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很晚才回家,在路上听到广播里有关于“幸福和收入”的话题,两位主持人强调如果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来考量其实是根本就不懂得“幸福”为何物。在他们看来,幸福即便不能被定义,但起码是不该与收入牵扯上关系。言辞语气中很是鄙视这样的牵连,仿佛那样理解幸福的人都是脑子出了问题,或许主持人们正是被精英教条主义所陷害,偏颇的有点可爱但又不切实际。

我曾多次与人交流过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话题,但始终无法给幸福做一种定义,有人说活着就是幸福,那也许是相对逝者;有人说健康就是幸福,那也许是相对病患;有人说有爱情就是幸福,那也许是相对孤独……没人能给幸福一个具普遍意义上的总结,它只能来自相对。幸福是相对的,或许我们得承认只有在懂得珍惜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幸福感,如此,幸福感来自感恩的心。

但精英们不懂得感恩,起码他们没有做到。他们可以一边过着优越的生活,一边教导着大众如何风花雪月,当还有人在为生存奋斗的时候,他们却叫嚣着如何免于恶俗并对此咬牙切齿,仿佛这一阶段在他们身上未曾发生过。或者说,逃避人生某个片段犹如我们会遗忘一场电影的某个情节一样并不重要,但对于恰好生活在那个片段里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活过这个阶段更为重要。当我每天还在为三顿饭担忧的时候,我唯有赚到这样的钱并购得这样的食物才会让我活下来,也才会觉得幸福,收入是幸福的一种保障,但这一种保障比起其他来,在人生的那个阶段却是唯一的。

精英们有很大的问题,他们认为一切都该怎样怎样,但却忽视了生活及人生的多样性,或许他们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因为一旦承认,他们的精英地位就会变得不堪一击,一个偶像不会告诉给公众一个真实的他,那样势必会损失大部分的粉丝,人人都爱真实,但人人也都遵从真实,当公众看到精英们丑陋的嘴脸,原先交织的期望瞬间就被击碎,而精英们的幸福原本就是多么的虚伪,如果我们真的觉得他们更懂的什么是幸福的话!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些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能说,你甚至也不能等着看结果出现。你明明知道那个结果你再熟悉不过。皇帝的新衣蒙蔽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眼睛,还有我们的心灵,那是一副害怕因为说真话而被贴上“不谙世事”标签的小丑形态。好在皇帝与小丑在童话里总是形影不离,在现实中也是如此,有出丑的人就一定有旁观无罪的人儿在左右捧场。

《拆弹部队》确实是一部很棒的“影片”,尽管这部影片能带给你的不是快乐而是压抑。能让你彻夜不能翻身的那种压抑不知道你有否感受过,像是有人压住了你的心脏或者喉咙让你呼吸困难,又或像你被扔进了无边的沙漠,周围全是恶狠狠的野狼在仇视着你。这种压抑来自于质疑,我想这还不算是反抗。“暴力”这个词从“自由”被认知之前后,一直都被当作“力量”的一种被传承,否则在一块小土地上的“独立”却为何不能恩泽其余呢?当暴力的属性是可以随意变更为良或娼的时候,掌握暴力的人就掌握了真理,哪怕你是一个带有同情心的暴徒也不值得推崇。

我知道又再一次的离题胡言乱语,这与我近来的状态有关,混乱而纷杂,精力应该去专注却被无情的分散。方向似乎是一个一直在争辩的主题,但现在还在说这些就不得不感叹之前的日子又去做了些什么呢?我无意说出具体的事情,因为我没打算请求旁人跟我一样关注到那些麻烦,或许当任务不可被完成的时候,不如去建立一个更新目标的任务,起码骗起自己来会舒服一点点。看上去,我们每天都在解决的问题总是自己在昨天种下去的。

包容

我喜欢用“关键词”来揭露我的生活,但我不研究这样的行为本身出自何意,研究自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需要来日做个总结即可。我在努力寻找关于我的生活的一些意义,并用某个字词来做小结,怕自己会忘记某年某月的某种感受或者会疏远自己的记忆,用一两个字词来贴个标签,确实很重要。

时值今日,我终于寻到一个关键词,足以代表我的追求和兴趣,“包容”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我相信很多人比我的理解更为透彻,也有跟我同样的困惑,那就是做到太难。除了“包容是什么”很重要之外,如何能算“包容”才是根本。

我以为包容就是心态开放下的接纳与消化,首先打开心扉,针对接触的人和事,有一个客观看待的心态,不预设任何立场,不染有任何色彩,接纳他的观点、行为,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最后可以做到坦然、淡然。

包容是我们生活的第一个数字,它始于零,但大于零,有了它,生活才会继续,人生才会前行。

龌龊

人生而龌龊。以为人向善的群体一旦找我辩论,我一定缴枪保持沉默,做一个失语的乖乖仔。或者换另一个表述:我生而龌龊。这一定是惹不到任何人麻烦的。但我如此说自己,未免有失常态,哈,万千变态中之另一态。

龌龊这个词一定是贬义的,不需解释,但不代表它一定只用在坏人身上。很明显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只是看见了我的龌龊之处,我不愿意回避并且记录下来做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谈不上是什么勇敢)。它不一定像其他不开心的记忆那样在日后回味会变得轻巧甚至讨好,它可能更像是一道疤痕,表示我的某一种成长,即便我曾经有机会绕开。

龌龊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该如何理解往往会牵扯到具体点的人或事。给自己做这样的一个判断,也只是一种警示,有“以儆效尤”的意味,说到底还是怕自己虚弱的道德底线被冲动所劫杀。

焦虑病毒症

原本打算响应号召不再折腾。奈何一再犯贱,也就一再浪费时间,反反复复在一件事情上纠结不清,折腾不已。不单是某件事,甚至是每件事。这多少到了一点病态的地步,仿佛体内有了某种病毒在作怪?我也不准备去做个医治,拖着就拖着吧,我看它还能苟延几日。

可恨的是这焦虑,一日日的聚增。像这样的冷天,毛线帽子也戴不住一时,烦躁的撕扯下来扔到一边,任脑袋瓜子搁在冷风中打颤也不自怜一回,这纯粹是自己跟自己怄气?还是愚蠢的认为低温有益杀“菌”?我也不知,终了还是指望这两个字—焦虑—聊作慰藉。即便焦虑是病,它也不会传染,算是优质疾病之一吧。妻那晚开玩笑说:千钧一发,悬崖落马。说的就是我这种人,焦虑的过程和结果其实都被说的很形象生动。虽然那结果太过惨烈:在悬崖边上被马甩下去的命运可怜的有几个会好?

但我也不能一个劲的跟自己过不去不是。今天下班见到四个小孩在街头卖艺,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躲避”。我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是因为我知道我对这样的情况束手无策,而我的内心对这样的情况又是极其渴望去改变。这就是我焦虑的根本由来:我“躲避”我做不到却又渴望去做的一切。不单是这四个小孩会让我产生了关于朱注的、为人父母的、将心比心的、懦弱如我的种种联想,让我最后还隔着车窗往外撇上一眼,那一眼既有对这群孩子命运的悲叹,也有对刚刚路过她们身边的“我”报以鄙视……但随着车子渐行渐远,思绪也就渐渐平复,心情似乎也不再那么复杂。

看上去我是一个很虚伪的人。和万千大众差不多,想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要求自己的是一套,检讨自己的又是一套。总在这多重标准之间自由的切换,寻找于自己有利的辩词,再也不是第一次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吧,我想。可是我还是很焦虑。我焦虑自己真的止不住会这样下去,成为一个我不喜欢的人。我很害怕那个病毒在我体内存活太久,让我到最后已经无法医治。我可能不怕死,但是我一定怕死的难看,那才是最不该发生的事情。

从头再来

当我写下这样一句标题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沉重的。尽管我已经想到了下一步我该去做什么,但是对于昨天,还是有太多的话需要说。不为别的,只希望记录下来,来证明今天我的每一个选择都不是一种冲动。我可以向长辈们保证:我是感性的,感性到理智的不行。

我想起我之前的很多次选择,十年以来,我从国营工厂下岗成为一名失业者,之后做过工地的小工,歌厅的侍者,汽配公司的销售员、采购主管,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汽配销售公司的业务主管和门店经理,广告策划公司的文案,杂志社的企划,还勉强创过两次业,一次算是成功(至少得到了两个很不错的朋友),而最近的一次却失败了,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还背负上了一笔巨额的债务。

我从未轻松的面对过经济方面的压力,或许我总是认为自己对这方面的要求不高,其实是我在这方面的能力低下,我一直就是一个穷光蛋,在我消耗了我的唯一信用资本之后,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那些相信过我的人。这个压力远比债务更让人伤心。不过,我要接受,这属于失败的一部分,也属于我未来的一部分。当我成功时(我常常在幻想这个远景),我将给予那些信任以充分的回报,可是如今看来也渺茫的很,因为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

关于朋友,我的认识也非常的偏颇。我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你对待别人如何,别人也一定会待你如何。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每个人的小算盘打来打去还是首先考虑好自己,即使看上去不是自己的本意,但那结果还是明白的摆在那里。如我这般幼稚的人要么撕破脸去争取什么,要么保持沉默来冷静的接受一切。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和态度是对我的一次修身养性,而这也是我不得不要的一个果。大不了从头再来。

人生没有彩排,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让自己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后悔。而真正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莫过于觉得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有了亏欠。所以,“吃亏是福”这四个字就是针对我这等人的格言警句,遵从便是,不要细想。再者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计较不过都是一时的名利纠缠,没有想通而已,放在人生几十年的维度上来看,这几天的计较如若成了你一生的郁闷,根本就不值得。索性放开了胸怀,坦荡接受,不相信自己就拗不出这个弯不是。

还是想起Z老师教给我的那句话:“不要怕,不后悔”。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失败的成长

我不知道再过五年或者十年会如何看待今天。也许没有比这个更奇怪的结局了吧,按照艾伦纽哈特的说法,我算是有了一次难得的经历,接下来,“成功”已经在翘首期待着我了。

但是我不得不面对今天,无论是回忆十年之前,或者是展望十年之后,我都要认认真真的面对今天,不能再有任何的马虎,不能再有任何的冲动,不能再有任何的无所谓。难以想象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会荒唐到如此幼稚的地步而不自知。十几年前教导主任的开学教导此刻在耳畔想起:人有三明,第一就是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会走到今天我的这个境地,是不需要大惊小怪的。

如此,我又多学会了一个词:见识。人的见识在不断的成长,但是我发觉我失败了,在今天。无论我能如何理解“失败”这个词的全部意义,也无法抵住现实给的冲击。你想象不到的一些情绪在那一刻会让你绝望,你所期待的所有美好的景象都不会出现,能够出现的永远是现实、现实、现实。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因为我相信固执的理由是让我做一个真正有趣的人,过一段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的,成功很好,人人向往,只是在成功的路上,能够忍受住艰辛过程的却总在少数。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所获得的成功,不就是希望成为那个少数人吗?这是一个唯一清楚的答案。是的,我会继续固执下去,坚持下去,走下去,只为了为这段失败的成长不至于全无价值,只为了我可以成为那少数人。

问题和困扰

关于“问题和困扰”,施明德在近期的媒体访问中,教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判断方式,非常实用。可惜的是,这个心得却是由他25年的牢狱之苦换得,可见人生之“问题”多多,“困扰”不绝:

人生面对新的问题时,先要把问题本质作新的了解和分析,判断它是困扰还是问题:现有的条件不可以处理、不可以解决的,叫做困扰;现有的条件可以解决和处理的,叫做问题。是问题的话要马上解决,否则解决问题的条件会流失,新的变量会不断增加,之后问题会变成困扰。这样便要等待新的变量,转变成为问题时,才能解决……

基于此,很多狗屁事情都会有了一个新的判断,大事小事没事找事的都能对号入座了。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人生似乎变的更加简单清楚了。比方说你现在创业没有方向是困扰,找不到项目就是问题了。或者说教育孩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困挠,而当下如何让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问题了……

人生好像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困挠接着一个困扰,所以我们还真得分清楚哪些算是问题,哪些又算是困挠,起码在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该放一放还是该立即着手解决。毕竟,任何事情你给拖着拖着就拖成了麻烦,我们不都怕麻烦不是,那就不要给自己制造麻烦了。

给未来的信1

我想写一封信给自己,给未来的自己,想必是看中了“信”这格式的轻松与真诚,除此之外,怕是谁也找不出更好的格式来了。不过,这封信到底是只给自己看,还是静静的放在这儿,任谁看都无愧呢?这下可犯难了。

我想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给自己写信算是一种自我梳理吧,像我这样思路不清不楚的人,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我想。一些奇怪的想法,有的时候本来是一晃而过的,现在就可以捡起来,放在这里,金点子也好,馊主意也罢,我倒要看看我这一生能有多少回冲动与不安。

我曾经回忆过自己,虽然只是一小段,大约2年长的光阴,其中还不免遮去了一些不上台面的事情,算是自己给自己撑个场面,是的,我曾经清醒的活过那段时间,那很重要。我也一直的再回忆自己,但那都只是一些杂念,为了证明我还活着而已。当然,我说的活着并不是说我还在呼吸,我所说的活,其实是为了履行“自己为自己而活”的一个诺言。这个诺言曾经无意中许下,却无意识的一直遵守着,我觉得这是我品格中最伟大的一个特征,我为此自豪着。

是的,我不是想炫耀什么,一切都不值得炫耀。更何况我现在还不能拿出什么数字来说话—假如说年纪不算的话—因为那些看上去很像一颗发酸的让人反胃的葡萄,挂在夕阳的余辉里,跳动着,跳动着,让你躲不开,忘不掉,也摘不到。

我只是想告诉自己,我其实可以做到一些事情。说句简单点的,我就是希望自己能给自己一些鼓励。是的,我渴望鼓励,哪怕是清早车厢里一个陌生的脸上挂着的一丝不经意的笑容,尽管不是为我,但被我看到,也是一种幸福。即便最坏的人生是处处充满凶险,那也敌不过你能轻易抓住的幸福与满足感。

我总结这人生,才发现:快乐的人生只是一次又一次去界定幸福的含义。当你第一次认为幸福是被所有人重视,第二次你再认为幸福是被你的家人所重视,你就获得了幸福。当你再次对幸福有了新的定义的时候,你就能创造幸福。我们都可以做到这点,这不难,尽管看上去有点类似于一种叫做『强迫症』的精神疾病。不过,如果你真的需要靠『强迫』来逼着自己相信的话,那么你是对的,赶紧去医院看下,他会给你更好的建议。

所以,我想告诉我的未来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我可以对幸福定义,属于我的幸福,我知道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我可以为了我的一些小小的理想去奋斗,去生活,去工作,尽管有懈怠,尽管有抱怨,但是一直会朝那个方向与努力,去行走,不管深处白天黑夜,我依然可以看到远处的那个目标在发光,在引导我前进。

三分钟的热度

有的时候,我们喜欢把问题上升到一个高度,往往是在把事情弄砸之后,就更喜欢如此。最好上升到一个无法指责的高度,比如说,“这不是我的个人问题,这是咱这个民族的劣根性,只不过在我身上也有所体现罢了。”

说“三分钟的热度”,用来描述一些人(当然主要是指我自己)做事情不够有耐力,不能持续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既然是“热度”,也就表示了自己也认同所有事情一旦由时间去左右的时候,必将变的枯燥、无味,可是价值往往就来自于这枯燥中。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枯燥无法在坚持,而一小部分人却无理由的坚持了下来,征服了枯燥,让事情的最终价值得以体现,也赢得了回报。那成功者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做到的这点的呢?

也许有两条路值得一思,其一,你能不能让这热度延长,超过3分钟,更长点,直至成功,这也就是所谓的坚持不懈!可是这条路上需要信任,甚至是信仰!其二,你能不能在这3分钟之内就把事情搞定呢?如果你的能力超群的话,确实可以做到,那些少年得意之人不就是典范么。可是,这对你的能力又有了更多的要求。

如此看来,像我这样资质平庸、能力一般、视野局限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妄想着一招制敌,一步登天,老老实实的走第一条路更为现实。那么,信仰又在哪里呢?如果说不推卸责任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话,也算是一种回应。即便这不甚高明,但是起码还有个推演的方向。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