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商庙会

这几天我在嘉定忙台商庙会的活动,连中秋都没安生过,每天早出晚归的,我都快熟悉11号线了。

好赖今天算是结束。需要特别感谢下合作厂商们的无私支持,包括元祖、外交官、花之林、象王、三之三、达芙妮、宝岛眼镜等。四天下来,八场次的活动,价值二十几万元的近千份礼品被一一送出。希望拿到礼品的朋友们都能记得这些品牌。

尽管我还是认为今次的用情对象有点“怪怪的”,但换个说法是为我们下次做行业展积累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需要花上这种代价?不过,做了就做了,下次会更好吧。

当然,这次也有大赢家,纳智捷汽车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就卖掉了32辆,这样的业绩会比一次专业的车展差吗?S对大陆人民的购买力感叹的很,逛个庙会,20几万的车子就能随便买买,真正叫不差钱。而我对同胞们的热情也感叹的很,为了一个价值5元钱的纪念品,都可以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时间到底跟金钱有毛关系呢?

或者这里也存有一个悖论,那些愿意排队拿纪念品的人往往不会是你的潜在客户,而你的潜在客户也往往不会因为你的纪念品而多看你一眼。但行销专家们并不喜欢客户们关注这个问题……

那好吧,不絮叨了,今天好好休息一天。

【每日论语】童年

语出“外来务工者孩子在墓区度童年”。高房价与低收入让处于生存线上的贫困劳工只得与死人结伴,在墓区搭棚户过起生活。而劳工二代们在墓区度过的这个童年,会是所有同胞们的耻辱吗?假如我们持有的身份证件别无二致的话。

我们一直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所以同一片天空下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早让世人习惯,甚至显得“从容”。媒体在报道此新闻时的标题与行文看上去更像在描述外星球的某个生命那样,隐约有忧伤,实则无情无义。围观者的“淡定”与亲历者的“忍让”如出一辙,不带半点人性。

或者,与死人为邻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在死人地界,不用给活人交租。孩子们可以玩的尽兴,不用避讳什么“外来务工人员免进”的招牌。怕只怕在若干年之后,这些孩子长大了,有了出息,主流社会又将如何包装他们对童年的回忆呢?

倒也不必有这个担心。“寒门难在出贵子,但求平安过一生”。世人都清楚,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小龙女,不是每个墓区都住着神雕侠侣。我们就像忘掉小说里的某个章节那样去忘掉这群人。

自生自灭,本就是自然法则之一,总得有人去实践它。当然,我会有一个问题,那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呢?或者,你也该这样问下自己?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医

字出“医院因打工仔医药费不够将缝合好伤口拆线”。这些年来民众对医院及整个医疗系统的恶行多有耳闻,吃亏上当的不计其数。医家与病患(包括民众)的最大分歧在于对“救死扶伤”这条底线的玩弄与信仰。不该市场化的医疗系统在畸形的商业社会里已然病态。

医,包括医家与医德。清朝没落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对医家有极高的期待,说“医家有割股之心。”我跟着他一起幻想:当病人需要输血,医家第一个伸出胳膊,当病人需要换肾,医家也会跑去验血配型。

可惜医家们很少记得这世上还有《安徒生童话》、还有《格林童话》,还有《郑渊洁童话》。对于童话世界,当然不能理解。

可悲的是,即便如此,民众还是“坚信”医家就是来救死扶伤的,民众对那个红十字标识还是充满“期待”的,民众对那个充满消毒药水也充满冷漠无情的地方还是保有“信任”的。不强求医家有割股之心,只祈祷自己多点侥幸,类似的事情不降临到自己头上罢了。

真正的困惑是,当民众们将那些不正常的事情,当作常识去对待,算不算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解释

语出让民众无法以常识作出判断的各类事件。如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迟迟不肯公布遇难者名单、对事故原因推三阻四等。解释不仅是为了告知,更是一种凝聚民心的沟通,为政者不能忽视。

解释,指分析说明。《后汉书·徐防传》中提醒后人:“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想不造成误会,就需要多多解释,多多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掩盖、推托、搪塞。

尽管主流声音还能保持一致的谴责,但根本问题没能在报道中直接提及。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前前后后有很多事都有违常识,且欠大众一个解释。

在民间,民众们认为第一时间就可以公布所有乘客名单,对于重大损害的几节车厢,也可以公布“疑似遇难者”名单。如此,就有了遇难者的上限,而不会让民众们一直在猜测35与36的区别。可悲的是,纵使上海铁路局局长被就地免职,也只能给人想到“替罪羔羊”的形象。官员问责谈的只是运气,让官们如何服气?

于是,解释就成了一种态度,在事前事后,尤其是事发过程中,一步一步的来解释当下采取的措施、方法、原因等。打消民众的疑虑,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可叹官方虽有新闻发言人,但却没有架设出一个真正的沟通渠道来。上下看上去通透,实则是接上了一截假肢,日子久了,总有一头要坏掉。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公民观察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奢侈品

老话说,物以稀为贵。奢侈品的界定在于不可复制性。从这个标准上来看,繁荣的商业社会里充斥着流水线产品,难有奢侈可言。可笑的是,每年却有数以万亿的金钱在哄抬着这个产业。

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ipad,它本不算奢侈品,但爱马仕推出的ipad套套,价格却超过ipad本身,让人忆起“买椟还珠”的陈年往事,于是“爱马仕”就成了奢侈品。再比如说,某女士花了280万元购买了四十几件家具后发现,所谓的100%意大利进口的“达芬奇家居”不过是以低廉的价格在东莞定制的国产货,于是“承诺”就成了奢侈品。

奢侈品可能满足了某种精神需求。而这种满足又成就了它在中国的繁荣,同时,也给世人一种“价高即奢”的错觉。我们必须承认,在奢侈品及强悍的广告面前,人们是没有智商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说,真正的奢侈品来自不可复制。譬如我们人类自身,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恩赐。但是,请试着自问,你的价值在哪里?

团购有诈

老话说,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用来形容团购,再恰当不过。

可能是心血来潮,我在糯米网上下了我的第一个团购订单:花118元买了一件定制衬衫。流程算是简单。先在网站注册一个帐号,选中自己要买的东西之后下单,用支付宝(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支付。支付成功之后,就会收到一条短信。然后凭这条短信,就可以直接去商家完成交易了。

老实说,在我订购之前,就已经有想过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图文不符,店家借此吸引客群以销售其他产品等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次恶意的测试,因为我有点后悔下了这个订单。

按照网上信息,我去到这家公司的陆家浜路分店,从地铁4号线的3号出口出来,我至少走了10分钟,才走到这家公司的楼下,而非他们自己说的只需5分钟。另外,明明店址在陆家浜路上,结果却要从边上的另一条路才可以走进,店家应该说清。

到了店里,给人的整体感觉一般,没有“定制”这个词能给人带来的某种愉悦氛围。当然,与过去乡下的某个普通的裁缝店相比,要好上一些。

店员还算礼貌。说明来意之后,立即招待坐下,看衬衫面料小样,个人对面料一点都不懂,只好随便选了个自己熟悉的纯棉面料。另外还看了领口和袖口的样本,这中间有简短的介绍。紧接着,让师傅过来量尺寸。之后开单给我,告诉我大约三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拿到衬衫了。整个交易流程到这里基本结束。

在我有意离开的时候,店员终于还是没忍住说了句:“我们现在有个促销活动,定制一套西服,只需要499元,您可以现在看看。”于是,跟他进到另一间房间,大概有六七套西装小样,我看了其中一套,领口能看到线头,袖口的纽扣很粗糙,面料摸上去有点偏硬,这种做工和用料让我不太满意,同时也很担心刚刚订下的那件衬衫。于是很自然的告诉店员,等我看到衬衫之后,再做下一步购买的计划吧。

但谁能保证三周之后,我会看到什么样的一件衬衫呢?

我是想说,团购这件事的奸诈性很突出,第一,商家的价格自由设定,凭什么来判断其价格与价值的相符性?第二,在这种所谓的定制服务里,将用户设定成“专业人”(或者称懂行的人)也是一种欺骗,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之下,用户心理上的不安会超越购物带来的愉悦,最后一定不会产生后续交易。

但专业的服装团购站还是有机会的。不妨将整个定制流程放在网络上来完成,包括选择式样、面料等等,通过丰富的图文介绍,可以让用户选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至于量尺寸的部分,可以放到线下完成,不仅仅在店面里,甚至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或许会更好。

总之,我希望三周之后,我能比今天稍微满意点。

【每日论语】羊煤土气

谐音“扬眉吐气”,语出“鄂尔多斯超七千人资产过亿”,指那些依靠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等资源发财的家伙们,在鄂尔多斯,或在榆林,扬眉吐气道:“俺不穷了”。

古话说,“富贵在天”,但今人会有误解,以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生存哲理。其实,这“天”也不全在山山水水,个人的修为也是“天”,甚至更加重要。

假想下一百年之后以孙辈的情怀来追溯自己:我爷爷当年都如何如何发迹,你会喜欢听到哪种表述?最起码不该让子孙骂你连子孙饭都抢光了吧?

芳文感叹,这世上有优质的富豪,像乔布斯那样,用创意收获财富,更用创意改善生活。也有低劣的富豪,像煤老板那样,与子孙抢食,与环境为敌。可为什么你就只能做后一种呢?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每日论语】央企

语出“央企负面新闻井喷,身陷丑闻焦虑”(南方网),从中石化广东公司的“天价酒”,到中石化云南公司“乱发奖金”,再到国家电网安徽公司“违规配公车及集资建房”,以及中海油人均38万元年薪等等,对于“民企”来说是该敲锣打鼓的“好事”,却因为“央企”的名分而被社会痛恨。

听上去,我挺同情央企。作为曾经的某国企下岗工人,一点都不隐瞒个人对国企那点小福利有所眷恋。走出体制之外不再享有这项特权或者从未享受过这类特权的人知道特权意味着什么!歧视!剥削!压迫!或者其他任何与不公平相关的词组。

但你还能怎么办?还是南航的机长说了句大实话:“跟央企玩,你玩不起”。

不过,我仿佛看见,有不相容的两股水流,一个已浑浊不堪,另一个则暗涛汹涌。

『每日论语』将在安庆生活社区私人媒体乳透社三处同步更新,感谢阅读。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音乐节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音乐人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打口CD的记忆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脸谱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手工活儿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跪求关注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带口罩的男人,迷笛是戴帽子的女人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抽烟时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纹身时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乏人问津的饰品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人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1万2一个的摊位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钱


迷笛是什么
迷笛是一串不甚遗失的钥匙

《The Daily》亏了1000万

我觉得一切都还在默多克的许可范围之内。

新闻集团的总裁Chase Carey近期表示,今年2月份上线的《The Daily》,在ipad上已有80万的下载量,“是目前下载量最高的新闻应用程序”,而且《The Daily》将会应用于其他厂商的平板电脑上。但新闻集团并未透露具体的付费用户人数。

暂时我还无法参考免费的CNN、BBC、或者FT来比较《The Daily》有哪些不同,在我的ipad上还不能找到这个应用,可能与它只面向美国市场有关。如果有的话,每周接近7元人民币的费用看上去跟买一份《东方早报》也差不多。除了语言之外,我会是它的潜在用户。

可以预见,无论《The Daily》本身是否会成功,默多克都是赢家。如果有人付费,媒体才会有希望。不过,媒体如果想有大收益,必须得有高付出才可以。

据说《The Daily》已经在第一季度投入了1000万的真金白银。这点付出就有了个参考。康泰纳仕集团曾在商业杂志《Portfolio》上花了1亿美金,结果《Portfolio》推出不到2年就宣布停刊。

默多克自然无需理会我这种肤浅的数字游戏,估计他现在想的问题还是那一个:读者会为什么样的内容付费?

对比下国外这些媒体集团和媒体大鳄,国内的媒体和媒体人可能会想点什么?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