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几个“过去”的网站

真的不知道怎么先形容好“怀念”这个词,因为有些怀念本身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喜欢它,或者它真的值得你怀念,只是你记忆中曾经的经过,但在那段时期给过你一些启蒙,一些教育,让你有了一些特殊的印记。本想用“而已”结束这段,转而一想,不仅仅是而已,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吧。

联合早报网
最早很喜欢看这个网站,因为新闻上站的速度要比国内的快上两三天,至于新浪、搜狐之流真的不能跟它比。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吃零食,妈妈总喜欢先送给邻居家小孩,这就叫做礼貌吧。新闻业是否也是如此?不过今天再去看它,已经看不出来它原来是家新加坡的网站,新加坡在哪里?在中国的重庆吗?

星岛环球网
“星岛”一直标榜自己是中立持平的新闻门户,看上去不错。稍微解释下应该是:“中国立场、可持性平衡”。前面代表它的立足点,后面则透露出其运营思路。这是我的理解。总之,星岛已经让我从过去的每日必看,到现在每周(甚至每月)一览,新闻的更新速度太慢,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阅读需求了。早期,星岛收编的“敏思博客”也值得关注,但如果你真的不去关注了,也不会有什么怀念的价值。这是它失败的一点。

玩聚网(无法访问)
这个站点应该算是新闻聚合站,可惜已经被关停。关停令估计在今年4月份就已下达,但真正的关停是在10月初。很多可爱的人都找不到家了。这是一个让人能对“事件”有深刻记忆的网站,微博式的标题一针见血的指出新闻事件的要害,比起新华社那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来说,真的一个是山珍,吃完了精神倍增,另一个是龙肉,只听过却吃不着味。刚开始的几天,我反复打开,反复被卡,继续反复。直到我习惯为止,好吧,就当是梦一场,爷来过这世间,等十八年后你变成好汉再相遇。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无法访问)
虽然我对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部的某个家伙印象不是很好,但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作品。可惜的是这段时间以来,我这边很难访问上这个网站,它会不会很快就要被纳入“被过去”的站点了呢?我不知道,暂且当作“是”吧,在国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们在这里读过一些不是很公正的报道,但对比下四平八稳的一派和谐景象,有一两个不识时务的人在一边唠唠不好玩的事情也不是非打击不可。有气度的人总是愿意让敌人了解自己。如果动辄将自己包裹起来不让人知道,无意中做了恶人又能怪谁呢?

至于facebook、twitter这些站,就不用我去怀念了,翻墙就好,但翻墙的人多了,意义也就没了,真理总是害怕站在人多的地方,不是吗?

阿三,让爷乐一个

是人总喜欢嘲笑别人,是中国人总喜欢看印度阿三的笑话,但在这里仅仅是一次无知的围观。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不要嘲笑印度人为好,积怨太久就会在心底将他当作真正的敌人。一旦他真的成了敌人,我们还真的难以应付,要知道在那个国度,也存在不输于中央之国万亿人民的大无畏精神。说到与人斗,你会真的以为其乐无穷吗?

今天不是周末,但为了庆贺昨天一天的顺利,我给自己开心的上一段,大家放轻松看看,从1分钟之后,影片渐渐精彩,到了2分30秒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一面镜子,镜子里面的人或许就是昨天的我们。可惜我们缺少自嘲的基因,不敢笑对自己,在我们的回忆里总是苦的,在我们的现实里总是甜的。但务实的人都知道,“忆苦思甜”本身没有颠倒逻辑却颠倒了事实。就“颠倒”这件事情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该值得怀疑,这点,开心的时候就不多絮叨了。

说昨天一天都很顺利,其实只是几件小事按照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兑现了。给客户如期缴上了杂志,居住证顺利续签了,连锁委员会会议讨论的议题也很顺利……如果愿意降低快乐的标准,我就很容易让自己开心。为了一些简单的事情而高兴,我的生活也就开始变的简单而愉快,认识到这点,我更高兴了。

忙起来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能忙起来就是好事。听这话的都以为说话的人命贱。其实也不是命贱,只是喜欢犯贱而已。不忙的时候心慌慌,时间过的快,感觉死亡也近在咫尺,这人的心情如何能好的起来?忙点就好,这些都来不及想了,如果偶尔来点小成绩,也算是有了“充实的生活”。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都在装忙,怕自己让自己难受,找点事来做做,做又做不好,于是被别人称作“不靠谱”,剩下孤独的时候一个人仔细品味这三个字带来的伤害,就好像朱注一个人的时候搭积木数数那样,多少有点可怜。放在别人身上,我只剩下一句“活该”的点评,这人和人,总是不能比的。谁说自我安慰不是最具欺骗性的东西呢。

收到宫铃(胡同台妹)的新作《从台北到北京》,一口气看完一大半。这个台湾女子眼中的大陆,与我眼中的大陆自然是不一样的,她所困惑的,好像是我熟悉的,比如说大陆在地理疆域上的“大”;她所质疑的,好像是我麻木的,比如说意识形态,我是“没”概念的,从小到大,也没敢有什么概念;她所高兴的,好像是我忽略的,比如说各地的小吃、北京从前的胡同……

我们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源自不同的成长背景,同时也来自对于不同事物的感知。很羡慕她可以这么早体味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而我只好在想象的世界里做些虚妄的对比。这本书应该推荐给想了解台湾人的读者去看,等你知道一个台湾人是如何看待大陆的时候,你或许也就能理解台湾人在想什么了。

最新一期《财富》杂志有篇文章是描写谷歌的,对于这家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公司,《财富》敲起了警钟。是的,如果只是靠搜索引擎,谷歌将很难在未来有所作为。如果未来的世界真的像“flipboard”那样放弃甚至鄙视“搜索”这种模式的话,谷歌就会被自己的巨大舰体拖入万丈深渊。所幸的是,现在的谷歌还有机会,一切都还是猜测,一切都还不晚。有兴趣的自己去找这篇文章(谷歌:搜索盛宴结束了)来读吧。

搭车

拖了很久才读完这本小书。大概可以总结成“人生就是搭车、终点就是死亡”这样的一句话。终点且不去管,这点对各位都是平等的,但“搭车”就是一门学问了,人活得好与不好,都要看你是否会搭车了。

且慢,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其实还没理解“搭车”的意思,起码我是在作出这个总结之后,才开始考虑自己是否已经搭上了车,搭了什么样的车,往哪个方向去等等这样的问题。结果很不幸,我是一个不幸围观在人行道旁,徒步行走的人,同我一样遭遇的人也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一张迷茫而有无辜的脸,似乎老天对我们也很公平,因为不只是你一个。

不只是你一个,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即便是死囚犯也会因为这点而平静。当然,我们这些行尸与死囚并不是同一类人。唯一相同的是不得不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不只是你一个”此刻被借用过来,我心底平静多了。

平静下来的人极容易被别的欲望打动。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他可能就这样算了,不做太多追求。一旦有人树立起榜样及追赶的目标,他又蠢动起来,朝这方面去想去努力。我静下来就会想想,我能搭上什么样的车呢?什么样的车会载我一程?它会载我去哪里?那里比这里好吗?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等到醒来的时候,我想我该去找这样的一台车,在路边站着、望着、等着,或许在午后,或许在日落时,有一辆磨磨叽叽的老爷车朝我这边驶来,车上坐着一香艳美女,跳下来要找我问路,恰好那里也是我想去的地方,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在月升之前。

谁给谁干活?

这是一则正在美国流传的中期选举广告:“2030年的中国课堂上”。结尾处中国教授说了一句话:他们都得给我们干活。让我觉得2030年的中国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一副态度,实在是让人鄙视。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广告制作者们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在什么样的一个基础上,起码在我看来是不够友善的,但我能体会到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的那种恐惧。当然也不排除政客们故意扩大这种恐惧,以期在当下获得一种同心力,为自己的选举服务而已。

我每次说的而已,都是一种与正当结果不一致的另一种结果,我也希望是我想太多,以中国人之心度美国人之腹。不过,这个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吗?大家不都是在“度腹”之间的无尽误解中尽量去寻找对自己当下或者未来更有利的一面去想事情的呢?幸运的是,美国人的幽默天性倒也提醒了下国人不至于头脑过热,如果在中国的课堂上盘坐着过半数的外国人,我们就真的不该只考虑中国的事情了,不是吗?

继续广告结尾的那句话,“他们都得给我们干活”。到底是奴性不改的国度?还是真的被美国人看破?可是回到2010年当下的现实里吧,有多少中国人在为外国人打工干活呢?我们的世界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即便名义上是“made in china”,但赚钱的也是中国人吗?好吧,现实的事情也不要去想了,想也想不舒坦。毛主席说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如何,谦虚点过日子才不会遭人嫉恨。谁给谁干活,就各有天命去吧,同是地球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跟自己结婚

路透社消息台湾一女职员打破传统观念,将自己嫁给自己此女的行为很有创意,虽然没有见到其人容貌,想必也是可爱至极。“结婚”只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一个代表而已,其他的还有生子、创业等等,早有一个人生孩子的故事,到底还是有了跟自己结婚的第一桩。

跟自己结婚其实是一种态度,这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如果不是出于自爱,还略带点对自己的调侃,加上一份十足的勇气,是没多少人敢把它做出来。也许,此女可能因为这次“婚姻”而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也不一定,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该是一种竞争策略,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从而实现将自己嫁出去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完成常规的事情。

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少了这份灵活。当然,我不是鼓励剩男剩女们都采用同样的招数,但起码受到点启发是应该的。你该用独特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你自己,以会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比武招亲?或者以诗会友?也或者以旅行阅历天下?总之,干坐着什么都不干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对于个人终身大事得有这个灵活求变的态度,其实对待工作也差不多。尤其是像我这样做业务的,有的时候还真得想点办法让客户记住你是谁,你为人如何,你可以做什么,你做的好不好这些信息。一般来说,有了第一次交往之后,就不能赤裸裸的只做销售了,技巧这个东西总在考验着你。既要不断提醒客户,又要让他觉得你不算烦人,这得让你时刻琢磨着怎么拿出点新活儿。销售的乐趣正在这种寻找和思考之中,这也让人觉得工作是充实和有趣的,对的,有趣很重要。

好吧,大家都想想怎么跟自己结婚才算有趣吧!顺祝周末愉快!

吃老本

说起来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仿佛我现在已经很老了一般。老陈对我的生活状态十分不满意,给我下了“吃老本”这三个字的总结,基本上概括了我在那个时间段里的“不思进取”,我听在心里,反复咀嚼。后来,有次陆子跟我聊天,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意思是说,如果对待一份工作已经没了激情,就不如不要做它。

这两次谈话相隔甚远,可见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如此。谈不上悔恨,只是感叹这人的性格确实不太容易改变。其实要说这也不算是性格的问题,或许只是一个习惯或者一种态度。虽然我心里坚持认为,他们的观察有点偏颇。但我对自己的一些毛病也是痛恨不已。

小时候也是如此,听外公讲成语,妹妹很仔细听,我在一边却不安分,一副自己什么都懂的欠揍样子。气得外公总是说我以后没有妹妹有出息。事实上也是如此,少了一份谦虚和安定的心,做事情总会差那么一分两分,做的事情多了,便会差那么一段两段,日子在混久了点,我还在这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也是情理之中。这么一想,我不禁要问下自己,我究竟还有什么老本可吃?浪费的不过是自己的黄金岁月而已。

而已!?瞧我这副德性。还有得救吗?我问自己。

潜力值

有的时候特别渴望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值究竟还有多少,比如像游戏里那样,看着几个数据翻升,到达顶点时,人物就上升了一个级别。可惜我们人类是没办法在头顶处挂上各项数据指标,别人看你,也用的都是肉眼,即便真有伯乐,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得眯着眼睛仔细打量你下。我时常因为对自己不了解而很迷茫,又因为迷茫而任时间蹉跎,总之,一切的浪费源自一切的不知所措。

一个人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方式给自己建立一套数据来管理自己呢?这个出发点多少带了点强制的味道,需知这种强制本身是我说抵制的,我所希望的顺其自然,其实在我生命中很少发生,一切都像是刻意为之,同时一切又都像是在别人梦中,看得到梦里的美景,品不到醒来的困乏。比如你的资历、比如你的薪水、比如你的朋友圈、比如你的资产,比如你读书的频率,比如你在社交圈里的活跃度,比如你客户量的多少,这一切的一切,似乎真的在为你建造这一套管理模型,但放在一起又不能代表一个明确的含义,它们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聚你一身的呢?

这样的思考总会半途废止,回到另一个永远问不完也回答不了的老问题上,你觉得什么对你才是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因为你的答案与你想要收集的这些数据,一定会存在相悖的情况。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你就不太可能有心思放在社交上或者与个人思考、观察距离遥远的其他事上。于是,找到潜力值觉得参照物不一定是自己喜欢,找不到潜力值又觉得生活的没有方向与目标,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生活还是让人回到了迷茫的怪圈,兜兜转转,何时能抽出身来。

需知,这世人最会安慰人的一点便是: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这一点莫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使我暂时的摆脱此次无趣的自我辩论。

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不足是我最近出现的一个毛病,以前也曾有过,但都很快被调整适应了,唯独最近,心里慌慌的,不知做何应对。比如,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始终也不能做好它,不但看的人受罪,即便连我自己也不能容忍,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那一刻我的心悬起来的滋味真是让人憎恨自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我怀疑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简单说或许是我想的太多,也就是想得到的太多了,我的贪心使得我对行为的要求过于程式化,不够变通和灵活,这就促使我对事情有着“不能有第二种结局”的定式思维。这种可笑的事情在当时确实发生着。当然,这种事情一定不只是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甚至观察到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可是为什么不想看到不同的结局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或者我们努力营造的也仅仅只是一种安全感,什么马斯洛的多层需求理论,在现实里面通通被精简成最基本的一种。那多余的其他早被人抑制或者贩卖给别人。看着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那群富人们,再对比下我们当下还在为生存打拼的现状,有什么理由相信自己可以收获财富呢?即便有,也多了一份“投机取巧”的恶习。而这恶习却在不断繁衍它的后代并变异成其他种类。

我不敢说我们缺乏对这类事情的思考,但于自身而言,如果我觉得自己走的太累,确实有必要思考下我的原动力在哪里?而不是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里,被假象所蒙蔽。自知之明是一种谦虚,但也是一种拒绝压力的好信条,我们得有,有了,我们就会多一份轻松自在。

谷歌汽车

最近关于谷歌最热的话题就是无人驾驶汽车了,谷歌的那帮科技小子们早就开始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验,我且称它做谷歌汽车。在加利福尼亚的公路上,“谷歌汽车”已经奔跑22万公里,据说其中还有1600公里是处于真正的无人驾驶状态。而汽车界的那些巨头们,他们还在实验室里做些什么呢?或许摆在CEO案头上的,也有一大堆代表着各类先进技术的新汽车计划,只是何时推出,则各有自己的算盘,至于消费者需求,谁真的在乎?

谷歌公司承认,目前共有七辆丰田车参与试验。根据公布的照片和博客介绍,自驾汽车装有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探测器,可以感知公路上的限速、路旁交通标志,以及周围的车子移动情况,并借助地图来导航。而且据说谷歌自驾车的反应速度比人还要快。

《财富》杂志称赞“谷歌此举或将实现一个曾经不大现实的个人交通设想”。想一想确实会令人振奋,一旦无人驾驶成为现实,被推广应用,那我们该会迎来怎样的一个时代?尽管已经有很多汽车企业也在为减免驾驶之苦做出各种努力,但如谷歌这样的雄心壮志,却是很少见的。因为一旦进入了无人驾驶时代,或许现在的个人交通模式也会得到革命性的变革,甚至很多人将直接从无车状态过渡到公共交通状态,我不确定描述这两个时代的词是否使用准确,换句话说,如果有了无人驾驶,我们还需要拥有私家车吗?

谷歌确实是一间非常了不起的公司,现在这个时候给予赞美似乎也不算过早,但谷歌汽车必须注意,早有同行者一路跟随。最近德国人也推出了名曰“德国制造”(MIG)的无人驾驶汽车,“它甚至可以自动停下来搭载乘客”,路透社说。“MIG的开发者—-计算机专家Raul Rojas及其柏林自由大学团队—-开发出这种试验性车型,希望借它来实现未来汽车驾驶的革命化进步。比如说,乘客可以利用iPad或智能手机向MIG打电话,MIG通过这些设备中的全球定位系统锁定乘客的方位,然後确定出最佳路线,并告诉乘客何时能到等待地点。另外,MIG还符合环保理念,可以多人多方向搭乘”。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怀旧的人,也可以关闭自动驾驶系统,回忆下手动驾驶的乐趣。

我总是感叹这些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为何总由外国人牵头。举个例子,我家的数字机顶盒,由于第一回预约安装时间没有对接好,接下来,如果我想尽快看到电视,我就需要自己动手来完成安装。看上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无非是一个机顶盒和一台电视机之间三根插线的简单活儿,但弄了一晚也没调试成功。这样的科技如果不能让我这样的人明白,它真的不算是生活的动力,反而是一种痛苦,不要也罢,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