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记者为什么会人云亦云?
答:S(某高校教师):懒,这样最保险。C(《东方早报》记者):党的喉舌。A(《南方周末》编辑):有的人会偷东西,有的人不会偷东西。Z(新华网编辑):抢时效的结果,描述听来的东西。J(《文汇报》编辑):因为看报纸的都是凡人。W(思享家网友):1、记者也是人,对吧;2、有些是本身无鲜明的是非观;有些是害怕孤独;有些是装糊涂;3、什么行业都一样,抄袭是最简单的捷径;4、挖掘出真相也未必能报道出去,还不如人云亦云混点稿费呢;5、记者未必就是挖掘真相的人,就好象假定知识分子就应该追求真理一样。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刻板印象,现实中,大家已经根据环境需要长成了另一种形状。重重管控之下的天朝媒体,大多数都选择了媚官、媚俗的生存策略,人云亦云的记者,更能与这种策略合拍。
这是一本读完会让我们脸红的书。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所有在媒体圈混事的家伙,不仅仅是记者,还包括一些从事广告和公关的传播业边缘人。当正规军和马仔们都在一个番号下做事的时候,谁影响了谁又该如何分清楚呢?
在崔莹的上一部作品(《做最职业的记者》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出版)里,我就开始注意到这个叫做尼克戴维斯的家伙。2008年的9月26日,崔莹在英国维多利亚火车站边上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咖啡会客室与这个“奇怪”的记者见上了一面,一开始的时候,崔莹只是想从这个英国最棒的记者身上取经要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调查性报道记者。很明显,尼克戴维斯会是新人们的一个典范:勤奋、努力、专注、坚持。但这还不够,所以我称尼克做“奇怪”,因为他确实足够诚实和勇敢。
无论你身处哪个阶层,你都不太可能会因为“私利”之外的所谓公正而去批判自身所处的职业圈。但尼克却这么做了,“让狗咬狗”的结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非是揭开了一些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东西,但事实上呢?事实上我们的记者难道不该诚实和勇敢吗?事实上我们的记者难道不该去说真话吗?无趣的是,还有什么会比这种疑问更为可耻?尼克因此而奇怪,但这不是我一个人会这么看,如果你真的了解传媒业的话。
在《Flat earth news》(《媒体潜规则》,尼克戴维斯著,崔莹译。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出版。另译名《平地球新闻》)一书中,尼克揭露了一个几乎渗透到地球每个角落的“核心”问题,这条核心甚至可以被称为“规则”,那就是“人云亦云”(我说的这个规则,与作者想强调的规则似乎没有冲突,如果你也愿意那样理解的话)。我们的记者行当看上去早就蜕变成一个平庸的职业,在周遭与低俗混在一起,麻木面对各类廉耻,更无高尚可言,所谓的无冕之王,也仅仅是初入行者一厢情愿披上的新衣。
“庆幸”的是,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地球的其他角落(譬如你现在所处的某地)。我们的记者虽然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但大家都很清楚他们不是,不过没谁去揭穿,谁都不能要求对方先说出真相。但唯有记者最接近真相,所以他们可以将白色定义成黑色并毫无歉意,似乎只要有需要,他们就可以无所不能。
但是(记住,我说的是但是),我无意挤兑身处其中的正在努力的其他家伙们,也无意去讽刺在传播业打拼的各色人等。像尼克一样,我也有改变世界的理想,但现实是我连自己所面对的今天都无法分辨清楚。我的无能为力不能说只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但作为同行的你,你是否已经好久没有舒心的过日子了?无论是在面对你的读者或者你的客户。
当你熟知某些事件却无法剥开真相的时候,“扪心自问”这种招数看来是唯一独立于潜规则之外的一门技艺了,我信你未曾丢弃,这也是我们还算可爱的地方,唯有可爱,我们才会幸福。但我们为什么还会人云亦云呢?即便这问题问的不妥,也请你有个回应,那样我们就会了解,所谓的潜规则,无非就是缺乏诚实和勇气罢了,用什么理由表述并不重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