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之争和1840之伤

昨(6)日中午,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为拉央拉央岛),首次以马来西亚国总理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这片领土。去年8月,该国副总理纳吉布也在这里措辞强烈的宣布:“我们必须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和拥有者!”两位脑子被枪打过的马部落首领仿佛被外星人劫持到火星一般兴奋而不知所畏!不久之前,菲律宾也妄想通过一纸草案(《海洋基线法》)一厢情愿的将黄岩岛收归囊下(但实质上已经占领)。

因为南沙群岛(共计50个岛礁)而在不同时期爆发的抢夺战涉及到菲律宾(已占领8个)、越南(已占领29个)、马来西亚(已占领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这些傀儡小国后面自然少不了一些实际操弄者,如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究其根本,还是出于南沙群岛及周边蕴藏着的巨大能源储量。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政府及人民的一再忍让让事态越发扩大!

这让我想起了香港著名的黑帮类电影。很多人能够成为黑帮老大,其实是时事所迫,并非本意。混黑帮的深知这世道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便你不想去欺负别人,也绝对不能让别人来欺负你!前辈们教导的“温良恭俭让”只能是对朋友而言,但对于你的敌人,你必须将他一次干到位,让他知道什么是底线才行!在想想当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伊拉克举全国之力来反击,不是因为人家知道自己弱小就不反抗,而是因为人家知道反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和尊严!

对于到你家里来抢来偷的强盗,你还要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么!?面对强盗不懂得反击的人,我们会认为他还保有做人的基本尊严么!?现实点,你不可能跟一个与你没有共同话语平台的人去谈什么道理或者呼吁什么正义!你只能用实力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实力!当然,我不是一个喜欢用暴力思维解决问题的人 ,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大道至简,事情复杂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就该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历史证明,对于卑鄙的人,这种方式最凑效,同时也最节约社会资源,于更多的人更有利!

同胞们,让我们多多回忆下1840年吧,难道那里才是我们的答案?!

目的及目的

你找我有什么目的?你找他有什么目的?这是两个让人难堪的问题,问者无心,听者伤心!不过,正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却可以教你分辨出你身边谁了解你,而谁又看不懂你!

N是我的前上司,按年龄也是长辈。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想起某人的时候,会立即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当然不会幼稚的说:“嗨,朋友,我想你了!”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会从心里感激,毕竟被人记住是一件好事,更何况你又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挂念”的。有人会怀疑,“他找你干吗呢?难道他不记得以前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么?”他总在想着你是否有什么被别人“挂念”的地方。这个怀疑的人一来不理解这位上司,二来不理解这位接电话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我知道那位上司的做法是有益无害,可是我学不来。比方说,我从一个同学那儿拿到另一个同学的电话,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即打电话给他,而是仔细的回忆下我跟这位同学过往的相处,有没有尴尬的地方?即便回忆不出来,还会继续给自己找理由,尽量不让自己打这个简单的问候电话。其实就怕一件事:我找他,他会想我有什么目的!在这件事情上,我就成了那个怀疑的人,将同学情谊看的比人情世故要淡,对自己不够信心,对同学也报以不信任。如果这里换作我的那位上司,或许他就会很安心的联络他的同学,享受到纯真的同学情谊。

有句话这么说,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在人情世故中,我们能少来几个目的,或许日子久了,大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真朋友,而不是局外人。

刘翔参政能参出什么?

刘翔作为体育界的杰出代表成为政协委员,可惜的是,刘翔接连两年都缺席两会。一时间,“刘翔再度缺席”成为本次两会的一个话题。大家都在关心,他为什么会缺席。不过,我关心的是,即便他不缺席,他又能参出什么来呢?

作为一个体育冠军,一个社会公众人物,在大众的眼里,似乎在各方面都能比一个小老百姓更具代表性,大众将这种认识转换成一种差异性(这种情况似乎在体育界和演艺界更加明显),甚至无条件的涵盖到其他方面。在大众看来,刘翔除了是跨栏冠军之外,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民意代表,可是实际情况呢?

大国不应该有“国花”

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表示:

花最多的中国却没有国花,是全球华人的一大憾事。所以,他决定递交提案,建议确认牡丹为国花,为国庆60周年献礼!

宗委员是从“确定国花,引领花卉市场消费,带动行业经济发展,以推进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快速复苏”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出这个提案,貌似一举多得,其实是一无是处。

很多大杂志是不用人物来做封面的,除非是出于“封面故事”的需要。因为杂志是一个媒体,代表了一定的社会性及客观性,是不可能无稽到用一个人来代替它的舆论重点和报道风格的。

而“国花” 这玩意就跟杂志是否用人物做封面一样,是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情。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本来没有国花,就无所谓一些感情或者品味寄托上的高下,可是,一旦有了国花,似乎就逼着有些人去改变自己、去迎合一些事物(而且这种改变多少是带着怨意的及不便的)。

和国旗、国徽、国歌相比,国花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属于精神及民族寄托,但“国花”纯粹就是个精神消耗品。对于大国而言,国花就更不应该有。有国花的国家,总是会显得那么小气、局限,甚至有了国花之后,国家原本该有的包容也找不到了。

当然,如果从纯民间的角度来看,搞个“中国十大名花评选”的活动,通过专业行销的手段来开发这个市场,或许比宗委员的这个提案更加实际。

唉,我一直渴求(这个词用的不好,貌似我很领导)这些委员的提案可以真正做到更实在点、更真实点、更紧迫些。那些给自己戴戴帽子的事情就不要在做了。还是那句话说的,不折腾,不扑腾。

汉字改革?别折腾了!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

建议全国用10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并称此举有利于两岸统一。

不知道潘委员如何会如此突发奇想,白白浪费这万一之提案机会。

毫无疑问,繁体字对于汉字的理解与传承有其独到的作用,可是与繁体可相互替换的简体字比较来看,二者相差并不是太远。以我为例,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所谓繁体字的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繁体字我还是一眼就可以辨识,对我的工作和学习也未带来任何的便与不便。

另外,我觉得奇怪的是我们为什么总是陷入在一种非此即彼的挣扎之中呢?难道说这个世上只有一种选择可以留给大家么?简体和繁体仅仅是汉字演变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好或者不好,在于对当下社会的适应及不适应。如果全中国都知道爱是用心来实践的话,你又何必在意这爱()字中是否少了一个“心”呢?

即便我们提到繁体字在教育学生方面,能起到“更形象化的去传承”这个作用,我们也不一定要废除简化字啊。难道大家不觉得大多数繁体字笔画那么多,就是在浪费油墨么?

如果提到有利于两岸统一,估计也是一厢情愿了。按照这种思路,似乎所有说英文的国家都应该重新组合成一个新联邦才对。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国家还在积极抢救及保护少数民族文字及语言呢?至于两岸的统一与否,是不可能以文字统一为契机的。

如果有1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花在其他的一些地方,比方说编辑一部《汉字演变大全》(当然,我也没百度下,是否已经有了此类书籍),以记载、梳理并传承中华汉字演变历程,似乎更加有社会及现实意义,而且这个还不会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也体现了“不折腾”的基本民意。

谢晖退役,中国球员谁与争辉?


在亚冠正式开打前的11天,上海申花同来自澳大利亚的友好俱乐部悉尼FC队以“海岸联合杯”的名义进行了一场友谊赛,2月28日成了申花2009新赛季的加热日。除了新招纳的5名球员需要引荐给球迷之外,申花还效仿一些国际老牌俱乐部的做法为著名球员谢晖举行了隆重的退役仪式。

除了为重庆力帆在03赛季攻进过两个进球之外,谢晖在中国顶级足球联赛的其余45粒进球全部贡献给了申花,并成为申花历史上进球最多的功勋球员。谢晖也有过4个赛季的留洋经历,在中国足坛,谢晖应该是一个不容遗忘的名字。

当时间指向2009年2月28日14:46分的时候,充满激情的主持人正式宣布谢晖退役,谢晖绕虹口体育场小跑一圈,以谢球迷。众多媒体记者簇拥左右,全场球迷高呼“谢晖!谢晖!”谢晖享受着英雄般的时刻。这也是申花历史上第一次为球员举办退役仪式。正如大家所欣赏的人性美德一样,任何人都会对“忠诚”二字怀有深深的敬意,而这正是中国的职业球员和俱乐部所共同欠缺的。

相信在场的其他申花球员都很羡慕这个时刻,对于一名球员来说,能否成为一个最优秀的球员要看努力,但是能否成为像谢晖般的荣誉球员,看来还需要更多运气了。

只有人海战术才可以让中国足球活过来

据传,近日国足招帅笔试中有这么一道题:“目前世界足球在打法上有哪几种风格,你觉得中国足球比较适合哪种?”我觉得这与音乐选秀中的题目“目前世界流行乐有哪几种风格,你觉得你最接近哪种风格?”如出一辙,特别的无知!幼稚!

如果你是那位音乐选秀人,你会怎么回答?你一定会挑你最适合的风格,因为那是你所擅长的,你一定会多多的扬长避短。那样,你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以确保你可以进入下一轮。因为答案很明显,无论你是哪种风格只有合适与否,并无对错好坏之分。同样的,国足选帅问这个问题,就是一根鸡肋。各位竞选人不可能客观作答,因为那最适合的未必就是自己最擅长的,又何必为他人做嫁衣呢。

同样的,这个问题要是问普通球迷,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而且保准是个个有理。嘴皮上的工夫,中国人哪个不会?这种选帅的馊主意,既不利于安定团结,也不适合实际需求。在中国足球这个事上,有个道理还必须得坚信,那就是:人多力量大!

换作是我,我只会采取人海战术,这个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本策略!这个就跟种地一样,一亩地就是一亩地的收成,十亩地就有十亩地的收成(除非天灾人祸),一丝一毫也假不了。换个说法,今天足协为了一只球队选一个帅,所以很烦恼,那是因为选择太多,而机会不多,风险却很大。但是如果足协是在为十只球队选十个主帅呢?是不是给了自己更多的机会?减低了更多风险?最后,结果只有一个,中国足球活了!当然,足协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有资源浪费的嫌疑,这些年都这样过了,老百姓也不在乎这点了!

清醒不会让人猝死

你读过《紫牛》没有?我告诉你,那可真是一本好书。“在青青的草原上,四处可见的是那些黑白花夹杂的奶牛,初次看到时,你会觉得生机盎然,趣味融融。可是,看得多了,你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一切都会让你视而不见。突然,就在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一头紫色的奶牛!你整个人为之一震,世界开始不同了!”以上是我对《紫牛》一书的印象所在。

同样的,这本紫色封面的书在众多的图书里面一眼就能让你感觉到奇特。我坦白,读这本书,我没有花一分钱。我只是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坐在一家书店里的地板上,悄悄的将它读完,没让一个书店营业员发现。

如果你错过了《紫牛》也没有关系,现在看来,那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你真的不能错过赛斯高汀。如果他摇着那充满智慧的光头在你身前走过,建议你跟上去找个机会摸上一把。

将他的博客结集出版的新书—-呵呵,对我来说,刚看过的就算新书,其实这本书已经出版1年多了—-《小就是大》,从书名上看,有点“相对论”的意味,也算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你看到的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如果你关注的只是表象,那么你会错失很多机会,永远跟在别人的身后,哀叹声也就只能跟随着你。但是,如果你能理解作者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想法和创意,那么你至少可以知道在哪些角度上只能看到表象,而哪些角度你就能发现本质。

当然,有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发现事情的本质就意味着事情可以往更好的一面去发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它的话,事情反而会坏的更快,清醒并不是猝死的直接原因,但是中国人的“难得糊涂”确实也造就了一大批活得够久(同时活得更苦)的企业。但这是因为我“怕死”和刻意躲避痛苦的性格所决定的,而那是不合理的。

诸位比我一定更加理性,所以在大多数合理的情况下,你一定可以与作者分享到一些真正有用的观念和想法。那也不辜负我敢于“现身说法”而做出的牺牲。另外,如果真的是清醒令你难堪的话,我恳请你删除我的网页,永远不要再来,这里不适合你。

放下焦虑,知足长乐

这就是中国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字:放下焦虑,这完全是因为受到了JOHN的提醒与启发。

在这之前,我陷入了一种困苦之中,不能自拔。这种困苦来源于我对自己能力的欠缺和对未来的高期望值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上。我似乎转眼之间成了那种眼高手低的人,这本来是我所鄙视及尽力回避的。但这种种,正交集出了我的焦虑。

但是,带有此种焦虑的人似乎在上海随处可见,在中国也是普遍的很,这一点,JOHN在他的新书里用了一个“登机时段还在频繁打电话”的例子来举证,怕也是众人所熟悉的场景吧。那么,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样质量的一个环境里?安全么?为什么我们会因害怕而焦虑呢?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呢?

原本,JOHN的本意是希望这本叫做《哦,原来中国是这样》的新书可以启发到一些刚刚进入大陆的台湾人:对于他们来说,以往那些片面的观察和判断会限制住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就,如果可以用更加全面的心态来实际感受这个地方的成长,更加谦虚的融入,至少可以培养出更包容、更务实的格局来,而这似乎又是新一代大陆同胞需要花精力来追赶的。

在JOHN看来,焦虑只是一种过程,一种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表现。将这个观点引用到我的感悟上,如果焦虑只是一种过程的话,前提是我们设定的方向要正确,那么“焦虑”只是在路上。说的再简单点就是,如果我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话,还会有这种焦虑存在么?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更多的人跟我一样有这种疑问,是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全民产生了焦虑,事情将变的更加复杂,心情也更加沉重……

回过头来,想想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比如上次和JOHN聊到的一个特别陈旧的话题:减法行销。将这个概念偷换到现在的这种“杞人忧天”上来,似乎做减法多少可以应对当下的焦虑。以前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所以我尽可能的多做。现在呢,我能不能只做自己能做的好的事情?那些应付不了的玩意还是放下吧!或许,我真的可以放下焦虑,知足长乐!

音乐与电影

我喜欢音乐,也喜欢电影。但是我不懂音乐,也不懂的如何去描述电影。有的时候,我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比方”来接近自己描述不出来的那种愉悦(或悲哀)的感受。

看电影会很累,不管是坐在影院,还是对着影碟机或者电脑,因为眼睛要睁着,耳朵也要竖着,最好还不能做其他事情。可是听音乐就不一样了,起码我可以闭上眼睛。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扩充自己的想象力,听音乐是一个不错的练习。当然,我不能把这么有品位的事情当作一堂低俗的训练课来做。

看电影也有轻松的时候,我可以笑,或者哭。但是我听音乐就做不到,如果我做出来这个样子,估计连自己也觉得很傻。在情绪的主动宣泄上,似乎电影又比音乐强上很多。当然,我还是不能将这当作是一个发泄的窗口,尽管电影就是一个低俗的玩意儿。

音乐和电影有的时候就像是黑夜和白天,一个是理想中,一个在现实中。在音乐里,我可以做梦,因为眼睛闭上,我就不需要面对现实的烦恼。在电影里,我却能感受各种味道,高兴或者悲伤,都能实实在在的体会的到,但同时也要需要集中精力去应付。在有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两个像那两个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生活总是充满了提示,前进的方向上始终流出一线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