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语:别相信“每一个字都真实”

希区柯克在电影《伸冤记》(The Wrong Man,1956)开头说,这部电影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这句话可能就是他要在这部电影里重点辩驳的议题:这世上真的存在“每一个字都真实”的事吗?

影片讲述一个乐手因为长相酷似真正的罪犯,在证人们“每一个字都真实”的指证下,而被逮捕和指控。这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让一个无辜的家庭陷入了深深地痛苦。观众不禁叹息,一个普通人,即便是在一个公正的法律体系下,也难免遭遇误判和不幸。

不过,这种不幸有着明显的痛苦,可以被感受,可以被警惕。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每一个字都真实”的场景,因为找不到明显的受害者,而被忽略和无视。

抖音上,这种事故随处可见。

前不久,某遥遥领先的品牌做营销,说全球首富马斯克夸它们厉害,但不肯告诉观众是何年何月何地何处说过怎样的话。出于好奇,我在推特上翻遍马斯克9月份之后的推文,没有一条提到这个品牌。

再有翻红的歌手刀郎,有播主捧他,说连全球顶尖的音乐媒体《滚石》杂志都夸他,同样语焉不详,给不出出处。我还是好奇,翻了翻《滚石》杂志的网站、杂志和推特,也没找到关于刀郎的任何信息。

当然,我没找到,并不意味着这两件事不存在。但至少我会因为这个求证的过程,对这两件事保有一份质疑。

可惜,大多数人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这样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每一个字都真实”的包装之下,一个普通的手机品牌一次又一次地被神化,一个普通的歌手一次又一次地被加冕。而我们所有被动相信这些说法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谎言蒙蔽。

我不反对营销,也不反对推广,但我反对谎言,反对找不到证据的结论。

不过,据说天才的维特根斯坦,曾在童年时问起:“如果谎言对一个人有利,为什么我们还要说真话?”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流媒体给读者的每一个字都是增量信息。无良媒体则在不断重复废话或谎言。

问题是,说谎者不认为自己在说谎,而是为了迎合“需求”,为观众提供他们想听爱听的内容,只要你爱,只要你能给我流量,“说谎”不过小菜一碟。当我们被谎言欺骗的时候,我们在说谎者的认知里,才是制造谎言的根本原因。我们自己消费了我们制造的谎言。

再举例,国内抖音上,你常看到一些台湾人和外国人,他们夸起、爱起这个中国来,表现的比我们中国人还厉害,让我自愧不如。尽管他们只是旅客,没在这个国家种过一分地,没有为这个国家缴过一毛钱的税,你也不知道他们爱的是哪门子国?不过,没人怀疑他们的动机,没人质疑他们的诚实,没人在乎他们拿爱国当道具,拿观众当傻子,拿我们的爱国情怀当玩笑。

“每一个字都真实”的故事,就是一口深井。不怕你不信,就怕你逃出去。

朱芳文(NM PR 联合创始人)

朱芳文:在自我意识不全时……

1/电影《超脱》,指出教育与成长的关键,在于建立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全的人,不仅身处悲苦不可自拔,还会给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像一张三条腿的板凳,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比如,自省能力强的人,自我认识相对充分,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尊心强或者自卑感浓郁的人,其自我体验丰富,也有利于自我重新认识。有好习惯,勤于自律的人,便是自我控制做的好,甚至能重新定义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

3/每个人都具备的成分,只能在练习与精进上分出高低。一个人自我意识不足,往往与自我意识过剩相伴。无知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无知。自卑是因为把玻璃心当成了自尊心。自我意识不足的人,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判断力。

4/如果张文宏说,对新冠零号病人的判断,他“只认证据”,只认“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基因测序结果”。那我们这些缺失判断力的普通人,只该相信张文宏们,等证据,等测序结果。其他人的话,一概不必信。因为,他们想让你相信的,肯定不是他们自己解释不清的。

5/香港演员黄秋生针对钟南山“新冠不一定起源于武汉”的说法,在脸书上表达反对意见,被国内网友怒怼。钟、黄皆是公众人物,经得起公众检讨,无论褒贬,无论有多么欠缺判断能力。

@黄秋生:“你可以话唔一定于武汉,没有证据。这是科学问题。但可惜这个科学家这次不够科学。流于片面。相反角度,有证据不一定于武汉吗?既然不一定于武汉,亦不一定不是源于武汉,在没有确实证据前,作为一个科学家,这样的观点是武断的,是片面的,更是不科学的。在科学上,我们虽然不知道是否源自武汉,但根据事实,肯定是发扬自武汉。所以是否源自武汉,对世人来说已不重要,大家都知道,称之为武汉肺炎,或中国肺炎。科学家的责任在于寻找真实,不在于玩弄言词。这是科学问题,更是人格问题。”

6/先厘清事实,再讨论观点。顺序不可错。事实是什么,观察角度可否协调一致,你相信新华社,他相信《纽约时报》。少数人两者都相信,两者又都不信。显然,这样的自我意识才健康,不偏听不偏信,不是故事里最聪明的人常做的事吗?

7/看一个人,普通人看“得到”了什么,少数人看“贡献”了什么。张文宏贡献了科学的态度,钟南山贡献了某种安全感,黄秋生贡献了另一个角度,网友们贡献了口水。张文宏得到了信任,钟南山得到了尊重,黄秋生得到了辱骂,网友们得到了一个人、一尊神和一个鬼。

8/相信每个人都有善意,但也别迷信每个人都善良。你不可能成为媒体报道里的任一典范,连他们自己都不像媒体报道里的他们。

9/艾莲教费曼写毛笔字,费曼感叹,“美学的规律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我不能定义它。因为我不能定义它,我就不承认它的存在。可事实上,从刚才的经历中我领悟到它是存在的。”自我认识健全的人,很容易修正自我体验的不足。不固执不钻牛角尖,善于改正。

10/自我意识健全与否,未必符合二八法则。但想达到1%的最高水平,就不要指望99%的人了解您。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自省、思考,建立自己的意识,比在乎别人怎么想更重要。

11/托尼·凯耶在影片《超脱》中,给出培养自我意识的药方:多读书,多思考,多贡献,多互动。兼信兼疑,超脱自我。

12/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常态,不是病态。边学习边改正,就够了。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

新闻稿与抄作业 都是没文化

1/大鹏的《大赢家》,抄的是韩国电影《率性而活》。肖央的《误杀》,抄的是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很可惜,两本作业抄的一塌糊涂。这些人以为,只要光个屁股,就能像猴子。古人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天呢,有什么?除了新闻稿,只剩下抄作业了。

2/纽约时报问,“十年后,我们会说,’这是中国崛起而美国衰落的那一刻’吗?”这个问题要看后人从哪个角度去解释。从政府层面,中国政府在全球的影响力,甚至领导力,无疑只会越来越强。但在个体层面,无论是创富还是创智,至少在平均线上,中国人离美国人差100年也不止。没有经历四、五代人都受过高等教育的这段过程,我们老百姓仍然需要战战兢兢,砥砺前行。没有宗教信仰不可怕,没有常识,不用逻辑,不用脑子,不遵守规则,不尊重异见,就需要时间,慢慢演化了。

3/上午上不了网,以为路由器有问题,关关开开好几回,不见效。登陆IP,跳出欠费通知弹窗。选择月付,好处是自由,坏处是效率低,要为它分心。用过中国移动、联通、铁通,发现只有中国电信能用某些功能,虽然我很讨厌这个品牌。好在,它的服务人员跟移动一样,很客气,都能解决问题。

4/抖音有dou+,付98元钱,能推给4900人。询问资深人士苹果哥,他在抖音上有100万粉丝,单条最高点赞近百万。苹果哥建议,花100元,加不到200粉丝,说明内容有问题。反之,继续推。我看过几条高点赞的视频,没找到有什么规律。出镜者未必好看,也没啥内容,但数据很惊人。这让我对要测试的内容,没有任何信心。难道最后又跟公众号一样,全靠熟人捧场?

5/群众讨厌汉奸,不是因为汉奸不爱同胞,而是因为,汉奸为了利益,会理所当然地出卖同胞。今天有不少生活在白人社会的华人,有能力离开,去争取他们想要的,本身值得尊重。但是,也有一些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不爱的,统统变成要仇恨的,这让人无法理解。没有具体对象的仇恨,是一种愚蠢。电视剧里若有这种人,死的往往都很惨。

6/意识形态就是站队。你站黑,我站白,谁拳头硬,谁暂时有理。但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块招牌,一面旗帜,更多的时候,是病。意识形态的偏执,会让你分不清整体与个体,这个人与那个人,昨天和今天,甚至是或非。我鄙视被意识形态奴役的任何人。

7/有义务教育,有全民兵役,是不是也可以有义务医护教育或者全民医役。基础的医护知识和技能训练,利己利人,利国利民,值得提倡。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这样总有一天你会过对的

电影《咖啡公社》( Café Society )与我喜欢的咖啡没直接关系,倒是发现有句台词用来激励某些人再合适不过:“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这样,总有一天你会过对的”。

用在我身上,好像除了“最后一天”能说对之外,其他的什么都在意料之外。

不过,马洛伊·山多尔也说过,人生中的很多不幸,并不是因为什么坏运气,而是来自为人懒惰、做事敷衍,以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粗俗心态。

虽然这句话在我看来无比正确,但是能说出这句话的人,最后还是掏枪射死了自己。

积极点来看,人只要勤勉一些、认真一些、有一些小目标,就不至于过的太糟糕,就算偶尔有点糟糕,也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点装饰而已,只是有时候这些装饰品看起来太大,以为自己背负不起。好比古话说的那样:“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有时候,我们觉得迈不过去的坎儿,只是一个假象,身在其中看不透,跳出来再看就不是事了。是陷进去还是跳出去,这个选择,其实很难。更难的是,类似的选择,会一个接着一个,永不休止。

我能理解各种抱怨,其实只是不敢做出什么选择,只是外人要区分出他不会对你的愚蠢负责而已;但我拒绝自己对自己也有抱怨,整天唉声叹气,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什么的那一种人,一定不是我的朋友。连乞丐都知道要带着积极的笑脸去工作,更何况一个有手有脚的正常的成年人呢?

实际上,如果你相信什么,你就能做对什么;如果你没做对什么,那一定是因为你什么都没做,甚至连“错”都没做过。

脸书上有一个帖子很感动人,说某篮球巨星自我评价这一辈子投丢过多少个球,输了多少场比赛,辜负了多少次信任,但正是这些失败造就了他的成功……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但不要让“最后一天”成为唯一会发生的事。

另外,如果你有时间,而且也很相信爱情的话,电影《咖啡公社》还是值得看一看的。能把两只船踩的这么冠冕堂皇的故事,在现实里是不常见的。

你可以远离犹豫不决的人 但我不能不迁就自己

任何一位理智的人,都应该希望自己的性格里少点犹豫不决的特质。毕竟,勇于决断而不是瞻前顾后才是成功的基石。

就好像阿森纳球迷眼里的温格,既想要好球员,又想要价格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不知不觉,转会窗开过要关,还没有撸到来之即战的好球员。这世上真有好球员,比如伊布,也会害怕与这种人为伍。

不幸的是,我恰恰也是这种人。坦白的说,犹豫不决不是性格,而是害怕失败的心理,或者说对“成本最低”期望的错误理解。问题是,我知道这是问题,可就是改不掉。

在进影院之前,我跟朱注把《谍影重重》前四部集中复习了一遍,一致认为第五部要谈谈妮基和伯恩的往事才对,它在前几集中埋有伏笔。万万没想到,妮基死了。这种不能推动剧情的死亡,虽在意料之外,可惜也不在情理之中。

痛苦的是,一部电影看完了,并没有发现编剧比我和朱注更牛逼。虽然,我确信他们的确更牛逼很多。问题是,电影票的钱已经出了,纠结编剧是不是傻逼的确没劲。

这个八月,虽然很热,但远比之前的大半年好过太多,毕竟,朱注陪在我身边,每天琢磨着要吃几根冰棍、要看几部电影、要玩多久的玩具、要玩多长时间的手机,这些都能给我力量,能让我动动脑子去联想点别的。类似于《X档案》里面的外星人究竟是地球人的骗局,还是外星生命的调情?这些都跟朱注没太大关系,可万一他的小小脑袋看完这些会蹦出什么好玩的想法也不一定呢。

他陪着我,或者说我带着他出过几次门,大多停留在电影院、台球馆、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他已经习惯了我一边讽刺垃圾的洋快餐,一边又为好莱坞的文化快餐叫好,这个暑假,关于“猴子想上树但不能轻易地让猴子上树”的撩人宗旨,我也差不多灌输完毕,但他可能不吃这一套,当作耳旁风吹过就忘。

他能记得我输给他的几局台球,包括我怎么不走运,击打黑球的时候不幸让白字落袋,以及我又如何幸运,在击打黑球的经历中,十有八九是一次搞定。

他跟我说,他想发明一种机器,把旧玩具放进去,只要输入图纸,就能出现新玩具;情商比较高的老爸,会第一时间问他想要什么样的新玩具,然后等他睡着,去天猫上下个单,隔一两天,就能得到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像我这种,居然给他讲起了3D打印技术能完全实现他的念头,不仅让他感觉自己的想象很没新意,甚至打击了他再次幻想的兴趣;是选择做情商高的老爸,还是选择另一种不讨喜欢的人,我犹豫过一两秒。

但要说这个八月有什么遗憾,还是回到阿森纳,两轮丢掉5分,丢人都丢了几个月还不罢休。再看看我,也是如此吧,而且还不止几个月,已经一年有余了好不好。有时候,我会犹豫要不要忘掉阿森纳,后来想想,我不能假装不认识那个不喜欢的自己,对不对,毕竟,连自己都不喜欢我,还有谁会喜欢呢?

《X战警:天启》讲的正是物联网第三阶段的迷思

如果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机器人,她会做些什么?

我对物联网兴趣浓浓,但认知浅薄,参考各位研究者的观察,尤其是大神Jeremy Rifkin的解释,我将物联网大致理解成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其一、联网物阶段,即世间各种物品都可定制可追踪,也就是某些研究机构或大企业的公关部所鼓吹的,到2020年,全球将有250~550亿个物品经由低成本的装置串联上网,重要的是,行业领导者认为该领域可产生3兆美元的商机;

其二、智能联网物阶段,即通过联网物来搜集、分析大数据以学习、理解人类行为,并据此因应的物品智能化阶段。比如正当红的亚马逊Echo,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应用硬件化的产物,但其实是个大数据间谍,如果你是个保守派,它就不是个好东西,亚马逊需要借助它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日常行为,以期获得质变;

其三、物联网文明阶段,即机器足够智能--与人类通过相互沟通而彼此学习、理解甚至协同--升级到能模仿人类行为进而引导人类生活(尽管此时,人类会更倾向于称这种模仿叫做“预测”),机器意识已然存在(称它做大数据的意识化可能更为恰当);

其四、反物联网阶段,即地球生存规则的博弈,是遵循机器式的理性共产主义?还是守护人类式的任性妄为?此时,人类与机器由“意识”截然两分,既有严谨的人类,也有懒散的机器;

那么,《X战警:天启》讲的是天启遭人类背叛而转世寻仇但被X教授组团阻止的故事,它正发生在物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之间。

这个故事,至少有三点细节能证明我有“道理”。

第一,天启可以转世,表示意识可继承。我任性的把它理解成信息的存储与读取,即由一台机器复制到另一台机器,就好像你把苍老师从笔记本复制到手机上,存储空间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内容不变,而且,还可以顺带升级画面清晰度;

第二,各种变种人,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其超能力由人类创造,机器只是寄主,无论是会飞的鸟人,还是能瞬间位移的夜行者,本质上只是一堆有意识的铁皮,它们基本上没有人类的死亡之虞;

第三,X教授的读心术,其实就是一套运行系统,定位人类或变种人、消灭人类或变种人,跟开机、关机,找文件、删文件没有本质区别,分分秒秒的事。好在速度没有OX那样快捷,倒像Win慢吞吞的,搞到夜行者被鸟人打到半死还有时间回来把他抱走,我要是天启,就该果断换成别的系统。从这个细节,更可看出天启只是一台机器,吃过一次速度慢的亏,还能再吃一遍,活生生的人会做这样的傻事吗?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谈的不是爱恨情仇,而是想提醒大家,人类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发展人工智能,即便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它终究还是蓝的,物联网的数据驱动特征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人类社会由经验驱动的成长所带来的肤浅和浪费,但也难免少部分任性的状况会发生,重点在,即便理性的这一派与任性的那一派的矛盾终将爆发,也大可放心,至少它不可能是不可挽回的人类与机器之战。我记得马斯克和霍金担心的恰好是人机对战。

另外,这部电影对创业团队也有启示,免费奉送:1、好汉得有三个帮,上帝也要四杆枪,上帝比好汉更需要团队,懂得合作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保障;2、仅靠利益纠集的团队早晚散伙,需要灌输价值观;3、被小伙伴背叛有如机器出故障软件有bug一样难免,关键在于尽力修复;4、不想当上帝的教授会有的,不想做朋友的牛人却没出现;

回到开篇:如果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机器人,她会做些什么?你有答案了吗?

总之,意识的可传递、可复制性,让我对人类永生(无论是哪一种人类)持积极乐观态度,到那时,就能看到“人即上帝”的终极文明了。

最后,请原谅我在今天不负责任的胡思乱想。

如果你不是美国队长 做人做事就别那么任性

看完《英雄内战》,回来再补两集复仇者系列,疑惑这集讲联盟内讧的故事,为什么会算在“美国队长”系列?因为冬兵的渊源么?那黑豹算不算联盟新人呢?要知道红衣女巫是在《奥创纪元》里出场的哦,莫非,这集就是想让大家再认识认识这位队长。

至少我对他的印象已经不如以前,如果说不接受体制约束尚能证明其为人崇尚自由、尊重个体的话,那在替老友洗刷冤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偏狭、包庇、虚伪会让人很不舒服:他有很多中国公知才有的毛病,为了一己私恩,这边做不到与当事人感同身受,那边却能代替其忘记伤痛,且以大爱之名。

当然,除此之外,更让我不舒服的是,某人还说我像极了这位队长,说我:自大、偏私、知错不改、死犟……这几个形容词,能同时出现在我身上,无论如何都是贬义居多,也就是说,这些词反应出来的极有可能都是事实。

我得先检讨下。说自大不怪我,见识少的人难免自大,见的多了就能改掉,只是还要再花点时间;说偏私,约书亚格林在《道德部落》里指出,偏私是天性,我逆不了没办法;说知错不改,有时候是不知道错了,也就是能力局限,不知者不怪,有时候是面子问题,不触及底线的时候,改不改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时候可能就是想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一不小心走到了巴拿马,运气使然,怪也没用;再说死犟,也看怎么理解,难听点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形容人很愚蠢,不聪明,手里有好东西都抓不住,好听点的就是坚持喽,朋友圈各种励志,总不忘劝人坚持再坚持,不就是要你死犟一点点么?

其实,某人忘了指出来,我这个人本事没有,却总能扯出一大堆理由让事实合理化。比如我一再坚称小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该推出去逼他独立成长什么的,她没反对,可能只是不愿意说出口罢了。

昨天早上,有位朋友发来一篇关于星巴克的文章,提醒我内容要如何做才会显得有趣味,我表示感谢;昨天晚上,另一位朋友发来一篇关于蓝瓶子咖啡馆的故事,提醒我咖啡是个好事业,值得坚持,我也表示感谢。现在想想,这两件事都在告诉我,咖啡爱好者眼里的好才是真的好,我别自大看不见,同时,也别半途而废。

实际上,已经让我不那么喜欢的美国队长可能就是想告诉我,做人做事任性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过日子嘛,先得让自己喜欢才对。

Google回来过 短暂重逢 且别且珍惜

【2016032807】昨晚不用VPN也可以打开Google,仅仅只过了一晚又恢复原样。即便顺利回来,也好像被岳父母的家规吓走的愣头青,辗转回归,即便姑娘的爱还在,却已嫁做人妇,不复当年。更何况,在万众创业全民赚钱的今时今日,探讨自由只是一小撮失败者的兴趣。即便这些都不是问题,那总有一天,它还会想着念着自己的初衷,彼时,结局不还是一样么?好吧,短暂重逢,互道珍重。

【2016032806】Papi酱只是娱乐圈里万千谐星之一,生命力再顽强也拉不住观众们短暂的好奇心。所以,罗振宇们愿意投资她,带她变现又有什么问题可指责的呢?广受尊重的《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不一样需要靠卖广告续命么?除非这些反对者愿意一人一份众筹赞助,那种情况下去干涉才合情理。

【2016032805】朋友圈有段鸡汤文,指出人生要交四位朋友,分别是:一个欣赏你的人,在你穷困的时候,能安慰你帮助你;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能陪着你鼓励你;一个为你指路领路的朋友,在你迷茫时带你走过泥泞、迷雾,与你迎来柳暗花明;一个肯批评你的人,时刻监督你、提醒你,让你及时发现你的不足…..可惜缘分不够,我只能在镜子里遇到这几位朋友。幸运的是,他们几位都蛮懂的跟自己沟通。

【2016032804】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老爷车》里问观众:何为生死?阅历丰富的老人家与纸上谈兵的年轻人对此看法不一,老人家从复杂阅历中品味出“简单”,生的光荣,死的伟大。而年轻人则在想象里看到“简单”,生是愉悦,死亦不悲。两种看法本身分不出高低,但给人的力量却有不同,对我来说,后者明显要苍白无力。就好像谈人之痛苦或焦虑,以为是庸人自扰,实则无自知之明而已,可惜这一点,世人最怕看清。

【2016032803】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美国骗局》里至少表现了对人忠诚的一面,无论是对继子、情人还是朋友,盗亦有道不过如此。这样的人物设定,恰好与联邦探员做局钓鱼的龌龊行径有了明显对比,后者讽刺了只做表面文章的正义是假正义。贝尔在剧中说,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而是灰色的。的确,一个男人只有在看懂何为“灰色”之后才能谈得上成熟与否。

【2016032802】#生存有道#如果你朋友的公司正在招聘,看到他满世界的发广告,恰好你也有合适的人选,请你一定要推荐给他。幸运的话,你就做了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同时,你的朋友也很期待你会珍惜这份幸运,因为,他完全是给你面子才聘用了那一位。也就是说,他帮了你,而不是你帮了他。

【2016032801】#生存有道#千约万约炮不约,东买西买单不买。家传格言,与君共勉。

如何集合不同特质的人说好同一个故事?

【2015051207】《复仇者联盟2》今晨上映,票房超过20亿应该没啥问题。很是佩服乔思韦登,能把十几个个性鲜明的明星放到一起,孰轻孰重好难拿捏。略有规模的企业团体成员或可自问自答,如何集合不同特质的人说好同一个故事?这可是一门真学问。一般来说,达成共同的愿景,尊重不同的背景,解决好这两件事就能有个不错的开始。

【2015051206】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的Uber,最终会发展成什么个形态才值到这个价格?让所有空闲的车为所有需要它的人即时取用?共享经济会给人一种接近免费的邪恶感受么?说实话,虽然我也喜欢免费,但我并不支持免费。任何服务都应该是有偿的才更合理。所以,每每能以出租车价格的一半享受诸如一号快车、滴滴专车的服务时,就更容易感觉满意。

【2015051305】#改个段子#在法庭上,被告一直把手放在口袋里,法官让他要有礼貌,他回答说:“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把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们惩罚我,放在自己的口袋,又说我没礼貌!”我觉得他抱怨的对,这明明就是“口袋”的错,如果不是给人用的,为什么还要存在呢?

【2015051304】#改个段子#对钱不感兴趣的女人是很可怕的。所以女人一点也不可怕。同理,对钱不感兴趣的微商是很可怕的,所以微商一点也不可怕。那么,做微商的女人更加不可怕了。以后遇到朋友圈做微商的女人,记得通过加好友申请哦。

【2015051203】进了几个微商群,长久以来只见到少数几个活跃分子,也就是撒撒链接或者一段心灵鸡汤就遁形的,原本指望用来交流工作经验的初衷,看起来就是建群的家伙一厢情愿或一时热血的产物。至少这几个群里的微商分子,实际上没有太在乎社交关系和建立社交关系的能力的重要性。谁说互动是微商的基础?

【2015051202】微信运动是个不错的工具,会无意中提醒我应该多走几步,不科学的说法是,多走对身体总会更好一点。但这个工具也有不太友好的地方,它居然会融入社交元素?借着晒走路步数的机会,让大家排排坐,互赞互励一番。说实话,我可不关注别人家走了几步路,也不喜欢被点赞,更不喜欢还要收到点赞提示。完全没理解这个赞的价值在哪里,大概,这就是产品做过头的地方吧?

【2015051201】有三句话,对于如何用人有独到见解,是为“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意思是说,谦逊者王,友爱者霸,独裁者亡。打工者有资格以让自己爽为工作前提,可一旦选择创业,就不敢只让自己舒服。反而越是不舒服的不容易接受的,就越可能是正确的。虽然我只是一家小公司的一个小部门负责人,却已经感受颇深。信任不是一件容易事,可是有了信任,好多难事就没那么难了。

你以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2015042207】世人解惑,求教世外高僧,高僧不语随手指物,世人不分愚智皆有所得。so,你想什么,写什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以为自己该看到什么。一心要成为李嘉诚的人有可能会从《道德经》里读到赚钱的秘诀吗?对这样的人来说,《道德经》就没有价值。

【2015042206】用神州专车有点像在抽签,要中上签才能摇到一辆愿意载你的车,还要上上签才能避免抽到比亚迪秦这种烂车。神州的做法可能没那么消极--花投资人的钱也是花钱,多少也会有点节操--因为上牌困难,买比亚迪秦既享受电动车补贴,又能大批量采购,不像帕萨特、凯美瑞这些,一个月只有100张牌照限额,按神州专车目前在上海的1000台保有量,猴年马月才能跟滴滴、Uber竞争呢?至于我为什么不喜欢比亚迪,等你坐坐就知道了。

【2015042205】何为“不良文化“?”不良文化“与”国家安全“的利害关系又在哪里?国家安全法草案新增一条“抵御不良文化渗透”,是打算向谁开炮呢?

【2015042204】和几位认识不到几分钟的人聊天,东一句西一句,然后一个小伙儿突然对我来了一句,你们说什么我都插不上嘴,我不知道要怎样跟你说话才好……我有点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心底却想说,我也跟你一样呢!逢场作戏大致就是如此,情商高点,让大家都舒服,情商低的,能让自己爽爽也很不错。就怕情商负数的,别人不舒服,自己没爽成,还偷偷摸摸的在小本子上记上几笔,以为给小说攒素材么?

【2015042203】人生就是一部电影,自己演自己的命运。你希望给自己设定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让自己舒服?还是尽量不受别人讨厌?或者什么都不管,随波逐流而已。再想象自己是一个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戏,见到什么样的角色,是一只蚂蚁背负多倍于体重的粮食返回巢穴,还是一只蝴蝶站在花蕊里迎风摇曳。读到此处才发现有一点很重要,它们都是在做自己,你呢?

【2015042202】大概是忍我用神州、滴滴好久了,芳跟我开玩笑,说我们不如买部车去做专车司机,一个月好几万收入,关键是不要七忍八让的了……我这人比较容易当真,一不小心发现人生也就如此,真的就这样去干了,那该如何是好?

【2015042201】要完成一项工作,但又想先睡一会儿,于是吩咐芳做这做那,一会儿切点水果,一会儿热点馒头……她好脾气,一桩桩做完,让你不好意思不接下去。自己摆过的谱儿,撑饱了肚子也得一样样给它吃完。

恭喜阿森纳晋级足总杯决赛

【2015041907】看阿森纳足总杯战雷丁,居然看出一些我跟这支英冠弱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来。共同的地方在于,大家本事都太差,属于没什么可输可放不下的。差异点在于,雷丁不怕输,反正输无可输,我呢?就剩下什么都不做啦。

【2015041906】阿里因为双十一的价格管理纰漏被罚80万,这点小钱对阿里来说像在说笑话,大概是为了敷衍敷衍媒体。试问,如果不是默许这种定价伎俩,500亿的销售凭什么做到?双十一的低价印象如何形成?淘宝或天猫的平台价值又该能体现吗?这种不诚实的企业,股价跌了21%,也还是在偷钱啊!

【2015041905】在触电会友曾钧召集的千人微商论坛上,有几点认知值得小白微商理解:1、小白微商初期只能玩玩兼职,别指望做这个能赚大钱;2、朋友圈推送商品,信息展示有限,需要V店这种工具去支持;3、商品品类将由面膜等高毛利的体验性商品转向高频次、高性价比的功能性商品;4、别混同行扎堆的“圈子”了,多混混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社群”吧,圈子里只有冲突,社群里才有合作。

【2015041904】某人演讲的PPT,第一页写着“先吹牛”三个字,一副很自信的样子还真让人拿他没办法。听完之后才理解这只是常规包装手法,与牛皮能有多大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如何用一个华丽丽的牛皮开场才显得自己牛逼呢?“我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不会吹牛逼的人生是灰暗的,没有交电费的房间也是灰暗的,那么,不知道朋友圈怎么玩的微商也是灰暗的……”可惜,没听过类似风格的演讲开场。

【2015041903】有一种幼儿绘画教材,分纸质书和手机客户端,纸质书可用来涂涂画画,App呢,则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只需扫描一下,图画就能变动画了。纸质书是入口,App上的内容才是重点。幼儿线下涂画,线上查看,获得意外的视觉体验,我把它称作幼教O2O可好?

【2015041902】你相信世上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吗?“科学”不相信,但“宗教”却笃信。可是如果哪天二者相互证伪,又该相信谁呢?看起来《I型起源》是想探讨关于科学和宗教的纠葛,但也不必看得那么深入。浅一点来说,不过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遇到了一个浪漫而又神秘的女人,发生了一桩既享受神秘感的恋爱,又坚持科学初心的矛盾而已。结尾场景如果设在印度平民窟的一家客栈而不是星级酒店,可能会有令人惊悚的安排。显然,编剧并不想强调宗教或是科学的诡异。

【2015041901】简单的认为《夜行者》是在讲述一个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的话,显然是对编剧的意图有所误解。它至少还想表达另外两件事:1、任何一个地位卑微的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并有责任去实现更高的抱负,哪怕他是一个小偷,他也可以从偷废铁升级成窃取注意力;2、媒体的庸俗化与受众的猎奇心理互为因果,谁也不必对谁负责。媒体不肩负父母教孩子辨别是非的义务,而受众也无需将媒体的恶俗归罪于自己那双被狗吃掉的眼睛。老实说,我的确是带着星爷电影的感觉去打量这个小人物的。

靠臆测得不出有价值的结论

【2015040501】从微博或朋友圈去了解一个人,算是一个好办法,但仅凭有限的认知就去判定什么,就显得不够谨慎。有朋友圈认识的人说他看完龚文祥的微博,就判定触电会是一个线下传销组织,实属荒谬。触电会是由龚文祥发起的一个会员组织,大约有120名会员,来自不同行业,大多数都在做电商,属于创业者或高管级别,每人年费1万元。触电会提供的是信息服务,没有任何会员需要或可以发展下线,也没有会员可以从其他会员身上获利……当然,我不可能根据这位朋友的错误判断,就去断定他之前写过的其他文章都会犯调查不够严谨的错。

【2015040502】在朋友圈回复动态评论,默认一对一,既让对方明确你在对他说,同时,也不干扰其他用点赞或评论方式关注过这条动态的人,本该极其合理的设计,却被一些人用成了动态的补充说明。呵呵,你真的认为他们对你的话题兴趣浓浓么?如果是,小窗你就好了。

【2015040503】在各种校园枪击案里,公众比较关注凶手何以如此残忍,少有人愿意呈现犯案者的全貌而不是作为杀人犯的那个片段。公众有理由这样去做,但犯案者的父母呢……说来悲剧,他们的父母又真的了解他么?那么,《无人引航》究竟想讲什么呢?

【2015040504】一位有担当的父亲,必该为家人做任何事,包括放得下所谓的放不下。说到底,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还会在意其他的屈辱么?《飓风营救3》继续讲一位父亲对家人的责任心,也再继续拷问那些高举理想招牌而拒绝忍受职场磨难的家长们,还要继续那么任性自私么?

【2015040505】我们在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往往自己做的并不好。我昨天说窝窝是个不知名的小企业,其实有点瞧不上它。但对比自己,又何尝能做的有它好呢?站着说话总是显得理直气壮,跪着做事就未必了。

【2015040506】足球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你的竞争对手强弱与否,最终你需要搞定的还是自己。切尔西这赛季鸡血满值,夺冠妥妥的。但阿森纳最近一波七连胜,也是斗志昂扬,保四争三可期望但不该是目标,目标该放在如何全胜,然后再看切尔西、曼城的表现。总之,心态放正了,结果不会太差。

【2015040507】从最近两次的表现来看,朱注的桌球技术有点进步,长杆能进袋了,反手能进袋了,架杆也能进袋了……不过,遇到爸爸一杆挑掉四、五粒的状态,他也会一粒都不进。从小就能感受顺风逆风的,倒是很有必要!

祝朱注生日快乐!

【2015033007】农历二月十一,星期一,晴。学校安排军训,两天一夜,朱注平生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在外过夜,居然会碰到自己的生日,算是有点意义。加上芳还在怀宁,今天就显得格外特殊……祝朱注生日快乐!

【2015033006】有部电影,讲述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爱上并试图拯救一个由受虐狂转型成施虐症的白马王子。影片取名《五十度灰》,它可能想指点一个女人如何征服高富帅:1、以采访的名义结识高富帅将事半功倍;2、无论高富帅说什么,都要否定他对自己的描述,以确保视角的独特性;3、缺个笔记本少件什么衣服的就适当自黑一番,对方拎得清;4、先适应对方的游戏规则;5、想获得更多,就要学会欲擒故纵。

【2015033005】如果有“中国好干爹”的评选,原天津公安局长武长顺应该属于夺冠热门。其数十年如一日不怕吃苦,照顾着9个孩子及他们的母亲,其中,至少有6个孩子跟他没有血缘关系。古诗赞的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长顺干爹情。

【2015033004】“恐惧”源于我们对未知事物过于敏感,譬如生理上的疼痛、失去工作的焦虑、物欲上的贪婪、对他人的不信任及放大个人能力的缺憾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不太介意已经发生过的往事。活在当下,毋需恐惧。

【2015033003】我对朱注说,我很想妈妈。他回我:你是觉得有妈妈在,我们就不用担心做饭了么……我竟无言以对。芳不在的第一天,我煮了一顿中饭,加炒了一盘鸡蛋。晚上去楼下吃的福建米线。昨天一早,蒸了几个小馒头,中午炒的蛋炒饭,晚上去了新石器……小孩子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还真说到了重点,我得检讨。

【2015033002】晚睡早起时间拉的长,最多算是勤奋,谈不上多有效率。但对效率的焦虑是一直存在的。为什么有很多事想做却没有去做?为什么有很多话想说却没有去说?为什么有太多不想干的事总来缠绕着你不放?可以说这些问题是没效率的原因,也可以说,没效率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做好的事不多,一件一件的来吧。

【2015033001】记得某个未被证实但很著名的商业故事,说如果大火烧毁一切,只要团队还在,创业者就能再造一个工厂。这话对谁来说都几乎正确,它强调了优质团队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反过来说,如果团队散了,但工厂还在,创业者是否也有能力再造一支团队呢?现实社会中,故事里的情况不常有,但后面提的状况却时时发生。

善待消费者 忽悠要挨打

【2015032907】作为消费者来说,对服务的理解与提供方总有差异。比如很久之前,广发卡曾告诉我积分满一万公里即可兑换国内机票一张,等到我以为凑满了两万公里想要履行权利的时候,却被告知只有其中一部分里程可用来兑换,其他里程早已作废。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怪自己智商不够,玩不过奸商。如果遇到东莞的那位保安,广发行怕是早被砸烂几遍了。所以,东莞那位开养生馆卖体验卡的女老板,得认真思考下为什么会被人打折两根肋骨,人家也不是天生暴徒是不是?

【2015032906】以暴制暴,以暴制恶,以暴制忽悠……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未必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文明人多欣赏智力上的较量,却极力反对身体上的对抗,可是,这二者真的有高下之分么?更何况,很多大规模的暴力事件,正是由更为文明更为懂事理的一方发起。说起来,制或不制,不在暴力,而在施暴者的权力地位,能否影响公众对事件关键点的理解。嗯,我说的很清楚吧?

【2015032905】“约么?”很流行,好多促销广告文案都用这个词开头,口语化的表达很容易拉近受众的心智,带点挑逗的意味也给人丰富的想象。好虽好,但用的多了,看的烦了,也就麻痹了。所以说,“重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扼杀创新的罪魁祸首。

【2015032904】对于一款产品来说,几乎所有用户都可以称之为小白,他需要一个理解和适应这款产品的过程。但今天的开发者有意强调用户体验,似乎就是努力为了让这种过程变得更短甚至消失,这是做产品的好态度。但小白们可能不这样想,一方面,他会认为产品简单到上手就能使用属于体验的底线,实际上也该当如此;而另一方面,他还认为,除了提供产品之外,你还得帮他解决他的智商缺陷。譬如说,计划使用微信服务号开店但不知道服务号该如何申请这样的问题,百度就可获得却还想依赖他人……做产品的,最怕遇到这种白痴。

【2015032903】朱注被《帕丁顿熊》逗的笑个不停,我却在他边上睡着了。对啊,一个人要如何才能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呢?礼貌、节制、乐观、谦逊、感恩、行动,还得加上那么一点点的随缘和糊涂。我睡着的时候,那只小熊似乎对我说了点什么。

【2015032902】林志炫曾做过一张名叫《One Talk》的专辑,走出了录音棚,与电视台合作,用现场的方式一次性录制了10首歌。“一次性”这种说法对商品而言,意味着廉价、低质、重复、大规模生产……可放到艺术领域,却是至上的荣耀。问问这一季《我是歌手》里面的几位歌王准歌王,有几个能做出来?

【2015032901】在天猫国际上买了一包烘焙好的咖啡豆,卖家在台湾桃园发货,走的顺丰,运费10元。3月22日下的订单,28号到货,小小体验了一回跨境电商。几点感受:1、一周左右的物流速度可以接受,闪电到达在大多数消费项目上并不那么重要。特意强调送达速度,会不会以牺牲其他的服务品质为代价呢?2、支付体验与国内购物没有差别,没遇到汇率什么的问题。平台方有责任做好汇率兑换等后台工作,给消费者一个无需学习成本和压力的新购物渠道,而不是新的购物方法;3、商品质量可能会有争议。比如这包咖啡,虽然注明了有效期,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烘焙的。平台方是否需要协调不同国家对商品需求重点的理解呢?4、三年之内,全球化点对点零售的浪潮即将袭来。这个领域的创业机会看起来不少,如果你有独特的高价值的且能给人某种特殊感受的商品,你将更加直接的面对一个全球化的市场。

会做事的不如会讲故事的

【2015032806】会做事的不如会讲故事的。看一个人的素质,不看他说过什么,而看他做过什么,能做什么。譬如朱注说今天的安排是读书、写卷子、练毛笔字,可是,11点都快到了,他还在床上呼噜呼噜。当然,有时候眼见未必是事实,搞不好他一觉醒来跟我讲,爸爸,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写了好多好多毛笔字。他觉得梦也是事实。

【2015032807】有次在博客里抱怨了一次乐视,说收不到续费红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乐视的冠军总就在朋友圈留言确认,两个小时之后,我就在客服诚恳的帮助下,找到一个隐藏很深的按钮把问题解决了,差不多一天左右的时间,另一位负责技术的乐视同事加了我的微信,再有两三个礼拜之后,芳收到乐视寄来的一瓶红酒,开瓶器很精致很漂亮……乐视有这样的服务态度,东方有线啥的能比么?再说了,那瓶红酒网店售价525元。所以说,吐槽是好事,但要找对地方。

【2015032805】芳一早到了安庆,在微信里跟小敏小莉叽叽喳喳,各种询问,各种讨论……不就是火车几点到站,哪里接人,哪里上车,行程怎么安排这点小事么,搞得跟开两会似的繁杂。我不说话,三个女人一台戏,我就看着。

【2015032804】好奇害死猫。忍不住回看《我是歌手》总决赛,对各位歌手的表现表示惊讶,除了装腔作势、故作大气之外,看到的还有欲拒还迎、逢场作戏。如今的戏子,娱乐娱乐就好了,值不得当作偶像寄托什么情怀。当然,表扬下汪涵,那生日小歌唱的比救场词好。

【2015032803】一个人能力变强之后,总会去做他想做的事,哪怕是他以前所痛恨的。这句话不算是对《王牌特工》的点评。当然,一个人如果贪的过多,总有一天也会砸烂自己的脚。那么,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时,为什么总摆脱不了让主角从小强学会坚强开始呢?

【2015032802】跟朱注在麦当劳等电影开场,考虑到谍战片里惯有的血腥、情色镜头,我比较委婉的提醒朱注:“待会遇到暴力流血和一些不适合小孩子的镜头,你要主动闭上眼睛。”他回我:“那亲亲呢?”我:“……”我顿时明白对他的教育可以用失败来总结了。别问我为什么要带他看电影。

【2015032801】芳上火车之前,在朋友圈里发了两条动态,我得抄下来:1、在地铁上看到乞讨者唱歌,突然有个家伙说你妈B啊吵死着,关了它。唉!吓我一跳。2、出地铁的时候看到有一家人到上海求医的,那个妈妈脸很肿,(估计那个妈妈不想去医院)女儿在安慰她,说我们先去医院检查,听医生的,医生说开药吃我们就吃药,完了我们再去庙里……听到这些我很伤心,很想哭。妈妈,我能说又想你了吗?

为什么会有《失孤》?

【2015032107】《失孤》讲的是父爱,也是愧疚。说的是离别,也是重逢。演的是别人,也是自己。刘德华问和尚:为什么会是我?我想起黄鸣问我:为什么不是你?可我很难用这个问题去回应剧中人物,这世上还有比“生离”更凄惨的事么?

【2015032106】在V店上买了几包花生糖,3月18日下的单,中通快递20号到的货,运费跟淘宝一样,货品却比淘宝便宜。实际上,V店还会返给卖家一笔佣金,算起来,卖家和买家都能占到便宜。当然,我不会告诉你,为了体验整个流程,试试自家产品,我就开了一家V店。

【2015032105】朋友圈先传来黎万强加盟魅族的消息,后被黎万强本人否定。受益者是魅族,大家关注到了它的智能家居项目。在我看来,此事也不算不靠谱。滴滴都能和快的合并,黎万强为什么不能加盟魅族呢?没有永远的敌人,当然,也没有永远的队友,作为枪迷,深有体会。

【2015032104】小伙伴经常点某家的快餐,很多对白都是重复的:“你好,我要一份什么什么餐,送到某某路多少号某某大厦几楼……”纯属浪费彼此时间,只能说这店家比较傻,为什么不把客户的手机号保存好,标注上某大厦某楼,虽然比较笨,但用户体验感会大增,对不对?

【2015032103】某同行推出虚假交易规则,可反映两点行业状况,其一,微商主力正在尝试使用移动店铺工具,而不仅仅停留在朋友圈刷屏阶段,这是好事,野人起码知道用火了;其二,部分微商推崇虚假交易,刷单作秀,看起来就是为了诱导代理,将货品消化在渠道里的坏心不死。一好一坏,机会所在。

【2015032102】和小伙伴们讨论做好微商的基本条件,至少包括:1、对本人全方位的了解,你的个性、能力、特长、人脉圈是否具备做生意的条件;2、对移动电商或微商模式的理解,是一锤子买卖?还是低成本创业的好起点?3、对各种开店工具的理解与把握,各家各有侧重,哪一家代表未来3年,哪家只代表未来3个月,影响你的付出;4、对社会化媒体传播与营销的理解,微商不是朋友圈卖货,而是通过社会化媒体将个人打造成连接货物与消费者的渠道;5、之前四点,决定你能否起步。而你会不会说故事,将决定你能走多远。所以,回到我之前的判断,只有超人才能做好微商。一般人就得带着玩的心态。

【2015032101】在网上抱怨了某网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居然被台湾黑帮追杀,派来的两个人我都认识,于是套近乎,以为混过去了,结果还是在一家咖啡厅被另外三个拉着大砍刀的台湾人堵住,就是任性想要给我教训,连我说“要不我给白狼打个电话”都不放在眼里!太气人了!只好使出绝招,两眼一睁,万事大吉……最近没看什么黑帮片,为什么会做这样奇葩的梦呢?还是警告我,千万不要得罪卖假货的?

虚拟明星可以玩社群经济?

【2015031907】只看了一张海报,就止不住对《007 SPECTRE》的向往。建议007开发周边产品,玩一玩微商概念,搞一搞社群经济,让全世界喜欢007的人都用上特供定制款,难道不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么?或者,只是我不知道去哪里买而已?

【2015031906】微软在Windows 10的推广上让我觉得“战略合作”成了很low B的词,一会跟腾讯、一会跟小米、一会又跟360……明明是捆绑到一起抱团忽悠用户嘛,还非要包装成利人利己的大好事,真是恶到了家。祝福Windows 10跟Windows 8一样好运。

【2015031905】马斯克说未来人类开车将被列入违法行为,这倒是一件值得展望的好事,人工智能比人要保险的多。这位马老师可以有个鸿志:让天下没有要命的司机。做到这一点,真正是造福人类。

【2015031904】昨天阿森纳赢了球,但赢的还不够,因为客场进球少被淘汰出局,再次无缘欧冠八强,媒体说这是阿森纳应得的教训。不过,这种教训太多了。关键时候掉链子,既让人生气,又让人无奈。没办法,跟咱这性格太像了。这就是命。

【2015031903】iPhone 5s自带的计算器可能有bug,拿48减24,再减12,结果居然会等于0。不过,芳试了试,告诉我新发现,48减24就等于0。看来,段子都是天生的。

【2015031902】缅甸提议用高于当地标准3.5倍的价格,赔偿给中国遇难者。听起来中国公民在待遇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可问题是,接受这种安排的前提,我们得承认空袭只是一个意外。所以,新闻都聚焦在赔偿金额的高低而不是应该在的角度上,那就是媒体有意为之了。

【2015031901】我们总喜欢说要跟客户交朋友,实际上成为朋友之后,就会少了一个客户。尤其是贩售创意、策划、咨询等脑力商品的家伙,真心不敢多交朋友。即便是卖实物商品,譬如白酒、咖啡、茶什么的,一旦个人对个人,价格什么的都不好谈了。更别说我们这种做SaaS服务的,不就是一个账号的事吗?很多人故意淡化支持团队的成本。所以说,朋友难交。

情绪就是想象力的奴隶

【2015031507】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感情来自人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来自对现实的不满,所谓空虚,不过是在渴望与现实不同的新体验。从这个角度去看,感情是虚伪的,至少是自私的,人与他人之间形不成对自己内心的那种感情需求。看完《超能特战队》,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些。

【2015031506】有孔姓政协委员建议博士生可生三胎,以调整人口素质。期待这条建议能得到所有博士生的认可,也期待孔委员身边人的爸爸都是博士。最好再加一条建议,没有本科毕业证书的不许生孩子!话说委员家的主业是不是办证的?

【2015031505】《柳叶刀》杂志近日发布报告提醒我们,未来中国将有1亿烟民死于烟草相关疾病,而死于二手烟毒害的人将占比五分之一。对于环境资源开采过渡、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社会风气难在纯洁的我们来说,这个数字高一点也没关系。毛主席说过,战争嘛?死个3亿人算什么?我们可以再造更多更优质的人出来。战争未必是外人的子弹,也有可能就是个人的贪婪和不自律。

【2015031504】媒体称甘肃某局长上班看黄片,存货高达200部。我不吃惊这样的官员和事,我更想知道媒体的这种监督方法是从哪里学来?与武侠小说中的东厂西厂又有什么两样?再说了,查一个办一个的路子就是隔靴搔痒,抓不到点子上,不就是在糊弄人么?

【2015031503】艾美奖获得者弗盖罗亚因在晚间节目中调侃美国第一夫人被解职。他供职17年的环球电视台不肯接受第一夫人像《决战猩球》中某演员的言论。如果说中国人早已忘记被日本人称作“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什么今天高度自由包容的美国社会依然介意种族主义而竭力避开呢?我是想表达,敏感度这件事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潜力。

【2015031502】做人要有一颗做替补的心态,被冷遇的时候不闹情绪,被误解的时候加倍努力,能上场的时候格外珍惜,被换下的时候要感恩已得到的……看着奥斯皮纳的表现,什琴斯尼输在以为离开他什么都玩不转的自大上。

【2015031501】赛前,宋说西汉姆能用摩纳哥一样的方式战胜阿森纳,此种想象力胜过其效力阿森纳的141场比赛中7个进球。同时,再次证明,人的实力远远低于其想象力。看一个人正在做什么,比了解他想要做什么更为实际。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把自己想干的事给干出来。

捞钱是大事 过界需谨慎

【2015030807】名人代言是比较流行的广告手段之一,但就像一些靠营销策划吃饭的公司走向代销分佣一样,如果影响力可以变现,为什么不更简单一点,让粉丝直接向名人买单呢?某女星推出的同名面膜销售不力,据说不是影响力不够,而是遭遇更接地气的同行集体抹黑所致。看来,捞过界始终还是商业大忌。

【2015030806】选南航去广州,走的却是接驳车,登机后白等一个多小时……七八年时间习惯出来的“会员卡”归属感,再次被敲碎成了渣。对商家来说,它的会员多数时候就是一张会员卡,“卡”在了没有人情味上。什么时候迈过这道槛,商家就有生机了。

【2015030805】在苹果手机上,长按朋友圈朋友发的信息,点选“举报”,新增一栏“欺诈(骗钱、收钱不发货)”。从马化腾两会期间对微商的理解来看,微信为用户投诉不良微商打开方便之门,这是默认微商模式在微信上可继续存在。

【2015030804】《一步之遥》实在看不下去,倒是前段出现的舞蹈令人愉悦。故事说的凌乱、晦涩、略带神经质,分明是瞧不起我的欣赏水平。不过,看在女神的份上,就不删了。

【2015030803】有朋友说微商痛点,第一是好货及可信度,第二是哪里找流量。听起来还是所有生意的基本问题,不该归罪于微商模式。它真正的苦困应在于对传统零售的继承还是颠覆?继承如何继承,颠覆又当做些什么?其实,前者不过是渠道+1,零售的微商化,不全是错,但感觉不止这点贡献。而后者才是基于新生代主力消费人群所出发的全新思考:零售业态是否需要做到随机、随地、随意无缝接入生活,直至成为创建新型社交关系的粘合剂?由零售驱动社交,用社交推进彼此的忠诚度,再回归更深层次的来往,我以为的自零售,大致如此。

【2015030802】微信群发红包求路转粉效果如何呢?我试了一次,只想说成本太高,倒不是说支付成本,而是路人甲乙丙丁对这种事情的认知存在差异:他可以拿钱,但也可以不办事。我理解为诚信值低,大家不会反对吧?

【2015030801】说昨天是女人节,因为今天是3月8号。这一天总得做点什么刷刷自己在老婆心中的印象分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超能陆战队》多了两个不情愿的观众。

朋友圈关系脆弱得好好哄

【2015030607】今年公司最重要的产品“V店”已经上线,目前有ios版和安卓版,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可以下载使用。曾问我如何做微商的朋友,可以先用用看,特别是那些想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赚钱的朋友,“V店”应该是你所能用到的最省心的工具,没有之一。起码你不用花钱进货、囤货、发货了。

【2015030606】玩朋友圈转发广告,就是在卖人头。听起来有席卷全数好友的气势,但风险实在很大,一不小心就被朋友拉黑,他见不到你淘气事小,你给他的印象搞不好就成了一个刷屏做推销的。社交媒体带来的关系链虽然多元丰富,但也异常脆弱,分分钟就断,甚至连人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了。

【2015030605】“互联网+”是一个什么概念?在你没有详读阿里或腾讯的计划之前,可以尝试着去规划一番你理解的“互联网+”。我隐约认为脱不开“连接”、“分享”与“融合”这三个关键词。若讲深点,却不知如何描述。说句废话,不过是换了一个突出某个标签地位的新游戏主题罢了。

【2015030604】《饥饿游戏》看到第三部了,也没看出女主到底爱谁,身为少女,不该让外人看出什么才好。女主是奔着让粉丝遍布全世界的目标去的。我纠结她爱谁,是因为,我心里已经开始讨厌谁。

【2015030603】再翻一段蒋勋的《孤独六讲》,两点感受值得回味,其一,孤独是可以有的;其二,忘,是一件很难学的事,也得学,也得理解;

【2015030602】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有一句对白,男主骂女主“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错,生活把我们打垮,让我们从一个有名有姓的人改称为一个无名无姓的寄生虫,像一只丧家之犬,难道还敢那么勇敢么?

【2015030601】 有人举证文人的悲凉结局,大抵是穷死病死,譬如说托尔斯泰穷困之下病死于火车站,但是没人告诉你这位老先生出生于贵族,在老年之后,放弃贵族生活,自愿做一个平民,他愿意让他的土地上的农奴恢复自由。至少对托翁而言,平民眼中的悲凉,只是一种生活体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得延伸了

【2015022507】如果不用耳机,iPhone的播放品质不是太好。所以,媒体猜测这是苹果收购音乐插件和音效插件公司Camel Audio的原因之一。可能只是玩笑。从中隐约感受得到,我们将会进入一个人人都能成为专家的时代,只要你愿意学习,总有合适的工具帮助你获得一技之长。果真如此,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又该延伸到哪一层呢?在个个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我们能回归从容和平静么?

【2015022506】如果你有一项超能力,比方说是回到过去,你最想用它来做成什么事?《时空恋旅人》中的父亲回答说要看很多很多的书,这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如果你有一辈子的时间都不能掌控它能读完几本书,即便你能多几辈子的光阴不也只是在停留在想象和等待里么?这样看来,没有这种超能力就是对的,一切都在均衡里发展。

【2015022505】为什么每天记这些无聊的事和想法?芳管我这样做叫“每天一日”,我确定这说法不是贬义。我已经很久不写日记,字丑到自己都不认识了。担心再不敲敲键盘,手指头都弯不了了。

【2015022504】禅宗大师柳泉可能将自己的肉身木乃伊化之后藏在一尊佛像内。要知道为了死后不让虫叮蚁咬,就必须保证肉身足够有毒才行。为了成佛,和尚动的凡心可真不小。从这里去看,和尚们说的无欲无求又该怎么理解才对呢?

【2015022503】昨天在朋友圈里小黑了乐视超级电视一把,然后,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没找到的红包就被找到了。向乐视的朋友表示感谢。这一段的颜色也怪怪的。

【2015022502】身为管理者,理应专注于如何提升雇员的工作效率。但同为被雇佣者,如何获得更多的回报也是基本目标之一。这两件事如果一定要分个轻重的话,哪一个更是你关心的呢?当然,有一点需要清楚,高效率并不属于回报。

【2015022501】在亚马逊的购物车里删掉了近一个月存下的几十本书。去除浮躁、回归从容,从清除占有欲开始。

时刻准备回到原点

【2015022407】马斯克的“第一原理”,就是指回归本质么?那就不该叫“第一原理”,应该叫“原点理论”。恰好我就很喜欢从原点考虑问题,回到原点一切问题都不将是问题,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找到原点、回到原点才是真正的挑战。

【2015022406】昨天一早从黄泥湖出发,傍晚进了上海。老爸一边叮嘱路上慢慢走,一边从中午就开始打电话问到了没有,到了没有……我为人这么纠结居然也有历史原因。

【2015022405】“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模式”则必然可被复制,“成功模式”放在一块是矛盾的,但大家都很喜欢,热衷各种寻找。可笑的是,往往只能听到却眼见不到,但人们还是乐于信其有。我们肆意挥霍各种信心之后,被浪费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2015022404】自方兴东撰文提出正确看待KK其人其用之后,朋友圈内不少声音表示支持,想来大家早想吐槽KK,只是没人扯旗罢了。我们未必依靠他人来判定对错,但却需要他们来证明“我们知道对错”,去!真TM荒诞。

【2015022403】穆里尼奥再次拿温格开涮,称后者为一位了不起的主教练,因为他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穆里尼奥嘲笑温格拿不到冠军也能有铁饭碗。看起来他也的确比温格成功,至少获得了更多更具份量的冠军。如果足球仅仅只需要冠军的话。

【2015022402】在《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幻想的三个人物分别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抽离这几个角色,除了让纳什看起来没那么疯狂之外,还有其他作用么?

【2015022401】又被乐视骗了一次。用微信支付缴完年费之后,并没有收到广告中的红包,倒是在微信里默认关注了乐视的公众帐号。一旦渠道为王(比如你家中只有乐视一台电视),受众就是待宰羔羊。

今天滚回上海

【2015022307】应用性能监测公司Crittercism发布报告称Android 5.0 Lollipop比苹果iOS8系统更为稳定。姑且相信这个结论,但我依然主观的认为,不是Android在进步,而是iOS8在退步,即便如此,后者也甩前者几条街。

【2015022306】付亮在朋友圈里说“中国是工业4.0、3.0和2.0一起前进”。很认同他的观点,应该不止在工业领域,各个版块都存在各种土洋观念模式做法并行的状况,既可以说中国市场大,差异化明显,也可以说中国人喜欢自说自话,固步自封,对外界不够敏感,对同行缺乏信任与尊重……达成共识在此地好难。付亮在数据情报分析这块资历较深,是我喜欢的行业观察家之一。

【2015022305】《狼图腾》可能是一本好书,或者也是一部好的电影,朋友圈内这几天被它刷屏了,可惜我这人有个毛病,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往往就特别拒绝了解。所以,“无知”就可以被定义成拒绝新事物之外还喜欢喷上几口唾沫。可是,像我这样的少吗?

【2015022304】QQ空间里的日志被分享到朋友圈,带来的阅读量是平常的三四倍,应该能够说明朋友圈比QQ空间要活跃一些。不过,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只怕新鲜感一过,被屏蔽的风险也会加大。

【2015022303】每次离家出门,总想起婆婆在世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最后一顿饭,吃完就滚蛋。”这话很有渊源,是老婆婆以前常说小舅爹的,他在离章村几百里的铜陵上班。真的,那顿饭格外的香,也格外的悲伤,无论是在什么季节。

【2015022302】在我没办法看阿森纳比赛的时候,阿森纳倒是连赢三场,这样下去我都没办法说自己爱她了。如果我继续不看的话,而她又继续赢下去,我是愿意的。难道这就是真爱吗?可见,那些默默支持你而不求回报的人,得多珍惜才是。

【2015022301】Kindle的好处就是随身带着不烦,手不释卷的人对书本的爱出于某种习惯,但这种习惯如今可以彻底改掉。真心想多读几本书的人应该感谢Kindle。可是,如果当初ipad做成了电子版杂志的阅读器,那就是一份遗憾了。

可以试着吹吹牛逼

【2015021407】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可以看看《爆裂鼓手》,一个人需要保持专注才能做好一件事,一个人也只有忍受(不只是经历)很多次磨练才能探究到认知上的极限。至于贵人相助这件事,还是不要认真为妙。

【2015021406】从东至回黄泥湖,一不小心走错,差点跑到香隅。想想十七八岁时,有次骑自行车从黄泥湖到外公在香隅的住所,再从那儿绕东至县城、经东流回黄泥湖,全长估算不少于65公里。那是我所干过的比较没谱的几件事之一。

【2015021405】怎么办?很多人继续误会冉冉是我的女儿,我是不解释呢?还是不解释呢?还是不解释呢?芳,你看着办吧。

【2015021404】#改个段子#
孩她舅:我管小孩你别介意啊!
孩她妈:不会。
孩她舅:以我管朱注的经验,正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冉冉,朱注都做了那么多年小白鼠了,你还担心什么?
孩她妈:也是。
孩她舅:我已经管出不少经验来了,有时候我自己都很后悔。
孩她妈:……

【2015021403】冉冉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哥哥小时候做鬼脸的视频,每一次都能哈哈大笑。孩时的简单快乐,长大后却是难得,蛮失落的。

【2015021402】冉冉要舅舅扮鬼脸,就是让舅舅站在窗帘后面,每拉开一次,就要换一副表情……朱注跟在后面玩了几次感觉乏味。其实,他像妹妹这样岁数的时候,要求玩的次数比妹妹还多,笑的比妹妹还要开心。看来他是忘记了。

【2015021401】说最牛逼的人,就是能实现自己吹过的牛。我不牛逼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从不吹牛?好吧,我承认。

祝各位小年快乐!

【2015021207】芳睡前警告我,今晚不要再抢被子了。昨天早上起来,我这边被子拖到地上,她那边半个身子在外面。我想说,有时候不是要抢被子,而是……反正不是故意的就对了。

【2015021206】尽管在支付宝上抢到了2元钱的现金红包,可还是想吐槽下马云。作为中国首富,你这样小气合适吗?不说别的,就冲我们每年在淘宝上的花费,逢年过节意思意思也是人之常情,且不说你还顺带做大支付宝的估值。马云应该不知道,小区门口的社区店你去买个酱油都不忘送个红包袋子好应应景。

【2015021205】在微博上吐槽池州电信,安徽电信发来评论,看起来这家公司的团体智商堪忧,怎么他们就能厚颜无耻的说感谢支持呢?后来想想也很正常,这类公司最牛逼的地方就在,服也买单,不服也买单。我只能说,最好别给我机会。

【2015021204】冉冉:“舅舅我们继续跑步比赛好吗?规则是你慢我快!”我滴汗不止。

【2015021203】芳:老公,你合适做警察搞审讯哦!我:啊?(以为被赞,心中窃喜)芳:你太会磨人了,没有不招供的犯人。我:……

【2015021202】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前目的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混乱的人生,错误的生命、错误的性别、错误的爱情、错误的荣誉、错误的生活……当一切都是错误的时候,正确就不那么重要了。也许,这部电影就想告诉我这些。

【2015021201】今天二十四,先送芳去怀宁,晚上再赶回黄泥湖。一家人要分几处过个小年,也蛮尴尬的。

五十度灰是什么东东

【2015021007】《五十度灰》是一部好电影吗?看完《纽约时报》的介绍之后,我以为玩微商的人应该找来看一看,看看人家怎么讲故事卖产品的。我也该看一看,瞧瞧丁度巴拉斯可以从这部电影中学到点什么。

【2015021006】新壕支付宝说要发6亿元大红包,按我上次坐强生出租车刷支付宝抢红包的经历来说,这又是一个噱头,那红包根本就不能到你口袋。我想问问马云,这算不算营销?营销该不该讲诚信?诚信是不是首先得说真话?

【2015021005】又见谣言,传滴滴快的即将合并。假设这两家真的合并,还会有补贴吗?所以,分比合好。

【2015021004】今天开始休假,一早往黄泥湖赶。接下来的几天,可以静下来安排下明年,我该有哪些目标,又该做哪些调整,比如认识多少个有趣的人,做几件有趣的事,存多少钱之类的。当然,最后那点全凭运气吧,不强求。

【2015021003】传美国知名新闻博客《赫芬顿邮报》将进军中国,好讨厌这样的假设。人们关注该媒体是因为他们对各种事有各种态度,但在此地,凡事往往不可以有态度。

【2015021002】微盟社区的案例评选活动结束,两周时间,107件合格案例参与评议,最终评出10件获得“2014微盟年度十佳案例”称号。但圆满中也有意外,某落选案例对结果很是恼怒,令人惊讶,这位商户在意这个奖项是好事,但也应该理智的了解下评议规则,不要以为找几个人重复回复就能凑合着拿个奖。

【2015021001】某无人飞机品牌借势公关,说自家占国内70%的市场,这说法很不正经。譬如说,当年台蜂整合国内所有台商媒体的广告资源为有意该市场的品牌做整合宣传,这是一个细分到永远做不大的市场,从台蜂的营收基本可以判定一家企业对台商市场的投入程度。可是,我们说台蜂占据国内95%以上的市场,这有意思吗?

谦逊有余 悟性不够

【2015020907】某前著名主持人被海外媒体曝出新的桃色绯闻,听起来就是假的。可惜人们从来不在意事实,只追求新奇,荒诞至极。问题是,只要是消息,哪怕是假消息,只要传出来就能害人。舆论杀人,不服不行。

【2015020906】蔡文胜说未来3年,排富豪榜前20位的都是做信息和互联网的人。原意可能是说世界已互联。问题是就富豪排序来说,来自哪个行业远比他运用什么经营方法更为重要。互联网业已有大小之分,往大了说,所有产业都互联网化。往小了说,只剩通过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蔡指的应该是前者。

【2015020905】看完《杀回归家路》才觉得自己很无聊,原以为是另一部《两杆大烟枪》,可惜形式上类似,体验却两样。倒是把立陶宛黑的够呛,对这个国家的初印象算是毁在这部电影里了。

【2015020904】余承东虽然很谦虚的说华为与苹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被网友赞为谦逊。可惜谦逊有余,悟性不够。苹果赢在创造新市场和制定标准,华为始终在技术上较劲,跟着苹果后面蛮干,做到最好也不过是另一个苹果,怎么跟人家比。更何况,我们从来也不会喜欢上一个复制品。找不到自己,是大多数勤勉者的悲剧。

【2015020903】我以为“职工福利标准”什么的应该是用来保下限的,结果江苏省总工会却出台了一条有上限的标准,全年节假发放的慰问品人均总额不超过1000元……瞧,他们就是这样为工人谋福利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在工人群体中的号召力。

【2015020902】有人在微博上表示,在58同城上租房,被认证账号骗钱若干,求平台方给个解释,这事该各打五十大板。租房子都会被骗,只能说智力有缺陷。另则58的资格认证也值得检讨下。我一直相信人以群分,这回我更信了。因为我一直不喜欢那个姚劲波,什么人为什么人办什么事,就这么简单。

【2015020901】某鲁姓微博大号发言称“微博的无奈是大家都喜欢看,不喜欢说”。他提到“我粉丝三万的时候,随便发条高价值的原创就会转发过百,现在涨了十倍,在反而转发过百的原创很难了……“我笑了,也许在他眼,原创就是在电脑上亲自敲出一段自己想说的话罢了。

广告是故事不是事故

【2015012507】在朋友圈看到宝马的广告,与其他地方(电视、杂志)的风格并无二致,依然代表“高大上”,离地太远。结尾处借助社交媒体的分享特质,引导好事者填写祝福词作朋友圈传播。可惜,这不是我认同的“广告即故事”,至少这则内容依然是品牌对消费者高高在上的单向教育,在社交媒体上,品牌得想办法跟消费者平等的坐一起聊天才好,让用户来参与广告的创作与传播……这个时候,我要是能举个例子就好了。

【2015012506】很想买一只真牛皮的包,自然先选择认识的人,可临了却犹豫起来。从做人来讲,对方值得我信任。可看那包的设计和细节处理,又不免担心其品质低劣。可以给这朋友一点建议吗?还是说我太不接地气。

【2015012505】想要一个女儿,单名一个“在”字,会不会很有感觉?婆婆、奶奶显显灵……

【2015012504】看阿森纳输惯了,也可能是看切尔西赢惯了。所以,这一轮足总杯,除了怀疑切尔西故意输球之外,还会担心阿森纳阴沟里翻船。前不久,沃尔科特和卡索拉各败了一次人品,小老虎说队中有最强前场,卡索拉说要卫冕足总杯。我去,如果可以,我早就把这两人轰走了。

【2015012503】看到吴世雄因病逝世的消息,感觉有点诧异。他做某个白领公寓社区的时候,我曾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见过他一次,“宅经济”这个词也来自于他的分享。在我眼里,他曾是电商领域的一枚牛人。不过,很明显,没有健康,谈什么都是白费。

【2015012502】很多饭店可直接用支付宝付款,在小票上直接印上支付二维码,扫一下就能搞定。当然,电费单也能用支付宝扫码支付了,一个码对应一户人家。想象未来的支付,只存在一个人一个账户和一种支付手段。

【2015012501】《霍比特人:五敌之战》真的有9.2分吗?我第一次看电影看到睡着。更惊奇的是,芳身边有对年轻人居然吻上了……那剧情,那环境,真是理解不了。

冬季转会 候补四人

【2015011707】带小孩在地铁上乞讨的状况最近变多,至少3号线上每天都能看到。想想地铁安检和警察临检那么频繁,怎么就管不了这种事呢?比方说,这些缺德的骗子怎么可能会有自己的孩子,你警察多关心下孩子从哪里来的总算不上侵犯隐私吧?

【2015011706】今白天会和小伙伴们开部门总结会,需要自我检讨的地方很多,第一条就是”缺人“!夏季转会窗口,顺利引进4名精英,有2人目前已晋升为总监,部门也独立运作。另有1人在冬季转出去到某家新媒体,过的也还不错。所以,冬季需要进补,正缺3、4个中场,欢迎有采编经验的码字头牌加入!

【2015011705】昨天进优衣库转了转(以前挺担心这个年纪不受店员重视搞得难为情怪不好的),结果很是满意。有合适的衣服穿总是幸福的。

【2015011704】今晚阿森纳客战曼城,预测2:0,枪手会从曼城身上带走3分。不服来赌。

【2015011703】现在最烦心的就是年会的节目表演了。虽然我有一段时间喜欢过黄豆豆的舞蹈,可自己跳起来总是别扭的很。想想学车时笨的各种情形,很明显这是天生身手不协调啊,治不了了怎么办?

【2015011702】基努里维斯在《疾速追杀》里饰演一名杀手里的杀手,有好事者统计,他在片中可能干掉了七十几个人,各种杀人法。擦,演电影很辛苦。

【2015011701】填词的任务从外面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自己手里。这种事可大可小,要看做的人怎么理解怎么期望。最新的想法是,小伙伴们决定把它做成礼物送给2015年的自己,希望能做成。

淡淡告别是真轰烈

【20150111】丈夫告别妻子的方式有很多种,看过《法官老爹》里老法官在妻子葬礼上说过的话,好似上班前的叮咛,淡淡的又浓浓的。爱,如果只是轰烈如何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呢?

【20150111】罗西基的大师级发挥让阿森纳变的又好看了一回,可惜这种场面在上半个赛季都没遇到一场。也许病殃殃的阿森纳确实没实力追逐华丽足球的梦吧?

【20150111】今年是芳的本命年,她想穿一身红,搞得喜气洋洋。那么,问题来了,我该怎么问她的尺寸呢?

【20150111】《消失的爱人》没有给出一个漂亮的结尾,甚至整个故事都只是为了追求奇特而显得怪异。也许,看不懂的结局寓意现实里的生活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

【20150111】难得逛一次沃尔玛,有十多年前看街边2元店的感觉。货架上堆砌着劣质玩意儿。是沃尔玛这样的平价超市让线下变得脆弱不堪吗?

【20150111】我问朱注假期有什么计划,他说不想出门,因为出门要花钱,老妈会不高兴,罪名又会落到他头上……在防范老爸这点上,他开始有意识了。

【20150111】那些只谈爱好不求回报的字幕组偶尔也会浪费一把时间,翻译了一些烂片,比如说《危险行为》,它到底是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呢?提醒大家不要相信陌生人,因为犯罪是不需要动机的吗?

赢过沙特的国足

【20150110】布拉德皮特在《狂怒》里有精彩的表演,他带着诺曼闯进艾玛的屋里,心安理得的享用战利品:热水、沐浴、食物、女人和音乐,甚至还有久违了的绅士滋味。他们真的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吗?单看这段,他们没有活着回来是早有注定。

【20150110】陈序在《主编死了》里提到“工业化媒体依赖的编辑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在这个判断下 ,传统媒体里的主编职位将被藏匿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这样的情况只发生在媒体行业吗?大多数行业都会面临去中心化的考验,而大多数企业,其管理人员的架构都将被颠覆。

【20150110】德国人2013年提出“工业4.0”概念,指出它将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为标志……大家普遍认为“工业4.0”是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种描述过于抽象,不便理解,而且依然停留在制造业去讨论制造业的未来,于思考范围来说,就显得狭窄了一点。对了,有人说过“工业4.0”就是“机器智能”吗?

【20150110】我们手里捧着碗,自然会去吃饭;手里拿着手机,又自然会去刷朋友圈;手里攥着遥控器,又会一个频道一个频道的来回折腾。可为什么手里拿着书,却读不进一章两节的呢?

【20150110】“厚积薄发”与“勇于试错”可能是矛盾的,在我身上会有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我希望自己尽可能的沉稳一点,戒骄戒躁。另一方面,我又劝自己放下包袱,裸身向前。一左一右,就不知所措了。

【20150110】想起前几天在电梯里遇到的那个女人。她进了电梯,遇到一个熟人,那人只对她说了一句早安,她就像被触动了开关一样,从自己生病说到儿子生病,又从儿子是不是装病不读书说到儿子其实很乖……从头到尾,她一个人问一个人说……我突然想起她是因为感觉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同她一样,忽略沟通,只表达自己,甚至连表达都没什么吸引力。

【20150110】周末朋友圈刷屏最多的居然是中国队赢了沙特队。17年不胜的纪录已经让人麻木到不知如何去回忆。可媒体们依然还是来了高潮,不专业吧?观众们看不出来!

重启私人媒体

【20150103】“私人媒体”从07年正式写起,到2013年底,码了差不多1123篇,7年时间,周均3篇。所以,如果我想重启这个博客的话,一周写个3篇才算及格。其实,用碎碎念的方式也不错,反正也找不到合适的文本。

【20150103】杰拉德宣布离开待了26年的利物浦,并且承诺不加入任何英超球队。我想起法布雷加斯、范佩西和亨利。前两位也无讨论必要,只是亨利,为什么不可以回到阿森纳挂靴呢?

【20150103】涛勇发来修改后的PPT,我稍作优化。5号的演讲近在眼前。有些嘉宾的资料还没到位。用赵恋的话来说,就是真心不理解: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此事,为什么还要霸占个位置让人为你耗费时间呢?

【20150103】跟芳、朱注吃了两顿正经午饭,好像很久没有这样了。我是真的忙?还是说根本就是个糟糕的时间管理者?又或者,公司离家太远也是硬伤呢?

【20150103】给朱注买来乐高,算是新年礼物。唯有玩这件事,他才能投入所有时间。想想我与他一般大的时候,已经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了。可是,谁更好呢?

【20150103】应承电子工业出版社董编辑的提纲,在昨晚发出。真心需要外面的压力来逼上自己一回。做成一件事就怕懒。

【20150103】昨天天好,陪朱注玩滑板。我坐在宁国禅寺的外墙,墙内墙外都是一片安静。自灵隐寺回来之后,突然有种想在庙里住上几天的愿望。脑海中同时出现的,还有宁采臣这样的形象。我是多么想回到古代吗?破庙孤魂?擦,有故事。

【20150103】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台词“一个字”让人印象深刻,不识数既是没文化,又是某种霸道,但却显得这个没文化的流氓其实一点也不可怕,甚至还有点卡哇伊(脑瘫型)。遇到我共智勇双全的侦察员,座山雕最终被干掉,也是合理。

【20150103】朋友圈里关于外滩事故的点评告一段落,没人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讨论本身不能给出办法,讨论还有意义吗?可笑的是,媒体居然一直聚焦在追踪真假新闻上,能找到应该说的东西吗?

九月的某一天

【20140930】九月的最后一天,国庆节的打算就是不去打算。

【20140930】据说firechat不用wifi也可以上网,于是它被屏蔽了。

【20140930】我对《变形金刚》系列一直无感,小时候看过的次数也不多,即便是那些会变形的玩具,也不曾吸引过我。问题是,能吸引我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20140930】这几天狂听许美静,好像回到90年代,在长江电影院的那个盗版卡带店,一个不懂事的小伙儿手里攒着5元钱,在一堆花花绿绿的卡带前左挑右选……当年爱过的那些歌手,与我为之花费的金钱多少成正比,即便它是盗版。这也是一种付出与收获吧。今时今日,一个10元钱的百度VIP,让你免费拥有几百万首歌曲(至少一个月内,你可以不停的下载,不停的占有)。虽然不再纠结,但快乐也少了许多,更可怕的是,人也变的挑剔而不耐烦,再也不像听唐朝那样,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咀嚼。

【20140930】朋友圈里有人讨论21世纪传媒尤其是沈颢,且大多是支持且安慰的态度。他们都有直接接触过沈颢的经历,甚至有几位曾与他共事。我愿意相信这件事有另外的一个版本。令我不舒服的是,一个诚实的人,不该因任何理由为别人的不诚实买单。也许,他以为自己可以挽救更多无辜的人,实际上,这件事对其他诚实人的打击和影响会更多,让人不再相信诚实。

【20140928】给朱注买了一只wp系统的诺基亚手机,秒懂之后,他为小玩意儿设置了一串密码:5290,并跟老妈强调这串密码很有意义,于是老妈搜肠刮肚,希望答案里藏着一些诸如我爱爸妈之类的感人意思。但终究脑力不济,只好求朱注给个解释。经过几番哄骗之后,朱注好为人师的天性启动了,让我们将数字与英文26个字母对应去理解,5就是e,2就是b,9就是i,0就是o……话没说完,就见朱注脸色有变,嘴里说道:我写错密码了……听起来,这位同学第一次设密码就这样用心,以后我们要怎么做爸妈才好呢。

【20140925】只是头天跟队演练了一次,朱注便去外校参加比赛了,虽然结果一胜一平不算太差,但作为没有机会出场的替补,朱注不想多提这次经历。一个10岁的男孩正在开始学习受挫,我要继续鼓励他去踢球吗?

【20140925】看《百万金臂》,不知怎的,眼角就带了泪。看着画面里的印度,想想印象里的东至,无论是走过的张店、章村、杨桥,还是住过多年的黄泥湖、七里湖,都有近似的某种东西。这些地方以各种方式走出去的人,都成了各处的骄傲,即便也有嫉妒,但更多的是引人追随。不适的地方在于,人们是因为你得到的结果(高收入、买了房子、有了车子),而不是原因(机遇、能力)。

【20140925】某同事在W面前说“怕”我,W善意提醒我要加强与她的沟通。我应该能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但以我多年来的性格,对耍小聪明的人向来不够重视。换句话说,我这样诚实的人,会让人感觉害怕的原因,也只在对方不诚实的时候了。除非,那个“怕”字是另外一种意思,既然不是直接与我说的,且倾诉的对象也不算很恰当的话,我还是没必要太在意吧。

【20140922】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讲了一个男人与三个男人、三个女人的故事,一路上的遭遇,信任与欺骗这两种感受混在一起,让人分不出悲喜。

【20140922】朱注说他昨晚梦到外星人攻击地球,将地球人都变成了生化僵尸。而他跟着一群人逃难。我故意逗他,带他逃亡的人是不是比我长的帅,他装作没听到这个问题,继续说他的逃亡路。而朱注的妈妈也有一个伤心的梦,遭遇我再次辞职。她说梦里已不知道如何是好,连心力憔悴的感觉都有了。可我昨晚干嘛去了?梦到什么了?忘记了。

【20140921】切尔西与曼城战平、曼联5:3被莱斯特城逆转、热刺输球,这三场比赛都让我感觉舒适。朱注在阿森纳3:0干掉维拉的比赛时点评说阿森纳前30分钟隐形了。实际上,整个下半场,两队同时隐形。

【20140917】想抽根烟,又找不着打火机。看着那盒中华烟,还是过年的时候从爸爸手里接过来的。

【20140917】听黄秋生的《天行健》,觉得这一首歌就能秒杀国内大部分的摇滚乐队或歌手。要说音乐,真心是讲天赋的。每每看到在各种选秀舞台上自己把自己感动到哭得不行的,基本上只有生活没有天赋的庸人们。而那些靠所谓乡土、阅历让评委们感动到不行的人,也只能说评委们太装了。靠直觉就能判断的事,为什么总要牵强跑题呢?

【20140917】一直记得十二中余主任上过的第一堂课,曰“人贵有三明:自知之明、识人之明、远见之明”。言“知之者必可通达人生”。想来这才是我自卑的根由。谁能比自己更知道自己的不堪呢?

【20140917】阿森纳欧战多特的比赛我没有看,听过威尔谢尔誓在欧战中获得成就的言论后,就感觉打脸的事情迟早会发生。更何况主场与曼城战成平局,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令我一度无法接受枪迷或枪黑们对枪手们的额外包容。

而欧战败北多特之后,除继续指责厄齐尔不给力之外,矛头也指向温格,称其正在用毁掉阿尔沙文的方式毁掉厄齐尔。要知道,指责本身是容易的,如果他真的买了门票去看过比赛的话。但话说回头,回顾阿森纳的历史,即便是2003到2004不败赛季的欧冠赛场上,阿森纳也在8进4中输给了当年联赛成绩第二的切尔西。要知道,当年的英超赛场,阿森纳可是主客场均以2:1的比分双杀切尔西哦。

看起来一两场比赛的输赢说明不了问题,比如范加尔,再比如莫耶斯,往往会放大一场胜利的光环而去掩饰更多场失败的病根,难道说他们真的找不到问题所在吗?

【20140917】创业公司一旦出现层级观念、吹捧成风,离死也就不远了。

【20140917】有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也有人为了别人的梦想在奋斗。可见,奋斗本身也分贵贱。

【20140917】感觉什么都不会做了,只剩下本能的呼吸。这其实也是好事,如果放在那些正遭遇痛苦的人身上。

【20140912】我对他们强调,我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获得成长。但我真的能做到吗?

【20140908】老爸和小敏赶到小莉家,老妈在我这里,一家人勉强在两个地方过了一个中秋节。去年老妈觉得好吃的宜芝多的月饼,今年就没有买了。一是因为太贵了,二来这玩意渐渐失去节日点心的意义,被人为的改变成一个炫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一个符号。再加上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外面的东西能不吃为妙。

【20140908】朱注居然接连听了十几遍《至少还有你》,脑残的我以为儿子有音乐潜力,找来林忆莲、张国荣、周华健、动力火车、迪克牛仔不同的版本,最后一致认为林忆莲的原版和周华健的翻唱比较不错。

【20140907】在超市买3元一块的鲜肉月饼,老妈吃了一块热的,另外的7块估计要浪费。米酒也一样,好像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20140906】在永华影城看《猩球崛起2》,老妈睡了半场,朱注吃了半场,我和芳在结束前泪奔了一次,因为凯撒说战争已经开始了……说实话,找个一家人都适合的娱乐项目,估计只有户外旅行了。

【20140906】在太平洋百货8楼新石器时代,老妈把烤肉酱当成大菜,她认为那个更有味道。朱注玩烤肉铲的兴趣大过吃肉,喝果汁的力度也让人担心要不要多加一壶。芳对这家店的评价远远低于龙之梦。话说店长是连锁品牌发展壮大的瓶颈。

【20140905】在奉贤考办税员,老天保佑,62分通过,昨晚看了一次。

【20140904】早上走的时候,在厕所里拍到一只蜘蛛。我觉得上帝造它,可能是为了惩罚。一只小小的虫子,独自待在一个角落里,等着落网的食物,然后重复这个动作,直至老死或被其他动物吃掉。这只蜘蛛会觉得它的一辈子有什么意义吗?难道要跟我说,也很注重捕食的过程?太扯了吧。

【20140904】从怀宁赶回上海,上午9:30出发,下午5点左右到了华泾。一路走走停停,眼睛受不了。芳跟以往一样,说要陪我,结果还是断断续续的睡了几回。没心没肺的人长命。

【20140903】看到芳的奶奶捧着碗吃饭,感觉这个90多岁的老人该有多可怜。心里更多点对外婆的怀念。

【20140903】下午送老爸去岭头坐车回安庆,我问他有没零钱,他反问我有没有钱。

【20140903】岳母下葬,老爸和二姑爷清早就从安庆赶到石镜,我去岭头接回他们,就去补了个觉。

【20140903】早上6点赶回石镜,芳没有拥抱我,看起来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善良的傻逼

我有个毛病,凡是很多人一窝蜂去做的事,我总会怀疑。譬如在微博或朋友圈转发行善积德的消息,又譬如众口一辞“说”某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如何好如何坏。我怀疑有个看不见的东西在强奸我的认知,绑架我的道德,去达成它某个自以为是的初衷。

我不能理解这种行为是为了彰显个人有爱心,还是说他真心想为求助者做点有帮助的事,但无论哪种目的,就事本身辨个真伪总是必要的吧?你至少不该让自己的爱心被别人利用不是?

可能是在媒体圈里混过几年,看过一些没底线的所谓记者的戏子嘴脸,对他们炮制出来的新闻不得不多一点偏见。又可能是因为天性喜欢公正,对精英族群在道德、利益各条战线上都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颇感失望。

你可能也见过一些骑行装扮,推着花费不菲的公路自行车的人,却在某个菜市口问拿退休金过日子的大妈们讨要路费,还美其名曰助力梦想。用梦想之名行不劳而获之实,就不该是件值得鼓励的事。但依然有人不在乎个三元五元,自愿充当那有爱之人。

还有各种选秀节目,将个人欲望包裹在一些单薄幼稚的技艺里面,就膨胀到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听上去励志,实际上丧志。一个普通人用快餐的方式功成名就,势必也会以相同的方式腐朽死去。催迫其腐朽的,恰好就是当初那些围观鼓掌以资鼓励的爱心人士,他们的爱让真正有梦的人沉默、迷茫。

不客气的说,这帮喜欢凑爱心的人,不过是虚荣心作怪,无知盲从而已。懂得独立思考的家伙,一定得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才是。

美国电影《盗亦有道》里,有个痞子拿了根绳子勒住一个无赖的脖子,大声威胁:“如果你做得起电视广告,就应该还得起高利贷”。

爱慕虚荣之人,你可知被绳子勒住的滋味?

淡定源自距离

在阿森纳的比赛之前,照例看一部电影,这一回是《地心引力》。

乔治克鲁尼自然又是淡定的一塌糊涂,好难想象谁可以这样看淡生死。即便只是围观阿森纳挑战纽卡的最后十几分钟,也能感觉到内心的忐忑。除非是心死之人?

乔治克鲁尼这次的角色正面看是一位勇于牺牲自己的好上司,但真实点来看,更是一个为爱情所伤的忧郁老男孩。从编剧安排给他的几句自恋自怜的台词里,似乎可以让我这样去理解。

很明显,温格的心脏没有电影里的主角强大,甚至未必好过我多少。明明是派上A8去强调控制,又上了詹百万去加强防守,事后还得抱怨下弟子们不该那么保守。天秤座的温格老师,您得是多么犹豫才能有这思路啊!

我也很犹豫,甚至犹豫过我要不要再喜欢阿森纳,尽管不再喜欢或者再喜欢的理由都只是同一个。就好像只有在太空里才能望到地球的美一样,身在其中同时又身不由己才是犹豫症患的最大痛点。

朱注的妈妈在辅导朱注功课时,我会一本正经劝导她多点耐心。可反过来,我同朱注直接接触时,却做的不如她好,容易更情绪激动。所以,客观的说,无论是照顾朱注,还是为了修身养性,我都渴望自己能淡定再淡定的看待一切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理想与现实差距好大,不得不多点耐心多做尝试,为自己找一些鼓励。

好比阿森纳拿到了半程冠军(虽然只比第二名多了区区1分),至少多了一点可资鼓励的借口。

无论如何,加油!

虚拟的银行信用

2008年拍摄的纪录片《债务美国》(I.O.U.S.A.)试图告诉美国人,该有一个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财政政策了。

但对多年之后才看过这部电影的我来说,试着去怀疑所谓的“信用”,要比捏紧本来就干瘪的裤兜更实用一些。

在我名下,有两张额度相等的信用卡。如果不是上一份工作的需要,我想我只会使用其中的一张。

看起来我是早前那家发卡机构的忠实用户?其实不然。我能说我受够了它的谎言吗?多年来,它们在刷卡赠礼上的种种诱惑更像是欺骗。但让人无奈的是,如果使用者不贪心的话,哪里会多什么烦恼呢?这也是我说服自己继续忍受的唯一原因。

有两次自认为受骗的经历。第一次,开卡没多久,为了获赠两张莫文蔚的演唱会门票,我按银行要求一次性消费满2000元,尽管这笔消费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产生,但仅仅是因为来自两张消费签单的原因(一张1998元,另一张也有几百元),它们拒绝兑换这两张门票。

另一次是前不久,我打电话咨询这张卡的合作机构(某航空公司)由刷卡额转换飞行里程的积累状况时,却被告知大部分积分已过期失效,这让我酝酿了好几年的旅行计划在一通颇不明智的电话后变成了一个冷笑话。我当初愿意办这张卡的一个理由正在于它们有“积分永远有效”的此类承诺。问题是,我不可能去证明这点。

这种事让我感觉糟糕,一些被精心制造或补充出来的条件,无非证明它们是没有能力去兑现承诺。在这个前提下,再去看那些所谓的消费者信用,更像是消费者与银行共同虚构的一个故事,或者说,它是银行给消费者一个继续沉浸其中的理由而已。

在你看起来一切都还不错的情况下,你用信用卡“合理”(至少你以为)透支下个月的一部分收入,并在发工资之后,一声不吭的按时按量偿付。你不可能拖延支付,那样你会失去信用(银行断定你会这样想)。正因为有此顾虑,这些虚拟的“信用”反而成了银行绑架你的道具。

是的,利用这点,银行按照它们的节奏一边为你提升信用级别,另一边又让自己的销售专员,在各种自以为是的机会里向你兜售利率并不便宜的分期付款或贷款组合。他们以为自己擅长文字游戏,比如将“利率”换成“手续费”这类让贷款者自我感觉良好的字眼,正是为了让你的信用看起来很值钱。

但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既然会按时偿还,除了所谓的便捷之外,也得不到多余的好处,我们为何要忍受这样的一个寄生者呢?它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跑进我们的钱包里的?老实说,如果用现金支付的话,很多东西原本是不会买进家门的……回头想想,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确实是来者不善。

如果重新审视下我的个人信用在银行的眼里是个什么玩意的话,我一定得相信自己的直觉,像结束一个恶梦那样趁早关掉这张信用卡。无论我是否有心情尝试去挑战下所谓的个人自制力。

嗯,我是不是能做到“不花没赚来的钱”呢?

不管怎样,有一点我已理解,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它对你的帮助,绝对不是无偿和无私的。像尤努斯提出的那种“帮助穷人”的银行家道德,在虚拟信用横行的社会里,根本没有存活的可能。

除非下一次,你在某家人均消费不过200的餐厅里,不在看到那些随意向人推荐50万额度信用卡的身穿西装的年轻人。

他们会不会相信银行给的信用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呢?

《泰囧》是部烂片

公司打算1月8日集体看《泰囧》,我对进影院看国产片没甚兴趣,加上有网友批评《泰囧》抄袭美片《预产期》,而我恰好看过那部电影,不觉得它有可被模仿的地方,如果真是抄袭,那《泰囧》能好看到哪里去?

等我看完从人人下载来的《泰囧》之后,更加怀疑它的10亿票房是如何造就的。学杂志业谎报发行量?或是学网络花钱买流量?当然,数据的假或不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相信真有那么多人会觉得《泰囧》有多好看,这会是一块辨别白领观影品味的试金石么?

在我看来,《泰囧》就是一部烂片,无论是剧情或者演员的演技。可这些都只是娱乐,本不该有批评,尤其是对我这种只习惯从字幕组下载电影的人而言,没有票房收入如何拍出好电影来呢?

只是可惜了黄渤,一个靠低成本电影获得成功的演员,原本最有机会接近周星驰的高度,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搞明白他在演谁?是路人甲乙丙么?徐峥可真够厉害,让影帝跑龙套。

从黑王宝强的角度去看,真是可惜了这部电影,一个根本没有幽默细胞的人是抖不出幽默细菌的,给它再多包袱都是泥牛入海,哪怕一个反讽也好啊。

当然,不会说故事,是中国写字者的通病,自然也是编剧们的难言之隐,按道理算不了什么。如果大家比烂的话。国产电影远不如赵本山的小品有低级趣味,也没有郭德纲的相声有低级智慧。一部既没趣味也没智慧的电影,居然能有那么高的票房,只能佩服观影者的捧场。这是中国电影略感欣慰的地方了。

生活才是好故事

一个成天做苦力的男人熬不住周而复始的枯燥生活,去一家能为人植入记忆的工厂,打算买一段记忆,好去做他渴望做的某个人。然后,他就“真的”成了那个人。这是伦·怀斯曼在《全面记忆》里说的一个故事,他也许是想告诉各位:亲们,你们确定自己是谁吗?

换一个脑筋正常的人,大多数还能回答,要么张三、要么李四而已。但遇到一些以为自己聪明的,不幸又读过几本心理学小书的,难免会像《武林外传》里被吕秀才害死的大侠那样痛苦不堪。说不定我写字这会儿,他已经找来这部电影看了几遍,甚至准备打点行李往终南山拜师学道去了。

遇到一些智力平庸且思维僵化的人,比如我,就难免不计较电影里的好玩场景了。诸位创业路上走的那么勤快,不妨来看看这部电影,磁悬浮汽车、能植入手掌的芯片手机、四通八达的电梯,各个都是能拿到亿万风投的好项目。从电影里找创业机会就算蠢也可爱吧。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谈什么了呢?是一个失忆特工在寻找回忆吗?还是一个庸人的南柯一梦?或者只是告诫我们:做理想中的那个我,是需要付出极高代价的!但愿伦·怀斯曼能容忍类似的猜测。

电影里玩失忆的情节一直都蛮酷的,之前有部《源代码》,也很能刺激肾上腺素,对于平常的无趣生活却也是一种调节,有益健康,也有益票房。

说到底,大多数编剧和导演已经写不出好剧本也是事实。大家都要求一个好故事,又说好故事是平淡发生且值得回味的。你问他,这说的不就是生活本身吗?他又会告诉你,故事要高于生活……

算了吧,面对装B不止的观众们,不得不同情下这些导演,逼成这样,还坚持出作品,值得鼓励!

无趣的饥饿游戏

我有点相信我看到的这部《饥饿游戏》是被阉割的,理由是这一遍我没看懂,当然,也不打算去看第二遍,除了多一个女主角让人喜欢之外,其他的就没剩下什么,我也不打算多要点什么。

我原以为这该是一部励志片,比方说,十二个区出来的这些人能组成一个团队带领其他人推翻暴政?又或者这是一部爱情片,比方说,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暗中保护女主角,一路帮她杀掉其他人并最后选择某种更意外的方式让自己成为英雄什么的。再差的话,也可以按照片名去走惊悚片的路线,多点血腥、打斗、杀戮啥的,可是。

据说这部片子在美国很火,我也是看到微博上有意见领袖推荐才决定进趟影院。但好在也有收获,一些可能被翻译的不是很准确的言论多少还是给人一点启发。比方说,如果你给人民一点希望,人民就会感激。如果你给人民很多希望,你就会变得麻烦。我在体会什么样的编剧可以写出这样的一段台词?又或者,什么样的地方不存在这种关于“希望”的逻辑?

豆瓣上很流行写影评要越与众不同越好,别人挑好,你专挑错,别人挑错,你就捡点绯闻说说,别人说东,你不如多谈谈地球磁极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它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打动你的,为什么不简单点说出来?不一定要相信什么品位高下的鬼话吧?当然,纠结的天秤座一定会找个时间下一部完整版的再来看上一遍,就算还是看不懂,但那个女主角,我还真是喜欢。

得失心

其实,我有一个误区,会承认自己总是堕入纠结的漩涡,却不敢承认是因为欲望太多。简单说,欲望少点,怎会得失心那么重呢?这话与李公主的安慰类似,谁让你喜欢攀比来着,安分守己点,把标准降到生存温饱线上,活着就成了唯一的幸福,不更好吗?

所以,我得首先承认,人是分三六九等的。这话可能会伤到家中的长辈,同样,也会在未来刺激我那柔弱的心灵。如果我奋斗到已经确定不可能成为富裕一代的时候,我的悲伤或者就会被继承下去,就像我承继父辈的“懦弱”一样。

但说到底,我还是应该检讨我的得失心。这个放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拿来反省。古人说舍得,现代人说淡定,都与得失有关。有部微电影的台词很经典:等我走到人生终点的时候,才悲催的发现,名与利都是幻影。更悲催的是,如果有来生,同样会继续这追逐幻影的生活。不是怕失去,而是根本没机会得到什么,欲望很多,但没有一个被满足过,这是悲伤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检讨得失心,有点像《托雷莫林73》的男主角在最后一幕的被动决定:有很多说不清的原因,让你作出了某个你不愿意接受的决定,这才是生存。

生存可能是件很可耻的事,总给人一种卑微的感觉。而生活就来得光明正大,让我羡慕。

农民的肢体语言

朱注在学校借回一本故事书,读之前问我要了一张书签。他读了两页之后,就把书签插上,然后去客厅转上一圈,回来继续读。又读了两页之后,再把书签插上,出去又转了一转……如此反复两三趟,一本书也看了一半。

我注意到,朱注每回看到那本插着书签的书,都是一脸很享受的表情。而他从书里取出书签的姿势,让我想起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的经典动作:左手从左侧伸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僵硬的弧线,最后停在半空中……我初来上海的时候也是如此,遇到要交流的场合,双手不知道要放到哪里,大多数时候,以右手放到脑后做摸头状结束这种不安,似乎所有的紧张都要靠这个动作来舒缓。

我觉得朱注多半是有点紧张。当然本质上与我不同。其实,重点我是想说说我。

与树先生一样,来自农民的卑微心理,还有一种我深深反省最后确认坑害了我们家人很多年的面子问题,混合在一起,全靠一种如今看来奇怪的、莫名的、不可控制的肢体语言来做一个辅助的道具,就像一个被截肢的残疾人离不开轮椅那样。在很多时候,当我要面对陌生与恐惧的时候,总是需要这样的一个动作,划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距离或空间,以掩饰自己的懦弱与无奈。

我说这跟贫穷有关。而贫穷的根由又是什么?可能正在于不愿意承认“贫穷”的面子上。穷人们总喜欢说:人穷志不穷。话没有对错,但人的理解总是在出错。志不穷的人往往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喜欢折本倒算,喜欢把该得到的没有得到错看成吃亏是福。为了争一口穷人气,进入了一个负负循环的怪圈。

就算是如今,我可能已不习惯再做这样的动作,但我依然还有那种不安和紧张。只是换了个方式,比如沉默或者微笑,用一个看似优雅的不给人疑惑也不教人同情的表情替代了而已。那些东西在骨子里,甚至要遗传给下一代人,我的意思是说,我会误读我的孩子。

但有一点,是会有朋友与我产生共鸣的,那种农民独有的卑微的肢体动作,除了获得同情之外,更是保持所谓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也不是坏事,起码是个希望。

如果还没有理解我说什么,就看看这部电影吧,它也许能说清楚。

像一块滚石

70岁的鲍勃迪伦今天会在上海,之前我犹豫过该不该带朱注去膜拜下,票价也不算太贵,但犹豫之后,还是放弃了。一想到闹哄哄的人群,我就会受不了,他们对鲍勃的热爱一定超过了我。

想想过去我也这样,对着橱窗里标价9.8元一盒鲍勃迪伦的卡带,我也是犹豫再犹豫没有去买,尽管在这前后,我用不同的方式听他的歌,尽管那个时候我也觉得听鲍勃迪伦就是一种时尚或者一种品味,但我却没有为这个家伙花一分钱。

现在的我会觉得这是一件极其可耻的事情,真不该拿到这里来说,但这就是中国,不是吗?

我们都不喜欢尊重所谓的知识,大多数音乐人、作家、艺术家都是生的艰难、死的难看。我们习惯了免费的“分享”,人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就很难做出违背“天性”的举动来。狼群里出来的孩子会是谦谦君子吗?

不过,鲍勃该高兴的是今天还是会有一大帮子君子们会去捧场,其中一定有真正喜欢这个家伙的同志们,也该有人只是为了想一睹尊容,或许还有人只是为了去寻找一种标签,“哈,我喜欢鲍勃,我会去看他的演唱会”,就像当年我借别人的盒带听鲍勃一样,花钱或者不花钱,性质上没什么不同。

但无论如何,我都会衷心祝愿鲍勃,希望他永远就是一块滚石。

看AV去港大

这是一则老新闻,昨天才从十来万吧上看到,觉得有点意思,也贴过来,给诸位围观下。顺便我在唠叨两句。

一来是诸位尤其是男士,对于爱情动作片的人前不屑人后追捧,甚至是人前人后面不改色的那套本色做法,让自己透过AV来做教育,一边受益匪浅一边心理压抑。另一方面,屁民们想玩点高雅,就追捧下丁度巴拉斯,将意大利式的情色与敦煌壁画上的图腾做个艺术式联想,稍稍安慰下那颗躁动的心。

但无论是哪一套,都是心照不宣,至于敢开班上课,堂而皇之的去做研究,屁民们就不得不感叹港大教授们的智慧和魄力。

话说早先这些教授们与屁民们也都一样,但流氓有了文化,那就上升了一个境界,屁民们遥遥看着,听着,围观着就好了。如果,你有2000元钱,你也可以站近点,混个VIP,你也就是文化人了。

破碎的现实

你愿意活在完整的镜子里还是破碎的现实里?

我知道我之所以转发这个视频,不仅是因为我在安庆这个城市生活过那十年,也不仅是因为剧中那几个小孩和两个痞子跟我有着相同的语音,我想我还是感动于“破碎的现实”这句话,嗯,是的,这破碎的现实!

曾经,我也有一面完整的镜子,就像赵颖十年前的那个自己一样。但在生活面前,我们将镜子敲碎,将一个整体敲成很多很多块碎片,安慰自己的时候会说那是很多很多块小整体,一个大整体化成无数个小整体,虽然还是破碎,但意义完全不一样,好吧,这该称作乐观的破碎。

我喜欢这乐观的破碎。我不知道这剧中的几个男孩来自哪里,我多希望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最好身上也流淌着这个城市的血液,我原先讨厌的自己和城市在看完这部小作品之后,显得这种讨厌是多么的造作与无趣。就像理智时候的自己那样,任何地方都有跟你一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镜子,有的时候是被外人敲碎,有的时候是被自己分割。

我想起长我几岁的余哥,我表哥的同学,喜欢音乐,但很孤独,我知道他一个人学琴,一个人学打鼓,但后来我不知道他做什么去了,我特想知道他今天怎么样了,我也希望他会把那些小整体好好的看守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我们这种人,看守或许比实现更为重要。

这部剧或许会让人想到《纽约我爱你》。但我不该将两部作品相提并论,如果说有可以比较的地方,或许只是因为安庆与纽约,都在相同的破碎中成长和招摇着。对于城市的这种招摇,我解释不了,希望你可以理解。

剧中出现了橙子酒店、长城汽车所谓的商业元素,让我不太舒服,作为一个以广告为职业的人,这种植入太过肤浅。但剧中也出现了安庆话、不知名的巷子、有“振风”字样的T恤……当然,或许那首慕容晓晓(也是安庆人)的歌安排的较为刻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认知这个破碎的现实。

好吧,最后一问,你的镜子破碎了没?

写故事的人

我特别想成为一个会说故事的人,这是我最近的心愿。我也知道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磨练,我努力去做,今后会在这个地方贴上一点用心去写的东西。我叫做故事,总得将它置身于某个场景下去品读,比如说就是在看一场电影,你不能从对白里听到的就可能是我笔下所写的。

但我也很清楚,以我的格局和我的文笔,我目前还很难在细节上有所突破,我是说,我在细节描述上很差,我习惯性的自言自语,总给人一种旁观者的悠然心态,我很难让读者跟随我一起来起伏跌宕。如果说我在指挥着读者听一场音乐会,毫无疑问,我并不合格。我只是渴望成为一个合格者。

上回跟守山闲聊,说到可以写点什么,我提到一个不算Good Idea的主意,我建议到不妨写点历史题材的随笔。这个建议来自于他在读《资治通鉴》的感悟,守山说现在发生的事情,历史上基本都发生过一遍,社会只是在不断的重复历史,换了演员而已。但我们都清楚,这样做往往吃力不讨好。我们大多数的人,从别人文章里往往并不喜欢提取启发和思考,而是去考究其文笔、错漏,对于写作者来说,并不怕你纠错,怕就怕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字。要知道,表达本身比表达能力的好与坏更加重要。

文字是一种表达,故事是文字的一种形式。我想写点好故事,做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当然,在这之前,我特别想成为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但人越活越觉得自己肤浅,自己的那点小故事放到某些人那里,根本不值一提。比如我昨天说的孙兆,他是冤死的,我怎么跟他比冤?是的,做人不该去比较长短,但对于幸福感不够的人来说,找个对比有利于自己对生活的正确认知。

我想写点好故事,这个想法本身让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愿意去做这件事了。加油!写故事的人!

给力:旭日阳刚

“给力”这个词最近很火,连《人民日报》都敢用。我怕我用错了,特地百度了一把,百度很给力,在百科里早就收录了这个词条。想找出最给力的事情,不如在看一遍《当幸福来敲门》或者《阿甘正传》之类的影片,但电影给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都知道它是艺术。艺术总是离我们太远、太远。于是,我找到了这个叫做“旭日阳刚”的两个男人,你听他们唱:”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春天里……”你就会觉得这世界很给力。原来,沉默的大多数里面,还是有人在奋斗着的。为奋斗着的人加油!

植入想法

不知道翻译的准确度如何,一直对《盗梦空间》里的这个“植入想法”的说法存有疑虑,但意思似乎是表达清楚了,也就是将自己的想法植入另一个人的脑袋,让它成为对方的想法。所谓的“洗脑”也就是这样吧。一旁落座的朱注让我困扰,带孩子看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受罪,他看得不明不白,我看得不痛不痒。

影片结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这个“植入想法”的说法了。本该属于行销领域的概念,在这里被挪作他用,到底也是为行销人找到了一个新出路,瞧见行销人的伟大了吧?我们真的可以无所不能。

“洗脑”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洗脑多来自于强迫,而“植入想法”则有趣的多,虽同工而异曲。电影里雇主要求盗梦者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植入想法,赢得最终的商业竞争。生活里的商家则每日绞尽脑汁,希望向更多的消费者植入想法,获得商业成功。所以,无论这个想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都是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前提的,这与现代商业社会所倡导的多赢结果是矛盾的。可惜的是消费者却没有理由思考到这个方面。比方说你选择奥迪牌轿车与选择奔驰牌轿车都代表了有不同的想法被植入了你的大脑。

这些想法的载体又是什么呢?人的贪心或善心吗?我以为大致只有这两点。如果人没有贪心或者善心,很难对周遭的事物产生不合理的期待。这种不合理的期待意味着在此处此时的快乐却无法带到彼时彼处。买奔驰牌轿车能彰显你的尊贵,但如果你身处几百万的奔驰车主之中你还有这样的感受吗?

聪明的盗梦者或行销人深刻洞察人的贪心或善心,但自身也有其短。无论他们有多高明,也属于庸碌的人类,即便可以控制一场梦或一场商业竞争,但也无法避开自身的贪心或善心所带来的困惑。当他们的职业行为在盗梦或者行销的过程之中遭遇价值观发生摇摆的时候,或许人性的根本将会发挥作用,从这一点上来看,所有成功的品牌都是上天的眷顾,所以,以后别奢谈什么伟大的品牌了,这个社会上真的不曾有过。

没有主人就不会有伤心

Toy story 3“没有主人就不会有伤心”,这句是《玩具总动员3》里面的台词。听上去很像金庸小说里的某句人物独白,邪恶又冷漠的很。但或许就是这句话让我觉得,这部片子还是值得大人们去看一看,想一想。

之前的两部我没有完整看过,几乎没什么印象,单这一部,还是看到了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主人忠诚于自己的玩具,玩具忠诚于自己的主人。引申来看,人是否忠诚于自己的过去,而过去又是否还忠诚于你。谈到过去,想起一句歌词,“过去很熟悉,现在不懂你……”稍微可以体现下现代人的落寞。

现代人活的很累,累加在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忘了能给自己带来欢乐的那些基础是什么?它还在你的身边吗?大家每日忙碌着,辛苦着,累并认为快乐着,但很少感觉畅快淋漓,而这些许的压抑又来自哪里呢?就像是天上的阴霾,挥之不去。

好吧,我们得承认,我们自身就是一个玩具,在今天或许是新的,但在明天或许就会遭到遗弃。可是我们的主人是谁呢?他在哪里?会不会有所谓的灵魂?或者是内心里的那个强大的自己?当我们愿意颠倒着来看自己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奇怪,承认自己是一个玩具该有多么的好,万幸的是我们还会伤心,但不幸的是除了伤心之外,我们却真的还没找到主人。不过,我愿意去等。你呢?

力荐!《海豚湾》


我没办法用“喜欢《阿凡达》的朋友也应该去看看这部《海豚湾》”这种语气来推荐这部纪录片,我也没办法用简单的痛恨日本人的愤青心理去教唆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对于朋友,我只能是没理由的推荐,我相信看完之后你自己就可以看到理由所在。而国内没有及时引进这部电影,我只能说是遗憾!甚至说没让这部电影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一堂课,则是更大的遗憾。日本和日本人这两个词,我已不想多言,说他们龌龊或者卑鄙只会显得我狭隘了。或许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日本人不相信善恶到头终须报吧!会有的,我们都相信!

分离和遗弃

史莱默夫妇我一直对自己有一个疑问,我算不算是一个好父亲?这种怀疑与我对其他几种身份的怀疑如出一辙,我似乎从来没有表现过优秀的一面,无论是作为儿子、兄长或者丈夫,如今对待这个已历七年的新角色,我依然不够自信。《史莱默夫妇》或许能够给我带来一点启发,至少我知道了孩子最害怕的是被遗弃。

我读过一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可惜只记住了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而唯有父母对待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这句话带给我极大的震动,但我或许是会错了意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或者分离和遗弃根本就是两码事,只是有的时候,我却没那么区别的很清楚。

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史莱默夫妇》(1979),对比下自己与剧情里描述的略有相似的是:男人在外面打拼赚钱养家,女人在家里带孩子照顾丈夫。但不同的是影片里有了冲突:原本看似和睦的生活模式在长期压抑后的爆发中烟消云散,一切熟悉的都变陌生了,一切忽视的却成了生活里最重要的了。

而我,还在坦然享受着这一切。我可以像电影里的男主角继续忽略孩子,对于他的赞美只限于早晨的一声道别吗?可以继续忽略我的妻子,对于她的关注也只限于晚餐时候的几句对话吗?当然,我的情况并不像影片里那样糟糕,与它近似的是,我也在忽略着什么?那是因为熟悉生活而对生活的一种漠视。但这里不是重点,它与对我想做个好父亲似乎没什么关联。

回到遗弃和分离的话题。电影里,母亲因为不堪父亲的冷落而决意寻找新的生活,一方面她认为那样的她不会带给孩子好的影响,另一方面她也不想在某一天压抑到“跳楼自杀”。动机本没问题,但事实上孩子已经被第一次遗弃了。等到母亲找回自信,同时也找回了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时,她返回来索求孩子的监护权,事实上此时她又一次的让孩子被遗弃。孩子可不会计算这种感情上的加减法,他不会将母亲回来要他这回事与之前不要他那回事划上等号抹净了事。对于他而言,母亲不要他一次,父亲不要他一次,他明明白白的遭受了两次遗弃。

很明显,这种遗弃与鼓励孩子独立的分离是完全不同的。影片里父亲因为孩子学会骑自行车而流泪,这是一次成功的分离(勇敢的让孩子独立去完成骑车)所带来的喜悦。分离是喜悦的,而遗弃是痛苦的。如此,我需要用心的去做好选择,什么才是有助于孩子的分离,而什么又是让孩子痛苦的遗弃。要知道,当孩子懂得伤心的时候,他就有权利说我不是一个好的父亲。我害怕有那么一天。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些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能说,你甚至也不能等着看结果出现。你明明知道那个结果你再熟悉不过。皇帝的新衣蒙蔽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眼睛,还有我们的心灵,那是一副害怕因为说真话而被贴上“不谙世事”标签的小丑形态。好在皇帝与小丑在童话里总是形影不离,在现实中也是如此,有出丑的人就一定有旁观无罪的人儿在左右捧场。

《拆弹部队》确实是一部很棒的“影片”,尽管这部影片能带给你的不是快乐而是压抑。能让你彻夜不能翻身的那种压抑不知道你有否感受过,像是有人压住了你的心脏或者喉咙让你呼吸困难,又或像你被扔进了无边的沙漠,周围全是恶狠狠的野狼在仇视着你。这种压抑来自于质疑,我想这还不算是反抗。“暴力”这个词从“自由”被认知之前后,一直都被当作“力量”的一种被传承,否则在一块小土地上的“独立”却为何不能恩泽其余呢?当暴力的属性是可以随意变更为良或娼的时候,掌握暴力的人就掌握了真理,哪怕你是一个带有同情心的暴徒也不值得推崇。

我知道又再一次的离题胡言乱语,这与我近来的状态有关,混乱而纷杂,精力应该去专注却被无情的分散。方向似乎是一个一直在争辩的主题,但现在还在说这些就不得不感叹之前的日子又去做了些什么呢?我无意说出具体的事情,因为我没打算请求旁人跟我一样关注到那些麻烦,或许当任务不可被完成的时候,不如去建立一个更新目标的任务,起码骗起自己来会舒服一点点。看上去,我们每天都在解决的问题总是自己在昨天种下去的。

vivian

风月俏佳人“vivian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英文名”。如果用这句来开场,你会认为我只是没话找话,或许是我没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也或许只是我想按时交上作业。不论如何,我确认我实际认识的叫做vivian的女孩并不多,但我真的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除此之外,我还喜欢alice、eric。嗯,这就是我所知有限的好处吧,在肤浅的层面就可以找到自己中意的,就是好运气。

豆瓣里有一则关于《风月俏佳人》的评论,标题为“我的爱人爱上了vivian”,如此vivian的魅力无所不在,我也喜欢上了这个vivian。哈,似乎每个自命不凡的男人都会喜欢一两个风尘女子,这在他看来会显得自己有多么的英武,当然可爱的她多少都有那么点特殊之处,或许是美貌,或许是性格,总有一样必须可以打动他,说服他做些超越常规的事情。

当然不全是每个自命不凡的男人都敢去这么做,现实与梦想的差别正在于相信和不相信。如我这样只敢做梦不敢行动的人真就是有这样的机会也只会黯然离开,躲进电影或者小说里,才是常态。关于这部电影我不需要说些什么了,记录下来只是为了证明我曾经有过自命不凡的念头,但在现实面前我止步了。我知道生活总是新的,但记忆总是在变老的。

怀有希望的自由人

肖申克的救赎书还没开始读,就着急看了电影,我猜想电影只是编剧和导演们的游戏,无妨,听听一些人的高见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这又是一部关于“自由和希望”主题的电影,与这个主题相对应的就是所谓的“救赎”了,我想,我们每天都在救赎什么呢?什么才算自由?

我很向往做一个怀有希望奔向未来的自由人,尽管也有人告诉过我向往仅仅意味着距离。等我看到这段距离的时候,我不也同样看到了目标了吗?既然有了目标,那不就是有了希望?我要常怀希望!

哈,终于准时提交了客户提案,虽然熬了两夜,不过熬夜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在这两个晚上,我几乎没做跟提案相关的事情,我只是没去睡,看了几场球赛,听了几张CD,看了几部电影,所有事都与工作无关。我似乎是想这样子可以找到一个好的点子,或者是一个完整的思路,但都没出现过。熬到凌晨的时候,我就会安心睡去。直到提交提案之前12小时,我花了3个小时写完提案,其余的9个小时用来睡觉,一切又恢复到正常。

正常的状态就是不自由的。我不可以随意的熬夜(或者其他的不遵守常规的事),我也不能安静的听几张CD,老实说我憎恶耳机,那玩意将声律在空气中荡漾的兴奋化作乌有,或许吧,那是哪辈子的记忆了,我可以将收音机开到最大音量,可以大声的跟着卡带唱歌,谁会在意我是不是走音跑调或者惊动左邻右舍呢……

我要常怀希望,做个自由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I’ll come back for you

我们总需要借助某个东西去表达(或者逃避)某种心情,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内疚或者自豪,总有太多的意外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我们得找到一个安全的把手紧紧拉住,才会将自己砰砰跳的心找到一丝“已然安全”的慰藉……

The Butterfly Effect我不会讲故事,也不太会复述,但我还是愿意尝试着来描述一下这部电影。尽管我认为电影是不可被描述的,因为我看到的始终是我自己的理解,所以,这篇文字没打算当作影评来写,影片也只是文字的一个注脚,期待可以开启你不同的视角去面对生活。

故事很简单:一个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男孩,因为一次意外让自己喜欢的女孩丧命,但他不肯接受这个现实,精神崩溃,开始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不停的在寻找属于他的一个最完美的回忆……或许看过《蝴蝶效应》的朋友会不认同我这样的理解。是的,我知道不仅仅是这些。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Evan、Kayleigh、Lenny和Tommy(他们的关系无需在这里重复),在导演版里,影片给出了五种不同的结局,分别是Kayleigh见到Evan后,回忆过去而不堪自杀;Tommy试图报复Evan,但被Evan正当防卫致死,而Evan也被关进监狱;Tommy被Lenny误杀,Lenny进入精神病院,Kayleigh沦为妓女;Evan残疾,Kayleigh成为Lenny女友,Evan的母亲患上癌症;Evan在母体内自杀……

总体来说,可以将整部电影分作真实与虚幻两个部分来看,影片的前2分钟和后10分钟,是真实,其他则是虚构,都只是Evan的半真半假的记忆而已。(这里谈到记忆,对比下Evan的失忆症,其实失忆才是幸运的,不是吗?)

如果用心看过影片,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藏在最后十分钟里:Evan在梦里,看到Kayleigh被炸药炸死,他终于承认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这是痛苦的,痛苦到他只能继续逃避,但这一次更为彻底,他在母体内自杀。但你知道的,这并不是结局。

我将这个故事理解为一个精神病者关于“寻找”的回忆录,他寻找一种“安全(或安全感)”。这中间夹杂着各种情愫,对于父亲的纠结(想得到父爱,又痛恨家族遗传病史)、对于女友的承诺(曾对女孩说过I’ll come back for you)、对于母亲的爱(为了母亲再次做个改变“事实”的决定),Evan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想寻找到自己的安全界限(他要找回一切的起点),他透过日记本进入记忆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完美生活,哪怕只是有限的部分记忆,但那也是安全的,他认为。

“安全”或“安全感”的缺失,来自过去的某段经历,比如在情感上遭遇挫折,在学习上经历打击,我们便开始不再信任它们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相反对待每一次拥有都持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以及不确定的失落,进而演变成苛求自己做到百分百完美,但这是一种自我封闭,内心脆弱的人更容易将外表包装的坚韧和强大。殊不知热带的一只蝴蝶只需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在遥远的其他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生活的神秘之处就在于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只手触动了蝴蝶的翅膀。

如今经济学界流行的“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一词出自“混沌现象”理论(这理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本身就很“混沌”),意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而影片则在告诉我们任何的一次小选择,都将有不可逆转且不可预料的后果。简而言之,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就算活在臆想的世界也是如此。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这个道理自然人人认同,尤其是自诩正常的人,对待炎凉世事早有一套自己的利益准则,以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去出发,在这个前提下,自私就成了唯一的通行证。当然,我本不愿意将自私这个词与什么具体的物品牵强在一起,那看上去不是一种好的理解方式,但你也必须得承认,我们总需要借助某个东西去表达(或者逃避)某种心情,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内疚或者自豪,总有太多的意外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我们得找到一个安全的把手紧紧拉住,才会将自己砰砰跳的心找到一丝“已然安全”的慰藉

我们不是阿凡达

avatar我想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但不知道如何开始,我的复杂心情在电影结束后的两个多小时内仍然没法得到平息。

先轻松点吧,从行销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应该可以用不同的名字开拓不同的观众市场。喜欢魔幻的可以叫做《魅影骑士》、喜欢科幻的可以叫做《星球日记》、喜欢搞笑的可以叫做《地球人入侵外星球》、文艺点的腔调可以叫做《潘朵拉日记》、攻儿童市场时可以叫做《变形人》、喜欢高雅调调的可以称为《真我与本我》……

如此,称这部《阿凡达》是一部“多才多艺”的电影也不是那么不可理解,但是我静下心来,还是得告诫各位: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电影,严肃的就像我在1840年代的祖辈穿越时空来向我讲述了那些年发生的一些令人不敢发笑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伙地球人在某外星球发现了价值不菲的稀有矿产,于是采取不同手段想将其占为己有的故事。故事很容易理解,电影表述的也非常简单、直接,没有任何花哨的剧情安排。当然,在享受了3D效果的观众来看,单单视觉的享受已值回130元的票价。而附加价值正在于卡梅隆用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其他很多电影费劲心机也没能说清楚的事实:如果你没有成为对方,请不要说你在为对方考虑问题。在这个问题之上,什么环境保护、种族残杀、战争与侵略、欺骗……都是具体的某个存在(或者说只是一个名字游戏)而已。

我想起十多年前,也是被卡梅隆的《铁达尼号》所打动,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口气看了三遍(很遗憾的是,我看的是盗版碟片)。很明显《铁达尼号》的爱情与本片的爱情本无两样,甚至连男主角的名字都叫杰克,那意味着这个人很普通,也许就是你,命运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吗?

但爱情仅仅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如同勇气、坚强、团结、友爱、诚实、善良一样,我们的人性里有太多值得去追求、去坚守的东西。我们不该那么可笑的将故事重点放在爱情开始或者消亡的时候不是?值得玩味的是,如果我们只是想在一些新的地方去获得什么,而不是反省自己都做了哪些,确实不是“文明”这个字眼下应该有的范儿。我们的尊严也没法在这里找到。

我没有能力去完全分析这部电影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少的启发。我是说,如果一部电影如果可以让我三度想哭,却又劝我坚强的忍住眼泪,那对于我而言,该是多么真实的一种灵犀互动呢?我们一方面缺乏勇敢、坚强、信任、包容,但一方面又急需证明自己值得拥有这些,这矛盾交错催生了我们有必须得去做点什么的冲动。

回到我讲的“这是一部严肃的电影”这个话题上,我得解释清楚什么样的叫做严肃。我并不是说能让你发笑的便不严肃,能让你落泪的一定就很庄重,其实不需要在这里纠结文字的表面,我的意思是指:能启发你立即思考下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干什么,不仅仅是一种冲动,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尊重!难道这还不够严肃吗?

宁等三分,不抢一秒!

sqpajq我确定我没明白《三枪拍案惊奇》要说什么,或者张大导演也没准备说什么。就像索尼老大上次谈《2012》那样:仅仅是一部娱乐片而已,不要牵强附会什么。

有人说看完《三枪》,真的想给导演三枪。可惜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已经看完了这半部电影。老人说: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唉!这个教训我得吸取了!

据说张大导演为了向科恩兄弟致敬—-我不确定他是不是这个意思—-套用剧情翻拍了这部电影。但我没看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国人时兴向外国人致敬就代表了自己的气度和格局吧!不过老拿全国农民口袋开玩笑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有本事去赚全国那10%的人的钱去啊!永华影城的票价可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100元整哦!

虽说票房就像我们杂志的发行量一样一样的,水分一向都很大,即便过两天,伪媒体们讨论《三枪》的票房已经狂收到几个亿,但没有谁真的关注那究竟是老“几”了,一个填字游戏而已,除了税务局不得不关注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干他N事啊。

问题是,谁家拍电影可以做到不满意不收钱的呢?我想起江湖艺人卖艺,不满意可以不喝彩、不给钱。但一旦用艺术的形式包装下之后,情况就完全颠倒了个!怪不得这年头没有真正的草根艺术家了,“草根”跟“艺术”真TM的就是个悖论!不骗你,而且这个悖论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农民是玩不转,看不透的,只能在个人博客上吐吐唾沫了。牢骚完毕,晚安睡觉!

与中国无关的《2012》

2012

最终还是抵不过媒体的诱惑走进了影院,幸好有我喜欢的演员约翰·库萨克,他有几部喜剧片(《美国甜心》、《征婚启事》)值得一看。我的目的也很单纯:一是想感受下世界末日时的惊天动地,二来想看看所谓的中国“味道”究竟如何。

不过,我只能说我来迟了,这部13号开始上映的电影—-今天已经27号—-通过两周的时间,票房早已赚翻。我这不是想抵制这部电影,只是要告诉那些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人:《2012》这部电影基本上跟咱中国没啥关系,你要是想找个理由自我膨胀下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这里是给不到的。另外,如果一定要将影片和中国牵扯在一起,那就得回答“如果真有世界末日,哪国可以独善其身”这个问题先!到底是从憋屈中过来的几代人,特别善良的如我们这样,外国友人给了一点点阳光就想着天天灿烂了。

故事从一个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地球将遭遇64万年一次的超级地理运动)开始,慢慢印证着一个几千年前的预言获将实现,而在最终的末日来临之时,人类的本性和基本权利面临着拷问与挑战,所有善良的不善良的也像地球的两极巨变一样,徘徊不定。但是,最终决定一切的还是人类的基本情愫:亲情与爱情再次战胜了所有的未知而得到最后的掌声。影片似乎只是想再次证明下:面对及战胜灾难的勇敢和智慧还是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2亿美元的投资、简单的剧情、个性十足的演员、普遍的励志元素、些许的幽默、丰富逼真的特效,影片将我们带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空间。好莱坞灾难影片的守旧的制作模式依然吃香。即便片中多次出现藏民、雪山、喜马拉雅、解放军等中国元素,但这只是出自剧情及市场需求而与目标销售市场的沟通方式,并不代表其他,更扯不上“中国拯救世界”这样的滑稽论调,倒也佩服这部电影的中国市场文宣,到底还是帮美国老板赚了一大票……无所谓了,不去眼红。对于我来说,手持广发卡,只花了50元就买到两张票,单看约翰库萨克或者一睹那位记者的职业风范,也算是值回票价了。

《香港电影》大陆版创刊

在季风陕西南路店看到一本新的电影杂志—-看上去会让人联想到美国好莱坞的权威电影杂志《首映》和香港的《香港电影》杂志—–《环球首映 香港电影》,看了下内容,应该可以确认是《香港电影》的大陆版本。

创刊号启用最近热播的港片《窃听风云》的三个男主角作为封面人物,三个男人也得做一台戏。问题是他们三个是否真的就代表了当下的香港电影市场呢?我对香港电影市场其实根本也不了解,似乎那些跟我也没有多大关系。香港电影我是喜欢的,但留在脑海里的印象,实在太少,成龙和李连杰的功夫片?周星驰的无厘头?郑伊健的古惑仔?其他的演员虽然知名,但在我有限的认识里,很难讲他们与电影牵扯在一起。或许,像我这样麻木的人不多,否则,这本杂志必定不会创刊。

我主要在想这本杂志的一个实际问题,它将如何赚钱?靠内容带动发行量?靠发行量打动广告商?这么老套的方式即便实打实的去做,估计也得花个三五年的光景吧,哪个投资人会这么英明?或者,要是真的可以做到“香港电影环球首映”的合作伙伴就是这本杂志,那情况又当如何呢?

每一部(或者说大多数部)香港产影片的首映礼,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由这本去操办。换句话说,杂志变成了一家影片首映公关宣传及活动执行公司。这应该是一条不错的路子。稍微具体点,杂志可以将一部电影的制作、发行及后期销售的这条产业链以杂志为入口,用杂志的平台效用,集聚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整合演员、剧本、导演、制作人、拍摄地、制作公司、媒体、通路等等所有的资源,服务于影片的最终商业成功。杂志由单纯的资讯服务商,转型成为一个资源变现商。唉,说到变现,很龌龊啊!不过,商业就是龌龊的,是吧!还好,我不是这本杂志的企划,否则又要弄的一团糟。

总的来说,这本杂志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的,如果可以继续保持这种风格的话,价格最好可以降下来,比如10元一本,我到觉得冲冲发行量还是有戏的。

我们的命运注定会是什么?

爱情可以决定两个人的命运,爱可以让两个人幸福的活下去,这是电影《贫民富翁》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信念。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被打动的话,那我想你一定不止找出这一个理由。

很明显,这部电影不是想说一个穷人是如何致富的,富翁这个字眼甚至还是这部电影所鄙视的东西,与之相对应的还是那个千古不变的主题:爱情。当患难之情演变成友情,后又成为爱情的时候,我们都愿意相信那是人世界最美好的一件事,因为相信,所以就害怕去关注如何去获得那份爱,如何去获得这个社会原本应该给予的“相爱的权利和空间”。

弱小的人是最可怜的,当弱小的人能够举枪回击时,我们会跳起来为他鼓掌。贫穷的人是可怜的,当贫穷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我们会跳起来为他鼓掌!可是,又是什么让弱小的人变得不在弱小,又是什么让贫穷的人不在贫穷呢?难道仅仅是多了一把手枪,多了一个媒体栏目吗?我们的命运注定会是什么?谁又知道?

香港只有几个演员!

我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已经将演员和明星区分的非常清楚,只有这样我才会承认我说的话对你有效。

是的,香港可以罗列出一大串的影视明星,比如梁朝伟、黄秋生、成龙、刘德华等等,可是,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影视形象有哪一个是深入你心的呢?我们记得的只是这个明星,而非他的角色。给我们带来快感的也不是那些角色,而只是他们的美色和新闻。在这样的一个娱乐圈,你觉得香港能出几个像样的演员吗?

幸运的是,周润发带来了许文强和小马哥,周星驰重塑了唐伯虎和孙悟空。嗨,现在的香港也就剩下这几个演员了,恐怕往后的几十年也要指着这个活了,可笑的是很多聪明人却不懂得这个利害,显露出自己的固执和愚昧。

你看这阵子各类媒体充斥着周星驰的负面新闻,反应出当下香港娱乐圈(至少是电影界)的混乱与不安。本来吧,能者多劳也不算是一个要紧的事,只是当富家子弟发现长工的儿子不听话、要造反甚至也要开始成为地主的时候,这种心情怕是不是揭揭伤疤就能算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大堆的活要人做,长工出身的富人还可以重操旧业,可是富家子出身的长工怕只有饿死的命了。这能怪谁?

不过,富家子弟就是这个性格,宁可自己败家,也不愿意接济穷人。这些笨蛋怎么就看不到还有很多的长工等着活命呢?有那个闲功夫扯淡,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培养几个听话懂事的好长工!

音乐与电影

我喜欢音乐,也喜欢电影。但是我不懂音乐,也不懂的如何去描述电影。有的时候,我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比方”来接近自己描述不出来的那种愉悦(或悲哀)的感受。

看电影会很累,不管是坐在影院,还是对着影碟机或者电脑,因为眼睛要睁着,耳朵也要竖着,最好还不能做其他事情。可是听音乐就不一样了,起码我可以闭上眼睛。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扩充自己的想象力,听音乐是一个不错的练习。当然,我不能把这么有品位的事情当作一堂低俗的训练课来做。

看电影也有轻松的时候,我可以笑,或者哭。但是我听音乐就做不到,如果我做出来这个样子,估计连自己也觉得很傻。在情绪的主动宣泄上,似乎电影又比音乐强上很多。当然,我还是不能将这当作是一个发泄的窗口,尽管电影就是一个低俗的玩意儿。

音乐和电影有的时候就像是黑夜和白天,一个是理想中,一个在现实中。在音乐里,我可以做梦,因为眼睛闭上,我就不需要面对现实的烦恼。在电影里,我却能感受各种味道,高兴或者悲伤,都能实实在在的体会的到,但同时也要需要集中精力去应付。在有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两个像那两个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生活总是充满了提示,前进的方向上始终流出一线光亮。

闪电狗和马达加斯加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朱注告诉我他喜欢闪电狗波特,还有那只猫。狮子艾力,他并不喜欢。

我的感觉跟他一样,我觉得那是因为他可以看得懂一只小狗找主人的故事,却看不懂一只狮子建立自信的传说。

好明显,像朱注这么大的孩子确实只适合看闪电狗,可以在完美的视觉感受中,去陪着这条忠诚的小狗一路历险,去寻找自己的主人。至于那只狮子,看上去是那么的强大,似乎它终究就可以成为一个强者,用不着孩子们去为它担心什么。

另外,场面过于宏大,也不一定是好事,假如这个孩子并不觉得人多就是大场面的话。

《午夜场》杂志创刊

我真的不想把每一份新创刊的介绍写的像广告软文一样,但是我也真的只有这个水平。

这本杂志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名字,是的,《午夜场》,一个很棒的名字。我曾听说杂志的名称是一本杂志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我断定,这本杂志已经成功了一半,刊名诱人,资本『雄厚』啊!

翻看杂志,让我联想到10年之前的《通俗歌曲》摇滚版,二者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用音乐尤其是摇滚音乐叙述故事,而这个是用电影,尤其是惊悚电影叙说故事而已。甚至,前者还是毫不列外的提到了玛丽琳曼森,这个让我曾经感觉惊悚万分的另类摇滚乐队!我这时又遐想,这个编辑是否也是因为曾经看过后者对于这个乐队的报道而记忆深刻呢?

自以为是的影评、具有话题性的乐队、不厌其烦的碟榜。这些都可以接受,只是希望更好更精更大众一点。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本杂志里所采用的图片。影碟的封面、电影花絮,没法再糟糕的图片,使得各篇影评变得无力,让人的阅读趣味大减。这一定是这本杂志的死穴。

编辑说的也对,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惊悚片的超级影迷,你一定不会拒绝这本杂志,并且会耐心的阅读下去。不过,问题是这本杂志作出来的最重要目的还是让一些喜欢电影的人可以更多的了解惊悚片的魅力。而那些超级惊悚片迷,也许他们主动搜集的信息要比这本杂志上能呈现的更多更快更全。

看来,提升版式及图片质量,才可以有机会体现这本杂志里的文字真正的价值。因为我们是容易疲倦的。

另外,有一个部分,我应该问销售的摊贩,为什么零售价是12.8元,但是内页的定价才5元呢?难道价格是可以乱定的么?奇怪!

最后说一句,这本杂志的合作方《流行歌曲》,也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杂志之一,我依稀记得他的歌词征稿栏目,曾给我很多的幻想。

钻石代表什么?

有钱人终于可以为贪婪的女人找到一个吝啬的借口了,也许,他们会省下一大笔开销,但是,指望他们歇止自己赚钱的脚步,却依然艰难,尽管,那些钱与他人的血或有关联。

看过这部影片的有钱人会有如同被邻居揭露了自家的发迹史般的奇妙感受,所不同的经历仅仅是程度的深浅而已。当然,感受越浅的有钱人,也早已经麻木了,这种自我回避,与其说是一种自我保护,到不如说是一种自我责罚。因为我相信积累的越多,爆发时将会越彻底。祈祷这世界真有上帝或神灵吧。

走私犯与记者、父亲与儿子、赤手空拳的底层群众与掌握生杀大权的部队长官、政府与反政府、国家与个人在这部影片中以不同的配对结伴出行;走私、种族歧视、压迫、人格、权力、金钱、亲情、爱情也交相呼应。我们看到人性在呼唤良知上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要忘记,那仅仅是一个被鲜血包裹了不久的一个小灵魂。如果时间允许到足够长,那又是怎样的结果?看完这部片子的人,不仅要记得血钻石,还要注意这个字眼:儿童军。不可思议的群体?是么?!

如果,现在还有人问你钻石代表什么?你会如何回答?我还记得上次莱昂纳多关于钻石的故事,就是在传说中的铁达尼号上的“海洋之心”,那可是代表了永恒的爱情。两颗钻石,不同的世界,真是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