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吻

又到周末,上一首《永恒的吻》,来自俄罗斯的Vitas,我相信喜欢张国荣的人也会喜欢上他(个人网站)。至于为什么,我不想解释,自个慢慢体会吧。不巧你真的喜欢上了,就去优酷上找他吧。

中超最终还是确定了16支队伍参赛,绿城和力帆结伴入围。绿城似乎在爆出引进申花旧将消息之时就已经确定自己可以搭上“打假便车”了,否则以杜威的水准还不至于甘心去打拼甲级联赛吧。这样也好,吴金贵可以从容的回到中超赛场,我喜欢这个教练,祝福他今年有好的成绩。哈,所以说新闻不是以媒体刊出为准的,再说了现在媒体刊登什么也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且当旧闻新读吧。

无聊的时候去蓝魔论坛上转了下,还是一派祥和,照例忙着续签老会员和招募新会员。我分不清一只球队究竟是灵魂重要还是名字重要?当然,你要让我说出申花的灵魂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本来我就算不上是一个申花的死忠,我喜欢的是一只完整的、懂得踢球也懂得做人的球队,而不是只懂得在“乃伊做特”的助威中自我陶醉。看上去他们也没整明白,但既然事情成了习惯,又分不清是好是坏的情况下,把它维持下去就最重要了。

朱注长大了

朱注
今天一过就得上班了,这个春节在上海过的无滋无味,没看一页书,也没写出什么有趣的字,从除夕夜开始,一口气在屋里宅了四天。做个宅爸的感觉挺好玩,跟朱注抢电视看,与他辩论是非,听他无尽的啰唆……难得长时间和他相处,受到一些启发,从现在开始我得把他当作朋友对待了,他长大了。在这里放上一段视频,这是他刚刚会爬的时候,现在看一看,才知道时间是什么。

Sara Musella


先来看这段视频,仔细体会下这个会唱歌的小女孩是如何打动你的心的。

中国人的教育大多数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看别家孩子在做什么,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看到优秀的范本,除了乍舌就只好模仿。说模仿还算是客气,其实就是在攀比。而攀比的动机则也幼稚的可笑:人家有的,我也得有,没有条件咱创造条件也要有。到最后大多数孩子都被耽误了,家长反过来抱怨要么是孩子不争气,要么是祖上基因不咋地。总之,与自己没有干系却是无需多言的。

所以中国的儿童大多数没有被当作人在对待,这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更多的时候成了父母亲用来炫耀攀比的道具。所谓的什么“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了”这种鬼话,不过是为自己的“没成就”推卸责任而已(单这有没有成就,以后有机会在说)。你说要是你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就会教出超过自己的孩儿呢?人人都是牛顿他爹这回事怕是连你自己都不信吧。

反过来看国外的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但问题就在于模仿的对象上。我们更多的是去模仿对方的一个行为,却很少愿意去理解对方的那个思维。行为和思维,差异很大。看别家小孩唱歌唱的很天才,就逼着孩子忘记五音不全。看别家小孩画画很梵高,也带着孩子周末爬山去写生。这些事情做个一回两回也都没关系,没伤害,怕就怕在中国人的这耐心,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这气势,多数是在父母亲的坚持下也混出点成就,但你发现没有,孩子的灵性都丢没了。就这点,恐怕只有咱中国人管孩子叫小鬼,夸聪明的小孩叫鬼的很。都鬼性了,灵性自然空洞了。

听完视频,怕是也看完这段文字了。没什么特别感概,只是想提醒有孩子的朋友,尽量保持孩子的灵性吧,多保留一天,孩子的未来就会更宽广,虽然我没能说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知道你一定也会相信这个说法。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