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我退化了。可能是已经习惯了被照顾的生活,芳一离开,我就开始数着日子过了。第一天、第二天……还会继续数下去,直到她们回来。

原本月初送朱注回了趟东至和怀宁,结果因为被担心,朱注和芳又陪我一起返回上海。是朱注写的那封让我们感动的信让朱注再次回家。这样来回折腾就打乱了六月底的计划,包括放弃了昨天开始的苹果夏令营。

朱注在上上个周六的晚上拥抱了我,还跟我约定,每个周三和周六都会主动打个电话给我,这算是培养他遵守承诺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会在周二和周五的晚上偷偷提醒朱注的妈妈,要敦促朱注遵守这个约定。好在朱注表现的都还不错,比去年乖上很多。我在电话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夸奖他遵守约定,他很高兴,会和我说上很多。

朱注在周三的电话里告诉我,说这个周二是他最开心的一天,在琳姨家和小姐姐玩的很开心。而且出去坐的是红姨的大货车,回来又坐了一次杨叔的警车……或者,我坏坏的猜测,周二没有写作业才是真正让他开心的理由?哈,不过没必要去求证了。

昨天,中午的时候,芳在厨房里发粑,说要带点回东至。下午的时候,又去地里种玉米……

今天,芳会带着朱注一起回东至。

【每日论语】人均

语出“重庆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从“人均”上,我们本想找到一种幸福感和归属感,但对不起,会剩下的只有羡慕、嫉妒、恨!

人均,意思是“按人平均”。就是把所有人的收入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和再除以人头数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唯一一次跟国内首富、二富们站在一起的机会就是在国家拉扯“人均”数的时候。想起国家对我们的默默付出,就禁不住要歌唱这个伟大的时代。

恰好“人均”本身就是一首赞歌。宋人苏轼曾说:“蒉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诗出《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意思是说,人均与天籁,都是音乐的一种。但“人均”来自人为制造,不自然、不纯正,显得虚情假意罢了。

可百姓们不在乎首富出在哪里,但很在乎自己的手里有多少钱。他们也不在乎收入的高低,但很在乎自己与第一名还有多少差距……于是我会想“人均”会让大家更加“愚钝”、更加“自私”吗?

或者,这是一个让人紧张的社会,而“人均”这种捣浆糊、和稀泥的说法,会让百姓们放轻松也不一定呢?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二世

语出“洪晃将史家胡同归还外交部,称退出特权阶层”,人类各阶层的繁衍生息被冠上各类新词,如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农二代。“二世”是一种继承,也是佛家讲的前世与今生,可惜富富循环或者穷穷递进,都不是这个社会喜欢的结果。

佛家在《百喻经·父取耳珰喻》说到:“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名利故,造作戏论,言无二世,有二世。”我理解成这是佛要求特权阶层放弃特权。但你也知道,真正有信仰的人往往没有特权。

于是,我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富贵阶层才有“二世”之说,他们渴望能继承,被继承。而贫穷如我辈,到底也不希望下一代去过同样的生活,颠覆是必须的,“二世”之说就纯属巧合了。

对于那些自诩特权阶层又“大度”放下特权的人,我会鄙视。因为那被放弃的“特权”并不会让普通人获得更多的公平,这种放弃的意义除了能被理解成给自己立个贞洁牌坊之外,就只令围观者作呕了。

所以,我有理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去断定强盗们也有追求精神满足的需求。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及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衣锦还乡

语出“八成白领打算逃离京沪穗 为小孩读书举家回迁”,想当年诸位老乡离乡背井,可不是为了今日狼狈“逃离”,如果可以,谁不愿意衣锦还乡?

《旧唐书·姜暮传》中点明:“衣锦还乡,古人所尚。”意思是说,在外面混的,一定要搞点名堂出来。比如金钱财富,比如一官半职,比如买房置业等等。你得让别人看到你混的好才算心安。

尽管我对“八成”这样的高比例表示存疑,但大部分白领在京沪穗这样的高成本城市,距离有房有家的生活还很遥远却是现实。同时,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切身问题又步步逼近,前后夹击之下,有回乡之心倒也理智恰当。

好在大部分农民工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打工赚钱”,让早年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而已。恰巧拜这些年经济腾飞所赐,这点期望已基本被满足。

再加上“吃亏是福”、“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训又时时在耳边响起。这一来一往,最会算糊涂账的中国人就容易找到平衡。至于所谓的青春、奋斗、理想都只是生活富足之后的奢侈追求,抛开也罢。

至于我等连基本期望都未能实现的人,还是暂时的先漂着吧。背时之人也会有立命之道。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死魂灵

语出“广东787名‘死魂灵’混进新农保冒领38万养老金”,同期被曝出齐齐哈尔也有类似情况发生,不得不让人怀疑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只是我们知道或不知道而已。

排除恶意的占小便宜的少部分人之外,此事也反映出基层办事人员一向敷衍了事,在其位但不谋其政,食其禄却无忧可分,堪比死魂灵

“死魂灵”这一说法,出自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书中通过描述一个骗子贩卖已去世但没有被注销户口的农奴的故事,揭示了旧时俄罗斯官场腐败,处处充斥行尸走肉的社会现实。

尽管没人愿意看到这部略显夸张的作品的现实翻版,但中国式的“死魂灵”还是被揪了出来。或有不同之处,但死活有别,同样是“死”,哪里找什么高下贵贱?

当然,那些基层办事人员或者永远也无法理解如何不去敷衍与推脱,要么是群众呼声,要么是领导指示,前前后后,就是不干他的事。那一副委屈的小媳妇嘴脸,让人想去指责,都觉得自己过了分!

是的,你能对一个死人发什么火呢?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我是谁

语出一直很火的“我是谁”系列事件,近的有郭美美是谁,郭子琪又是谁,稍远点的有我爸爸就是国法、我是人大代表等等。网民们喜欢追问你是谁,而“我”也早已陶醉在“我是谁”的幻境中。

到处标榜我是谁,而独独忘记我是我,无非是为了那点享受特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老话倒是深入人心的很。那“为人民服务”呢?传播的也算久远了,能做到的为何没有几个?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趋向“人性本恶”的。

还记得电视剧里《武林外传》里吕秀才用一句“我是谁”的问句杀死了姬无命吗?

成龙有部电影叫《我是谁》,我很喜欢里面的主题曲,主题曲的名字恰好叫做《有过去的人》。对比下这两个主题,芳文看出点冷幽默:分不清我是谁,其实也就是在吃老本,终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一天。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群众演员

语出“群众演员扮保安驱村民”,事发北京丰台,为了阻止当地村民在征地现场闹事,有关部门找来几千保安来镇镇场面。在人数不够的情况之下,又找到群众演员充数。

这条新闻反应了两个问题。第一,北京保安严重缺乏,全国各地职校可扩大生源,以供首都之需。第二,群众演员开始跨界发展,早前传知名演员吸毒、嫖妓。但与此事相比,统统都是浮云。

当然,如果你敢于自称“我是一名演员”,你就会无视这条新闻和这帮群众演员。

虽然演员不一定都是君子,不知道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但基本的自我修养还是应该要的。这让我想起毛主席说的某个动物,叫“纸老虎”。其实纸老虎也是一名群众演员,是道具,专门用来吓唬善良的人。

不过,芳文终于还是想通了,不该对一群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的群众演员发难。尽管良心这件事是平等的,有或者没有,都不该找借口。但如果要张嘴吃饭,就不该自作聪明的讲什么良心,对吧!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美好的生活

有媒体报道了一则父告子的新闻,大意是某父欲状告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不能常回去看他,法院的法官通情达理,按下告诉用一通电话解决了问题。听上去有点山海经的味道。但仔细一想,也是事实。留守儿童值得关注,留守老人同样不该忽视。

懂事的子女按时寄钱给父母,算是一种孝顺。但还远远不够。父母亲更需要的也是陪伴。我们可以陪着孩子长大,我们也应该陪着父母老去。

想起某人在昨天的饭桌上问起的那个问题:如果说上帝是全能的,我们人类又是上帝的子女,为何上帝自己要独享永生,而给人类只有100年左右的寿命?更重要的是,全能的上帝为何没有给子女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人类或者可以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但社会就是上帝,冥冥中“安排”了一切。为了生存,你得离开家乡,去遥远陌生的城市,找一份工作。你必须忘记家里的孩子、老人,假装你是一台生存机器,然后,糊口,然后,养家。然后,老去。然后,看下一辈人如此循环。在这个过程里,你可以选择吗?或者问,你为了选择而做了什么?

或可从另一方面来理解人的选择,往好的方面去想。但只要问一个问题,“为何是你而不是他”。就可推翻所有假想的美好。

不如回到根本,你需要的是什么,美好的生活,对吗?你是如何定义这样的生活?完全由物质来决定?还是其他……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带一点理想主义的人,活得会更幸福点。

个税可要标准,但不该统一

媒体的数据总是让人看不懂,针对个税起征点,凤凰网称有85%的民众不赞成3000元的起征点,有48%的民众要求改3000元的起征点。尽管凤凰网也承认参与此次投票的民众更多的还是来自发达地区。

但屁民还是没有看明白,民众们到底想要个什么样的起征点。或者,起征点是多少根本就没个统一的标准?

以自己举例。假设我(一家三口)在上海可以拿6000元的月薪,除掉房租(1800)、水电气网(200)、生活开销(1500)、子女教育及娱乐(1500)能够剩下的还有多少?可能是1000~1500元。但若换成在池州拿这样的薪水,同样的生活水准至少可以多剩个一、两千元。

这么说吧,在全国范围内制定一个统一的个税起征标准,就好像是把中国与美国放到一个篮子里同等对待,不考虑地方、经济条件及人口素质等差异的统一标准,只是被统一了,但肯定不是个好标准。

屁民觉得,个税的问题应该由国家制定一个最高限与最低限,最终还是由各地市参照国家标准而自行设定。对于经济状况落差极大的地区,比如说亿万富豪与低保户或许就是隔条街的城市,包括北、上、广、深等地,最好还应该依据不同的月薪来制定其个税起征比例。

当然,如果政府考虑不征个税或以其他方式—-比如购买国债、购买社会保险—-来加以改良,屁民更要拍手赞成。

不过,无论如何,这还是一个方向上的选择。是愿意让更会赚钱的人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呢?还是让更多的不会赚钱的人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

听听鸟叫

五点不到的时候,大雨稍止,照例听到鸟的叫声。昨晚没盖好被子,感冒了,起床勉强做了几下俯卧撑,喝了几口热开水,然后走到阳台上专心的听听这鸟叫。

这段时间以来,人又进入了那种说不清楚的状态,有科学家论证过,说男人也有周期性情绪低落的时候。这个借口我觉得不错,起码不会乱抱怨什么。

在网上搜了一遍,找不到李军虎的《换城》视频。我挂念的是,片子里记录的仿佛就是我的生活,只是亲身经历的人或许没有拍摄者那么多的感概。我会怀疑,来自社会的同情,多半在于同情者的联想与对比。于我而言,同情已剩下不多,更多的还是尊重,甚至想当面去鼓励对方的那种冲动。

但我们这样的农村人,谁也不知道在陌生的城里最后结局如何。但也不全是期待喜剧片式的结尾。大家只是认为明天会更好,但如果明天变的不好,我们还是一样会接受得了。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勇敢吧。

在这之前,看过李军虎的另一部作品《父亲》,讲述了一个农民进城与儿子陪读的故事。这类行为并不少见,但是如果你理解有人用矿泉水来洗脸漱口,而也有人捡矿泉水瓶维持生计的现实的话,你就会知道这社会该有多冷漠和多疏远。就像这早晨五点钟的阳台,在大雨里,寒意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