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社交网络

中国的社交网络外表繁荣,但没有一家能像Facebook那样在美国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公司。最新数据显示,Facebook估值或超750亿美金,而刚被瑞士信贷估值的Qzone不过170亿美金,二者差距在哪里?营销人或可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今天,我们简单比较下国内较有特点的八家社交网络,但这不代表他们是最好的。作为营销人,需要时刻关注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另则,我们也期待有更贴近用户的好产品出现。下一个会是更好的,不是吗?

1、Qzone:用户数量最大的国内社交网络,其活跃帐户据称有5.369亿。对它而言,数量永远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基于昵称(或说匿名)的社交图谱的真实性,谁清楚呢?但谁又能避开呢?

2、人人网:国内早期的实名制社交网络之一,活跃用户有1.37亿。据尼尔森的一项调查称,在人人网上,用户对朋友、家人以及同事等“强关系”的表现非常突出。它为中国设立了SNS的标准,但仍面临着开心网和腾讯朋友的挑战。

3、开心网:事实上,开心网才是国内最早的社交网络。但随着社交游戏的衰退以及它的转发功能的优势被新浪微博所取代,开心网正处于困境。虽然注册用户有1.3亿,但活跃用户不足6000万,更可怕的是,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往下走。新上线的“开心集品”能救它吗?且看看吧。

4、腾讯朋友:腾讯进入实名制社交网络的最新平台,活跃用户也达到了1.2亿。但业界还是会质疑,其社交图谱的强度如何呢?真朋友或者假朋友,是腾讯亟待证明的。

5、豆瓣:豆瓣的个性特征明显,是最具原创性的社交网络之一。它没有爆炸式的增长,但它慢慢汇集了一大批中国的城市青年,透过电影、书籍、音乐和活动聚集在一起。对你来说,500万到2000万的活跃用户足以帮你解决很多营销难题了,如果你真的有一个好想法的话。

6、淘米:如果你在做儿童市场,你不能避开这家网站。国内专注于儿童客群的社交游戏网络之一,季度活跃用户达到了2730万。旗下产品包括摩尔庄园、赛尔号等儿童虚拟社区,广受儿童欢迎,据说,每4个孩子就有1个是它的用户。听上去是否太过夸张?有没有考虑过农村的孩子?但是,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7、世纪佳缘:中国最大的在线婚恋交友平台,注册用户约5600万人。做婚庆市场营销,不该避开这类网站。与它类似的还有百合网和珍爱网。但婚恋交友与在线约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的社交属性强过前者,机会当然会更多一点。

8、淘江湖:一个基于淘宝的社交网络。注册用户1.2亿,每日活跃用户为600万。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淘江湖的用户关系大多为商品买卖关系,用户之间粘性不强。淘江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商品买卖关系与好友用户关系,以提升用户互动。但“SNS+电商”的发展趋势,是否能让淘江湖后来居上,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呢?我们乐观其成。

简单来看,社交网络的成败,取决于用户的参与度。社会媒体营销本身就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营销模式,如何平衡平台与用户的关系,而非简单的贪图数据,就是运营者和营销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了。

害怕

用户是不可能被复制或剽窃的。多重身份才是互联网世代的用户特色。

昨天我说我害怕了,其实这么说不算夸张。我以前觉得一个人应该无所畏惧才好,也期待自己怀有勇气面对一切。而我的懦弱却植根于我的体质里不能抽离,情绪在对抗后选择的沉默中慢慢消亡。或许退一步说有所敬畏也不全是坏事,心底里多一道防线算不得是压抑自己,可是鬼知道这天花板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低下来却只有你自己不知道呢?好在又是新的一天,不应该将这种情绪持续下去,积极才是我的真实态度(尽管这段话听起来是那么的矛盾和犹豫。我不在乎)。

看到@胡同台妹写下了“告别”围脖的宣言。我用“告别”这个词来描述有点不着四六,但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玄妙,就像一场恋爱,“我忠诚于你,你忠诚于我”才是合理的原则。踏实做好产品赢得死忠客户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过早的将客户拿出去卖钱,是国内外网站在对待发展时的不同思路。国人身处的这个web N.0世代,某些“先觉”者为了追逐利益,产品过早的被消耗了下一个阶段的能量,但国内所有试图赢利的网站都没去反思到这一层,他们所孜孜不倦的则是如何更快的复制、复制、复制……相比之下,如Twitter这样规模和影响力的新贵也只是在用户到达1亿之后才宣布了自己的特色广告销售计划,这与国内那些注册用户刚过十万级的网站整天叫嚣着风投风投要可爱可贵的多。

谈回“告别”,起因可能源于一次新浪网与其合作伙伴立方网(是否是合作伙伴关系这点并未查证,或许另有隐情,但对于这种行销模式本身,这个事情也无正面意义可言)的病毒行销,行销的载体正是现在炙手可热的新浪围脖。几乎所有致力于SNS建设和发展的人士都在强调SNS的核心是用户,围脖的核心也是用户。所有纠缠在如何找到用户(新浪协助立方网开拓用户)以及如何保有用户忠诚(新浪如何不让用户讨厌)的两极上的思考和行为都会诱发一场新的冲突。毫无疑问,新浪如果真的已经或者准备将一个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数据库提供给一个未经市场考验企图走捷径的新平台,会是一场愚蠢的冒险。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提请大家注意及思考:用户是不可能被复制或剽窃的。多重身份才是互联网世代的用户特色

那新建的网站尤其是SNS网站又该如何推广呢?借助如新浪这样的大平台难道不是最好的一个战略吗?或许我也拿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你也知道,正确的战略也需要有正确的战术辅助才可以收到完美的成效。一切矛盾的根源不在于方向,而在于方法(如果是方向错了,那我们现在谈的该是变革而非矛盾了)。

关于立方网,我有在第358期《凤凰周刊》的封面报道里稍有了解并注册体验过,总的印象是页面混乱,方向模糊,不知道它能为我提供什么。而关于新浪围脖,诸位使用的概率可能比我还多,能给你带来什么你自己会更清楚。我还是喜欢更开放、更包容的平台,我也喜欢自言自语。

中超继续平庸

终于忍住了不去看中超比赛,也不去理睬申花或者陕西,不去关注杜威或者吴金贵,即便听到最后的比分也不再是难受或者激动。今年的中超应该还会一如既往的平庸下去吧,我猜,但已经与我的生活无关了,我不再是一个中超的球迷了,我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偷学着抽了几口烟后觉得不好便努力的忘掉有这回事一样尴尬。无聊的时候不如摆弄我下的妻妖,我在塞班论坛里找了几个很棒的主题,独自偷乐下。原本想去优酷找首好听的歌来放下,可惜27号晚间10:30,优酷网忙到临时被故障了,算了,回头补上。

这两天泡在财新网的思享家里,她是财新传媒与外界互动的一个新平台,小圈子SNS的感觉。开心网出来的时候,我曾想过如果围绕着一本杂志的读者做这样的一个在线小圈子—-与读者形成互动,让读者之间互动—-这对杂志而言是一件该做却很难做到的事情。传统的杂志与读者之间的双向关系借助于这样的工具成就了一个杂志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呈多维关系的新空间。恐怕这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吧,至少在传统媒体人的思维里,无偿的贡献出读者并让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并不值得鼓励。

在他们的思维里,会落脚到所谓的“资源”问题(或者说是渠道),但怎样的表述都不够实际发生的精准。你可以看到的是,因各种契机形成了各类社区,比如说媒体读者群、车友会、校友会等等,媒体(或者阅读)本身成了一个标签而非平台,困惑似乎正于此。当“媒体”只能用来将读者分类的时候,媒体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义。原先所谓的平台(虚拟的分类)最终还是要让位于读者与媒体(及其他读者)之间互动的质量(真实的感受)。而这种质量的保障会不会就是新媒体的出路呢?如果是,那还是回不到技术革新的层面上,而传统媒体人只需将思维里的旧尼龙弦换做新的钢丝弦,似乎又可以重塑辉煌了。是时候要换个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