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做什么事情最难的就是坚持,能坚持着去做一件事情,即便是重复着做同一个动作,那也可以将这个动作做到一个新境界。我是一个不聪明的人,所以,笨鸟先飞的道理我从小就懂,也不得不参考着去做,多扑腾扑腾,应该能做好点事。

我从一个月前决定将这个博客做成一个每日定期发布的玩意,但我并不自信自己的写字水平,而是完全是当成一种锻炼,以对抗自身的惰性。要知道,我只有将一个动作重复到仿佛是生在潜意识里的才会形成一个好习惯并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从一件小事情中吸取的动力转换成对一些长远目标的期待,就像骑车爬坡那样,尽管能不能骑上坡本身不算啥宏伟的大目标,可是一旦完成,你还是能体会“成就感”所赋予你的鼓励和启发。

在大旗上溜达,看到一则关于日本的军力报告,美国兰德公司又在拿一叠数据挑拨世界和平了,不过对日本人多提防着点也没什么不好,就算小日本想保护着自己本身没错,但是保护太过了,就成了威胁,咱得防着点。又有另外一则新闻说华盛顿已经承认美国无力独霸世界了。这一前一后的两则新闻怎么看上去那么的别扭呢?就像是一个圈套似的。我也是难得关心下这方面的事情,看了之后就觉得媒体太阴险了,媒体这水确实深,让我有点害怕。

其实咱国家一路走来,也是在坚持着,这也跟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有关,有我们的小坚持,才成就了国家的大坚持。民众其实是可以影响国家的,如果我们的民众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并忠于自己的坚持的话。当然,从一小段时间内的现实来看,社会还是浮躁的很,无论是你在阅读,还是我在写字,都似乎心不在焉。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得坚持多看,坚持多写,无他,好习惯你得珍惜不是。

朱注长大了

朱注
今天一过就得上班了,这个春节在上海过的无滋无味,没看一页书,也没写出什么有趣的字,从除夕夜开始,一口气在屋里宅了四天。做个宅爸的感觉挺好玩,跟朱注抢电视看,与他辩论是非,听他无尽的啰唆……难得长时间和他相处,受到一些启发,从现在开始我得把他当作朋友对待了,他长大了。在这里放上一段视频,这是他刚刚会爬的时候,现在看一看,才知道时间是什么。

媒体有什么权利封杀新闻?

媒体有什么权利封杀新闻呢?我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尽管我确定自己并不适合讨论这个问题,也知道这个问题所针对的事实本身是可笑的,而滑稽的是受众们却认为媒体有这个权利(我希望他们只是没我这么无聊去想这样莫名其妙的东西),更可怕的连媒体自己也认为有。哎!这个真不该有。

我对媒体热衷于“枭雄主义”并努力将自身也打造为“信息枭雄”的心态颇为疑惑,对他们的某些作为也很是鄙视,但这就是在路上的现实,需要所有人共同面对才行。媒体狡猾和能够自我放纵的地方在于他们掌握着信息的第一时间吸收、重新组合及传播的能力,有人说食品产业是良心产业,其是新闻业才是真正的良心产业。缺了良心,前者大不了死人,而后者却会断代!而“良心”正好与“枭雄”有矛盾,相悖而行!

英雄会去制定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而枭雄制定的规则里却包含有属于自己的特权。

英雄会去制定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而枭雄制定的规则里却包含有属于自己的特权。媒体应该去做“英雄”,但心态变异,让他们更渴望成为“枭雄”,“市场化媒体”这个词组正是这场变态游戏里的催化剂。要命的是我们这些可怜的媒体除了名声之外,没有任何积累,更为可悲的是正在掌舵的当家人已经吃惯了子孙饭,肆意浪费着媒体名声。

我不知道怎么来组织我的思维去认真的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说了半天,也许还有人不知道我在抱怨什么)。我的意思是说,媒体报道新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媒体可以被“封口”,但没有理由去“封杀”新闻!难道媒体一直在做的都是生意吗?利益不合适的时候就可以任意选择?要是这样,媒体凭什么说自己有公信力呢?我是不相信商人时刻都在说真话的。

国足东亚四强赛夺冠

大年初一,碰巧也是所谓的情人节。我一向都不喜欢西方人的节日,也不会去过,之所以要提一提,除了节日经济这个概念对拉动内需有作用之外,最值得纪念的还是国足在这天拿了个东亚四强赛的冠军。

国足获胜的细节在各大门户网站上都有细致的描述,我就不需要啰唆了,除了为国足感到高兴之外,我最关心的还是杜威和郜林这两个人。当初加入蓝魔看申花比赛,多少是受了二人的感召,对比下过去的一个赛季的尬尴和失落,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在这次东亚四强赛上郜林打进去一球,杜威荣膺最佳球员,这多少也是对申花这种球队的一个讽刺吧。

过去我在蓝魔的论坛里已经发过不少类似的牢骚,在新的一年里我到可以省了这份心!申花既然不是那个申花,那么强做过去的那个蓝魔又有什么意义呢?希望杜威、郜林可以找到合适的地方去证明自己!希望蓝魔走好!预祝申花好走!

除夕夜


看春晚成了一个习惯,但这是一个坏习惯,要改,我告诫自己。这居然是我农历新年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网友们也在闲聊,抒解下压抑的心情,“春晚”成了一个发泄的窗口,倒也合适。我把今晚看春晚的反应都记录下来,算是一段奇怪的经历吧。不喜欢春晚的人可以去看看这段视频,赵本山在辽宁卫视的《就差钱》,总算对得起本山老师的这块招牌!

02-13 23:38 说:
本山老师的被小品《捐款》没有辽宁台的那个《就差钱》精彩! (看完《捐款》后的第一印象)
02-13 23:28 说:
媒体就是一个套子!避孕用的! (《捐款》揭示的媒体形象)
02-13 23:14 说:
央视封杀国足的理由我知道了,那是一山不容二虎啊!要春晚就得弃国足!(对春晚的极度失望!)
02-13 23:10 说:
为了一个记忆力的游戏,还要做这么一块看板,真是不差钱啊! (鄙视神童,要知道神童都不是人!不是正常人!)
02-13 23:00 说:
老婆问我,春晚导演谁啊?不是张艺谋吗? (@东方愚V 围脖上回应: 张艺谋打手枪去了。 2月13日 23:06)
02-13 22:59 说:
春晚导演的水平跟我初三时候导演班级元旦晚会差不多,估计他跟我同年的。问题是他也不能二十年过去了都没进步啊!(这样的春晚,真的也就一初中生水平)
02-13 22:48 说:
春晚节目据说都要三审几审的,审到后来看不到人了。都是一群寄生虫! (我时常害怕学校里的学生没了孩子样,我知道被央视选中的演员全没人样!)
02-13 22:43 说:
春晚演员缺的是什么?缺心眼,我断定。有心眼的演员都不该演那样的戏! (有心眼的演员咋会做缺心眼的事呢?)
02-13 22:37 说:
小品为什么一定要靠方言?真烦透了这帮子占窝拉不出的! (小品演出除了方言、尖叫、假包袱、做作还有什么?全是位置惹的祸,要是见不到这些常客,艺术才有进步!妈的,又总结出一句:真正的艺术产生不了艺术家的!)
02-13 22:33 说:
穿越没有穿透牛B! (谁比刘谦牛B?)
02-13 22:30 说:
我要买那样的玻璃!!! (据说是高科技控制的玻璃)
02-13 22:25 说:
刘谦的魔术很棒! (真的很棒,起码比其他节目好看多了)
02-13 22:13 说:
小虎队!不是为了等你们,我老早就换台了! (算是一种回忆吧,青春的味道还在,小虎队!支持你们开全国演唱会,我会买碟看的)
02-13 22:10 说:
卖包子的有那么傻吗?太伤人了! (把卖包子的当作弱智来看,明显欺负农民工和鄙视农民创业)
02-13 22:03 说:
2010央视春晚的导演原则:将肉麻当有趣! (@东方愚围脖回应:将JB当油条 2月13日 22:04。他太火爆了!)

写完这段,继续守夜,这算我们家的传统了。虽说今年在外面过年,我没吃准要不要这么做,但还是决定将这个习惯保留下去。明早的文字就提前发了。

新年快乐!

新年
前几天去港汇看电影,拍下这张照片,一大串的灯笼高高挂着,也是一种时尚,更难得感觉上海有了一点过年的气氛,我已不打算继续讨厌这个城市对西洋节日的追崇,说到底,传统是骨子里的东西,该有的一定会有,想忘也忘不掉。

过了今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们在上海,祝福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弟弟妹妹和所有的亲戚们:虎年大吉,万事如意!同样也祝福路过这里的朋友,祝福你们岁岁平安,天天快乐!

下雪

雪

这是不是今年上海下的第一场雪?我记不起来了。我看到落雪总会比较兴奋,我喜欢白色的雪,也喜欢雪的白颜色,在我看来那是天下最纯洁的物质了,希望明早起来的时候,屋顶可以变的更白更厚。

我喜欢将纯洁和真实联系在一起,但我搞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或许都在强调同一件事情吧,人本来也是“自然”的,但却不能保持到肉体消亡,在成长的过程里,为了成熟而变得面目全非。而雪却可以,尽管生命很短暂。

正在读几本书,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我只是感兴趣而已,边看书边看朋友推荐的几部影碟,有点感触,甚至在刹那间有顿悟的感觉,就在眉眼的右上角,似乎有一道光闪过,最后时间被冻住,那个时候感觉到一种安静,可以听到心跳的那种。提到安静,顺便推荐各位看一部影片《纽约,我爱你》,一部可以体会到安静的电影,好玩的是,舒淇和姜文也有份参与出演和导演,我喜欢他们两个。

I’ll come back for you

我们总需要借助某个东西去表达(或者逃避)某种心情,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内疚或者自豪,总有太多的意外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我们得找到一个安全的把手紧紧拉住,才会将自己砰砰跳的心找到一丝“已然安全”的慰藉……

The Butterfly Effect我不会讲故事,也不太会复述,但我还是愿意尝试着来描述一下这部电影。尽管我认为电影是不可被描述的,因为我看到的始终是我自己的理解,所以,这篇文字没打算当作影评来写,影片也只是文字的一个注脚,期待可以开启你不同的视角去面对生活。

故事很简单:一个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男孩,因为一次意外让自己喜欢的女孩丧命,但他不肯接受这个现实,精神崩溃,开始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不停的在寻找属于他的一个最完美的回忆……或许看过《蝴蝶效应》的朋友会不认同我这样的理解。是的,我知道不仅仅是这些。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Evan、Kayleigh、Lenny和Tommy(他们的关系无需在这里重复),在导演版里,影片给出了五种不同的结局,分别是Kayleigh见到Evan后,回忆过去而不堪自杀;Tommy试图报复Evan,但被Evan正当防卫致死,而Evan也被关进监狱;Tommy被Lenny误杀,Lenny进入精神病院,Kayleigh沦为妓女;Evan残疾,Kayleigh成为Lenny女友,Evan的母亲患上癌症;Evan在母体内自杀……

总体来说,可以将整部电影分作真实与虚幻两个部分来看,影片的前2分钟和后10分钟,是真实,其他则是虚构,都只是Evan的半真半假的记忆而已。(这里谈到记忆,对比下Evan的失忆症,其实失忆才是幸运的,不是吗?)

如果用心看过影片,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藏在最后十分钟里:Evan在梦里,看到Kayleigh被炸药炸死,他终于承认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这是痛苦的,痛苦到他只能继续逃避,但这一次更为彻底,他在母体内自杀。但你知道的,这并不是结局。

我将这个故事理解为一个精神病者关于“寻找”的回忆录,他寻找一种“安全(或安全感)”。这中间夹杂着各种情愫,对于父亲的纠结(想得到父爱,又痛恨家族遗传病史)、对于女友的承诺(曾对女孩说过I’ll come back for you)、对于母亲的爱(为了母亲再次做个改变“事实”的决定),Evan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想寻找到自己的安全界限(他要找回一切的起点),他透过日记本进入记忆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完美生活,哪怕只是有限的部分记忆,但那也是安全的,他认为。

“安全”或“安全感”的缺失,来自过去的某段经历,比如在情感上遭遇挫折,在学习上经历打击,我们便开始不再信任它们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相反对待每一次拥有都持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以及不确定的失落,进而演变成苛求自己做到百分百完美,但这是一种自我封闭,内心脆弱的人更容易将外表包装的坚韧和强大。殊不知热带的一只蝴蝶只需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在遥远的其他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生活的神秘之处就在于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只手触动了蝴蝶的翅膀。

如今经济学界流行的“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一词出自“混沌现象”理论(这理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本身就很“混沌”),意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而影片则在告诉我们任何的一次小选择,都将有不可逆转且不可预料的后果。简而言之,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就算活在臆想的世界也是如此。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这个道理自然人人认同,尤其是自诩正常的人,对待炎凉世事早有一套自己的利益准则,以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去出发,在这个前提下,自私就成了唯一的通行证。当然,我本不愿意将自私这个词与什么具体的物品牵强在一起,那看上去不是一种好的理解方式,但你也必须得承认,我们总需要借助某个东西去表达(或者逃避)某种心情,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内疚或者自豪,总有太多的意外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我们得找到一个安全的把手紧紧拉住,才会将自己砰砰跳的心找到一丝“已然安全”的慰藉

举灯

“感谢为我们举灯的人,哪怕灯火灰暗”。和L聊天,谈到读书和几个写作的人,他做了个分析比较,我认同。他感恩,因为那些写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考之门,我也认同。他们就是为我们举灯的人,于是,我就写下了开篇的那句话,L看到,觉得很好,转贴在他的豆瓣上。我也挂上。

我们每天都叫嚣着要感恩,要懂得回报,要包容,要懂得接纳……但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叫嚣”,潜移默化的就在我们的心智上刻下一条条痕迹,督促我们的神经在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为这些念头而绷紧点,日子久了,等成了习惯,就算收获。

读书的时候若用到感恩的心去读,想着有人在为你举灯,就不会带有偏见的嘲笑作者的自闭和狭隘(是人都这样,真正博学到无懈可击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你得承认,总有人可以挑出别人的毛病来),反而是感激字里行间给到的启发,激发出你思考的火花。若是一味的从批评出发,除了顽固的颓废之外,你将一无所获。

做事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多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挑剔你的人,他们是在为你举灯,哪怕不是出自本意。就算你遇到某些人真的不厚道,对你指责刁难,你也可以换个心态看问题。要知道只有你做的足够好,超越你周边的人,那么你才有资格去享受赞誉和尊重。

在黑暗里的时候,你需要的是光明,只要有一团火焰,你就会感谢赐予为你举灯的人,哪怕灯火灰暗甚至将灭,那至少告诉了你,你有资格享受光明,这还不能成为你自信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