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一首歌,张国荣和梅艳芳的现场版《芳华绝代》,这个时代的华语乐坛还有巨星吗?我听过不少死忠荣迷的故事,搞得我不敢说自己有多迷leslie了,确实,leslie不是用来迷的,是用来体会的。不多说了,慢慢看吧。
Category: 视频
Sara Musella
先来看这段视频,仔细体会下这个会唱歌的小女孩是如何打动你的心的。
中国人的教育大多数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看别家孩子在做什么,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看到优秀的范本,除了乍舌就只好模仿。说模仿还算是客气,其实就是在攀比。而攀比的动机则也幼稚的可笑:人家有的,我也得有,没有条件咱创造条件也要有。到最后大多数孩子都被耽误了,家长反过来抱怨要么是孩子不争气,要么是祖上基因不咋地。总之,与自己没有干系却是无需多言的。
所以中国的儿童大多数没有被当作人在对待,这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更多的时候成了父母亲用来炫耀攀比的道具。所谓的什么“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了”这种鬼话,不过是为自己的“没成就”推卸责任而已(单这有没有成就,以后有机会在说)。你说要是你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就会教出超过自己的孩儿呢?人人都是牛顿他爹这回事怕是连你自己都不信吧。
反过来看国外的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但问题就在于模仿的对象上。我们更多的是去模仿对方的一个行为,却很少愿意去理解对方的那个思维。行为和思维,差异很大。看别家小孩唱歌唱的很天才,就逼着孩子忘记五音不全。看别家小孩画画很梵高,也带着孩子周末爬山去写生。这些事情做个一回两回也都没关系,没伤害,怕就怕在中国人的这耐心,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这气势,多数是在父母亲的坚持下也混出点成就,但你发现没有,孩子的灵性都丢没了。就这点,恐怕只有咱中国人管孩子叫小鬼,夸聪明的小孩叫鬼的很。都鬼性了,灵性自然空洞了。
听完视频,怕是也看完这段文字了。没什么特别感概,只是想提醒有孩子的朋友,尽量保持孩子的灵性吧,多保留一天,孩子的未来就会更宽广,虽然我没能说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知道你一定也会相信这个说法。去做吧!
第八天
睡到下午三点才起来,整整12个小时。
听首歌吧,《陪伴》,来自11岁的男孩徐杰。
2009年开门鞭
放开门鞭据说是有讲究的,不过,这讲究也是各说各的,究竟什么才是正宗的民俗,怕也是找不到依据了。
大多数农村人会根据日历上的吉凶时辰来判定在何时放鞭(土话,就是燃放烟花爆竹),也有的会固定在初一的某个时间段去做这件事。但是时间的早和晚多多少少都会透露出一个家庭的风格和气质。所以,大家会在初一零点过后,一直到早上天明之前,陆陆续续都会听到各种开门鞭此起彼伏,热烈的真叫一塌糊涂。
我习惯的时间点是在早上5点左右。主要原因有几个,其一,是配合“守岁”这样的一个习惯,如果不到天明,好像就不算是“守岁”了一样,我记得小的时候,即便中间睡着了,但是到了放开门鞭之前,家人还是会把我叫醒,那样也算我一起“守岁”了;其二,一家子人玩玩牌,如果不能通宵,也算不得玩,只有确实花了那个时间,这“年”才算过的有价值一样,毕竟,一年的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怎么玩都不算过分;其三,总觉得任何事情都不要贪图先,也不会退后,这样5点左右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这样一直保持了下来。
前几年还更无所谓些,5点一到,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鞭了。可是,这几年不知道咋回事,估计是穷疯了,开始算着时间放鞭了,这不,2009年的初一,就选了5:18开始放鞭,我的天,没经过排练,险些耽误了吉时。不信,你看吧。
朱注晚安
朱注的《石头记》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渐厚
鞋踏破路湿透
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弱柳
曾独醉病消瘦
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乐韵
人独舞乱衣鬓
一心把思绪抛却似虚如真
深院内旧梦复浮沉
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
焉知那笑黡藏泪印
丝丝点点计算
偏偏相差太远
兜兜转转
化作段段尘缘
纷纷扰扰作嫁
春宵恋恋变挂
真真假假
悉悲欢恩怨原是诈
花色香皆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