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和井

出差福州,有半天的时间,可以去“三坊七巷”转转。有人可能会很奇怪当地人把温泉引到树上,雾气缭绕之中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错觉,好吸引路人在这样的树下坐着、站着、拍个照留恋下。但福州有温泉,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

本来想看看沈葆桢的故居,结果大门紧闭。等了一会儿,有人从里面推个自行车出来,后面还有一个妇人送行。向妇人打听,原来这里已是私家住宅。从门口挂着的一排电表来看,里面住着还不止一家。不禁有点怀疑,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真”的吗?

但“三坊七巷”给我的整体感觉还是很棒,不是因它让我对明清历史有了多点了解,而是因为这里像极了我外婆出生的章家村。大块的青石板铺在街面上,宅门口两侧立着的石鼓,高高宽宽的台阶、高高窄窄的门槛、高高翘起的彩色屋檐、高高黑黑的大门、甚至那高高白白的围墙。

只可惜这里少了一个湖泊或池塘。我外婆那个村子,在村口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方方正正,池子四周也都用大块的青石板围上,池塘应该有点深度,但池水很清,天气很好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看见池底的沙子。这个池塘专门用来洗衣。想从村里进出,就绕不开这个池塘。若你从村外进来,就可以从池子里看到村里建筑的倒影,白色的墙、黑色的瓦……

但这里不缺水井,各式各样的,就像我在六一北路上看过的那些榕树一样,没有重复的样式。在“三坊七巷”之外不远的地方,大约100多米,你会看到“林则徐祠堂”。在这个祠堂,有各式各样的水井。榕树和井,是我对福州的一个印记。


让人觉得无趣的是,沈葆桢原来是林则徐的女婿。这对我来说,就像是上网看了一则社会新闻一样。还好,我又想起了那白色的墙、黑色的瓦。

方言(续)

先转一段kiki同学的录音送给大家,不谦虚的在这里声明下:我们家里的话真的很耐听。

上回说到方言可以帮助你我收获幸福,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就有点不爽的感觉了,因为背景是我们都无缘无故成了异乡客,好好的一个池州人,却飘落在他乡,点缀在某个大城里,成了没去处的过客。这种不爽的感觉持续很多年,直到落叶归根的那一天,在这之间,乡音就成了一个收获幸福的媒介。这大概也是因为幸福总是因为某种互动而产生的吧。

这样解释下,你就会了解不会说方言的不安和尴尬了。但这只是我的不安,虽然“意识到”本身也是一种痛苦。想的多的人未必想的就对,但他一定有更多的烦恼,要么你就在想的多一点点,譬如学会如何调节自己,从别处得到安慰。要么你就尽量不去想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无趣事,做好手里的活就停下玩去不管其他。但有意识无所谓好与坏,对于各种性格的人来说,总在某个时刻有所触动,启发你的思考。我看,光这一点就很好。

我总会无意中想起我的外婆,每回回家,她都是一副幽怨而又慈爱的表情,她总“恨恨”的说:“从前也没见过有谁家孩子出去打工的,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天面,这还叫过日子吗?”年纪小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与今天再回忆这句话,完全是两种心境。我就会问下自己什么对于我们最重要,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还是过一个像样的生活。答案是有的,就是做不到。但这不叫放不开,你知道的,我们都在跟现实做抗争,无论输赢!

我有一匹马

在一个梦里醒来
我有一匹马
外婆送给我时
他是一头小驹
而我也未曾离家

我有一匹马

灰白色的鬃毛
蜷缩成团的躯体
我和他一起
睡在孤独的槽边

看见一组数字
060826
2006年8月26日?
离外婆去世已有数月
他为何要记下这天
把它张贴在胸前

我解开栓住他的缰绳
看见被水浸泡的腐痕
那钢铁做的搭扣
闪出耀眼的白光

我轻轻叫他的小名
他站起来
我抱住他的身体
看见了一个洞

那个穿透身体的洞
从后背望得见前胸
他的身体透明
我慌忙移开目光
装作一切都平常
我似乎知道是谁钉穿了他的胸膛

我牵他的手离开后院
此后不再结伴远游
我放声大哭
他叫了我一声哥哥
我回头看他
哭着叮嘱:
“以后,你可以叫我爸爸!”

……

我害怕只是曾经有他
哭着喊着痛着去找
妈妈!妈妈!我的马在哪里?

妈妈缝着一床被褥
安静地说
他在后院 梨树旁

清明祭

本来我打算用轻松点的语调来写下今天,但实在是不敢不敬。我曾想过为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上一段文字,但也始终没有提起笔来,我知道那是一种叫做“畏惧”的情绪在作怪。我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甚至比与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教育也比从父母那里继承过来的要更直接……但我觉得我还不敢去写他们,也许记忆在某个时间会要求我做个记录,等到那个时候再说吧。放一首歌,当作祭奠。有些话我也省却,不做说明。

过小年

祭灶
小年在很多地方都不算是节日,甚至连具体日子都有不同,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在我们老家(安徽东至)过的就是二十四,但按照那个说法,作为船民的我们家应该过的是二十五才对。在我印象里,我小时候并不太喜欢这个日子,我经常会在这天被老爸教训一顿,连老妈都说我得“洗个澡”才可以过个平安年。

到了小年日,一大早外婆就会叫我起床,洗漱完毕后,恭恭敬敬的在灶台边上做仪式,给灶王爷上香、作揖鞠躬,边鞠躬嘴里还要念叨“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祈祷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咱家美言几句,不好的事情休要提起,最后把香稳稳插进用罐头梨瓶做的香炉里,才算完结。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会感受到男丁的“优越感”和“使命感”。

祭完灶王爷,开始“打阳日灰”,用普通话来说就是打扫房间,擦窗门,用意为除旧迎新。这个也是我“不喜欢”的事,但也得“挣扎”着去做,大多数时候就是个象征意义,只要外婆检查看不到太脏的也就算交差了。除此之外,在过年之前还得剃个头、洗个澡,好让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的到来……

今年会在上海过第三个年,小年也就这样随便过了,没有了家里的气氛,虽然我还在寻找某种气味。今早,没人叫我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