少得先去浮降躁了再说。

至于阿森纳,也得少几个“世界级”的球星,多几个有血性的斗士才好。

某种空白感

有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身上又多了一点不喜欢的毛病。这是不断妥协的一个恶果。

比如不小心增加的体重,会让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胃口。又或者是意外掉落的一颗牙齿,尽管前一秒还在痛恨它带给你无休止的痛苦,但真的失去,你会觉得连说话都没了支撑。

前两天,温格的球队输球了,幸运的是,等我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们已经结束了比赛。不幸的是,我会将这个结果带入自己的生活,不由自主的生成一种很糟糕的感觉,就像疲惫时望着堆在桌角的那些书,有心无力。

也在前两天,参加由某著名财经报纸主办的一个商业活动,罗振宇主持其中某场小型论坛。他提到另一家财经报纸,很夸张的称之为“败类媒体”。很难理解如他这样的一个崇尚“魅力人格体”的有智慧的人,也会犯一个凡人式的错,下一个自以为是的结论。谁会觉得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也是正常逻辑呢?罗胖需要检讨自己的言行了。

我也很想检讨自己。至少得认清哪些是我该珍惜的,而哪些又是我无需介意的。

说到后者,我有点经验可模仿,比如上班路上,我多半会遇到一位多半穿着粉色鞋或粉色上衣的女子,跟我同路,甚至还在同一栋楼里上班。但遇见只是遇见,就像她对我也只有一片空白而已。

我很希望,在大多数时候都找到这种空白感并努力保持,越陌生、越简单的事越难做好,我知道。

对了,今天朱注会去动物园秋游,晚上回来,我会问他:小伙伴们喜欢他带的毯子吗?

社会离我太远

凌晨四点半,还没睡觉的念头。有几件事没做,甚至连思路也没找到,晃晃荡荡的,看了一部汤姆汉克斯的电影,读了几篇没尿点的《子不语》,就过了一夜。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耳机里播放的是刘锡明的《朦胧夜雨里》,嗯,我想着办法提醒自己,是来自什么时代。

漫修她爸在微信上发来一张调侃屌丝的图片,给屌丝定的那几个标准,不小心都让我对上了,若诚实点,更觉惭愧,自己其实连屌丝都不如。这个原本可用做表白谦逊的词,也离我渐远,突然间就让自己觉得很没安全感。这多少让人沮丧。

还没沮丧太久,就接到一份挂号信。某银行寄来一张新的信用卡,信用额度够刷一辆奥拓车搭两部iphone5。原本只为工资避税而有组织申请的这张卡,却让我很伤脑筋,该不该申请启用呢?至少我认为这额度颇能让人浮躁不安。

到了晚上,新浪微博上传来一条消息,说阿里花了5.86亿美金入股新浪微博。去年营收才6600万美金的新浪微博,居然能估值32.5个亿?市盈率超过49倍,浮躁指数满格。突然间才觉醒我这每月10元的微博会员贡献,实在没必要,得立即停。不过,新浪精的很,找半天没找到关停的办法。这也令人胸闷。

所以,我说我不喜欢放假,不用约束自己要几点上床,几点睡觉。就难免会分心关注旁的事,除了沮丧、浮躁和胸闷外,只剩下一首歌还算安慰。在朦胧夜雨里,可带出新的浪漫?

离我太远的,都不美。

二十二天

不算这篇博客,我已经连续二十二天没在这里写字了,这可能是我最长的一次中断。不多解释,只希望下一回不至于这样狼狈。写字是个习惯,无论如何,都该持续着发生才好。

这二十二天,前一半在怀宁和东至渡过,而后一半,我带着朱注和朱注的奶奶一直宅在上海的屋里。这中间除了一个中秋,余下的那些快乐假日,对我而言,只是一次浪费,没读书,也没写字,甚至连睡眠时间都没超时,日子就成了空白。这多悲哀。

我巴不得那些日子很快的经过。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某些时候与我有相同的感受?这让我略显焦躁。就算带朱注出去踢球,我也是心慌慌。

漫修她爸发给我一篇鲁迅的文章,让我很快安静下来。我早注意到微博上,很少再有人讨论“钓鱼岛”,如它在过去反复出现般的再次消失。大家转而关心长假的品质,各种旅游诉讼或市井纠纷都显出这假日的无聊。我原以为真有人组队去钓鱼岛,结果……我总该明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安排着什么,这社会如浪潮,起落有序,不容你逆浪而歌罢了。

我安静下来,自然会担心自己,也觉得谈那些远的没的不是我该做的事。假如“事实”只是一个玩笑,我总不该把那些写“事实”的家伙们从坟堆里拽出来抽上几鞭子吧?

我该担心什么呢?是自己还能在这个城市待多久?或者怎么回到安庆能让自己乐观点?又或者即便退回黄泥湖也不像是一个笑话?

唉,还记得初出门时的那些念想吗?一转眼,十二年。

团购有诈

老话说,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用来形容团购,再恰当不过。

可能是心血来潮,我在糯米网上下了我的第一个团购订单:花118元买了一件定制衬衫。流程算是简单。先在网站注册一个帐号,选中自己要买的东西之后下单,用支付宝(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支付。支付成功之后,就会收到一条短信。然后凭这条短信,就可以直接去商家完成交易了。

老实说,在我订购之前,就已经有想过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图文不符,店家借此吸引客群以销售其他产品等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次恶意的测试,因为我有点后悔下了这个订单。

按照网上信息,我去到这家公司的陆家浜路分店,从地铁4号线的3号出口出来,我至少走了10分钟,才走到这家公司的楼下,而非他们自己说的只需5分钟。另外,明明店址在陆家浜路上,结果却要从边上的另一条路才可以走进,店家应该说清。

到了店里,给人的整体感觉一般,没有“定制”这个词能给人带来的某种愉悦氛围。当然,与过去乡下的某个普通的裁缝店相比,要好上一些。

店员还算礼貌。说明来意之后,立即招待坐下,看衬衫面料小样,个人对面料一点都不懂,只好随便选了个自己熟悉的纯棉面料。另外还看了领口和袖口的样本,这中间有简短的介绍。紧接着,让师傅过来量尺寸。之后开单给我,告诉我大约三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拿到衬衫了。整个交易流程到这里基本结束。

在我有意离开的时候,店员终于还是没忍住说了句:“我们现在有个促销活动,定制一套西服,只需要499元,您可以现在看看。”于是,跟他进到另一间房间,大概有六七套西装小样,我看了其中一套,领口能看到线头,袖口的纽扣很粗糙,面料摸上去有点偏硬,这种做工和用料让我不太满意,同时也很担心刚刚订下的那件衬衫。于是很自然的告诉店员,等我看到衬衫之后,再做下一步购买的计划吧。

但谁能保证三周之后,我会看到什么样的一件衬衫呢?

我是想说,团购这件事的奸诈性很突出,第一,商家的价格自由设定,凭什么来判断其价格与价值的相符性?第二,在这种所谓的定制服务里,将用户设定成“专业人”(或者称懂行的人)也是一种欺骗,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之下,用户心理上的不安会超越购物带来的愉悦,最后一定不会产生后续交易。

但专业的服装团购站还是有机会的。不妨将整个定制流程放在网络上来完成,包括选择式样、面料等等,通过丰富的图文介绍,可以让用户选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至于量尺寸的部分,可以放到线下完成,不仅仅在店面里,甚至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或许会更好。

总之,我希望三周之后,我能比今天稍微满意点。

活动

24号可能是一个好日子,大家不约而同的将活动安排在今天,可惜我一个也参加不了。在安庆,老胡组织了同学会,已经有36个家伙报名参加,除去混在外地的几个人,算是难得的一次大团圆了。在闵行,1881的春日芭莎是一个全家人一起游园的好活动,这也是1881今年的第一次团体活动,我知道1881做活动的品质,可惜。在黄浦,GM群会组织一场带有精彩演出的主题活动。除了分享社会化营销经验之外,还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值得期待的小话剧表演。晚上,还是在黄浦,花心老爹又要在他的齐辣操办一月一度的企业主餐会,这次的主题是分享如何投资合肥……因为今天也是学校的参观日,我们必须要陪着朱注去参观他可能有机会入读的小学。

要知道,这是最近最让我心慌的唯一一件事情。我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了朱注全家返回东至。我说这是我最坏的打算,是因为我得为了他放弃这个城市。也许说被这个城市抛弃更恰当一点,但这个结果对我来说会是很痛苦的,虽然我相信自己可以挺过,无论顺利与否。但也不全是说会牺牲了什么,因为未来对于朱注更为重要,我们只是尽了可怜又可爱的父母心而已。

说回到活动,让我心动的同学会。想象一下和一帮子十多年不见面的老同学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吧,拥抱应该是少不了的,对彼此现在过的如何一定也很关切,或许相互的鼓励也会有点,但更多的还是对过去共同生活印记的回忆……祝福你们,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今天能玩的开心!

到中午的时候,我会在这里单独放上一首歌,不与这篇文字放在一起,我是怕会破坏这首歌的严肃性。歌曲是需要语境的,但没有多余的文字干扰或许会更简单直接有力些,我希望你能听到是那种在心底跳动的力量!加油诸位!祝假期愉快!

第97天

这不是一个纪念日。第97天并没有特别的意思,只是从我决定将这个博客定期发布开始算起已经有了97天,看上去我应该在100天的时候去写篇纪念的文字才好,但我不喜欢这么做,整数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方便记忆,但不能说明和代表什么,而我也并不是因为喜欢9或者7这两个数字,总之,这个标题与我的心情有关,复杂而无目的,但这就是生活。我想说这是一个压抑着的年代,就算我不愿意承认只是我个人有这样的问题,但有趣的是不会有多少人否认自己也在被压抑着。

或许不期而遇的友情,才是这个年代少数几样值得慰藉的东西。但友情在很多时候也不靠谱,被岁月欺骗,被经历中伤,被你遇到的不堪所蒙蔽。不过这也没什么,每个人遇到的都极为类似,只是情节曲折不同而已。我要说的,其实也就是生活在不断变化着,我们在不断被改变着,我们预定的所有方向或者目标,都是一条曲折的线,被折服后,就成了一个圈,不甘被折服的,就能连一条成功的线。

这几天沉浸在各种情绪之中,我不可能不被感染。不过,我始终相信一切都会有自然的解决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安静,之后静待时间来给出选择。如果人很善良,那么结果就一定不会凄凉。

风继续吹

leslie
(图片来自百度,向创作者表示敬意!)

A:今天什么日子?
B:4月1号,愚人节!
A:愚人节?
B:嗯!
A:哦……

每次想独处的时候就会放哥哥的歌来听,往往只听某一首。我选的最多次数的就是《风继续吹》和《风再起时》。也许是因为只有风这样的物件才可以表达如风一样的心情吧。我不去多做探究。一年中,有太多的时间想要独处,会用这样的一首歌给自己划出一个小空间,在哥哥的声音里,我觉得自己可以找到某种力量。当然,那不是冥冥中玄妙的什么东西,这只是我做到自我平衡所找到的一种最佳途径而已,像一条适合我的线路,在这条路上,我能看到风景。

但我得承认,那不会是你眼里的某幅画面。这个风景与视觉无关,也谈不上是什么虚无的想象世界。但我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我在其中,安静的坐着,听着什么,喝点什么,但什么也都不想,什么也想不了。有的时候,我会将这临时凑成的场景做个细致一点的处理,拼在一起,搭建一个意想中的拼图,而这个拼图也就成了下一回寻找安静的理想环境。这个环境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清楚,由歌声引我前行。

我也得说我不觉得我是哥哥的那种普通粉丝,我不迷信偶像。但哥哥是我的偶像。这两点似乎有点矛盾,我也不想多做解释。尤其是在今天。我想说的,都在前面的那个对话里,能理解的早已会心一笑,不能理解的权当我故弄玄虚好了。这世界诬枉的事多。

昨天

昨天我在浦东一家快餐店里对着窗外发呆。早上8点不到,离我要参加的某个活动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我看了几页叫做《好莱坞的叙述方法》的书,脑子里却在想着与电影或者写作无关的事情。我想我需要找一种放松的方式,于是用笔在本子上随意记下我脑子里正在想的什么,生活很累,尽管还没有到需要《活法》那样的地步,但也许我真的老了。

其实,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完整的事情,包括失败。我这么说也并非没有道理,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比如说我学会了盲从却学不会独立思考,因为盲从比较简单,不容易被犯错,而独立思考却总是遭人笑话。说到底我也有面子问题。我很虚荣,我喜欢来自他人赞赏的愉悦,要命的是我又很清醒。要知道虚荣与清醒是相悖的,这是痛苦的!

当我在本子上记下思想的垃圾有一种除污去垢的快感。因为我想尽快忘掉这些,正如“我在沙滩上记下你的名字,海水涨起落下后,我已忘了你是谁”这般的滑稽。人们走进这家西式的餐厅,却忘记了中式的生活是什么?地铁里有一则穿唐装喜迎世博的宣传广告,我会在脑子里闪过为什么他们穿的不是布鞋而是皮鞋的疑问。但没有人会在意这玩意,管它是什么,这里早就不是稀饭油条的城邦,但你会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吗?

可能只有几个小时,但远离网络还是让我有了一种愉悦感,我真的很想这一天都属于我自己,可以坐在任何一个有阳光的角落里,像这样随手用笔写点什么。我居然有了一点思考,在远离了该死的网络之后。在我开始怀疑网络是否是该死的玩意之前,我是不懂得珍惜“思考”的,但现在我还多了对于未来的信任和期许,少了几分诋毁和攻击。这是快乐的。

耳边传来音乐声、店里机器的噪音和客人皮鞋踏地作响,这是一个叫做忙碌的地方。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很讨厌这样快节奏的音乐,它让我感觉不适。我焦虑的合上本子,连同那本翻了几页的书一起扔进背包里,一口气喝完已经冷了的咖啡,走出了这个鬼地方。

乱折腾

我是一个折腾的人。我知道折腾这个词不够褒义,用效率低下来形容自己也算恰当,总会在无意中做许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为了鼓励自己,我会说自己“不折腾”,但“总扑腾”是一定不会差的。可资安慰的是我只是在跟自己斗,不影响其他人,这点也是我不怎么招人嫌的原因所在。

手犯贱,给自己的笔电设了下密码,重启之后却怎么样也不能输入正确的密码,怀疑自己的脑子在刹那间进水了。不得已找台机子上网搜了下,哦,居然有专门处理这种问题的业务,看来犯贱的人不止我一个,都成了赢利点了,算是长了点见识。于是花了30元钱,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搞定。临走的时候,我居然傻到说声再见,再见就要花钱,我又犯贱了。

有几个朋友做公关业务,要么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活动,要么问我能不能帮他们的活动带去点高端观众。这样的事遇多了我就会想,一方面是主题明确的商业活动,一方面是需要集中资讯的观众,能不能将这两个需求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在一起呢?比如说建设一个网站,让活动方发布最新的活动安排,让观众主动寻找并参加合适的活动。嗯,这样的网站叫活动网,有点类似于豆瓣的同城……鼠标一抖上网搜了下。晕!这样的想法早有别人想在前面,好多类似的网站罗列在搜索栏下面,只是看上去都没做好而已。

是的,要想做好这样的平台,首先你得有丰富且高质量的活动资讯,其次,你得有足够基数且品质优良的受众。无论是哪一点想整合好都不那么容易。这又让我想起了“资源说”,整合资源不算能力,消化资源才叫本事。回过头,网络确实是一个好平台,我还是在想如何去整个网店,卖点什么才好,要不咋对得起这蓬勃跃进的宅经济呢。

致歉!

纯粹因为个人原因,网站被关停了十几个小时,向朋友们表示歉意!原本安排今天早上九点发布的文字,就留到明天了,明天我会跟一组数字较上劲,敬请关注吧。另外也想说下“3月”是我一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月份,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个月,但谈不上喜欢与否,尽管大多数时候都让人沮丧……万幸的是网站正常开张就好,我也可以继续写字了,感恩!

诡异

正在工作中,电话响起,来自厦门

注册商:您好!是朱先生吗?我是厦门###的小W。
我:W先生,你好!(我想起上个月他也来过电话)
注册商:这次给您来电,是想跟您确认下您还有一个.cn的域名备案还没有通过的事情。
我:是啊,我上回不是要求你给我写一个邮件告诉我需要做哪些事情吗?(晕,上次他比我着急多了,现在好像跟没他事一样)
注册商:哦,对的,上回我还没给您写邮件……(电话那头停顿了下)嗯,我记得您之前有做过备案申请
我:是的,但是没有通过。
注册商:那您还记得当时的用户名和密码吗?
我:都还保留着,不过已经不能使用了。
注册商:哦……嗯,那您还可以通过向当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修改。
我:是什么部门?
注册商: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这里没听清)部门
我:哦,怎么写(我拿起笔,准备记录)
注册商:咦,您的.cn域名还能访问啊?
我:是的,一直使用正常。(这个时候我不知道是套上笔套,还是把笔拿在手里)
注册商:哦,按道理没有备案的都会关停啊,您的这个还能访问,很诡异哦。
我:诡异??????(我顺手打开了这家注册商的域名管理后台,但没明白他说的诡异是什么意思)W先生,现在的域名备案管理后台被你们关掉了?
注册商:是的,朱先生,因为您的主机不在我们这里,所以,我们关掉了域名管理后台。
我:啊?(这么直接!!!)那我咨询下,我另外几个域名的备案通过了,但是后缀却是以一个D结束,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域名分别是A、B、C、D结尾呢?
注册商:哦,对哦(他在管理后台看到了我的几个被通过的备案号),您的备案号居然以英文字母结束,真是诡异哦!
我:诡异?(又是一个诡异,还是没明白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哦,那你可以告诉我诡异在哪里吗?
注册商:哦,我也不知道哦,我要问下我的同事,等下我再给您回复可以吗?
我:可以的,那我等你的电话。
……
距离他上次来电答应给我写邮件告知我域名备案相关事宜已经一个多月了,他没有做,以后也不会做的。
而他这回答应给我回电又不知道要等到哪天。
这也有点诡异,只是不知道这种诡异跟他说的是不是两样。

无语

每年的元宵节除了吃元宵之外,点评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也成了一个习惯。我是从来不参与此类活动的投票的,结果也往往代表不了我的喜好,我总因为这个觉得自己游离在主流之外,我的另类让我颇为不适如今娱乐艺文界的国情民意。连《一句话的事儿》这种初中生水准的编导作品都可以获奖,真是让人服了“普天同庆”这么回事。

每次都是抱怨似乎不是生活之道,生活嘛还是需要有喜悦来唱住旋律比较好。辽宁卫视的春晚节目《就差钱》的水准一定比央视春晚的《捐助》要好,看上去田七的扮演者刘小光最有可能接赵本山的班,如果他在乡村系列里的既善良又精明的特质能够得到更多的发挥的话。至于《捐助》里面的王小利是不可能会像去年小沈阳那样火了,很多人只能成为“限制级”的明星。

看到小虎队,能将我带到初中时代,跟几个同学关在房间里大吼“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唱起我们无悔的青春”,我的青春无悔了吗?我看的不是小虎队,我看的是青春在哪里。小虎队里我最喜欢吴奇隆,看上去像个男人,其他的两位太面,典型的台生形象。只可惜单飞后的运气不是很好,吴奇隆应该没成为成功的艺人,蛮可惜的。

在豆瓣上申请了对这个博客的拥有权,意味着我可以同步发布我的博客文章,文章并不重要,但“同步”这个事在我看来很神奇,现在用follow5我可以同步新浪围脖、开心网的签名、嘀咕、twtter、myspace、人人、豆瓣等好多个网站,而我在也不需要做重复的工作了。如果娱乐界在制造明星和制作节目的时候,多做点不重复的工作,才是最需要考量的新模式。

杀毒软件就是黑老大

异常的系统文件userinit.exe一时心血来潮,启动金山毒霸查看电脑的“健康”状态,结果却显示发现“异常的系统文件userinit.exe”。于是按照金山毒霸的提示来操作,却进了一个误区,既不敢重启机器又无法杀除病毒。于是向谷歌求助,得到的全是些我们技术盲完全不懂的“操作大全”。我早听说过有些病毒是软件商的托儿这些小道消息,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彻底删掉金山毒霸,换了一个完全免费的360试试,下载、安装、查毒、杀毒……花了两个多小时,哦耶!去他的异常文件,见鬼去吧!电脑恢复正常。

用这个代替那个,只是为了解决好之前的问题,没有谁更好点这个概念。就像是混社会一样,你总得找个老大罩着才可以苟且下去。老大既可以收你保护费,也可以从你身上找到其他的生财之道,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来控制好你。你担心被欺负,那就先找人欺负你,再给你恰当时间恰当分寸的保护。你担心有病毒袭击,那就先留道口子放进病毒,在寻个机会帮你杀毒,里里外外的折腾还不是为了每个月都能收到你10元银子的保护费?坏就坏在有时候,也有不买老大帐的过江龙,也有搞不定的“转基因”病毒,事事都出乎你心,但事事并不紧握你手。

我喜欢被免费的老大罩着,尽管我还不知道将来会为此付出些什么。就目前来看,人气或许是老大们比拼的重点吧。要知道,当你习惯于某一个人的“好”的时候,你也会渐渐爱上她不好的某些点。靠时间差赚钱的那帮子精英们,是时候该调整你的屁股,不要在坐等了!

坚持

做什么事情最难的就是坚持,能坚持着去做一件事情,即便是重复着做同一个动作,那也可以将这个动作做到一个新境界。我是一个不聪明的人,所以,笨鸟先飞的道理我从小就懂,也不得不参考着去做,多扑腾扑腾,应该能做好点事。

我从一个月前决定将这个博客做成一个每日定期发布的玩意,但我并不自信自己的写字水平,而是完全是当成一种锻炼,以对抗自身的惰性。要知道,我只有将一个动作重复到仿佛是生在潜意识里的才会形成一个好习惯并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从一件小事情中吸取的动力转换成对一些长远目标的期待,就像骑车爬坡那样,尽管能不能骑上坡本身不算啥宏伟的大目标,可是一旦完成,你还是能体会“成就感”所赋予你的鼓励和启发。

在大旗上溜达,看到一则关于日本的军力报告,美国兰德公司又在拿一叠数据挑拨世界和平了,不过对日本人多提防着点也没什么不好,就算小日本想保护着自己本身没错,但是保护太过了,就成了威胁,咱得防着点。又有另外一则新闻说华盛顿已经承认美国无力独霸世界了。这一前一后的两则新闻怎么看上去那么的别扭呢?就像是一个圈套似的。我也是难得关心下这方面的事情,看了之后就觉得媒体太阴险了,媒体这水确实深,让我有点害怕。

其实咱国家一路走来,也是在坚持着,这也跟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有关,有我们的小坚持,才成就了国家的大坚持。民众其实是可以影响国家的,如果我们的民众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并忠于自己的坚持的话。当然,从一小段时间内的现实来看,社会还是浮躁的很,无论是你在阅读,还是我在写字,都似乎心不在焉。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得坚持多看,坚持多写,无他,好习惯你得珍惜不是。

除夕夜


看春晚成了一个习惯,但这是一个坏习惯,要改,我告诫自己。这居然是我农历新年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网友们也在闲聊,抒解下压抑的心情,“春晚”成了一个发泄的窗口,倒也合适。我把今晚看春晚的反应都记录下来,算是一段奇怪的经历吧。不喜欢春晚的人可以去看看这段视频,赵本山在辽宁卫视的《就差钱》,总算对得起本山老师的这块招牌!

02-13 23:38 说:
本山老师的被小品《捐款》没有辽宁台的那个《就差钱》精彩! (看完《捐款》后的第一印象)
02-13 23:28 说:
媒体就是一个套子!避孕用的! (《捐款》揭示的媒体形象)
02-13 23:14 说:
央视封杀国足的理由我知道了,那是一山不容二虎啊!要春晚就得弃国足!(对春晚的极度失望!)
02-13 23:10 说:
为了一个记忆力的游戏,还要做这么一块看板,真是不差钱啊! (鄙视神童,要知道神童都不是人!不是正常人!)
02-13 23:00 说:
老婆问我,春晚导演谁啊?不是张艺谋吗? (@东方愚V 围脖上回应: 张艺谋打手枪去了。 2月13日 23:06)
02-13 22:59 说:
春晚导演的水平跟我初三时候导演班级元旦晚会差不多,估计他跟我同年的。问题是他也不能二十年过去了都没进步啊!(这样的春晚,真的也就一初中生水平)
02-13 22:48 说:
春晚节目据说都要三审几审的,审到后来看不到人了。都是一群寄生虫! (我时常害怕学校里的学生没了孩子样,我知道被央视选中的演员全没人样!)
02-13 22:43 说:
春晚演员缺的是什么?缺心眼,我断定。有心眼的演员都不该演那样的戏! (有心眼的演员咋会做缺心眼的事呢?)
02-13 22:37 说:
小品为什么一定要靠方言?真烦透了这帮子占窝拉不出的! (小品演出除了方言、尖叫、假包袱、做作还有什么?全是位置惹的祸,要是见不到这些常客,艺术才有进步!妈的,又总结出一句:真正的艺术产生不了艺术家的!)
02-13 22:33 说:
穿越没有穿透牛B! (谁比刘谦牛B?)
02-13 22:30 说:
我要买那样的玻璃!!! (据说是高科技控制的玻璃)
02-13 22:25 说:
刘谦的魔术很棒! (真的很棒,起码比其他节目好看多了)
02-13 22:13 说:
小虎队!不是为了等你们,我老早就换台了! (算是一种回忆吧,青春的味道还在,小虎队!支持你们开全国演唱会,我会买碟看的)
02-13 22:10 说:
卖包子的有那么傻吗?太伤人了! (把卖包子的当作弱智来看,明显欺负农民工和鄙视农民创业)
02-13 22:03 说:
2010央视春晚的导演原则:将肉麻当有趣! (@东方愚围脖回应:将JB当油条 2月13日 22:04。他太火爆了!)

写完这段,继续守夜,这算我们家的传统了。虽说今年在外面过年,我没吃准要不要这么做,但还是决定将这个习惯保留下去。明早的文字就提前发了。

新年快乐!

新年
前几天去港汇看电影,拍下这张照片,一大串的灯笼高高挂着,也是一种时尚,更难得感觉上海有了一点过年的气氛,我已不打算继续讨厌这个城市对西洋节日的追崇,说到底,传统是骨子里的东西,该有的一定会有,想忘也忘不掉。

过了今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们在上海,祝福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弟弟妹妹和所有的亲戚们:虎年大吉,万事如意!同样也祝福路过这里的朋友,祝福你们岁岁平安,天天快乐!

下雪

雪

这是不是今年上海下的第一场雪?我记不起来了。我看到落雪总会比较兴奋,我喜欢白色的雪,也喜欢雪的白颜色,在我看来那是天下最纯洁的物质了,希望明早起来的时候,屋顶可以变的更白更厚。

我喜欢将纯洁和真实联系在一起,但我搞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或许都在强调同一件事情吧,人本来也是“自然”的,但却不能保持到肉体消亡,在成长的过程里,为了成熟而变得面目全非。而雪却可以,尽管生命很短暂。

正在读几本书,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我只是感兴趣而已,边看书边看朋友推荐的几部影碟,有点感触,甚至在刹那间有顿悟的感觉,就在眉眼的右上角,似乎有一道光闪过,最后时间被冻住,那个时候感觉到一种安静,可以听到心跳的那种。提到安静,顺便推荐各位看一部影片《纽约,我爱你》,一部可以体会到安静的电影,好玩的是,舒淇和姜文也有份参与出演和导演,我喜欢他们两个。

杂读

我有看过“杂谈”这一说,说者说些有的没的,横七竖八的说上一通,听者能听懂最好,听不懂也无所谓的那种。与L聊天,聊起读书习惯,我与他一样,喜欢几本书掺在一起来看,“杂读”这个爱好原来是有共鸣的。

阅读应该算是我第二开心的事了,但阅读的热情往往只是一时的,特别有兴致阅读的时候不是很多,于是我就将阅读当作一种习惯来锻炼,在公交车里、在上班的间隙,在休息日的公园里,我尽量将这样的时间用来阅读,即便每回只能看上一两页,但是日子久了,很多书就是这么被读完了。当然,在不同的场合,我阅读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纸本书,有手机电子书,也有在电脑上阅读的PDF文本书籍,这样每回同时阅读的书籍也就有不同本了。

阅读说到底是一件私事,读的书无论有多杂乱,但总的来说,还是以个人的兴趣和需要为主,并依照个人现在的经历去理解,有的时候,我非常渴望能将刚从一本书里的感悟与朋友分享,而有的时候我在读完某本书后轻轻合上,静静的思考后却不做任何打算。倒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是觉得自己的理解还不够,还需要沉淀下来,慢慢品味。

当你可以穿越一切时间和空间去到一个你所能想象的地方遨游,确实得益于“杂读”。那样就可以将不同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将不同的作者置放在一个会议室里头脑风暴,将不同时代放在同一个时间维度去体会当下……而我就得到了我的阅读快乐。

过小年

祭灶
小年在很多地方都不算是节日,甚至连具体日子都有不同,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在我们老家(安徽东至)过的就是二十四,但按照那个说法,作为船民的我们家应该过的是二十五才对。在我印象里,我小时候并不太喜欢这个日子,我经常会在这天被老爸教训一顿,连老妈都说我得“洗个澡”才可以过个平安年。

到了小年日,一大早外婆就会叫我起床,洗漱完毕后,恭恭敬敬的在灶台边上做仪式,给灶王爷上香、作揖鞠躬,边鞠躬嘴里还要念叨“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祈祷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咱家美言几句,不好的事情休要提起,最后把香稳稳插进用罐头梨瓶做的香炉里,才算完结。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会感受到男丁的“优越感”和“使命感”。

祭完灶王爷,开始“打阳日灰”,用普通话来说就是打扫房间,擦窗门,用意为除旧迎新。这个也是我“不喜欢”的事,但也得“挣扎”着去做,大多数时候就是个象征意义,只要外婆检查看不到太脏的也就算交差了。除此之外,在过年之前还得剃个头、洗个澡,好让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的到来……

今年会在上海过第三个年,小年也就这样随便过了,没有了家里的气氛,虽然我还在寻找某种气味。今早,没人叫我早起。

我想有很多钱

“我想有很多钱……”有天A在线上这样对我说。我也想,我回答她。大家都知道钱及有钱的好处,而且也愿意承受被钱奴役的苦楚,也唯有赚钱是堪与吸毒并提但不遭呵斥的一件事。

我为什么说赚钱也应该遭到呵斥呢?我并没自信来准备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我也没理由坚信我的认知很有必要宣扬。在这个社会,不去赚钱才是一件该死的事呢!Y就对我说过,“在上海不想着赚钱,简直就是在犯罪!”

看来我一直在犯罪。当然,你要说跟我原来的状态相比,我已经有了赚钱的想法,但实际上无论从哪个层面去看,我都不像是来赚钱的,更像是路过此地的过客。

在我心底,我早已经认定自己是赚不到钱的人,所以就没把自己往这个目标上去靠拢,以更多的精力偏向于自己所谓的理想,在正常情况下,理想都是与金钱无关的,甚至是相斥的。幸好我现在已经知道这个相斥只是在过程中,到了结尾的部分,好事总会结伴而来,我在等着那个时候。

我也想有很多钱,只是想的话,那一定不会做到,还是去做吧,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不是去想。

第十二天

当当
收到当当送来的书,有一本《花花公子:休·赫夫纳和他的情色帝国》,在当当的网页上并没有明确的标注它是上册(或者说只有上册),这让我有受欺骗的感觉,我可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看连续剧。只能根据当当制定的游戏规则,退掉这次订的全部五本书。

我在当当的购物经历一共只有两次,但都不愉快。第一次我收到的一本书封面严重破损,而这一次除了感觉上当之外,另有一本封面肮脏的书让我想到我是在花钱买旧书吗?我之所以再次使用当当,仅仅是为了考证下我第一次遇到的情况是不是个案,可惜如此两次,我已经没有耐心……卓越确定了会在下周给我送到,既然没有满意的,只好选择一个相对不太差的。

芳是29号的票,我会去火车站接她。接下来的日子,我可以结束亚熟男的生活,不用数着日子过了。

第十一天

通过后台统计,我发现大部分的流量来自雅虎。我说大部分的流量这句,本身就在掩饰流量的少,同时也在误导读者。可见,我嘴上说我只关心评论及其质量而不在乎流量,是一件已经“想得好”但还没“做得好”的事情。

类似的遗憾处处可见。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下些小的目标,告诉自己要去完成,但十之八九都没有完全做完过。我还拿“做了一点点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来安慰自己,也难为了这样的自我辩护。眼下幸运的是面对着一些如何去完成的问题,但不幸的是要在哪里去寻这行动的动力来?

终于读完《重新发现社会》,这部原名为《中国新革命》(China’s New Revolution)的图书在季风书店不知道是卖断档了,还是遇到其他问题,已经不见踪迹。作者熊培云在自己的MSN上为此书挂上“多一个读者,就多一个公民”的宣传语,传递出写作此书的真意。我确定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本书,但我感受到这阅读的过程仿佛在重新发现另一个自己,也可以将这比作唤醒某段回忆。我还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受,我想我有必要再读一遍,我希望可以接近作者的本意。

芳回到石镜,应该在月底前可以回来。对于不回家过年这件事,我在努力扛着。一边觉得是个大遗憾,一边又觉得需要如此。这该死的直觉式行为!

第十天

这几天围绕着《阿凡达》闹起了改名风波—-这注定是一场闹剧—-张家界和黄山身处事件中央令大众瞩目,白岩松评论为国人自信心的缺失,导出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结论。从广告行销的角度来看,利用公众视线为自己服务并没有错,但契合点不以损坏公共利益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做这些事情的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样的责任是自己可以承担的,什么样的资源是自己可以去利用的。

正如《重新发现社会》一书里提到美国国际法学者爱迪B维斯的“代际公平”理论:当代人应该托管好而不是挥霍尽后代的财富。反过来,我们也不能肆意浪费老祖宗给我们的恩产!想到这里,突然才觉出很多基础都缺失了,失语的状态其实是因为没人听得懂。

中午去某理发店,服务员问我,你是第几次过来啊?有没有满意的发型师……我不记得是哪位发型师了,其实这个问题应该由他们来解决才对,何必让客人费劲记住呢?比方说,所有的客人都可以建立一页档案,上面可以标注客人是第几次来店里消费,每一次都是做哪些项目?分别是由谁为他服务的?客户档案简单的很,如果客户不愿意配合的话,哪怕建立一个虚拟的用户名也可以,起码一来保护了客户的隐私,二来可以方便提供给客户最满意的服务,后者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更重要吗?

准备给杂志投放一条15秒的广告片,正在写脚本,主要面对企业用户(说白了就是我目标客户),得安静的认真思考。

第九天

收到短信的时候,芳正陪着小妹逛安庆城,估计又是倒爬狮、清洁堂或者吴越街这样的地方(想到吴越街,我就想起一个卖气球的无良商贩和那个卖眼镜的混帐师傅)。一想到又是人挤人,胸腔居然会要命的透不过气来,我对这种场面连想一想都觉得不舒服。

早上出门的时候,给屋子里喷了点清新剂,这纠结的行为来自于我对清新空气的渴望和对寒冷天气的惧畏。我想我已经关好门窗,晚上回家应该是满屋清新。

在车上继续读《重新认识社会》,读到“爱国如何主义”这节,作者给大家提醒一点: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被策划的。爱国可以,但不要上升到主义这个层次,谁们能绝对代表所有的中国人呢?但可惜的是我们的大多数民众一则分辨不了舆论的真伪,二来也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发出自己的声音,三来是大多数人都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最可怕的一点,也是容易“被策划”的根本原因……我得继续慢读。

收到S姐送来的有机米,特别不好意思的是还要麻烦她安排人送过来,感谢她的礼物,也希望她的有机事业一切顺利。张华也加入了WP阵营,让我郁闷的是,他不知道我已加过他的MSN,居然还发豆邮让我加他,回邮BS了他一番。

第七天

陈光标发红包
四点才睡着,八点就被老妈的电话叫起,索性跟老妈聊了一个多小时,好久没跟她这么聊天了。她下午要去大渡口,但很抱怨这样的安排,哈哈,面子确实很要命。虽然我也不太喜欢这样的安排,但想想这么做的初衷,我还是劝自己不要心软,以免坏事。

起床后狠下心来将屋子收拾收拾,捡出近百本多余的杂志来,摞在一起足有一米多高,原本想找楼下的大哥把它收掉,但是走出门又回了头,舍不得,又把它们藏在一个纸箱子里了事。

之后一天无事。再记录一个让人叫好的消息吧:

已经累计捐出10亿财富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近期又召集127位企业界人士,筹集善款4316万元,计划为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特困户发放8万个红包。

向陈先生们致敬!

第六天

芳到了大渡口,就不打算继续前进了,老爸老妈会过来看她们。留在大渡口也好,老妹会打点好一切。

开始读熊培云的《重新认识社会》,在网上搜到凤凰网对他关于这本书的一个采访,有点意思,似乎把熊先生定位在非主流作家的行列,因此对这本书的一些社会反响就有了“惊奇”的感受。熊先生的口才并不好,虽然他是一名老师,或许接受采访与写字、交流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会安静下来认真阅读这本书,我尽量看的慢一点,试图理解作者的本意。

向高飞的Kashgar推荐这本书,Kashgar觉得熊先生会是一个能跟他聊的起来的人。我相信事实也会如此,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并能启发他人。但有的时候有的东西只适合去逃避、去隐藏,但这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是吗?

下午友人C来访,谈到wp,我热心推荐,像我前不久成功将蹲子拉进这个阵营一样,C也决定尽快采取行动。其中的诱因在于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由,一种欢乐,我们都在追求,是的,我们都在追求!

第五天

今天收到某人的来信,我记不清这是第几封信了。之前我跟他通过几次电话,有谈工作,也有谈他个人,除了鼓励,别无他念。和我一样,他来自农村,而这正是我为什么就算对他很恼火,也不会完全排斥他一样。但我的急性子,忍受不了他的天真,于是又给他回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清醒点。

X,你好!

本来我不想回复这封邮件。

但不知为何,我还是想说两句。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你的所谓前途,仅仅是为了你还是一个男人。我这么说有点过火。你知道吗?我看到你的描述之后,我其实很恼火。这也犯不上,你至多只是一个与我通过几次电话的路人而已。但我不平。

我一直在怀疑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现在我确定了这点。你的所谓理想是建立的你的无知和自私的基础之上,为了你一个虚幻的遥不可及的愚蠢的所谓理想,你抛弃了你的母亲和外婆。我真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牺牲吗?你牺牲的是什么?是你自己吗?事实上呢?

你窝在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发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却不知道你的母亲、你的外婆还有你的妹妹要为你去承担一些现实的压力。你根本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个自私的屠夫,一个无聊的不知羞耻的男人!你应该知道我会为何这么说你!不是吗?别以为我是为了刺激你,而是我觉得你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或许以某位伟人为学习的对象,并努力模仿。但你所想得到的只是结果,你希望这个六合彩被你买中。但你却完全逃避(如果你不是逃避,那我只能说你更加愚蠢)你应有的付出。不是吗?

也有人将你比作沈从文来做鼓励,我是喜欢沈从文的,不允许这位朋友有这样的对比,因为你实在不配。你可知沈从文是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家人的么?他所遭遇的跟你所遇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如今,你什么都不是,却将自己当作偶像自恋,真是难为!

劝你现实一点,找份工作养活你的母亲和外婆,不要让你的妹妹和妹夫为你煎熬,才是第一步要做的事。你有理想(且不论是什么狗屁逻辑的产物)是好事,但记住了能够实现的才叫理想,不能够实现的那叫幻想。

总之,先证明自己可以活下来吧!别再做梦了!拜托!

另一个路人

2010年1月21日11时05分

写完这封信,我没多想,就发出去了。我期待他可以很好的反思自己的作为。同样,我也会思考自己的处境,有没有跟他犯同样的错。我总觉得,在我的生活里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导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生活的一些道理,让我感悟。嗯,我会继续寻找,你呢?

第二天

注册商打来电话,商量了一个不算是办法的办法:保持现状,听天由命。我想这样也罢,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吧,没了谁还不一样过日子嘛!不过,备案还是要做的,虽然很烦,但是已经不再恼火了。

昨天天气不错,不怎么冷。买了本最新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心理暗示我只是在看另一本《财经》杂志,好像真差不多,没看到什么感兴趣的文章,也没心情读完,就不乱分析了。《MING明日风尚》里有一篇《广告创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来很有感触,在传播业耕作的朋友应该读下,很遗憾在网上没能搜到相应文本,只能买来看吧。

芳发过来一张照片,说朱注现在成了一个小”乞丐”,可以想象朱注现在的心情应该很爽很舒服,用老妈的话来说,那就是猴子称大王了,都围着他转,他能不乐吗?只希望他回来的时候,状态能调过来就好。

第一天

晚饭的时候发了张照片给老婆,告诉她一切都还不错。虽然是中午起的床,但该吃的中饭和晚饭我一样没忘。除了吃饭之外,就听了半天的歌,让我想起了十多年之前的某段时间,单身有单身的好处不是。

听歌的时候整理抽屉,看到一封八年前的信,是庆子写给我的,我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但我还是重新读了一遍。读完之后,鼻子酸酸的,不知道她现在可好,有些事情也许真的是我做的不对。但都过去了,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今天是岳母的生日,可惜不能回去陪她。朱注和他妈妈赶回去,就是为了给老人家一个惊喜,祝福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也得努力加油,不要辜负她对我的期待。

第一天过的很正常,除了心里有点失落,其他的都还好,工作日的表现应该会更好才对。

恐惧

如果Google真的会退出中国—-就像从来没有来过那样—它会停止所有针对中国市场的服务,除了早已停止的博客、相册之外,现在我每天还在使用的Gmail、谷歌日历又该怎么办呢?群里的朋友提醒大家要赶紧备份自己的邮件,搞得人心惶惶。这种恐惧甚至还延伸到我对现在的这个博客的担心。

我在月初收到域名注册商的邮件,提醒我必须在月底之前对域名做好备案,否则就会被注销,而我似乎有不太符合备案的某些条件。于是,我在想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最坏的结果应该是,我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就是明天)会失去Gmail和您正在浏览的这个网站。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但那对我来说,却是一个灾难。我甚至不愿意去多想。

当然,你可以说,换QQ邮箱,用一个.com域名来替代现有的这个。虽然你也知道,这事情似乎不应该有这样的过程,但是你也无法说清楚什么又是应该的。总之,现在我的恐惧和烦闷正在一点点的增长,真希望这只是一个闹剧。

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我有不喜欢的人和事,谁都有。我也有喜欢的人和事,谁也都有。这句话在这里嚼来咀去,似乎有点寓意,但我也无意去说透。简单来说,我有的你也有,你有的我也有,我们彼此都应该交换立场去看待问题。当然,我想我们看待事物的前提起码应该一致。

新年过了两周,都做了些什么呢?给我喜欢的那些人寄去了贺卡和特别制作的信息卡,有人回复了,有人当作什么都没发生,我不喜欢这样。也有喜欢我的人给我寄了贺卡,我要感谢他们,尤其是蔡先生,感谢他拿我当回事,我很喜欢。见到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有的人很热情,帮助了我,有的人很冷漠,拒绝了我。都很好,这就是生活的丰富性。也见到了周师傅,感谢他的指点。我喜欢。

有了几个新的想法,都先记下来,一要看时机是否成熟,二来也需要在脑海中尽量完善它。还有其他的很多想法,在脑海里打转,形成不了最后的思路,都混浊的很,我不喜欢,但又没有办法。与一些人走的近了,看的多了,体会深了,更知道了喜欢的与不喜欢的。无妨,我行我素最好。不多废话了,歇B!

2009年小结

83766238虽然12月都还没到,但我还是急匆匆的给自己写个小结,希冀这个可怜的2009年可以赶紧过去。我也知道这多少有点自欺欺人,可为了舒服一点点,这个小小的欺骗就当作生活的调剂了。

2008不一样,我该怎么来总结我的2009年呢?彷徨、失望、坦然、从容、改变……这些词应该可以说明我的一些历程。从对台蜂事业的重新认知到对这个项目及合伙人的彻底失望,从坦然面对不能再坏的结果,到从容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始终应了那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连奥巴马都在美国大谈变革,我更应该改变自己了。

1、“私人媒体”一开始只是我在和讯博客上绑定的一个域名,等到有了10万的浏览量之后,才开始着手架构基于独立空间的个人博客。本着自己能做的事就不麻烦别人的原则,折腾了很久(貌似快一整年了),到现在累计独立IP4000多个,每天大概约30个左右的独立IP浏览。关于这点,我想我是满足的,因为原本的期望只是我的在线日记本而已,现在很幸运,多了几位可以交流学习的朋友;

2、“粒子传播”还在襁褓之中就夭折了,算是短暂的第二次创业,也是死的最快的一次创业经历,虽说没有付出经济上的代价,但是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台蜂给我的惨痛经历是付出极大代价的,而粒子给我的经历却没交学费白赚经验,这点该感恩!

3、“总编室”的项目算是默默放弃了,虽然小村个人已经出版了第二本书,但是这个事情始终没有开展起来。当然,我个人的投入确实也很有限,一个很好的事情,希望以后有机会还是可以重新做一做;

4、从4月份结束台蜂之后,第一个需要感谢的人就是小多,是他帮我渡过了第一个难关,第二要感谢的人就是和望,没有他俩的支持,我会对朋友这两个字感到绝望。上海商学院的丁老师在8月份的“天外飞仙”,也让我得以实现我的承诺,感谢丁老师;

5、今年有很多人给我不同的印象,需要用文字记下来并感恩。不快乐的我就不打算浪费笔墨,只记录些让我快乐的人和事吧:

  • J一直告诉我,她相信我可以成功,感谢她的信任!尤其是在那个时候,她还会傻傻的要跟我一起创业。真的谢谢你!
  • 姚希小弟,总在我最需要的时候过来安慰我,哈哈,真不知道“盖茨”是咋了解“巴菲特”的,你可是在贵州山区的啊!
  • 张小玉大哥,谢谢你,找你就是有事,有事你总会帮忙,哈哈!
  • 王老师,抱歉,我很想但还是没有做到,但是我要谢谢你!
  • 老赵和子涵她爸总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他们的事情,他们总拿我当朋友看,谢谢他们的信任!
  • 端林也辞职创业,开办了一家猎头公司,祝贺他和他的媳妇儿!端林,我觉着你媳妇比你“扎干”!
  • 老范生了一个儿子,最重要的是,他终于让他的儿子回归正统,姓秦名郎!陆子,听到你生娃,我咋那个的激动呢?哈哈!
  • 小村出版了第二本书《企业家赵本山》,虽然会面临官司问题,但还是要佩服他可以说到做到!另外,终于见到了她媳妇儿,哈哈,硕士博士生看起来怎么那么年轻呢,是不是高中直升生啊?(小村说了,他老婆不是硕士,是博士!我说你小子“害”人不浅啊!这女娃算是载在你手里了!)
  • 通过章良的短信群发,让我找到了十几年不见的老友胡江生和杨宝,真是一种幸福!大嗓门的胡江生还特意带着媳妇儿上门拜访,那场景现在想想还很温馨!
  • 通过天涯的一篇文章,认识了文辉,一个跟我差不多真实的男人!文辉,你看,大家都在抢着跟你邀稿,你得早日成功啊!
  • Y,一个90后女诗人、朗读者,你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超级喜欢你的文字!
  • A,你让我看到了我的另一面。有的时候,直觉是最真实的!

6、今年也有很多组织机构给了我很好的印象,记下来学会感恩:

  • Jiang的wordpress QQ群,我学到了很多关于WP的知识,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也找到了不同的乐趣,我很享受捣鼓代码时的紧张与刺激,也感谢jiang总是乐呵呵的帮我收尾;
  • Joya的WPG群,虽然我在群里很少说话,但看着兄弟姐妹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也觉得很受鼓舞。有必要向Joya学习。
  • 顾迅的GM群,我会一直参加你们的活动,直到条件不允许为止;

7、也有几件事情比较遗憾,但算不上不快乐,所以也要记录下,算是重要的经历:

  • 无条件退出“台蜂传媒”,伤心后的坦然!
  • 无疾而终的“粒子传播”,我的下一个可燃点!
  • 风声大雨点小的《上海客》杂志,显然将我的兴奋点撩到了最高处,可惜不了了之的结果,让我学会了应该更加务实!
  • 亲自结束《中国台商》杂志,一种莫名的失落,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敢去想佡生佡太的表情!

8、今年外出的机会不多,但都很有印象:

  • 江苏淮安:不仅仅是周恩来的故乡,还有很棒的淮扬菜,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宣传部那几位专业的歌手级公务员;
  • 浙江龙泉:除了凤阳山和龙泉宝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这里的产业不考虑做些长远规划呢?总是看到前半截或者后半截,看不懂的产业规划;
  • 遇到郎咸平:郎咸平就是郎咸平,得好好关注下;
  • 遇到唐骏:好奇怪,遇到他之后的一周内,就有人找我写一本关于他的书。NND!小村,这回一定要授权才行了,咱别一厢情愿呢!

9、后期的躁动:

  • 反逗号、败家客和台商网的项目该如何推动?要不要拖到明年?算了,我还是在今年年底解决了这几个事情吧!

再遇1881

接受Cindy的邀请再次参加1881的活动,每一次的感受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对“1881是公益性很强和奉献精神超强的团体”的认知(这句话很拗口,但我不打算修改),不同的感受是:“哦,原来团体活动可以这样那样的做”。

这一次,1881请来了曼都美容美发的赖志郎总经理。这家年收入近8亿元人民币的“理发馆”是如何从一间铺子走到今天全球连锁超过800家的故事,确实值得了解。当然,我说它是“理发馆”并非嘲讽,事实上我更多的还是钦佩。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件事情看上去简单,做好它却十分不易。特别强调自己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赖志郎没有将家族企业的成功秘诀解释的非常清楚,估计他也是有意“保留”。但他的一个小举动,还是让人多多少少体会到了:哦,成功是有道理的。他为每一个来宾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放着一张美容美发代金券和一张神秘客户调查表。你看,花钱请人找自己的茬,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好在曼都的模式还比较容易理解,而与我同桌的一位女士对她的业务却足足向我解释了十五分钟,感谢Kite的耐心。Kite原本是我的同行,曾效力于BBDO、上广等4A公司,现在转行协助她的先生来做环保产业,具体的项目应该叫做“碳交易管理”。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全球提倡环保的前提下,他们协助一些中大型企业对“碳信用额度计划”进行识别及管理,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并通过区域配额差异提升公司资产价值。我确定我到现在并没有完全弄明白这项业务的实质内容(估计你听了我的描述,也是一头雾水,感兴趣的人可以谷歌下“京都议定书”及“碳信用额度”等相关资讯),但是凭直觉,还是认为这个行业潜力巨大,钱景看好。嗯,以后我得多多关注这个行业(唉,我这个对钱太不敏感的人)。

不过,今晚最让我难忘的既不是赖志郎的“理发馆”,也不是Kite的“碳交易管理”,而是1881的“慈善计划”。我不是很明白其他NGO的操作方式—-虽然方式很重要—-但是核心的慈善理念却更重要:“将物资捐给正在需要它的人”。1881的会员亲自去到捐助地,做调查访问,并反馈回真实的需求,发动她们的资源予以满足。她们这次倡议会员们将自己企业里闲置的笔记型电脑(选用笔记型电脑,是为了便于运输而非其他)捐给那些孩子,但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他们也能玩上高科技的玩意,而是现在这个社会不懂电脑无异于自我绝缘,需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平等学习的机会,至少让他们在将来有能力去参与竞争。

是的,慈善并非完全需要靠财富去实现。有钱可以捐出很多东西,但那些未必就是他们当前需要的,或是对其成长有决定性影响的。真正的公益不仅仅是捐助物资,那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做根本的改变,譬如更新他们的学习模式,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想必这个才是慈善的要义吧。

谢谢Cindy,谢谢1881!

一次小聚会和两个台湾人

在闵行台商工委会的月度例会上见到C兄,这是我第三次与他见面,第一次在去年年底,第二次在26号我们的活动上。他对那次活动抱有宽容,给予了认可。他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做?和他所处的医疗保健行业相同的是,一本杂志也应该立足长远考量,略微不同的是,前者更多的是初始投入,而杂志则不断的需要新的资金,尤其是在自我造血功能尚未建立的情况之下,生存的压力实在太大。

C兄有多年的行销企划经验,他也很热情坦率。而我恰是一个最不适合做销售的销售人员,我从来都不愿意将我与客户的关系建立在买卖之上,我更希望我们之间是一种信任与合作的关系。C兄对于信任一说,也颇为赞同。他举例,在他的公司,他更多的还是采取软性管理的方式,也就是给下属及同事更多的信任而非冷冰冰的数据去量化。他觉得,内地人与台湾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细节上的行为思考模式:内地人更多的跟着别人去做,台湾人呢则更多的从事情本身出发,去探讨该怎么去做。不过,他本人对内地人则是十分的认同,地域辽阔、人口差异太大,这需要一个过程给曾经自傲的台湾人一个时间去了解、去理解。和很多年轻的台湾人一样,C兄娶了一个勤奋的内地媳妇儿。

C兄热心的给我的工作提了几条建议,我都认真听了下来,我很喜欢他问的那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我以前很少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似乎总是胸有成竹,但事实上却并无多少后续跟进的安排,也暴露了我的短板,这正是与我本意相矛盾的地方。C兄为表示鼓励,还特意当场订阅了一份杂志,在此表示感谢!

在晚宴席上,听L大哥谈求学的感触。L现在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研读EMBA课程,却对“台湾人”这三个字有了新的反省。在他看来,以前的“台湾人”更多的是傲慢、偏见与无知,对内地人很是不屑。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简单,正是“台湾人”在的认知面上的局限,在一个有13亿人的大社会里,如果你只能接触到司机、保姆和工人,你如何去理解这个社会的其他族群?L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终于切实的感受到了。他又觉得自己很自卑,因为那些同学都管他叫大哥,他发现已经有一把年纪的他身处在30多岁的同学群中,年龄上的差异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L大哥对C兄的随缘、宽容心态也颇为赞同,他甚至举杯鼓励,希望如C兄般年纪的新台商加入大陆台商阵营,以期改写“台商”在众人心目中的好色、贪杯、抠门等不良印象。

迷茫

生活是很奇怪的,就像黄昏天鸟群绕着房顶低飞那样。我们总是围绕着某些事情打转,而那些事情也总纠结在我们周围不散。这就是迷茫。

隔壁搬过来一户人家,两大一小的三口之家。还没照过面呢,只是经常听见他们家的床嘎吱作响,无论早晨或在深夜。用声音去做行销定位老早就是一种好方式,只是什么样的声响又能够专属呢?

回来的路上读了一篇叫做《晚娥》的小说,让我想起读书时候与表姐关于朦胧诗歌的争论,联想到这部小说,我总觉得黄碧云女士其实可以在新浪开个微博去写这部小说,一定有不少粉丝跟随。再联想起那本杂志对于这个作家的采访,不由的想肤浅的说上几句,话到嘴边又咽下,我得学做成熟不是。

下午的时候去了一趟锦江,商议下场地事宜。对于Q爷的热心只能报以感谢,对于X小姐的真诚也同样感激。只是我也知道当变数越大的时候,语言也就越没有力量,任何的表达都不如真心实意的接受现实,不需要也不应该抱怨他人。归来途中买了本新创刊的《GQ》中文版,算做对自己的一点鼓励吧(我是不是习惯性的鼓励自己?)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如这些鸟。不是羡慕他们的自由,而是憧憬他们的简单。就像这写字一样,可以不用思考,随心而止。

我还不懂的郎咸平

我一直都想知道,郎咸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谁会那么关注他,并给予掌声?谁又真正的理解了他,并予以践行?又有谁真的在乎他,并予以共鸣?

我们见到的郎咸平,是一个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加上教授级别的知识储备及历经世事的阅历积累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家。即便没有诸多媒体的疯狂追逐,郎咸平也一定会红,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懂得传播的天才。

我并不了解郎咸平,对于他的印象和认知来源于其他媒体。从第一财经的一档节目,再到他写的我至今都看不懂的几本书(《运作》、《操作》等),接二连三的多家媒体长期关注,一个本来离我的生活最远的人,突然间就成了我的一个崇拜对象。我佩服所有敢于表达自我的人,哪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避讳有沽名钓誉之嫌。

在无聊的一个下午,我终于见到了他。在礼堂的侧门入口,我正依靠着门柱休息,对于台上正在照本宣科的嘉宾,我一点也没有关注的兴趣。相反,对于迟迟未能露面,甚至感觉可能不会再赴约的郎咸平,我怀有一丝遗憾。当台上嘉宾被掌声送下舞台的当口,一个身穿白衬衣的男子从侧门进来,站在我的身前。虽然没有强烈的气场,但是我感受到了我的激动。是的,这个人就是郎咸平。主持人在台上同样显得有点激动,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位郎教授自信满满的登上舞台,接掌当天下午最精彩的三十分钟。

对于我来说,见到他的意义大于我实质的收获。在他面前,我就是他的一个仰慕者,一个粉丝。一个不懂得他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的粉丝。对于媒体来说,他是一个新闻点,他的出现,就是新闻。他在今天下午所讲的,所强调的理论或者观点,都将是本次论坛的制高点,这就是名人的效用。郎咸平,已经不是一名专家那样纯粹。

尽管国内并不缺乏纯粹的专家学者,比郎咸平更有成就的不计其数。但是似乎还没有哪一位比他更为知名。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对于他的期待,不如理解成我们对于掌握某些知识的渴求,对于某些人为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倾诉。或许,郎咸平只是一个为我们打开天窗的人,在黑暗中被囚禁久了的人,容易记住第一张在光明里出现的脸。但让我也觉得奇怪的是,并非所有应该知道他的人都会知道他。譬如,我认识的一位玩具企业的老总,就对郎教授了解甚少,更不要提有否听闻那些江湖上的传说。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知道、追求知道和不知道及不追求知道之间,仍然还有它的平衡点。有人习惯了他的黑暗,但是并不代表他无力反抗,或许正是他强者适之的体现。这世界上最多的就是路。

可是,放在郎咸平面前的路并不多。看上去他在把自己当作一名斗士(或许我这样的理解不甚准确),难免有点悲凉的感觉。浮现在这种感觉之上的自信,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成分。我绝对不怀疑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更加不相信,他说的那些建议会有很多人真的去(或者说能去)践行。就像麦克卢汉之于传媒业那样的风光和孤独一样,郎咸平的面前只有一条孤独的路。

注:其实我还根本不懂郎咸平,我只是记下我当下的认知,以便我可以有理由持续的关注这个人。

顺其自然

又开始了新的生活,我觉得这样很好,虽然前面还是有很多的迷茫。大多数时候要求别人来理解自己,远比说服自己去理解别人还要难,我们不仅仅习惯了自闭,而且也拒绝进入别人的心扉。有人告诉我,倾听是这个社会最有力量的武器之一,我体验后觉得是。

从4月初到8月底,这150天来,我经历了很多。不过,这点阅历拿到我的大人生中去看,不过是一笑而已。我已经学会用70岁的眼光来观察当下,这样似乎充满着智慧,听上去也是很豁达的胸怀,而且这并非刻意。唯一我会添加这些碍手碍脚的修饰语,不过是对自己70岁的光景不够自信。从生理上来说,活到70岁也未必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于是没有一样可以往实处得到高兴,也算是务虚到了极致吧。

朱注的暑假也要结束了,这个暑假,对于他的教育,我做的很失败。我承认是我个人的一些事情干扰到了我的计划和安排。这多少让我对孩子有一些愧疚,我无意去解释什么,记录下来,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提醒,原本,我可以给到他更正常一点的生活。

嗯,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不都一直在跟自己强调这个词吗?我要做的,应该是保持安静,不要让自己热过了头,冲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不是。

喝醉了

昨晚,N先生喝醉了,其实,酒醉心里明,他对我的表现很失望,于是找着法儿说我。我都听进去了,我知道是我做的不好,只是连累了其他同事,心里愧疚,这里道歉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并没有将自己调整好,看上去也没有做好二次创业的准备,甚至连这个想法都快没了,反而还不如以前那样有冲劲,有激情,敢于面对任何一个人。现在似乎从容了,平静了,一切看淡了,如果连我才三十几的人都这样,N先生都快六十了,他又为了什么呢?对比下,我就知道N先生是真的为了我好,他说他很心痛,我也很心痛,我们都是为了我的表现,一个是失望,一个是绝望。用绝望这个词似乎严重了点。因为某友说过,我是一个只做自己认定的事情的人。也就是固执了,不同于神经质的偏执。我这样的性格限制了我想要走到的方向,我要去的地方,在我的性格面前,已经变的更加遥远。

我应该可以表现的更好点。那些大佬们还有几个记得我,在他们眼前或许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我想起05年见L先生的时候,他的酒店还只是一张图纸,现在他的女儿已经成功运营了那个城市的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两年有余,现在也见到了他的女儿(L先生说是带着她来拜码头的),漂亮、大方、年轻的女CEO。在06年,再次见到C先生的时候,他的公司刚刚上市,他当时说他并不希望股价被提升,我至今还没有明白过来。当我请教他创业者的正确心态时,他只强调要做对事情,别先想着赚钱,我认真思索并有所获益。这也让我对他说过的话,以及为什么会让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儿子在工厂基层里做满三年的决定有了新的认识。还有Y先生,一个在我出生的1977年就开始去沙特做生意的老商人,说话为人都谦虚至极,让我对自己的所谓“清高”不得不另做评估……

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混蛋?他们的出现为什么没有带给我认真的思考和实质的改变呢?我本来可以有更多机会去向他们学习,请教的,我又在拒绝什么呢?我总喜欢说自己不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该做什么。为了事情本身,该去做什么,而不是为了喜欢什么才去做什么。一件事情的成功,自然包括太多东西,那些东西也不一定个个都是我喜欢的。如果我还保持这种幼稚的念头,跟某人说我的不靠谱岂不是又更近了一步?不行,必须得靠谱,我不要做那样的人。

我还没睡

我还没睡,虽然我很想睡,似乎在坚持什么,固执的让人讨厌。

路过裕德路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都要在这里倒一趟车去体育馆呢?于是,我就步行。我看到了这段路上有三家杂志摊,我找到了为什么不省一元钱的念头了。贪心,有的时候只有躲避才可以掩盖。

MSN,一天都登陆不了。这样也好,少了很多的应酬,问题是我该如何跟一些人保持必要的联络呢?MSN比起手机来,可要人性化多了。用QQ?似乎总是聊不到正经东西。有人说还是用SKYPE、GTALK吧,我想也行。其实都行。只是遇到了跟MSN一样的问题的时候,就又都不行了。

16、21、22、23、24一个一个,离预期还很远。我不忐忑,我只感觉不爽。

可怜的推特、饭否、嘀咕……

可恶的开心网……

可恨的有线通……

可爱的博客,我终于更新了

涟漪

85214665原本安静的小湖泊里平白生出了一座礁石,让这湾小泊变得丰富起来,看上去很美,成了景点。因为这个景点,这个小湖泊重新焕发了生机—-人们这样描述—-仿佛原来的小湖泊不曾活过,红花成了配角,生命只是点缀。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是小湖泊,难免想要有点波澜,以证明自己还活着。活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活过,是生命的本能,“精彩”这个形容词往往只被用来形容能坚持到最后关头的勇士。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勇士的可能,但是大家又不屑仅止于此般的精彩。是的,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么,即便有人愿意付出,也不一定会有人敢接受。怀疑,生活的调调,总是出现在每一个不合适的场合。

上进心也跟从着,伴随着攀比,落寞孤寂的内心渴望更多人的关爱与呵护,甚至以不惜牺牲公平为代价,遍洒博爱。失去了公平的心,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勇士?当我们连一个勇士都无法做成的时候,其他的快乐都只会在空中漂浮,永远不会附着在你的肩上或手心。或者,我们不想成为什么,只是为了可以随性的生活,那也可以。那就保持从容与安静吧,保持激情与感恩吧,保持包容与妒忌吧,我们会活的更为自然、率性、真诚,这种品质渐渐的就能汇为那片安静的小湖泊,直到某一天再次生出一座礁石或一串涟漪。

五四运动及彩票

为了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以及骄傲的同乡陈独秀,我买了一张彩票。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买彩票经历,因为缺乏对数字的敏感,我选择了随机出票。彩票销售员惊讶于我居然只花2元钱。是的,这种投入如果想有什么大回报,也是不合理的事。不过,这世上不合理的事情确实太多了,我就是这么想的:要是能中的话,一张足够。

我吃不准五四跟陈独秀之间究竟有什么程度的关系,不过,没要紧的是,我就是在五四这天想起了我的同乡前辈陈独秀,完了又在下午时间买了一张彩票。这三者之间本来不一定有什么联系,但是因为完成于一个人的脑袋瓜子和手掌心,所以呢,现实的连接就是没有逻辑的逻辑。

不合理的事情和不符合逻辑的逻辑我们见得太多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性的失忆,宁愿忘掉那些于己不利的事实,仿佛一夜过后,这世界就是按照自己的回忆活过一样。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好,问题就在于这样一来事情就没什么道理可言,生活就没什么滋味可尝了。这让我想起同学小M子打牌时说的话,如果牌都像你预料的那样来的话,你还打什么牌呢?摊开来算了。是的,这生活本身就是由许多的不如己意组成,经过了,坦然接受就好了,不要否认,也不要强辩,道理是和事实站在一起的。

于是,彩票成了我纪念五四与陈独秀的表现物。我想用2元钱来赌一把500万的未来,这是事实,但是又不符合常理,所以,我已经接受了白花钱的这个结果,看上去,我是跟自己开一个玩笑而已:我希望过去的那些日子就像这张彩票一样,没有逻辑,不合常理,仅仅是一个价值2元钱的奢望,不值得去留念或者嘘叹什么。如果我想获得符合常理的成功,我就需要踏实的走好下一步,比如说批点袜子摆个地摊,没有房租水电工商税务之扰,一天还能造点现金流啥的,好像比什么都强呢。

从头再来

当我写下这样一句标题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沉重的。尽管我已经想到了下一步我该去做什么,但是对于昨天,还是有太多的话需要说。不为别的,只希望记录下来,来证明今天我的每一个选择都不是一种冲动。我可以向长辈们保证:我是感性的,感性到理智的不行。

我想起我之前的很多次选择,十年以来,我从国营工厂下岗成为一名失业者,之后做过工地的小工,歌厅的侍者,汽配公司的销售员、采购主管,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汽配销售公司的业务主管和门店经理,广告策划公司的文案,杂志社的企划,还勉强创过两次业,一次算是成功(至少得到了两个很不错的朋友),而最近的一次却失败了,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还背负上了一笔巨额的债务。

我从未轻松的面对过经济方面的压力,或许我总是认为自己对这方面的要求不高,其实是我在这方面的能力低下,我一直就是一个穷光蛋,在我消耗了我的唯一信用资本之后,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那些相信过我的人。这个压力远比债务更让人伤心。不过,我要接受,这属于失败的一部分,也属于我未来的一部分。当我成功时(我常常在幻想这个远景),我将给予那些信任以充分的回报,可是如今看来也渺茫的很,因为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

关于朋友,我的认识也非常的偏颇。我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你对待别人如何,别人也一定会待你如何。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每个人的小算盘打来打去还是首先考虑好自己,即使看上去不是自己的本意,但那结果还是明白的摆在那里。如我这般幼稚的人要么撕破脸去争取什么,要么保持沉默来冷静的接受一切。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和态度是对我的一次修身养性,而这也是我不得不要的一个果。大不了从头再来。

人生没有彩排,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让自己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后悔。而真正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莫过于觉得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有了亏欠。所以,“吃亏是福”这四个字就是针对我这等人的格言警句,遵从便是,不要细想。再者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计较不过都是一时的名利纠缠,没有想通而已,放在人生几十年的维度上来看,这几天的计较如若成了你一生的郁闷,根本就不值得。索性放开了胸怀,坦荡接受,不相信自己就拗不出这个弯不是。

还是想起Z老师教给我的那句话:“不要怕,不后悔”。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中日历史常识13条

我不是一个国际主义者,我也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只是对现实特别的忠实,因为我所理解的人的任何优秀的品质都基于这种忠实。对于日本人,我不想过多评论,因为这没有必要,对于他们而言,任何真实的言论都将是刺耳的,同时也都有着反面的解读,并非害怕这种误解,而是不愿做对牛弹琴的无用功。

对于国人,我已经无心再评论,任何一位国人如果真的懂得反省和自尊,就不需要我今天来做这样的一件小事了。但是,我还是要指出,因为我们对待现实一贯的抱有侥幸心理,因为我们对未来的可怜的投机心理,因为我们的民族惰性及软弱天性,我们正在被动的承受、默认、消化一些谎言,而这些谎言正是中国或将再次遭受磨难的前奏!

在我的能力之内,我所能做的,只有将一些事实整理出来,放在这里,让所有的人来鉴定,看看一个真实的日本及日本人还有他们如何对待中国及中国人。我想邀请那些包括那些自诩为国际主义者的人道分子,包括那些自诩为大国大民的民粹主义者,包括那些所有不懂得尊重现实贬低现实但又不能否认自己来自娘胎的多重标准主义者在内的所有人,一起来面对这段历史,认真反思,我们老是纠缠在某种主义对当下或未来的影响,而不去关心已经发生的历史,是不是有违常识。

一、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开始。此战,逼迫中国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同时,日本窃取钓鱼岛。后日本又与中国签订《交还辽南条约》,中国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二、1900年6月15日,日本派兵25000名进驻中国,与英、法、德、意、美、俄、奥等七国组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后,中国与日本等11个侵略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万亿两,日本分得3480万两。(编者注:让美国鬼子想不到的是,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昔日八国盟友狗咬狗,美国鬼子罪有应得。)
三、1928年5月3日,日军向济南发动进攻,屠杀中国军民5000多人,造成“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
四、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展开全面抗日。 同年12月13日,爆发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在南京屠杀30万中国人。
五、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时,台湾回归中国。
六、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6月27日,周总理宣布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七、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同年,日本与台湾断绝邦交关系。
八、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
九、1985年8月15日 日本中曾根首相及其阁僚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战后40 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后,从2001年至2006年,小泉首相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政治僵局。
十、1989年7月14日,日本参加西方七国对中国的制裁,冻结第三批政府贷款,停止高层往来。后1995年8月29日,日本再次以冻结对华贷款做要挟,抗议中国进行核试验。
十一、1996年,日本青年社首次越境钓鱼岛,修建灯塔,放置日本国旗,挑战中国主权。2003年1月4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
十二、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伤人事件,造成我重大人员伤亡。迄今,已在中国14个省(区)60个地点发现当年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日遗化武对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
十三、2006年5月1日,日美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2+2”会议),就驻日美军重新部署达成一致,发表日美《关于实施驻日美军重新部署的路线图》以及“2+2”会议联合声明。明确共同战略目标(即中国,编者注),并将台湾问题(即由头,编者注)纳入其中。

我已经对上个世纪以来出生的孩子们绝望,或许他们将会成为历史的又一次受害者。而给他们这种痛苦的人正是我们及我们的同辈。但是我又对正在牙牙学语的新一代中国人抱有着幻想,如果他们在学校里,或者在社会上能学习到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忠实的话,中国人的自强就不仅仅体现在日趋发达的经济领域,在影响人类进程的科技及文化领域,中国才会真正的复苏(去他妈的崛起,只是睡狮醒了而已!)。

当然,中日关系只是一个例子,需要中国人正确认识的常识还有很多,历史只是一个部分,但一定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检讨我们的不足,也可以警醒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中国真是那头睡狮,那检讨下是谁给中国打了那剂昏睡针的,不是那些侵略者,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的五千年背景让我们自上至下的认为我们对祖宗遗传下来的文化有了“理所当然”的继承,而实际上我们连边也没有粘上。那些书皮上,早已蒙上了太厚的灰尘。但是,我们却不自知,或者知道后还是继续装糊涂,生活在一种众人皆醒我独醉的状态下,仿佛只有那样,才是一个大国寡民的作派。请问,幽幽的我们打算何时睡醒呢?

问题和困扰

关于“问题和困扰”,施明德在近期的媒体访问中,教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判断方式,非常实用。可惜的是,这个心得却是由他25年的牢狱之苦换得,可见人生之“问题”多多,“困扰”不绝:

人生面对新的问题时,先要把问题本质作新的了解和分析,判断它是困扰还是问题:现有的条件不可以处理、不可以解决的,叫做困扰;现有的条件可以解决和处理的,叫做问题。是问题的话要马上解决,否则解决问题的条件会流失,新的变量会不断增加,之后问题会变成困扰。这样便要等待新的变量,转变成为问题时,才能解决……

基于此,很多狗屁事情都会有了一个新的判断,大事小事没事找事的都能对号入座了。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人生似乎变的更加简单清楚了。比方说你现在创业没有方向是困扰,找不到项目就是问题了。或者说教育孩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困挠,而当下如何让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问题了……

人生好像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困挠接着一个困扰,所以我们还真得分清楚哪些算是问题,哪些又算是困挠,起码在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该放一放还是该立即着手解决。毕竟,任何事情你给拖着拖着就拖成了麻烦,我们不都怕麻烦不是,那就不要给自己制造麻烦了。

这几天

金融危机本来没有影响到我,我原以为墙角下最小的那一根草总会有生存的空隙,但现在有点怀疑了。一旦我的周遭环境被改变了之后,我似乎也应该做些调整才对。我可是好不容易才把自己换到了这个频道上,又要调整,哪里找方向呢?这几天日子糟透了,不好过。

今晚的亚冠,我也没有心思去看了,不想再让自己郁闷一次,我猜想申花即便能赢球,场面也不会太好看。那种懦弱的球风还真TM的随我。我们这些球迷好像也只是一个寻找归属的群体,什么足球?什么运动?都是瞎扯淡。还不如静下心来,想想下一步该做些什么比较实际,我知道自己总不能一味的沉浸在什么反思和痛苦之中。

前日在公园里遇到一个做安利的小伙子,他在向我兜售着他的产品和观念。在培训师的帮助下,这个四川来的小伙子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似乎明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点触发了我,于是我愿意跟他交流,想了解他的信心从何而来,他的这种态度又是因何而生。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答案,或许他跟我们一样都是在生活所逼迫下做了一些无奈选择,这些选择看上去好点或差点罢了。

晚上又睡不着,接连有好几日。莫名其妙的嘘叹。无中生有的怪梦。这几日糟透了,真不好过。

缅怀张国荣!

那一天,我刚走上成都北路重庆南路的高架桥,Y发来短信告诉我:张国荣自杀了。我不信,连短信也懒得回,甚至连这个消息在脑中也停留不到几分钟就忘记了。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不仅仅因为那天是4月1号。

直到晚上看了电视新闻,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做意外。有人评论,说张国荣的自杀就是一次完美的行为艺术。一个巨星,在名誉、财富俱佳的时候,突然选择了这种极致的方式,不得不让人思考,张国荣除了是一位演员,一位歌手,一名偶像之外,他还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和启发?

我们做个不恰当的换位思考,假设你是一位武林高手,你有一项武学绝技,比方说是铁砂掌,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和悟性,你的铁砂掌终于做到独步武林、冠绝天下,正在这个时候,你突然决定自残双手,让全武林为之震惊之余,你究竟想表达什么?对武林纷争的困扰?对江湖地位的厌恶?对名利财富的淡漠?对尔虞我诈的恐惧?还是对你不能做回平常人的那份自责?

当然,不真正做次当事人你将无法理解真相,我们越是觉得自己接近真相,其实离真相就越遥远。正如2003年离我们已经远去不可重回,任何事情都不能在回忆中重生。唯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音乐响起,我们就能重回那段时光。

一个提案

正在写一个企划提案,不过时间被拖的太久了点,我都不知道我这个提案写好之后,还有没有人愿意看了。唉,说起来那是太遥远的事情了。但是没关系,提案本身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是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值得记录下来,看看十年之后,我会有多大的改变。

我记得在05年的时候,我想做一个问题解决者,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到了我这边,就不要让它再传给下一个人了。那个时候我做的很好,也因此得到了不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甚至在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也似乎成了我的性格。所以,我对我如今的这个退步表现十分不解,可是狐狸尾巴露出来之后,我才知道我就是那只狐狸。(真是劣性不改啊,大叔!不由的想起某个小还这么称呼我,将他的称呼,加上我对自己的讽刺,真是莫大的自嘲。)

在以前,我基本上不会让一件事情过夜,即便到凌晨3点,我也会将事情做完才会睡觉。但是现在不行了,少了这种毅力,多了很多惰性!会给自己找借口,明天还有时间等等。可是,明日复明日啊!真是一天不如一天,这日子过的,辜负了多少好光阴啊!现在好了,除了睡觉会坚持之外,醒来之后的一切事情都在拖拖拖!

不提以前了,那个不是真的我!现在才是吧!我觉得自己很有趣,有点病态的那种。有的时候明明很是伤心自己这样的行径,但是改不了,好像染上了毒瘾戒不掉一样。于是,强迫性的给自己找来一块白板,挂在墙上,学学丰田汽车的白板管理,给自己写下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和时间表,要求自己按照这个来完成,似乎有了点效果,但也让人倍受折磨。

写下来的话,要求自己去实现的话,或许会更容易点,毕竟看着没完成的事情挂在那里,我会脸红的!

技术狂人

先感谢下帕兰。这哥们实在厉害,要不是看着他的博客,我在摸索,估计到明年我还没用上那些个插件。还要感谢下那些免费为大家伙制作主题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辛苦了!

我一直以来都怕跟技术沾边,我自己知道不是干这个的。即便这样,我还是因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因为他们的作品而感叹。这些技术狂人们,实在厉害,我只能再次说谢谢!

宁波人朱敏

当朱敏被众多不相识的人当作电影明星一样簇拥着走出某论坛现场,他一定相信身边的这群人中或许会有另一个他。身材挺拔的朱敏,年近花甲,但从肢体语言上无时无刻不在表露出他还年轻。

当你用心将朱敏从一个陌生人变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时候,你就会开始钦佩他。《环球企业家》杂志今年4月份给朱敏刻画了一幅比其他媒体报道要鲜活很多的肖像。该文作者张亮在文章开头写道:

“从1969年到1971年的三年时间里,知青朱敏在宁波东乡从事着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春种秋收时,他要每天从凌晨2点工作到晚8点。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他似乎始终无法适应这种正规、平凡的生活。于是他加入了乡里的手拉车队。”

这样的的观察或者说猜测确实独到。

演讲的时候,朱敏在语气和语调上有习惯性的后缀,初听他说话,让人丝毫不怀疑他有过7年的农民经历,质朴、纯真,『卑之无甚高论』的谦虚心态显露无遗,但加上丰富、多变、不安的肢体语言,又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的,当高二学生、知青、农民、大学生、公派留学生、技术员、创业者、投资人等不同层级的社会身份由一个人的生命去延伸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呢?

朱敏来自宁波。宁波人朱敏多次表述宁波人『开放』的基因在他的血液里澎湃不息,这个带有乡土气息的表述,造就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只有当一个人『开放』了,才可以接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好处,比如知识、经验、人脉、资金、机会等等成功的要素就会向这里涌来。可是这种『放开』又是如何可以做到的呢?朱敏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

他引用一个印度朋友说的关于『甘地的不抵抗运动』的笑话,借此来分析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区别。他很惋惜中国人总是把眼光局限在『专业的技术』层面,不能在各种领域放开,无法达成事业的高峰。而印度人则要开放很多,因为圣雄甘地有提示,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就采取不抵抗的心态。所以,印度人做不好流水线的工作,做不了技术层面的工作,只好将自己转向管理层面……在说这个笑话的过程中,他自己笑得很开心,甚至整个身子在沙发上或前俯或后仰,可想当初这个笑话给他带去的震撼和某种启发。

笑话仅仅是笑话,不说笑话的时候,朱敏很认真的对大家说,既然我们左边是富邻居美国,右边是穷邻居印度,那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他们各自的特色。这种邻居论,应该是他世界观的一部分。从某个角度去说,多少代表了一点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他觉得人的本质都非常的相似,只有坦诚以待,展示你努力工作的一面就是你找到合作者的基本条件。如此『相人有道』,应该是他的“赛伯乐”公司名称的真正含义。

被媒体称为“天使投资人”的朱敏,却质疑一些投资人的心态。他认为当前约有70%的投资人不合格,主要是因为这些投资人总想着去控股,去掌握企业。在他的观念里,来控股的投资人都不是好的投资人。先后投资过500余家高科技企业的朱敏,更愿意在投资中将『信任』先于『收益』。

同学会

某年的十月一号,在一位先富起来的同学资助下,我和几位初中时代的老师、同学得以重聚一席。席间,很明显,老师们对于我们这几位同学的印象还确实值得大家兴奋,居然还那么清晰,连谁的钢笔字好,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父亲性格如何如何……都好象备了课一样。而可叹的是,大家对于这些老师的印象却仅仅停留在名字上,甚至连他们的教授的课程种类也记忆不多。于是我总结了下,读书读得好的人,或者说细心的人不一定会容易获得成功、跨入早富的一代,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的书读得还可以,起码到场的同学,我成绩最好;我也最细心,我至少可以知道来的这些老师的名字和他们曾经教授的课程。但是偏偏,我就只能成为这次同学会中被邀请的对象之一,而非那位资助者。

事实上的资助者也只有一位,那就是一位大家一直都以为初中没有念完的同学。对于他的印象,我有两个:其一,我家里有一本他“送”给我的《难解生僻字词典》(时间久远,究竟是否是送,真的不敢多想,起码我替他保管了这么久,也算是我很念旧了);其二,他姐姐的辫子又长又黑,长的拖到小腿肚上。至于他对我的印象,不出我所料,已经是一片空白。(那晚,无聊的我还是做了一次无聊的印证,得到他抱歉的眼神之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一直很普通,即便是在我个人认为最为风光的初中时代。)

好就好在,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同一个行业,是一个系统的战友。这也算是缘分吧。至少我们为中国的广告事业上,也有咱哥俩贡献的一点绵力。就这样,这个同学会对于他来说,我算是他最大的收获。一来,他不觉得自己孤单了;二来,因为我的参与还邀请到另外一个与他实力相仿的同学(自称在义乌混得不错的一对兄弟同学,开了工厂,赚了大钱……),实力相当的人谈话也比较对路,有共同的远景和对话平台了。

我想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在任何人那边得到什么,我之所以会参加这次同学会,无非是觉得缘分需要珍惜,缘分来之不易而已。但我也绝非那种强求之人。一切都是必然,但也不是必要。还是缘分吧。只不过,我对于自己未能成为一名资助者而耿耿于怀。这仿佛又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个只有第六名实力,却总是梦想着可以拿到冠军的内向小孩。

于是我终于有一天可以成为这名资助者,来发起一项同学会。没有老师参与的同学会似乎会更加的令人兴奋。不过我的命运就是这样,总是事与愿违。一些同学总以为我要向他索取什么似的,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我的邀请。但是这样也好,起码我知道了我的圈子仅仅只有那么大。和认可自己的人在一起吃饭比掺杂点什么杂质的午宴似乎更加符合同学会的模式。

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的普通日子里,几位同学老友该来的都来了,大家一起在一个不入流的地方吃着、喝着、谈着。那种久违的同学情谊再次被抒发出来。我此时才算弄明白,资助者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想到这,我想我得给上一个聚会的发起人打个电话,想对他说声:“谢谢你,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