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更需保持身心健康

1/听闻美国国务院督促撤侨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难道是要打仗吗?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战争。死于病毒,怪自己身体不够健康。死于战争,只能怪某些人心理不够健康。

2/3月31日,《旧金山纪事报》发表克罗泽写给五角大楼的一封4页信,信中提到,美国航空母舰罗斯福号上近5000人员正面临新冠疫情威胁。克罗泽要求国防部允许士兵们上岸进行两周隔离,免受“不必要的风险”。4月2日,美国防部以处理通讯不当为由,将罗斯福号舰长克罗泽撤职。5日,《纽约时报》报道,克罗泽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确诊感染COVID-19……若将此事拍成电影,大概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差不多。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必要的风险”,官僚在乎面子,士兵在乎忠诚,将军在乎责任,每个人的定义都不相同。所谓普世的价值观,比如生命无价,即便是在全人类共同的风险面前,也是不成立的。这很讽刺。

3/前两天,某个汇聚诸多咖啡馆主的微信群里,有个台胞发了一张图,内容是提醒疫情之下做清明不要掉以轻心。只是“不幸”提到“武汉肺炎”四个字,立马被大陆同胞回怼。有人以“习惯叫法”为其开脱,也有人骂他别用自己的习惯去挑战别人的不习惯。这台胞最后说句,“不好意思。没别的意思。是我没想到别的。你们也不要再讨论了。对在意的人我对不起。”疫情发生以来,两岸之间的误会,已越来越深。彼此的气味,越来越不相投,一边是高涨的受害者心态,一边是酸溜溜的岛民思维,大家早已互相瞧不起。加上对岸此前拒绝口罩出口大陆,近日又决定捐1000万只口罩到欧美等地,大陆民间对台湾的反感,可能到了历史最坏时刻。两岸近年必有一战,也不再只是设想。至于两岸之间的经济,应该会越来越坏吧。

4/老弟要我帮他留意熔喷布货源。他在怀宁跟人合伙做口罩,缺熔喷布。现在做口罩的生产线,尽管每条从3万元狂升到30万,但高河街上走错路都看得到。市场需求大了,熔喷布也就奇货可居,市场行情从每吨3万元飙涨至48万元,中间商赚的差价,一年抵过十年。资质这块,中国人向来最聪明,都是挂靠,被挂靠的厂商,啥事不用干,每只口罩躺赚1毛,一条线一天保底6万只。整个高河街上的产量,一天随随便便5、600万只,就有5、60万元是用来孝敬资质的。钱,对这些人来说,好赚。真没想到,怀宁一天的产量,就能超过台湾。

5/学宗大哥在微信群里分享他的经历,有几点在好事者听来,比较好玩:1、清华大学的本科老师,就是高中老师2.0,升级版,不合适出现在大学校园。英美启发式教学很有用;2、一个人真有赚钱的本事,肯定是先赚到钱,再写书收割一波韭菜。书出来之后,方法也就不管用了。学人赚钱,不可能;3、对强者要质疑,对弱者要悲悯,对差不多的人要尊重。我们对弱者悲悯的太少,对强者服从的太多,对差不多的人多是老死不相往来。学宗大哥15岁念清华,他的批评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6/3号下午,老师找我,“给我地址。我送你一个homepod。”我先给地址,再问“homepod是什么东西?”我的确不知道,听也没听过。老师发来网址,原来是苹果的产品,价格要2299元。我说“这个太贵了吧”,他回我,“你值得拥有”。4号一早,顺丰送到。老师问,“听上了”。我回,“音质很赞,听无损像在电影院。”但我也有问题,找不到用ipad控制的办法,老师教我,“只要在同一个wifi下,就能播放。”我的路由器有问题,重启路由器,再重置一回homepod,能直接播放其他播放器里的音乐。晚点,我看到推特上,老师发动态说,“你连自己家局域网都管不好,还管什么公司?你连别人用安卓手机都不能容忍,还谈什么民主?”当然,他不是说给我听的。

7/自我批评叫上进,批评别人叫抬杠。批评母国的领导人,叫民主,是权利。批评外国的领导人,叫偏见,是没教养。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可以有自己的认知,但需尊重别人的认知。管好自己,不仅仅是教你自私,还要叫你有道德。

8/据说,卢浮宫被观看次数最多的画作是“蒙娜·丽莎”,而卢浮宫被参观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存放该画作的房间,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世人闻讯,蜂拥而至,只为一睹被盗后空空如也的样子。

9/《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乐观的问:“击败毒性更强的Covid-19,需付诸巨大努力,而这种努力能否带来一个幸运的附加收益,即普通感冒会被终结?”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

穿着影响举止

1/“穿着影响举止”。这句话,适合出现在任一服装店的招牌上。重新打量自己,宅久了会忘掉:穿着,也是仪式感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用“仪式感”来标准化自己的行为的话。我能听到闹钟就起床,但舍不得穿戴整齐坐在书桌前,担心费水。我需要换个角度,费点水不如人废了可怕。

2/在抖音上发了两条Vlog,1分钟,以我的语速,可以有160~220个字。微博上能表达清楚的事情,用短视频也可以。以前我不习惯自己的声音,现在,我不习惯自己的长相。我告诉自己,都可以克服。我期待是坐在BBC演播室的效果,实际上,就是跟老妈视频时的傻儿子形象,除了能用点阳光,别的都用不来。

3/抖音上,有很多视频能打动人。比如老百姓送零食给执勤民警之类的。但结合一些不适合放到抖音上的片段,会让我有种感受:中国人共苦没问题,同甘比较勉强。

4/某群有个陌生人,用他的头条号,转发了一篇我写的文字。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往群里推,他居然转载。我不知道该感谢他,还是该问问他为什么不打个招呼。后来还是算了,当没看见,少点矫情。

5/中美两国互相指责新冠起源。除非这场瘟疫是人为,不然没有答案。撕逼只是表象,看起来更是互相搭梯子,转移视线,回避真正的问题。2001年普利策奖获得者Ian Johnson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中国为西方赢得时间,西方却浪费了它”,作者认为中国对抗新冠的做法,西方因为对中国有“成见”,没有足够重视。为了反对而反对,是最低级的对抗,却日复一日的上演。两岸之间也是如此。台湾民众,上至郭台铭这样的商业巨贾,下至平民百姓,早已缺乏两岸一统共识。有的,只是用什么借口,来攫取个体最大利益而已。所以,不要介意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尤其是负面看法。发表看法的人,最期待的就是来自大陆的抗议和反击,声量越大,政治上加分越多。可惜,大陆民众看不懂,以为给自己加油,其实是给对方送弹药。不得不强调,玩意识形态的,都卑鄙。被意识形态牵着走的,都愚蠢。愚蠢的人遇到卑鄙之徒,早晚酿成大祸。

6/全球瘟疫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大过战争?瘟疫,是人类不想要却不得不面对的。战争是人类可以选择不要,却偏偏被少数人主导的。死于战争比死于瘟疫,更不值。挑起战争比抗疫不力,更该死。​​​​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常青,鸿毛遍地。

7/崔健在《一块红布》里唱到,“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上你的路。”让我想起“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式的文字狱。必须承认,我的双眼也许没被什么红布蒙住,但也是看不见的,模模糊糊,难受至极。也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应该做什么,这样的问题,不该只归康德思考。

作者:朱芳文/ 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

老爸的电话

老爸昨晚打来电话,关心会不会打仗,CCTV已经让他觉得上海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未曾经历的1937年,日本攻占上海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平民正在讨论和安排去路。而事实上,今日的上海街头,完全没有慌乱的模样。

街头上很平静,只是网上异常的躁动,各类QQ群,无论是行业、还是同乡,甚至是以靠骗人为业的炒股群都不由自主的转发各种抵制日货,号召抗日集会的消息,但同样不会有人给出一个解释,在认知的层面,平民依靠的是片面狭隘的历史知识和无限的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这应该能转化成一种街头的活动,至少报纸上已经报道,有一些举止嚣张的日本人已经被人围攻,但媒体不会解释,这些嚣张的日本人平日里惯常如此,一刹间失宠,倒也不是个别日本人该承受得来的重。在随便的哪一个中国城市,我们对日本人的态度永远是友好的,这不符合正常的人际交往逻辑,可谁曾在意?

即便是我,心里讨厌日本人讨厌的很,一旦有业务与他们相关,也必须得做出一视同仁的姿态来,起码我没有在某个日本人面前表露过个人的民族立场,虽然平和,总显得懦弱。

我安慰老爸,这仗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起来的,要打早就打了。老爸不理会CCTV想说什么,对一个平民来说,儿子、孙子置身于一个被列为战略打击目标的城市,总让人担心。他最后说了一句:有什么动静,赶紧回家。我应允了。这无关乎勇气,您说呢?

无趣的饥饿游戏

我有点相信我看到的这部《饥饿游戏》是被阉割的,理由是这一遍我没看懂,当然,也不打算去看第二遍,除了多一个女主角让人喜欢之外,其他的就没剩下什么,我也不打算多要点什么。

我原以为这该是一部励志片,比方说,十二个区出来的这些人能组成一个团队带领其他人推翻暴政?又或者这是一部爱情片,比方说,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暗中保护女主角,一路帮她杀掉其他人并最后选择某种更意外的方式让自己成为英雄什么的。再差的话,也可以按照片名去走惊悚片的路线,多点血腥、打斗、杀戮啥的,可是。

据说这部片子在美国很火,我也是看到微博上有意见领袖推荐才决定进趟影院。但好在也有收获,一些可能被翻译的不是很准确的言论多少还是给人一点启发。比方说,如果你给人民一点希望,人民就会感激。如果你给人民很多希望,你就会变得麻烦。我在体会什么样的编剧可以写出这样的一段台词?又或者,什么样的地方不存在这种关于“希望”的逻辑?

豆瓣上很流行写影评要越与众不同越好,别人挑好,你专挑错,别人挑错,你就捡点绯闻说说,别人说东,你不如多谈谈地球磁极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它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打动你的,为什么不简单点说出来?不一定要相信什么品位高下的鬼话吧?当然,纠结的天秤座一定会找个时间下一部完整版的再来看上一遍,就算还是看不懂,但那个女主角,我还真是喜欢。

【每日论语】国耻

语出“黑龙江方正县为‘侵华日军’立碑”。承继祖辈阴德的二三代们拿“国耻”做游戏,为了多讨点银子而逢迎友邦,不修半点瞻前顾后的功德。这立的虽是侵略者的纪念碑,悼念的却只能是中国人的无知与堕落。

国耻,意指国家及民族所蒙受的耻辱。古人在《礼记·哀公问》中鼓励我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可悲的是,现代人完全看不懂“穷则思变,多难兴邦”是个什么道理。

如今的人,因为贫穷,便拿着礼义廉耻去变卖、去交换,丢了做人的基础。也因为多灾多难,就想着欺上瞒下、粉饰太平,以保住饭碗,甚至靠封锁消息、涂改历史去糊弄世人,丢了治国的根本。

所以,从方正县的纪念碑、到黄山的鬼子进村旅游项目,再回溯到南京大屠杀的电子游戏…..你虽看见有些中国人满脑子只有怎么赚钱而无半点羞耻心,却不觉得奇怪,因为见怪不怪。

悲愤的是,人确实有能力迅速忘记哪些我们没勇气面对的事。所以我们甘愿将国耻当作人仇,一厢情愿的期望相逢一笑了事。这种黑色喜剧式的纠结心理估计也只有强大的中国人才具备吧。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忍

语出“罗援少将谈南海问题”(详见凤凰网),看来越南的小动作,已经让少将沉不住气了。

但古往今来,国人之“忍”绝对超出人之极限:被人打骂,能忍。被人骑在脖子上拉屎,能忍。被人夺了妻女,还能忍。到最后被人霸了国土,照样能忍。说到底吧,这一代忍死了,下一代还可以接着往下忍。

忍,更多的还是理解为“克制”。古人错把“忍”当成了一项修炼,堂而皇之的认为“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结果自己“忍”死了,也就没了大谋的可能。

所以,今天的人不可乱学古人。

芳文觉得,套句经典的俚语: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不过,问题是,你的底线不一定是全国人的底线。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第一财经忽悠谁

对于国内电视节目品质和媒体人素质的抱怨,不是第一次了,很多抱怨都是“莫名其妙”的,这种莫名是说这帮人其实可以不要这么做,可又是什么让他们表现的如此肤浅与懦弱呢?

昨晚第一财经播出专题节目《战火重燃》,请出专家来分析利比亚战局。首先,媒体在节目名称上就开始误导观众,所谓“战火重燃”,应该是翻出旧账,牵出1986年美国“袭击”利比亚。让今次利比亚再次遭到美国轰炸,看上去更像是美国的一次寻仇。

为了能让这次寻仇有充足的理由,第一财经还特别收集了几条网友意见(比如《环球时报》的某记者,某非著名网友等等),最后让他们代表全体网友们给这一事件作出定论:美国人是为了石油利益。第一个问题是他们有什么资格代表全体网友?第一财经的想象力真是幼稚到极点!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在利比亚只是为了石油吗?第一财经是在忽悠观众还是忽悠自己?

最后,第一财经让所有的信息都是指向:美国人让利比亚平民受苦了!第一财经可能觉得,一贯盲目善良的国人至少会因为这一点来痛恨美国人,就像我们平常说谎那样,说了一条又一条理由,同时观察对方的脸色,到最后再祭出一招杀手锏,直指对方要害处。同情心是我们的要害,这是所有谎言得以蒙混过关的关键。

当然,我不能偏激的说,我们被利用了。我也不承认,我们平常就是喜欢说谎,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权利或“义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要么对事情一无所知,但起码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要么对事情一知半解,对于疑惑的地方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否则还是继续怀疑下去,这算是我们的权利。

问题是,同样围观的人,你们也有怀疑吗?

利比亚之战

刚刚看完《洛杉矶之战》,影片中的场景给人深刻印象,美丽的洛杉矶遭遇外星部队侵略,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焦土。而现实中的利比亚平民,正生活在这一残酷的场景里,望着漫天战机和四处烽烟,体会着难捱的“进行时”,你我这些围观者能用“感同身受”来回答吗?

相比日本地震和核灾难,利比亚的困局更不应该发生,但也更难解决,人祸天灾都是作孽。从某种所谓“尊严”的意义上看,我并不喜欢美国人替人打抱不平,但这世界真的需要这个角色,我们应该支持!但多一点祝福,不要伤害更多无辜。当然,我也知道,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利益或者被利益,只要彼此能各取所需就好。

远远的去看利比亚,好像在看我们5000年历史中的某一个片段,“皇帝为了统治,不顾百姓死活”这样的故事一直在重演着,看着看着,民族历史越久的人如我们就越发淡定,“哦,都只是片段而已”。

但片段之后呢?谁人解放利比亚?很明显,利比亚需要自己的英雄。换位思考下,那个人为什么就不能是你呢?嗯,我还没睡醒。我承认。

我们有航母了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人到底还是会在2011年迎来自己的第一艘航母。从不喜欢的角度来说,它可能是一艘未完全国产的玩意儿。它将在前苏联航母“瓦格良号”的基础上建造完成。即便一切顺利,在亚洲,中国还是落后于印度,甚至泰国成为航母三哥,后面两国分别于1957年和1997年已经拥有了各自的航母。

始建于1988年的“瓦格良号”实际上是一艘并未完全建成的半成品,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巨大的海上浮台。中国人最初的购买动机据说也只是想建一个海上赌场。可能正是考虑到它从未真正服役及其改造价值,瓦格良号的用途一直被遮遮掩掩,现在到了揭开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了。

是的,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将这艘改造成功的家伙称之为“国产货”,并按照我们一贯的“模仿-生产-研发”逻辑,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真正的国产货。不过我们的设计师和建造师有没有从这个巨大的模型上掌握建造航母的真正技术呢?我们的军事家可做好了准备?要知道拥有航母与拥有使用航母的能力并不等同,架构一个庞大的系统集群才是“航母”的关键所在。

说到喜欢,无非与印度、泰国的心理相同,起码大家又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所谓的制衡大概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较量。这有点像中国人买车,不是为了自己舒服而是攀比。是的,奇瑞QQ再小再便宜,它也算是汽车,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自我鼓励,看看销量也只能哑口无言了。

但“航母”确实寄托了国人的强国之梦,这种举国式的自我鼓励不同于个人的虚荣心。我愿意相信,在未来的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内,我们至少不会在为南海问题而里外不是人。说到底,等你有能力征服别人的时候,就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靠谴责和抗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是吗?

多余的男人

《华尔街日报》近期发文提醒大家:中国已经失衡。文中指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及国人对男孩的文化偏好,将导致未来几十年出现重大社会问题”,并大胆推测:或许将通过战争来完成改善男女失衡这样的一个人口问题,譬如在台海、非洲、或者朝鲜等地输出“多余的男人”。

按照年龄段来推算,2000年以后出生的男孩似乎更有可能成为这个“多余的男人”,这种可能还需寄望于国家有继续维持稳定发展的决心。但不管怎样,任何一个时代的男孩都不该向社会“朝贡”,沦为“贡品”或者所谓“多余的男人”。

我说战争的牺牲者就是社会的“贡品”,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因为战争的利益永远不可能被牺牲者所享有,从事情的结果来看,所有战争的即得利益者无一不是投机分子,好吧,你做投机者,我做牺牲者,这世间真的有“多余的人”吗?谁会成为悲剧的主角?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调整而被调整,这种事情就失去意义。但没人为此买单,当年制定那些决策的人早已变作森森白骨,与前人又能争出个什么理来呢?从调整与被调整的关系上来看,人口政策或者今天反思人口政策本身都是在背离人性的。让一些人决定另一些人的死活,也违反了自然界里的一些基本规律吧?

不过一旦命运如此,又该如何面对呢?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不如在自己身上发生来得痛快!又或者消极一点来看,再拖个几十年吧,等到一切都被拖进来坟墓,死了的人就不会为活着的人操心了,即便多余,你还活着不是?活着就是好事,活着就要好好的活!

战争及谎言

先看段视频,不知道你看完之后还会觉得搞笑吗?无论谁代表了正义,真正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一个平民。当我们愤怒的叫嚣着要抗日或者抗美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一定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吗?或者说我们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不知道,你们知道的话,请告诉我。

那天我在微博上说:“如果人说假话就会死该有多好。可惜没有神,只有神话。古人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神话,原来只是一堆抱怨和幻想。”这段话不算是抱怨,算是由感而发。首先我憎恨一切虚伪的东西,对说假话获利的人尤其痛恨,但你也知道,我们周边偏偏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是我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的一个硬伤,谁会接纳一个不认同自己的人呢?另一个来说,我们在信仰上的缺失,让我们找不到精神坐标,不知道敬畏什么,不知道拒绝什么,面对一切大小诱惑都不能自拔。而这似乎是我们的通病,前人与今人都在这上面困惑不已,要说有点差别,那就是前人还有创造神话的权利,可我们呢?当然,如果你将神话也当作谎言一类,便没了我这烦恼。

战争与谎言是孪生兄弟。我这个结论在一定角度上是站得住的,似乎也不一定是我的创见,前人也该有这个见识,只是我读的书少,记下来,算是我的一个感触吧。但我也不知道如何区分真正必要参与的战争与真正需要抵制的战争,也许只能期待我们生活在一个说真话的世界里,在那里,人可以无畏,可以牺牲自己,仅仅为了真理。对吧,你也相信的。

航母来了!

乔治-华盛顿这个标题跟那部“喜剧片”《鬼子来了》就是一个意思,不过艺术化的电影比现实高出很多,超越了生活,才称得上艺术。在艺术的光环之下,我们总能很快的平息怒火,原谅这个,宽容那个。甚至所有的残忍都可以用喜剧来表现。但该冷笑的是,谁又在恳求你的宽恕或者给予你宽容了呢?

瞧!航母来了!在我们的N多次抗议、严正抗议声之中,它还是坦荡荡的来了。诸位需要警醒的是: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做才符合基本的尊严?于是,打还是不打,它俨然成为一个问题。对于小民而言,如何支持也成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好吧,对于我等好事者而言,竭力做一点预热的工作也是必要的,起码不会让自己在事情发生后因未知而显得慌乱。无论如何,慌乱是一件要不得的事情,大国民要的就是从容沉稳。

南海离自己还有点远,扯回到自己的生活。这段时间总是不经意的在和十多年前认识的人联络、交流,让我疑似走进了某种轮回。过去的一些场景也径直走进脑海,甚至在梦里出现。于是诸如一些会不会让我更加脆弱等等弱智的担心充满我狭隘的胸膛,淤积而不得释放。整个人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变得消极而又沉闷。我并不是不喜欢他们,我只是非常的讨厌与他们初识时的那个我,愚笨、自大、自私、狭隘。这些年来,我想我有了很多积极的改变,但在那一刹那间,又被回忆挤回原形。

于是,这回忆与那航母具有同等的杀伤力,于自己不喜欢的部分里肆意的践踏着我,每踏落一下,我的身体仿佛就会多上一个窟窿。你说我可以避开无视嘛?谁会那样做?没有勇气的行为比死更加令人不齿。但那勇气,我又向哪里要得到?

台企真的这么想吗?

韩国人几乎已经确认击沉“天安号”是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亲自下达的命令,其目的是为了让他最年轻的儿子金正云接班树立一个最合适的理由。无论是美国的情报机构还是各地媒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倒也很一致,而朝鲜方面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911看上去更像是美国领导人精心策划的一个战争由头(抱歉,我无意去伤害谁,在政治家面前,我们都是受害者),而这次的天安号事件也很难逃过类似的揣测。

我用到揣测这个词。无论是媒体、韩国的李明博或者所谓的美国情报机构,都很擅于揣测,尽管这几方的动机和方式完全不同。李明博方面作为最高领导人,势必需要对国民一个合理的交代、解释并有所合理的行动。于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责任人与一个听上去还算勉强的理由在所难免。而相关的美国情报机构,则可以借势去解释早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过的其他揣测。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为自己曾经的观察找到了一个现实的例证而已。但媒体呢?媒体怎么想?好吧,终于谈到主题了。

台湾的媒体说,无论在这之前的情况如何如何,但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局势不容乐观,第二次韩战有可能会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内突然爆发。不过,这些统统不用关心。媒体说,应该关心的是,假如真的像某些机构预测的那样,朝鲜的飞弹确实已经对准了韩国三星的总部,而在战争开打之后,三星被击毁(应该只是建筑,我的猜测),将会影响到全球的IT产业。如媒体所了解,三星是全球面板、半导体、记忆体及家电品牌的产业龙头,而部分台企正是其竞争对手及市场跟随者。韩战一旦爆发,台企取代三星,获益价值可能超过4000亿人民币。

问题是台企真的也这么想吗?很明显,韩战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被纳入到台企的中长期市场规划里,不可能有哪一位台商愚蠢到敢于赌这样的一个局。但从现实面而言,很多已经知名的大企业确实受过战争之恩泽,譬如前段时间麻烦缠身的丰田汽车。而台企自身最近也已焦头烂额,郭台铭也已经无法面对十一连跳的问题而亲赴深圳了解情况,他应该无暇顾及所谓的战争爆发后给到富士康等企业的“好处”了。

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生命的尊严都找不到,财富的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过来想一想,台湾的媒体也经常会提及大陆有很多的飞弹面向台湾本岛,意图将此种威胁明确化。但甚少有媒体敢于预测,一旦台海战争不可避免,对于台湾产业及两岸产业的影响会有多么强烈。起码不敢去量化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很明显,任谁都不愿意面对同胞相残这样的一个局面,更不要去谈在这个局面之下所谓的经济收益问题了。人都死了,要钱有什么用?生命的尊严都找不到,财富的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正在朝鲜半岛上发生的事情呢?不也是亲兄弟吗?凭什么别人家亲兄弟打架,我们就该盘算着两败俱伤后可以拿到什么好处么?这种行为似乎比强盗更为可耻,该归纳成哪一类?这就是中国人吗?

好吧,如果说不这么想的就不算是中国人,反正我们站在一边看热闹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想要改变或许真得等到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有转变,到那个时候,就算付出血的代价也是活该。但无论如何,我们今天在这里,稍微做一点点反思,最起码不要那么幸灾乐祸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