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

从那天看了皇马惨败巴萨一战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有点怪怪的,像吸了鸦片一样,那种摇滚期刊上所描述的英国式的颓废可能就是这副腔调。说这样的话就跟某人说“世博会时候的天气多好,现在的天气多差”一样让人耻笑。对不起,人有的时候就是真的无知,但并不代表他喜欢这样,可能在天文地理上输了,但却能在旁门左道上赢回来。

我喜欢C罗,并且很不喜欢梅西——不知道C罗对这个“递进”是否也会认同——甚至连奇瑞找梅西代言,我都觉得是品牌营销上的一大失败,进而让我不喜欢瑞麟这个品牌。品牌运营者们说中国人喜欢寻找偶像,是因为生活里找不到坐标就着急吗?或者说中国人总喜欢围观,看着别人生活比自己过生活更有意思。可是也不对,瞧瞧中国盗版市场,也很难看出中国人的阅读和视听水准,混水摸鱼真好。

我表现的有点怪怪的,是因为身体出了点小状况,与那天早上的小失落没太多关系。后来我一琢磨,可能与这付劣质眼镜有关系,它斜架在鼻梁上,戴久了会让我头晕。于是我自然而然想要讨厌某个城市,这付眼镜出自那里,它让我体会到一些难堪和不解,当然,有的时候又能看到答案,越浮躁越落后,越落后越浮躁。

与我身体有关的是我想好好按摩下,我想泡个很长时间的热水澡,我想一觉可以睡到日头落山。这些日子终究会到来,在这到来之前,一切都会觉得怪怪的,只要我知道这点就好,不是吗?

在乡下

我一直觉得生活在乡下是我最好的归宿,这是我还没有离开农村之前的判断,如今算算在城市里的生活年数已然超过了农村,却越发感受到这种认识的可贵。我希望我能继续保有这种期待,在富足的某一天,我可以回到家乡,与我的父母家人生活在一起。

与当下城市化进程里所宣导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在于,我喜欢的是那种实实在在的老农村,没有水泥路,没有自来水,没有坐便器,没有人造景观,看上去落后荒芜,事实上却能让人有“生”的激动,你会觉得生命在这样的环境里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冲开什么去成长,去壮大,无拘无束。我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字词来描述那种勃勃生机,如果在温室里,你永远也看不到。好了,我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比方:城市是温室,农村就是大自然。孰优孰劣,你能明白吗?

我不是想说多年来,我们农村的建设者们仅仅把钱花在了面子工程上,面子工程也很需要,人总是希望看到蓬勃的面貌,我只是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或许还是思路的转变以及技能上的提升。如果人还是那帮人,当年的农村却变成了现在的城市,那样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去过很多城市,难免有更多感叹,某些大城市里的人在整体素质方面太过粗鄙,但是却能因为城市的发展而过上优渥的生活,这又怎能教人看的舒服。当然,这算不上是嫉妒。我没有必要嫉妒那些在我还瞧不上的人,这也不算是仇恨,因为我不至于要拿什么玩意去敲他们家的门。我只是随意举了又一个不公平的例子而已。

城市里还有一点不好,就是很多人可以讨论所谓的公民社会,但听上去却像是在说一个童话故事。而在乡下,去他妈的公民社会,只要田地鱼塘不用缴税缴租,一切都好谈。我喜欢乡下的简单。

我每次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比如某镇化工园区招商很好,很多大型化工企业入驻这类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太多的不舒服。可是想来也只好如此,做过业务员的人一定都清楚,大单做不了,只好做点小单养活自己吧。当下的钱赚不了,只好赚点子孙钱了。理解归理解,反对归反对,一切都只是心理活动,任哪一条都不需要我来表达意见,我们已经沉默着做了公民很多年。

我说要等到富足的那一天,其实是患上了“城市病”,在这里,我用这个词组来表达一些与占有物质相关的欲望或者心理。如果在物质上富足了,似乎也就弥补上了在乡下的不足。而这个逻辑其实与那些建设农村的家伙们没有本质区别。或许我不该是这个念头,我是想做到“功成名就”?可是功名又是为了什么呢?好吧,我承认我所理解的富足多少带有一些物质财富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富足可以带来独立,在乡下最好的生存状态是:生活在乡下,但要记得与乡下保持距离。从农村出来的人应该懂的。

写手

我加入了一个写手圈,当然我已向他们承认,我并不是一名写手,我只是一个喜欢文字的销售。最早认识的一位写手,应该就是李拙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对互联网惊叹的一个原因:一个中篇为什么会有上十万次的点击量呢?要知道,很多小说的出版量不过5000册而已。但李拙说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写手,最早在起点写小说的那帮人有很多已经功成名就了,而他却不得不该行研究心理学去了。

哥舒意倒是从来没说自己是写手,或许他对这个称呼有其他的理解。他说自己是一个码字的,其实我觉得都差不多,喜欢用文字表达点什么而已。当然,写手要比码字的看上去酷很多,似乎也更专业点。但换作是我,既不敢称写手,因为还没有因为写字赚到什么大钱,也不敢说是码字的,因为还没像哥舒意那样码出几本自己喜欢的作品。我只好说自己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这样应该不会让自己笑话了。

听上去,写手与枪手、杀手、打手这种专业类似,靠笔杆子混饭吃。这就形成了一门专业,我们可以不懂专业,但是不能不相信专业。比如我写的这段文字,换到写手的笔下,应该就能显出活泼、睿智、幽默来,只是我做不到,可是我相信有人能够做到。于是,我加入了这个圈子,目的也很单纯,就是想多学点与写字有关的技术。偶尔陪着大家八卦一下也是有趣的事。

说点别的,11月27日的五都选举影响了我的工作,这让我很不爽,但我又不能发怒,这怒可以从我心里起,但还得在我心里灭,我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当然我也可以让自己不怒,做到淡定,成事在天,无非就是那样的结果嘛。另外,身体算是有点好转,本来心里掂量着如何骂这庸医,后来想想也就算了,一方面是我能忍,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怎么去骂这厮,都是中国人嘛,只好算了,只要身体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急性子的人

罗列了一下最近需要完成的几件事,发现自己还是“本性难移”,我确实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这与我想追求的从容、安静还有很多的距离,我不禁要笑话自己:越是少什么,越是想要什么。

如果从珍惜的角度去看,急性子或许也有点好处,但坏处总是大过好处,使得好处没有意义,对于“急性子”的使用都带了一点调侃的味道。像我这样说自己的,其实还算客气,如果被别人说上一句,就类似于“猴急猴急”,与动物扯上关系后,做人的尊严就被稀释掉了。

急性子的人真的有什么好处的话,也许是对事情的执行上有个促进。好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几乎都是小事,比如去读一本书,或者去写一篇文字,再或者去洗衣、做饭。换做急性子的人来做,总会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那会让急性子的人感觉踏实。

若要找坏处的话,可能有很多,比如说读书读的不认真,干活干的不仔细之类,无非是没有办法“精雕细琢”,把事情办好。甚至有很多时候,凡是做事做快了一点点但又没能把事情做到完美的,都被称作急性子,在这里,急性子确实够让人着急的,你怎么就没能代表一点好呢?

若让我计算起来,我发现周边还是有很多比这样还要着急的急性子的人,比如逼孩子学这学那的家长,当自己三十左右便抱定要指望孩子的时候,真不知道他凭什么让孩子去替他学那么多他觉得有用的东西,让孩子太早去学习过多的东西,这性子算不算急?还比如那些动不动就谈商业模式和盈利点的创业者们,总是一副我一出手就是潜力股的豪气,连一个像样的团队都还没有建构好,就着急着找风投,谈上市,这性子算不算急?再比如那些连五音都还没弄明白的所谓天赋歌手,在各类选秀节目中通过包装骗动人心,实现所谓的明星梦,这性子算不算着急?

全社会都在为这样的急性子做出贡献!

我们大众最好都可以说,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我们都是一个围观者,虽然可能我也是个急性子的围观者,比如我刚看到某个明星走红,就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她风光不再的样子,我这样的急性子,恐怕不是装的,也不是可以掩盖的,若没有我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有如今社会的躁动和浮华。作为一群有社会贡献的急性子,是我们造就了这个社会。

一次次的练习

我一直觉得我还处在一个练习的阶段,虽然有的时候我也暗自窃喜,以为属于自己的时代快要到来,但自娱自乐之后,还是会端正好自己的态度,做一个乖学生。可能不算勤奋,但也不算懒惰,我以为这样下去也挺好。

这多少需要点耐心,耐心则需要多多鼓励。大多数时候,自己给自己的鼓励带有“欺骗性”,有点类似于“望梅止渴”,鼓励多来自于对比,从甲到丁,我们早在心底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个不同要求的坐标,在对比里,我们才能找到那种安慰。可恨的是这安慰中带了点鄙视和骄傲,而我也可能已经习惯。

我是说,如果这样的鼓励成了一种习惯,那它是不是已经失去了“鼓励”的意味和作用?瞧,我总是喜欢怀疑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既然我不在意别人的情感,我又何苦关心自己呢。我相信这种心理暗示多少会改变自己,我也相信这种改变是向善的。良性的循环总是我在追求的。

其实,我写这段文字,只是要提醒自己,坚持正在做的,做好正在做的,相信正在做的,一次次的练习会换来最后的所谓胜利。但更重要的还是享受这段练习的过程,它会有多长,快乐就有多长。嗯,这么说也是一种习惯性的安慰吧。

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

我这两天再回忆一句话,意思是看上去不好的事情也有它好的一面,具体这句话怎么说我却忘了,这忘性本身让我不舒服。到我无意中翻开吉米的书才想起来,原来是那条狗给到吉米的一点启示,也给到我的一点安慰。

吉米在书里描述了一条被人遗弃的狗,在长途公路上寂寞的奔跑,作为一名兽医,吉米将这条狗带回家,并最终理智的将它交给专门的人去管理,最后这条狗被一个好心的家庭收留。吉米首先很厌恶“遗弃”,但他看到有人专心照顾这些流浪或被遗弃的小狗的时候,他才发现遗弃的背后也有“收留”,且这种收留更应该被人们所关注和学习。

我要回忆的那句话其实没有出现在书里,那可能是我在阅读时候所产生的一个印记,应该是诸如“任何事都有积极的一面”或者“连阴暗面也有积极处”这类的话。我只是想告诫自己: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

我想这对我学会淡定有点好处。可我为什么又一直强调要学会淡定、安静、从容呢?我只是喜欢那副腔调?或者我明知道这些是自己还做不到的,我心急、懦弱、犹豫、焦躁,离我想要做的十万八千里远,但至少是个方向吧,我该往那边走也该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是,再说了,最坏的事情永不发生,我坚信不疑。

上海冷了

这几天的气温降的让我有点适应不了,走在路上牙齿都会打架,对这种天气没有做好准备是一个理由,在这个季节里还没有完全享受秋高气爽又是另外一个理由,我舍不得这么快的就放走秋天,但这是在上海,上海冷了,我没办法。异乡人总是格外的敏感。

就好象站在邻居家的门口,闻到他们家的饭香,有着特别的味道,但或许是另一道怪异的菜味,让你突然之间觉得恶心。这也是一种不适应,小时候这样的事情,我经历的太多了。这两件事情或有关联,让我不由自主的要放在一起说。

有天梦到一个拿着吉他的小孩和一副被雨水打湿的图画。好象回到了少年时期。我的吉他挂在墙上,已经有十多年了,从安庆到上海,它跟了我十多年,虽然我一直没学会,但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朋友,只是我还不理解它,不能跟它很好的交流。我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朋友,总让人喜悦,但却永远到不了交心的地步,吉他或许也是,我喜欢它,却不会摆弄它,但放在身边,也许是受占有欲的驱使,也许只是为了有所陪伴。

朱注是喜欢画画的,这点跟他妈妈一致。我对于这个没半点天份,我几乎从来没有拿笔画画的冲动。尽管有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灵光乍现,呈现出一幅图画来,但那也只是我见过的某个场景。在那一瞬间,我甚至想过该怎么画那些远近高低不尽相同的每一笔,一旦睁开眼睛,看到白纸晃在眼前,手上也就迷茫了。

可见,想的与做的能有多么的不同。

上海冷了之后,我该做点什么?还能继续坚持做那些事情吗?且不去想,想多了,真做不了。

潜力值

有的时候特别渴望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值究竟还有多少,比如像游戏里那样,看着几个数据翻升,到达顶点时,人物就上升了一个级别。可惜我们人类是没办法在头顶处挂上各项数据指标,别人看你,也用的都是肉眼,即便真有伯乐,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得眯着眼睛仔细打量你下。我时常因为对自己不了解而很迷茫,又因为迷茫而任时间蹉跎,总之,一切的浪费源自一切的不知所措。

一个人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方式给自己建立一套数据来管理自己呢?这个出发点多少带了点强制的味道,需知这种强制本身是我说抵制的,我所希望的顺其自然,其实在我生命中很少发生,一切都像是刻意为之,同时一切又都像是在别人梦中,看得到梦里的美景,品不到醒来的困乏。比如你的资历、比如你的薪水、比如你的朋友圈、比如你的资产,比如你读书的频率,比如你在社交圈里的活跃度,比如你客户量的多少,这一切的一切,似乎真的在为你建造这一套管理模型,但放在一起又不能代表一个明确的含义,它们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聚你一身的呢?

这样的思考总会半途废止,回到另一个永远问不完也回答不了的老问题上,你觉得什么对你才是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因为你的答案与你想要收集的这些数据,一定会存在相悖的情况。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你就不太可能有心思放在社交上或者与个人思考、观察距离遥远的其他事上。于是,找到潜力值觉得参照物不一定是自己喜欢,找不到潜力值又觉得生活的没有方向与目标,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生活还是让人回到了迷茫的怪圈,兜兜转转,何时能抽出身来。

需知,这世人最会安慰人的一点便是: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这一点莫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使我暂时的摆脱此次无趣的自我辩论。

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不足是我最近出现的一个毛病,以前也曾有过,但都很快被调整适应了,唯独最近,心里慌慌的,不知做何应对。比如,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始终也不能做好它,不但看的人受罪,即便连我自己也不能容忍,事后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那一刻我的心悬起来的滋味真是让人憎恨自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我怀疑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简单说或许是我想的太多,也就是想得到的太多了,我的贪心使得我对行为的要求过于程式化,不够变通和灵活,这就促使我对事情有着“不能有第二种结局”的定式思维。这种可笑的事情在当时确实发生着。当然,这种事情一定不只是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甚至观察到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可是为什么不想看到不同的结局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或者我们努力营造的也仅仅只是一种安全感,什么马斯洛的多层需求理论,在现实里面通通被精简成最基本的一种。那多余的其他早被人抑制或者贩卖给别人。看着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那群富人们,再对比下我们当下还在为生存打拼的现状,有什么理由相信自己可以收获财富呢?即便有,也多了一份“投机取巧”的恶习。而这恶习却在不断繁衍它的后代并变异成其他种类。

我不敢说我们缺乏对这类事情的思考,但于自身而言,如果我觉得自己走的太累,确实有必要思考下我的原动力在哪里?而不是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里,被假象所蒙蔽。自知之明是一种谦虚,但也是一种拒绝压力的好信条,我们得有,有了,我们就会多一份轻松自在。

政治暴发户

好几个晚上都在腾出时间看电视剧《三国》,电视是另一种演绎方式,能给我不同的启发。比如昨晚看到刘备取西川这一段,话说刘备入西川后,首先大封百官,如五虎上将,以哄抬个人身价。其次,以大仁小仁之说,放弃仁义之本,以法治国,以求维稳。而张飞、关羽二人也是一副飘飘然的状态,自视老子天下第一……哈,到底是贩夫屠户之徒,原来在政治上也有暴发户。

《三国演义》这本书倒也曾经读过一遍,但记忆不多。经典的桥段无非就是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等。电视剧里自然不会放过。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相比,都差距甚大。起码诸葛亮没那么神奇、周瑜也没那么小气。抛开这部小说或者历史不谈,单独看这部电视剧,我还是相信了政治暴发户确实存在。

既然存在暴发户,就会有投机行为,二者难分先后。过去我仅仅以为商场上可以有这个,但现在不同了,我得重新认识。如果政治上也能有,那我的道德观念又要像橡皮泥一样被拉长一次,但愿不要被拉断了。

政治暴发户不同于其他领域,因为一个经济上的暴发户,要的仅仅是百姓的钱而已,一个文化上的暴发户要的不过也只是百姓的眼球,而一个政治上的暴发户要的则是百姓的性命,还不只是一条,甚至不只是一代人,厉害起来的,还会让百姓断子绝孙!如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力》里说述的“过去的统治者眼里的异端,当获得权力后,比原来的统治者更可怕”。政治给暴发户以权力,而暴发户自身便具备制定新游戏规则的本能……妈的,本能。

想到这里,我由大笑改为大痛。于是抱怨这无聊的想象力,在没有逻辑的思考面前,显得那么可笑和无耻。