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

还记得《龙的传人》这首歌吗?或者,还记得侯德健(照片提供:阿袁)吗?听到侯德健在鸟巢献唱的消息,我有点小激动,按照我的年纪来说,这种表现略显牵强造作了点,不如直接就说喜欢这首歌来的简单。歌词里写的,也许才是中国人吧。所以,今天不打算写点什么了,认真听这首歌吧!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虽
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
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剑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像一块滚石

70岁的鲍勃迪伦今天会在上海,之前我犹豫过该不该带朱注去膜拜下,票价也不算太贵,但犹豫之后,还是放弃了。一想到闹哄哄的人群,我就会受不了,他们对鲍勃的热爱一定超过了我。

想想过去我也这样,对着橱窗里标价9.8元一盒鲍勃迪伦的卡带,我也是犹豫再犹豫没有去买,尽管在这前后,我用不同的方式听他的歌,尽管那个时候我也觉得听鲍勃迪伦就是一种时尚或者一种品味,但我却没有为这个家伙花一分钱。

现在的我会觉得这是一件极其可耻的事情,真不该拿到这里来说,但这就是中国,不是吗?

我们都不喜欢尊重所谓的知识,大多数音乐人、作家、艺术家都是生的艰难、死的难看。我们习惯了免费的“分享”,人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就很难做出违背“天性”的举动来。狼群里出来的孩子会是谦谦君子吗?

不过,鲍勃该高兴的是今天还是会有一大帮子君子们会去捧场,其中一定有真正喜欢这个家伙的同志们,也该有人只是为了想一睹尊容,或许还有人只是为了去寻找一种标签,“哈,我喜欢鲍勃,我会去看他的演唱会”,就像当年我借别人的盒带听鲍勃一样,花钱或者不花钱,性质上没什么不同。

但无论如何,我都会衷心祝愿鲍勃,希望他永远就是一块滚石。

淡定的劫匪

从植入广告的角度来看,这个视频可作为玻璃厂家的广告来看。在这里,向这家企业表示敬意,没有你们的产品,银行就损失大了!

所以,我并不想去评价警察是多么快速,在接警后5分钟内就赶到现场,并且勇敢的掏出手枪与劫匪对峙上好一会儿;我也不想指责在劫匪敲打玻璃的过程中,至少有两名路人看到,但却聪明的跑开,爸爸妈妈的声声叮嘱,在关键时刻还是起作用的;我更不想嘲笑银行职员一开始的大声尖叫,人在极度惶恐中不叫才怪,况且,叫叫也好,起码可以平衡下自己的惊惶情绪,也可以稍微震慑下劫匪,但貌似这个劫匪被蒙住的不仅仅是脸,还有耳朵。

现在,唯一我没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有关部门会删掉土豆上的这个视频?莫非这里有泄露银行的金融机密吗?好吧,有关部门的事轮不到我来明白。

还好,我们还有和讯,这个白领眼睛男形象的网站,在这个时候或许还能暂时偷笑。如果你能看到,算你幸运,因为你又能笑了!

给力:旭日阳刚

“给力”这个词最近很火,连《人民日报》都敢用。我怕我用错了,特地百度了一把,百度很给力,在百科里早就收录了这个词条。想找出最给力的事情,不如在看一遍《当幸福来敲门》或者《阿甘正传》之类的影片,但电影给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都知道它是艺术。艺术总是离我们太远、太远。于是,我找到了这个叫做“旭日阳刚”的两个男人,你听他们唱:”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春天里……”你就会觉得这世界很给力。原来,沉默的大多数里面,还是有人在奋斗着的。为奋斗着的人加油!

阿三,让爷乐一个

是人总喜欢嘲笑别人,是中国人总喜欢看印度阿三的笑话,但在这里仅仅是一次无知的围观。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不要嘲笑印度人为好,积怨太久就会在心底将他当作真正的敌人。一旦他真的成了敌人,我们还真的难以应付,要知道在那个国度,也存在不输于中央之国万亿人民的大无畏精神。说到与人斗,你会真的以为其乐无穷吗?

今天不是周末,但为了庆贺昨天一天的顺利,我给自己开心的上一段,大家放轻松看看,从1分钟之后,影片渐渐精彩,到了2分30秒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一面镜子,镜子里面的人或许就是昨天的我们。可惜我们缺少自嘲的基因,不敢笑对自己,在我们的回忆里总是苦的,在我们的现实里总是甜的。但务实的人都知道,“忆苦思甜”本身没有颠倒逻辑却颠倒了事实。就“颠倒”这件事情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该值得怀疑,这点,开心的时候就不多絮叨了。

说昨天一天都很顺利,其实只是几件小事按照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兑现了。给客户如期缴上了杂志,居住证顺利续签了,连锁委员会会议讨论的议题也很顺利……如果愿意降低快乐的标准,我就很容易让自己开心。为了一些简单的事情而高兴,我的生活也就开始变的简单而愉快,认识到这点,我更高兴了。

紧张

天知道我昨天为什么会那么紧张。

一大早被师傅批评,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次的表现甚至连第一次也不如,我也解释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借其他的理由,然后耸耸肩,说声抱歉了事。师傅也在回忆,这家伙说自己笨看来不是谦虚的说法。

下班的时候去参加朱注的家长会,静静的坐在第四排。看到和朱注同学的这些家庭,很难说清楚自己是什么感受。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心底里的那点忐忑不安,尽管表面上比较安静。老师说了些什么,我都认真记下来了,要做到才好。像老师最后那句深情的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这话让我更加紧张。

昨天紧张,今天也很紧张。虽然我还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状况。

我或许会紧张今天不能看到有人游行或者示威,有人保钓有人围观。不是不能,是根本不会出现,我所身处的这个城市,大多数人都认为更加务实,也就是说聚在这里的人大多只会看到与金钱相关的东西,至于其他的与当下的自己没多大利害的事情,围观就好。可大家都想着围观,都成了观众,到哪里去找那会演戏的演员呢?这演员我是不做的,也是做不来的,处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我很紧张。

这就算了,就在这样的一个气氛里迎来中秋也没什么不好,想一想这一年又要过去了,心底里的何种程度的感概都敌不过岁月的侵袭,败下阵来,颓废了去。一年又一年,嗨,一年又一年。

加州旅馆

做这个视频的朋友称它为《真正的加州旅馆》,我不以为然,仁者见仁吧。但我实在喜欢演唱者的声音,同时对改编者的词和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很赞同,他在用一种“蹂躏经典”的方式呼唤社会的关注,还好这不算是个人秀。如果说摇滚乐本身就赋予了歌者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话,相信老鹰乐队对于这样的改编也不会太过介意。改编者还在后面贴上了自己的QQ号,我试图加上,但没通过。不知道这算不算一次植入式行销?QQ无处不在,马化腾真的得感谢命好。好吧,其他命不够好的兄弟姐妹,听听这首歌吧,希望周末能有好心情。

加油,朱注!

妈妈带朱注去大公园玩,发现河边有野芹菜,就下到河岸准备去摘。朱注看见就问妈妈:“是人重要还是菜重要啊?”意思是讲万一要是不小心滑到河里酿成意外就太不应该了。妈妈反过来问朱注:“那你说什么重要呢?”朱注肯定的说:“当然是人重要了”。嗯,好孩子,虽然他还不太知道人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最起码他开始有了思辨力,为了他的这一步成长,爸爸妈妈要小小的高兴下。加油,朱注!

休息天躺在床上给朱注讲故事,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随口编的。话说某一天编了一个勇敢的哈哈王子解救他的母亲春女王的故事,或者我只是希望多看到朱注可以无拘无束的大声笑,于是就编了一个小王子喜欢哈哈大笑的形象,每提到王子一次,就会问下朱注,哈哈王子是怎么笑的?紧接着我和朱注会同时哈哈大笑几声。这还不算,笑完之后,朱注还会用手掩着嘴角再偷笑一回,可能是他觉得这个王子笑的太傻了,看到朱注做出这样的笑容,我就毫不犹豫的讽刺下他:王子会像你这样笑吗?像个女孩一样!

有的时候编着编着,心里就很担心,因为没什么新故事可以融在里面。比方说讲小白兔拔萝卜,无非就是让小白兔去找朋友来做帮手的时候加了一点笑料进去而已,趣味性可能多了一点点,但教育的意义似乎不大,我担心因为这样而让朱注变的浮躁,或许是我想的多了点,也或许我对“忽悠”、“浮躁”、“贫嘴”这些词太过敏感。总之,对于教育这个词,我现在是迷茫的很……不过,朱注的妈妈却不以为然,她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了,我想这算是一个不是原则的原则吧,至少在有更好的思路之前,是吧,哈哈!加油,朱注他爸!好吧,看下朱注最新的表情。

朱注长大了

朱注
今天一过就得上班了,这个春节在上海过的无滋无味,没看一页书,也没写出什么有趣的字,从除夕夜开始,一口气在屋里宅了四天。做个宅爸的感觉挺好玩,跟朱注抢电视看,与他辩论是非,听他无尽的啰唆……难得长时间和他相处,受到一些启发,从现在开始我得把他当作朋友对待了,他长大了。在这里放上一段视频,这是他刚刚会爬的时候,现在看一看,才知道时间是什么。

Sara Musella


先来看这段视频,仔细体会下这个会唱歌的小女孩是如何打动你的心的。

中国人的教育大多数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看别家孩子在做什么,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看到优秀的范本,除了乍舌就只好模仿。说模仿还算是客气,其实就是在攀比。而攀比的动机则也幼稚的可笑:人家有的,我也得有,没有条件咱创造条件也要有。到最后大多数孩子都被耽误了,家长反过来抱怨要么是孩子不争气,要么是祖上基因不咋地。总之,与自己没有干系却是无需多言的。

所以中国的儿童大多数没有被当作人在对待,这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更多的时候成了父母亲用来炫耀攀比的道具。所谓的什么“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了”这种鬼话,不过是为自己的“没成就”推卸责任而已(单这有没有成就,以后有机会在说)。你说要是你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就会教出超过自己的孩儿呢?人人都是牛顿他爹这回事怕是连你自己都不信吧。

反过来看国外的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但问题就在于模仿的对象上。我们更多的是去模仿对方的一个行为,却很少愿意去理解对方的那个思维。行为和思维,差异很大。看别家小孩唱歌唱的很天才,就逼着孩子忘记五音不全。看别家小孩画画很梵高,也带着孩子周末爬山去写生。这些事情做个一回两回也都没关系,没伤害,怕就怕在中国人的这耐心,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这气势,多数是在父母亲的坚持下也混出点成就,但你发现没有,孩子的灵性都丢没了。就这点,恐怕只有咱中国人管孩子叫小鬼,夸聪明的小孩叫鬼的很。都鬼性了,灵性自然空洞了。

听完视频,怕是也看完这段文字了。没什么特别感概,只是想提醒有孩子的朋友,尽量保持孩子的灵性吧,多保留一天,孩子的未来就会更宽广,虽然我没能说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知道你一定也会相信这个说法。去做吧!

2009年开门鞭

 

放开门鞭据说是有讲究的,不过,这讲究也是各说各的,究竟什么才是正宗的民俗,怕也是找不到依据了。

大多数农村人会根据日历上的吉凶时辰来判定在何时放鞭(土话,就是燃放烟花爆竹),也有的会固定在初一的某个时间段去做这件事。但是时间的早和晚多多少少都会透露出一个家庭的风格和气质。所以,大家会在初一零点过后,一直到早上天明之前,陆陆续续都会听到各种开门鞭此起彼伏,热烈的真叫一塌糊涂。

我习惯的时间点是在早上5点左右。主要原因有几个,其一,是配合“守岁”这样的一个习惯,如果不到天明,好像就不算是“守岁”了一样,我记得小的时候,即便中间睡着了,但是到了放开门鞭之前,家人还是会把我叫醒,那样也算我一起“守岁”了;其二,一家子人玩玩牌,如果不能通宵,也算不得玩,只有确实花了那个时间,这“年”才算过的有价值一样,毕竟,一年的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怎么玩都不算过分;其三,总觉得任何事情都不要贪图先,也不会退后,这样5点左右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这样一直保持了下来。

前几年还更无所谓些,5点一到,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放鞭了。可是,这几年不知道咋回事,估计是穷疯了,开始算着时间放鞭了,这不,2009年的初一,就选了5:18开始放鞭,我的天,没经过排练,险些耽误了吉时。不信,你看吧。

朱注的《石头记》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渐厚

鞋踏破路湿透

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弱柳

曾独醉病消瘦

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乐韵

人独舞乱衣鬓

一心把思绪抛却似虚如真

深院内旧梦复浮沉

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

焉知那笑黡藏泪印

丝丝点点计算

偏偏相差太远

兜兜转转

化作段段尘缘

纷纷扰扰作嫁

春宵恋恋变挂

真真假假

悉悲欢恩怨原是诈

花色香皆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